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梁文道x黎薇:反正没人再严肃

梁文道x黎薇 看理想 2022-05-06


《想 象 的 距 离》

梁文道

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我正在香港的家里,想像一段由于瘟疫所造成的距离,使得我暂时还没有办法亲眼看到的展览。虽然我早就听黎薇说过她的想法,甚至见过其中一些作品,大约知道它们的轮廓,投射在它们上面的光线,以及围绕着它们的声响。可那毕竟都只是我的想像。

我想像观者来到经过重新布局的画廊,先是排队走进一道只堪一人穿过的窄门,然后迎面就陷入了尺度相对巨大的白色空间,以及带着威胁意味的噪音。

从这一刻起,我们开始学习把握距离。那是几个小孩人偶,正在驾驶旧日游乐场中常见的碰碰车,行进的轨迹或许有点规律,但谁也说不准会不会出什么意外。我们站在他们行动路线的外围,可能会害怕自己不小心被撞上。尽管有些胆子稍微大一点的人,会试着横越他们行经的路线,可到底还是要抽紧神经,以免不测。

我听说这些小孩早在这次展览之前就成了网红,因为有人发现他们跟一些大家熟知的国际政坛领袖相似,便开始猜测这些孩子其实是种模型,是那些知名政治人物童年的模型。

“童话”展览现场

如果这些人偶真是我们所猜的那些人物,那么他们现在在做什么?很明显他们正在游戏(虽然从表情上看不出来有玩耍的意思),就跟他们长大之后会干的事情差不多。而他们将来要玩的那种游戏,多半会改变很多人的一生,甚至还能叫人送命。好在我们现在唯一需要担心的,却只是不要被那些车子撞上而已(虽然撞了也没什么大碍)。

但终究不能忘记,我们今天的身份是观众。其实也跟平常差不多,永远都是一定距离之外的观众。有时候就算你想逃得远一点,可还是没法逃得太远,他们的游戏,终究还是会把旁观者牵扯进去。

但说不定你也会想,这些受到一定程序控制,冥冥中遵循某种天命般的逻辑在游戏的玩偶,以及我们,两者到底是谁更不能控制自己的命运呢?

当然,可能我大半夜坐在桌子前面想多了。这不过就是些人偶罢了,长得像谁,那都是我们的想像。哪怕真是模型,模型跟它所模仿的对象,一定也有距离,不可能完全等同。

……

我有强烈的预感,这真是一个现场,因为有一些事情刚刚在这里发生,但却不能肯定它究竟是个什么事件的现场。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在我的想象,这个性质非常暧昧,包含了巨大内在矛盾与张力的空间,是整个展览的重要节点,画龙必须最后才点上的那对眼睛。不过我知道,后面还有另外一个房间压阵,从理论上讲,那个房间应该和现在的我们更加接近才对。那不是虚构的故事,而是真实发生过的事件。

于是我又想象,当我们回到当初那道窄门,穿过它,回到外面798热闹的街上,回到阳光底下的北京,说不定我们会变得有点了解“距离”这回事了。不是有句被说烂了的俗话:叫做“距离产生美”吗。

但真相原来是我们都愿意和自己拉开距离,与现实拉开距离,跟记忆拉开距离;不是因为这样子更美,而是因为这是我们的一种生存策略。

—— 梁文道为「童话」展览撰文(节选)


《重 新 想 象 2020》

梁文道 x 黎薇

(以下文字内容摘编自看理想《八分》音频节目,

完整版本请收听音频


01.
“今天这个世界就不够严肃”

梁文道:这几年很流行出现“网红展览”这种说法,忽然之间这个概念好像是最近才有的,前几年没听过有什么艺术展览叫“网红展览”,到底什么叫做“网红展览”?你作为一个艺术家和策展人,喜不喜欢别人评价你的展览是“网红展览”呢?

黎薇:大家对网红概念有一个过分刻板的认知,就是认为“网红”代表着素质比较低,代表着特别流行,不深刻或者不够严肃。但是我觉得今天这个世界完全就不够严肃,你为什么要求每一个人都很严肃呢?

