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每个时代都需要「摇滚精神」

看理想节目 看理想 2019-08-05


这个夏天无疑是属于摇滚乐的。


老牌的面孔仍旧带着红磡的辉煌气息,新裤子和刺猬翻腾出属于千禧年的活力,大张伟也受不了,非要上台蹦跶,眼角泛泪地追忆“朋克往事”。


一时间,无论是沉浮摇滚圈多年的、还是新入坑的、真喜欢的、凑热闹的,似乎人人都在谈乐队,尤其是中国的摇滚乐队。


这大概是近十年来,中国摇滚乐的国民热议度最高的时刻。这个时刻,也适合看理想推出这档新节目——《中国摇滚小史》


据此,我们才可以不偏不倚、毫无遗漏地回顾,中国摇滚四十年。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即可进入《中国摇滚小史》

1.

完整地讲述中国摇滚四十年


截至今年,中国摇滚乐已经差不多走过了40年。


对于很多人而言,这个时间段足以让他们感到惊讶,毕竟最辉煌的94年红磡演唱会距今也不过25年,再往前数数,崔健红起来也是80年代中期,按照40年推算,崔健之前,必然还有人为中国摇滚乐奠基,那是谁呢?


这档节目就会从中国摇滚乐的最源头——1980年的一支乐队“万李马王”说起。这支曾经被BBC报道过的传奇乐队,为中国摇滚乐写下第一笔。


在他们之后,是崔健所在的第一支乐队七合板,以及另一支元老级乐队ADO。到1986年,崔健以一首《一无所有》冒出头。这才进入大家熟悉的摇滚时代。


从1980到1986,虽然只有6年,并且鲜为认知,但它依然是中国摇滚史不可缺少的部分。补齐这6年,再按照不同阶段的特点,把这40年划分成几个阶段,梳理出一个相对清晰的体系——这就是这档节目想给大家展示的。


之前没有人这么讲,你也可能不知道,这次,让你了解一个更完整的中国摇滚史脉络。


而想要了解一种音乐,必然要去了解这种音乐文化从哪来、到哪去的问题,否则你是不能说自己是真正了解这种音乐的。


2.

历史的亲历者也是最好的整理者


对于主讲人郭小寒&相征这样了解摇滚乐的人和从业者来讲,想系统地去搜集和梳理这些信息都特别的困难,大家对于更久远的历史,比如说因为平台的限制也好,或者是碎片化的传播也好,或者是传统的音乐媒体的落寞和无从考证也好,是更难去形成一个非常系统化的认识的。


但是比如说在美国或者是在欧洲,有一些老牌的摇滚杂志,其实它是几十年在传承着这样的一个脉络,但是在国内是没有的,所以这档节目希望能达到这样一个起承转合的作用。


作为一个旁观者,在中国摇滚乐发展的将近40年的过程当中,他们作为80后亲历了大概30年,而作为从业者,他们也有大量的机会可以接触到这些优秀的摇滚音乐人或者是摇滚乐队,甚至还直接参与到选拔、推动、制作等等这些相关的领域当中,同时也被行业的前辈们教导了十几年,因此来讲中国摇滚史,也是一件自然的事情。


3.

只是讲讲乐队的八卦吗?


毫无疑问,歌手和乐队们会作为主角串起整个节目,魔岩三杰、超载、郑钧、许巍、痛仰、反光镜、花儿、新裤子、刺猬……一连串你熟悉的名字。


那么是讲这七八十个乐队的发展变化吗?


当然不是。只是希望是用人物去串联这个时代,展现出摇滚音乐在不同时代所代表的不同精神,以及这些音乐对一代人的影响。按照这个逻辑,节目把摇滚乐的历史分成了七个阶段:


第一个部分:“启蒙”,即摇滚音乐怎样在中国生根发芽,因为毕竟它是一个舶来品。


它是怎么接触到中国的这个土壤的?众所周知,1986 年崔健的那一首《一无所有》,标志着中国摇滚音乐的诞生。这一部分会以崔健为主要线索,去聊聊 80 年代摇滚音乐在中国的诞生,以及它给人们带来的这些启蒙作用。



第二部分:所谓的“改变社会的可能”。90年代,中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产生了所谓的唱片行业,出现了到现在一提还会觉得很激动的名字,像黑豹、唐朝、魔岩三杰、超载等等。


他们当时是怎么自发地从弹吉他的青年,变成了非常好的、有影响力的乐队?包括他们的作品也好,他们的演出也好,既正规化又非常有力量,对当时产生了很好的影响,它后面是有一套体系的,可以试着去拆解一下。


而且特别有意思的是,有人说摇滚音乐在那个时代是被催熟的,它是一个幻象繁荣,具体是怎么回事?




