从小作坊生产到产业化发展!新疆建成一批馕产业园
7月14日,员工在阿克苏市馕产业园加工车间打馕。全媒体记者 王臻摄
从刀郎故乡麦盖提到边贸新城霍尔果斯,从首府乌鲁木齐到火洲吐鲁番,馕产业园正成为我区各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据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底,我区已建成馕产业园15个,另有18个馕产业园正在建设。
馕是深受新疆各族人民喜爱的传统美食,长期以来,馕的生产都是以小作坊的形式存在,没有形成产业。
近年来,我区各地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带动馕产业发展水平和层次不断提升,一批馕产业园的建成,为馕产业规模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提高产能的同时,各地依托馕产业园,积极开发产业衍生产品,培育产业发展龙头企业,带动相关农副产品的生产销售,使馕产业由零散化、小规模向规模化、精细化发展,不断提高馕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据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有关人士介绍,全区正科学推进馕产业园建设,积极吸纳社会资本在有条件的地区设立馕产业园区,开发多种适合市场不同需求的差异化产品,提升馕的标准化生产水平,将馕产业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力抓手,并推动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形成全产业链经营模式,使馕产业在解决劳动力就业和助力脱贫攻坚中发挥更大作用。
馕是一份美味,也是一张名片,更是一个快速崛起的产业。
作为新疆历史悠久的特色食品,馕一直深受大众喜爱。近年来,全疆各地结合各自实际,大力推进馕产业发展,小小的馕饼,正从单打独斗的家门口小馕坑生产方式走上产业化之路,成为带动农民增收、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馕的制作生产是产业化的重要环节,在这一过程中,又有哪些关口需要跨越?记者进行了采访。
“实现规模化将是馕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产业发展壮大的基础。”8月19日,乌鲁木齐市馕产业发展协会会长甫拉提·吾守尔说,馕的产业化发展不仅是馕坑数量和产能水平的提升,更是需要满足不同层次市场需求的现代化生产方式。
柯坪县玉尔其乡托玛艾日克村,是当地有名的打馕村。在这里,可以看到传统馕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动实践。
身为柯坪县薄皮馕制作技艺传承人,村民吾拉木·木旦力甫对馕的制作工艺早已了熟于心。然而,工业化对传统生产方式的重塑还是颠覆了他对馕的认识。
“过去和妻子围着家里的小馕坑转,劳神费力,一天才能打150个馕,一个月收入2000多元。”吾拉木说,如今他每天可以制作近700个薄皮馕,月收入8000多元。
巨大的变化源于规模高效的生产方式。这两年,托玛艾日克村组建了打馕合作社,建起了馕产业园,引进了现代化打馕设备,实现了流水作业,大幅提高了馕的生产效率,还带动百余位村民实现就业。
“产业园每天生产5万余个馕,市场供不应求。”吾拉木自豪地说,现代化的生产方式让柯坪薄皮馕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今年,吾拉木工作的杏乡馕产业园建成了食品净化生产车间,安装了一套标准化全自动馕生产线,投产后不仅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还提高了产品品质,为今后馕产品进入商超销售奠定了基础。
对于食品加工企业来说,提高馕的规模化生产水平也同样是一项重点工作。
新疆疆小馕食品有限公司致力于生产设备的改造升级,使其不断满足生产需要,实现生产环节的提质增效。
“我们对传统面包烘烤设备隧道炉进行了改进,一天可以生产两万个烤馕,这种个头较小的烤馕,风味更独特,效率更高。”董事长王晓庆介绍,提高生产能力的同时,企业对小馕进行了全新的包装和定位,为产业发展开拓出更大的空间。
得益于生产环节的有力支撑,目前疆小馕已形成三大类30余种单品的产品体系,产业发展迈上更高台阶。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底,全疆拥有馕坑1.5万个,日供应馕约650吨,折合各种馕约380万个,馕产业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的同时,馕的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水平也在稳步提升,为全区馕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产能大幅提升后,小馕饼如何卖个好价钱,关系着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托玛艾日克村馕产业的发展就曾遇到一些困惑。
“我们成立合作社,建立销售网点,但销量一度低迷,有的销售点一天20个馕都卖不掉。”吾拉木回忆说,成立之初,合作社生产的馕品质参差不齐,每个馕的大小、火候都不相同,没有统一的标准,市场就不买账。
“标准是形成馕品牌特色的重要因素,是品牌生命的基础,也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甫拉提说,没有标准,就没有现代馕产业。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托玛艾日克村的合作社带领大家对薄皮馕的形状、大小、烤制时间等标准进行研究,制订了标准化的工艺流程,曾经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薄皮馕渐渐从市场上消失。
“统一标准后我们的馕销量直线上升,彻底扭转销售低迷的局面。”吾拉木说。
近年来,针对馕的形状、大小、口感存在差异性较大的问题,全区加快制订馕产品的生产标准、加工标准和储存标准,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以科技为引领,引领馕产业从粗放式生产模式走向标准化生产之路,提高产业发展整体效益。
去年,由新疆粮食行业协会和新疆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制定的《馕(饼)专用小麦粉团体标准》陆续推广使用,标准在综合考量制作工艺、经济效益等因素基础上,指导面粉加工企业在生产环节按标准要求做好配粉,生产出品质、营养和食品安全指标符合馕(饼)生产企业和手工馕房要求的专用小麦粉,提升馕的产业化发展水平。一年来,全区已有10余家规模以上面粉加工企业参考这个标准生产打馕专用粉,为全区馕产业发展提供稳定可靠的原料保障。
据了解,目前,我区正在加快建立馕的生产标准体系,研究制订加工生产、车间管理等系列标准和技术规范,尽快建立低能耗、长寿命的大规模、产业化馕生产设备标准,不断提高馕产业规模化发展水平。
现代化的生产方式,标准化的产品质量,馕产业的发展还需要更加科学有效的产业模式,才能实现全产业链发展效益的协同提升。
走进乌鲁木齐市馕文化产业园,天下第一馕的模型不断吸引游客驻足拍照,展厅里有关馕的历史故事,制作车间里对传统工艺的再现,无不流露出馕产业的文化魅力。
乌鲁木齐市馕文化产业园。资料图
甫拉提说,馕吸引人的,不仅是它的美味,还有它的故事。馕产业的发展也可以突破食品领域的限制,从产业融合发展中获得更高的质量和效益。
“我们在参观区加入了打馕体验项目,从和面、擀饼到烤制,游客可以体验打馕的全过程。”新疆馕王食品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吐尔逊江·阿不拉说,旅游旺季时,体验区每日销售额能突破1万元,依托旅游业,馕王系列产品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融合发展带来更广阔的市场机遇,这正是未来我区馕产业集约化发展的一个缩影。目前,乌鲁木齐市馕文化产业园已引进新疆19家知名食品加工企业,日产馕超过16万个,形成馕王、疆小馕等一批初具影响力的品牌,带动了与馕有关的新疆特色干果、畜禽、奶制品、调味品、面粉等上下游产业稳定发展。
“企业每年采购玫瑰花酱100多吨,核桃仁70吨,面粉350多吨,各类果酱100吨,实现了馕产业与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吐尔逊江说。
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将成为馕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今后,全区将支持企业整合产业链,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加盟连锁、股份合作等方式对小型生产企业、个体工商户进行整合,组建要素优化配置、生产专业分工、收益共同分享的馕产业联合体,促进馕产业联盟发展,打造馕产业链条,实现集群发展。同时,加快馕产业与现代农业、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有机融合,带动特色林果种植、旅游业等产业协同发展,形成从田间到餐桌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产业链,成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全媒体记者刘毅)
-End-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