梁文道:反正没人严肃。

黎薇:对,没有人严肃。其实今天来对谈之前,我还去了一趟画廊,然后看到有两位网红在那里拍照,我看了一下他们拍照的状态,说实话我非常敬佩。他真的非常敬业,非常认真,而且可以旁若无人,旁若无人地做出他想要做的姿势,并且可能一直在脑子里想象他在镜头里面的样子,以及被大众看到的样子,我觉得他们的敬业程度不亚于艺术家。

梁文道:这的确是个本事。可是我很好奇现在网红展览其中一个定义,网红展览的一大特点就是有很多网红跑去展览现场,去介绍展览拍摄。但是我常常很好奇,他们来到底要拍到什么东西呢?

比如说他们在那里面的状态是什么样的,比如就像刚才你所说的,他来了展览之后,在作品前面与作品一起自拍,可能同时做一些介绍等等,他是不是要跟这个展览发生一种关系,或者跟这些作品发生一种关系?

而那种关系我觉得很特别。因为我看过一些网红介绍展览,我发现每一个展览在他们的介绍底下都变得很相似。那是因为他们跟这些展览、跟这些展品的关系很特别。在这次的展览里,你觉得他们和那些玩具车上的人偶,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黎薇:我觉得分三种,有一种追求就是他希望自己跟作品有关系,他希望自己是一个文创型的网红;另一种是非常有个性的,就是只要出片,他是追求要拍摄别人没拍到的、非常另辟蹊径的照片,可能在社交网络上会点赞量暴增,他只是追求这样的出片量;然后还有一种是去制造话题的。

昨天我在现场看到一个,你们可能都会觉得他非常敬业,他是直接躺在两辆车中间,装作一种被“撞死”的状态。

他可能一开始是好奇,这些车其实不是碰碰车,就是玩具车,我当时是在网上找的6~12岁儿童玩的玩具车。当然,我把里面的系统全部改掉了,重新做了编程和制动系统,等于把它变成了一个电动机器人,但实际上它们是可以感应体温然后就倒车离开,改变路径的。

Once upon a time,2020


但躺在车中间的人是不知道的,他可能从好奇到想测试,当发现测试有另外一种结果的时候,胆子就更大一点,干脆躺在了行进的车之间。

当时这个场景被我们画廊一位看展馆的阿姨拍下来了。展馆的阿姨视角跟我们又非常不一样,特别像上社会新闻的那种。

阿姨为图片配的词也特别好,叫“碰瓷再来一个”,非常社会视角,就特别好。

02.
“每一个人对自己身处的时代,
都有一定的责任”

梁文道:这次的《童话》展览,虽然你并不觉得在准备展览与创作的过程当中,跟过去有太大的不同,尽管有着隔离、出行的限制,包括你的工作状态、策展、备展的状态都跟以前差不多,但是有一点大家会比较关注的,就是这次展览里的好几件作品,可能会被认为,是不是在回应这个时代?是不是在映射眼前正在发生的事,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刻相关?


很多人会说,艺术家对于他所身处的时代,需要有这种责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黎薇:我当然同意。我觉得每一个人对他身处的时代都有一定的责任。

这种责任,其实不是某种意义上很虚伪的一种上帝视角的责任,最起码要有共情能力。

而且这个时间其实非常尴尬,其实疫情等等根本没有结束,但是大家从心理上都希望它赶紧过去,大家都不想再提这些事,大家都说那种不好的记忆就赶紧让它离开吧。但是,不好的记忆离开了,发生了的事也是发生了的,做过的事也是做下来了,怎么可能真的消失呢?