第三部分:一个“打开”的阶段。到了 90 年代末期,打口带开始在中国盛行。


这个时候听了大量的海外作品,然后你才发现,原来喜欢过的黑豹和唐朝等等,其实在世界上跟它类似的东西早就繁荣得不像话了,然后你就形成了一个认知错觉,就像海绵一样吸收这种好的、经典的西方摇滚音乐。


在这个时候,一些外地的、有音乐理想和有追求的人,他们会来北京,居住在圆明园、树村、西北旺等等这样比较便宜的地方,希望可以大展拳脚。这个时候也产生了很多非常优秀的乐队和歌手,比如左小诅咒、苍蝇、舌头等等。这其中当然不得不提迷笛学校,有了迷笛音乐学校,才有后来的大量摇滚乐队的产生。


图片来源自老温


第四部分:一个“觉醒”的阶段。所谓的朋克乐队,在当时非常的盛行。


无聊军队、大张伟、挂在盒子上,也是那个时候的。他们是本地文化的一个创新和觉醒,就是年轻人自己发话,我不再听老一辈的经典,我也不再听西方摇滚音乐的那些所谓的打口带,我自己要说什么,我自己要唱什么,我自己遭遇到了哪些东西,我要怎么反抗。


摇滚乐变成了一个跟自身最切身相关的音乐形式,非常的先锋和潮流。而且那个时候比如说像脑浊,像挂在盒子上的王悦,他们都是上过《新闻周刊》的,这些人代表了中国当时最先锋、最新奇的青年力量被世界所关注。



挂在盒子上原乐队三位成员登上美国Newsweek杂志


第五部分:所谓的青年力量,北京新声这一波。在这个时期产生了大量的Live House和独立音乐厂牌。


像大家所熟知的摩登天空、兵马司、愚公移山等等,都是在这个阶段产生的。当那些朋克成熟了之后,就有新的人再出来反对他们,再有更新的力量去发声。而且这个时候的青年人慢慢地形成了联盟,这种联盟感和各自的独立性,其实是非常值得去研究和玩味的。


第六个阶段:叫作“节日”,这个阶段大家可能也都比较熟悉了。


从最早的迷笛音乐节开始,后来有了摩登音乐节,有了草莓音乐节,再慢慢后来各地方的音乐节也都成长起来了。因为有了音乐节,摇滚音乐进入到了一个更具娱乐性和事件感的群体性事件。


这个时候的摇滚音乐,就已经不再是早期的那种愤怒、反抗、孤绝,它变成了一个把大家连接到一起的手段。可能我们素不相识,你来自长沙,我来自武汉,但是我们因为在这样的音乐节上去相识,我们有共同喜欢的乐队,所以我们成了很好的朋友。


那为什么会有音乐节的产生呢?是因为在这个时代,传统的唱片行业遭遇到互联网的冲击,所有人都把发力放在线下的演出,无论是演唱会还是音乐节,从而产生了大量的摇滚音乐的现场。


图片来源自迷笛音乐节官方脸书


从传播上来讲,摇滚也经历了早期的唱片、摇滚杂志,到有了互联网、有了线下的活动等等,它的传播方式让收听变得方便,你从一个要从洋垃圾里面去捡歌听的人,变成了一个打开你的 App可以随便找歌听的人。音乐传播方式的这种改变也影响了很多人,也影响了这个行业。


此外,因为互联网的传播,导致除了北京之外,在全国各地都有大量的 Live House 及独立厂牌的产生,每个地方都有自己很有特点的音乐人诞生。


图片来源自摄影师李孟轲


第七个阶段:从传播以及城市这两个维度,去梳理摇滚乐的流变,特别是不同城市不同的摇滚风格,当你想找独特的音乐听的时候,可以给你一些选择和引导。


总之,所有的这些音乐人和他们的作品,是非常真实的生命文献,他们身上那种不甘平庸的觉醒和直面人生的力量,那种永远保持好奇的探索精神和主动去改变生活的勇气,看理想希望通过《中国摇滚小史》这个节目,能够把这些曾经带给我们力量和启蒙的精神给大家传达清楚,也期待摇滚乐能够为你打开人生的另外一道大门,让你的生活更加精彩。


期待和你在节目中相见。

点击阅读原文,重回摇滚旧时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