而且这两天在现场我还是挺欣慰的,作品看的人非常多,而且大家真的都是去摸,因为盲文版是滚烫的,大家会去听录音。在摸过、听过之后,我能感觉到很多人是很高兴进来的,但离开的时候,有人眼圈红了,有人默默的,甚至忘了看最后一个作品就走了。


梁文道:你刚刚说这个状态的时候,用了“同情共感”这个描述,我又忽然想到之前我们谈论过的文明了。在我的观点或者说我的“偏见”中,文明的一个很大特点,就是应该培养出一种同情共感的能力。

文明恰恰就是应该要关注到其他人的感受,要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想事情,能够看得见其他人所承受过的苦难,同时自己甚至还能够感觉到好像应该为此做点什么,有些亏欠。

就像这场疫情的起始,今天说起来很多人都已经淡忘了,其实半年时间还不到。很多人跟我说,现在已经不想听到有关新冠疫情的消息了,因为他们觉得已经有点疲倦了,不想再理会了。

甚至过去曾经我们的一些同胞所受过的苦难,今天也都觉得不是什么事儿了,反过来可能还“胜利”了,变成一件值得赞颂的事情。但是那种苦难的状态,为什么人们会忘记,或者看不见,或者不愿再想?我觉得这也牵涉到文明程度的问题。

03.
“这个世界的消解能力太强了”

梁文道:你刚才说的那种状态,这个作品是在回应我们眼下还在发生的事情,是回应我们这个时代。可是也有很多人认为,艺术作品最好不要跟现实有太明显的对应关系,艺术家哪怕怎样回应时代,也要跟时代保持一定的距离,你又怎么看待这种说法?

黎薇:其实这话本身没有问题,它讲的实际上就是艺术家的基本能力,我们要有提纯能力。

一个艺术家即便要去做一些回应现实的事情,也不可能把现实直接搬过来,而是应该有一些处理能力,具体看目的是什么。

我觉得艺术家,除了回应时代,还要有预言未来的能力。因为人类的灾难远远不会结束,还有我们自己在做的很多事情,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责任。

梁文道:艺术与现实的关系,最近也有很多人在讨论。有人说,我们的现实的确很粗糙,我们身处的世界的确很尖刻,对无论人类还是动物都不那么友善。所以艺术该做什么呢?艺术应该让大家躲进一个空间里,短暂地逃离这个粗糙的现实,去追求所谓的“诗与远方”。

也就是说,一旦是艺术的东西,它就该是“远方”。远方的意思,有时候被人理解为是,你要逃离现在身处的时代,不是去面对它,因为也没有办法改变它。因此很多人就说,“算了,我就撤吧,就看看艺术好了”。结果没想到一进去,艺术又是这样,只不过是以另一种方式再呈现的现实。

黎薇:但我觉得我这个展览特别诗和远方,每一个来看展览的人都可开心了,比如唐人的空间,因为永远在正午前会有一束阳光投射在画廊的地面上,这堵墙就格外受欢迎。今天就有人往社交平台上分享《童话》展览了,配文说,我们进入到了童话,有缕缕阳光的童话。

你看,现代人很会解读的,即使不做诗和远方,也能帮你解读成诗和远方。他们有太多的解读方式。

梁文道:这有意思。所以,就算艺术家想要告诉我们童话其实是谎言,可是有的观众进来看,还是会把它看成一个标准的,一般意义下美好的童话。并不是艺术家有时候想做诗与远方,而是很多人一看,就把什么东西都能看成诗与远方。

这就好比以前我读一些诗,有一些诗其实是很难受、很冷酷的。有几位诗人的作品尤其冷酷,那是一个在巨大的灾难之中活过来的幸存者,对灾难的一种描述。但是在网上,就有人把这些诗人的作品,解读成或者在传达过程中变成了一种很美好的、很浪漫的,带着粉红玫瑰色的那种感觉的东西。

好像在流行的过程中,再怎么残酷的东西,总有人有本事把它变成浪漫。

黎薇:是,所以我说这个世界的消解能力是非常强的,而且当代人的消解能力也是非常强的。

比如有来到展览的朋友,她可能都不看展览,看见我就问说,你是艺术家吗?咱俩合影行吗?我说可以。然后合完影就走了,展览也没有看。她完全把它消解成了一种偶像和人设的关系。但我不认为这有什么问题,因为今天很多人都是这样,其实任何时代也就是这样。

每个人看待世界的方式不一样,我恰恰觉得艺术不能强求。

梁文道:所以你也不会有挫败感,认为自己的作品被人消解了,被观众消解掉了。

黎薇:没问题,因为无论他怎么说,其实对我来说都无关痛痒;而无论我说什么,对他来说也无关痛痒。但是如果有人真的会因为一个展览受到了刺激,改变了很多想法,对此我也很高兴。

梁文道:虽然你说别人怎么看你的展览,你的作品如何被消解,你都觉得没有关系。但如果现在要让你跟正在听节目的朋友们说,比如有人要去看展览了,你需要跟他们说一些话,你会对他们讲什么?

黎薇:我会冲他们笑,不说话。因为我觉得语言这事真的特别苍白无力,而且我特别不希望人们的脑子里都是“正确答案”,或者想要正确答案。

没有正确答案。要寻找,要用自己的方式找。


「童 话」
Fairy Tale

“童话”是陈述,也是寓言。“童话”这一题材起始于中世纪传说,在人类的叙事语境中,其原始的血腥、荒诞、色情等元素,被平静而宜人的修辞所替代,成为大众可接受和传播的故事。

然而在现代社会,随着特定的情境转变,人随时会回复到某种原始的本能下——如同童话所暗藏的本质一样——占领,杀戮,制衡,即便看似一无所知的儿童也不例外。

“人世是肉搏战场,无论是对自身的消耗还是对外界的抵抗与欲拒还迎,童话都是为了迎接肉搏战而吹响的冲锋号角,也是用来消磨时间,暂时抵消问题的遮羞布。但从原始的角度看,一个7岁的人类无论从哪一方面都已经是一个人。童年的概念始于现代社会,但人们会随时回到原始社会去的。”—— 黎薇

2020年9月5日,艺术家黎薇的个展“童话”在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第一空间开幕。


黎薇:童话
Lí Wei: Fairy Tale

2020.9.5 - 10.18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北京第一空间

Tang Contemporary Art Beijing 1st Space



黎薇,1981年生于北京,2007年毕业于中央美院雕塑系第三工作室并获学士学位。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他近年的个展包括:“童话”(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2020);“道听途说”&“泉”驻留项目(瑞士文化基金会,温特图尔,2017),“地窖与阁楼”(凯尚画廊,纽约,2017),“目前安全”巡回项目(香港Studio9&艺琅国际 - 巴黎F2画廊 - 米兰Primo Marella画廊,2016);“最终还是没有人在乎”(A2Z画廊,巴黎,2015);“没有人在乎”(红砖美术馆,北京,2015);“平安”(马蕊乐画廊,米兰,2014);“感谢上帝”(杨画廊,北京,2013);“忏悔室”(A2Z艺术画廊,巴黎,2013); “英雄”(今日美术馆,北京,2011); “平安夜里不平安—一栋蛋糕”(重复咖啡,北京,2010);“空心人”(世纪翰墨画廊,北京,2009)等。

他的作品也在2014曼城三年展、2012 第四届广州三年展主题展、瑞士苏黎世里特伯格博物馆、德国米尔海姆美术馆、法国里尔艺术中心、今日美术馆等地展出。作品为多个公共艺术机构馆藏,包括DSL Collection(巴黎),白兔美术馆(悉尼),路易威登基金会(巴黎),桑德雷托·雷·雷鲍登戈(都灵)等。

「童 话」衍生作品
Fairy Tale & More



*以上衍生作品,并非展览简单的复制粘贴,更不是廉价的售出与转换,它是展览的一种作品外延。展览现场均有销售。



 

专 属 福 利

Bonus!


艺术家黎薇个展《童话》,特别为看理想的伙伴们准备了共 8张展览赠票,以及 8本动画小书(可参考衍生品第一张图)


获取方式:请在留言区评论,你如何理解“童话”?


我们本次依然将根据:1)留言质量 2)点赞数,抽选 8人,每位赠送 1张展览门票及 1本《童话》衍生小书(需在展览现场领取)。留言筛选截止至本周四(2020年9月17日)18:00。


公布时间:本周五(2020年9月18日)中午12:00左右,抽选结果将于下方评论区公布。


注:如发现任何不良刷票行为,我们将直接免除资格,欢迎大家监督。点赞数不是唯一标准,我们更重视留言质量。活动最终解释权归看理想所有。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