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梁文道:我为什么选择被你们“一星”的李继宏

2016-03-28 看理想

这是 一千零一夜 

第109夜



大家都讨厌他,恨他,要骂他,觉得李继宏语气太大,太狂妄,太张狂了。但我必须很诚实地告诉大家,我真的觉得李继宏的译本是目前为止,的确比较忠实的一个译本……”

——梁文道


《老人与海》

(三)


看理想 x 一千零一夜

讲述人:梁文道



到底文学是怎么回事儿


上回我们跟大家讲海明威写《老人与海》这本书多少有点“夫子自道”。因为在这之前,他已经被认为再也写不出好小说了,尤其他上一本小说是饱遭劣评。但是,这本小说出来之后他大获成功!


美国当年很有名的杂志《生活》周刊,有一整期杂志把这篇小说登出来,在当时卖了几百万份,大家都抢着要看,因为写得太精彩了。于是,一下子海明威回来了,隔了两年就拿到了诺贝尔文学奖,而文学奖的颁奖词还特别提到了这部小说。

 

《老人与海》可以说是海明威挽救自己的一部小说,同时,他用这本书来告诉读者,告诉全世界:到底文学是怎么回事儿。


老人出海捕鱼的历程其实就是一个小说家或者艺术家创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面,人是孤独的,就像“老人”。一个人,一艘船出海捕鱼。没有人能够陪伴,也没有人能够帮得了你,你只有你一个人,只有你一个人去面对这里面种种不可测的风险。

 

你需要把你的技艺打磨到一定地步,当灵感像那条大鱼一样出现的时候,你要顺利地抓到它才行。即使抓到了,到最后你也有可能只驮回来一个鱼骨,大家会以为你失败了,但这是一种成功的失败。对于那些熟练的渔夫,一看这鱼骨就知道这中间经历过多少的挣扎与搏斗。



Life Magazine September 1 1952 Hemingway "Old Man and The Sea" 

1952年9月的那期“卖疯了”的《生活》杂志


最经济、最节约的一种写法

 

海明威喜欢喝酒,喜欢泡妞,喜欢冒险,喜欢打猎,喜欢跟人打架,而且他有时候对待生活的态度是我们常人不可想象的。我们就举一个小八卦:当年他的儿子长大了,海明威觉得“儿子,你今天还是个处男,不像话!是时候让你当大人了!”于是带他去找妓女……

 

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在创作上却极有纪律,像一个手艺人一样,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床,一直到十二点半就写作,哪怕写不出一个字也得站在那儿写,每天像上课、上班一样的逼着自己写,而且他写作不只是有这种纪律,他还有一个奇怪的习惯,他站着写。

 

为什么要站着苦上加苦地写?他跟人说,是因为站着写太累了,太辛苦了!这样让自己有一种紧张感,让自己不能够太放肆地去写,不能放开地写,而是必须寻找一种最经济、最节约的方法来写!

 

这就要说到海明威作品里最大的特色,就是他极端精简地用字,今天所有读海明威的读者,谈海明威的评论家不可能不提到这一点。

 

他写作的用字量是极少的,仿佛海明威为自己编了一本字典,规定自己只能用那个字典里面的字。而这个字典是正常英文字典的十分之一不到,所以他的小说不会有什么生词。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中国人在学英文的时候,要读第一篇英文小说,就会选择海明威。

 

你读《老人与海》,海明威的句子不复杂,不长,都是很短的,一个一个短句,那种气息是一种精干、简短、强悍而雄健。在这样一种文体里,你会看得到海明威几乎删掉所有的形容词,多余的副词,尽量只用名词跟动词,少数的冠词去组成一个一个句子。



在家中站立写作的海明威

p.s.站立写作俱乐部的其他成员:狄更斯、纳博科夫、弗吉尼亚·伍尔夫……


 ③

“极简”的写作方式是怎么来的?


有人说因为海明威新闻记者这个背景,他曾经在《堪萨斯星报》担任过记者,而且那个报纸发给过所有的编辑记者一个写作指南,里面就要求大家尽量精简,不要说废话,有什么就说什么,而且要说到点子上,不要太多多余的修饰,不要太多的分支旁杈……

 

除此之外,我觉得很多人都忽略了一点,那就是海明威受到当时一位很了不起的大诗人的影响,他曾经翻译过李白的诗,很受中国诗影响,但是这个人却是个法西斯的诗人,以后我们会在节目里讲到,他就是庞德,埃兹拉·庞德。

 

他曾经创发了一个派别,叫意象派。他为意象派诗里面定出了很多守则,其中一条就说“如果一个字、一个词不能有助于你要表现的东西,那就绝对不要用它”!

 

庞德其实是海明威的一个导师,海明威很多早期作品的手稿都曾拿给他看过,他给过海明威很多意见。而海明威也说,他在庞德那儿学到了怎么去写。就是精简地去写。



Ezra Pound in Venice in 1963 

艾兹拉·庞德(1885.10.30-1972.11.1)


再往下谈,你会发现其实这也不是庞德跟海明威的一个独门见解。其实早在二十世纪初,有很多给大众读的英语写作指南就都讲到这一点。

 

例如,有一本指南书,如果各位想学好英语,尤其英文写作,我很推荐大家看这本书,它是一本1918年出版的老书,直到现在还年年再版,叫做 The Elements of Style,《风格的要素》。这么一本薄薄的小册子,里面教导了很多关于写作的金科玉律,直到今天都还很有影响。其中一条就是尽量节约精简地用字用词,能够用简单的句子表达的,就不要用太长、太复杂的句子。能够三个字说完的,就不要用十个字来说。



The Elements of Style,《风格的要素》

可长按扫描二维码购买电子版


让你看到的那八分之一

 

海明威建议初学写小说的人:你写好了一本小说之后,把它翻到中间,把头一半撕掉就对了,因为大部分写作,头一半都是在写废话。然后,他又说写作的艺术不是要教导我们如何去写作,而是如何删掉你写的东西,这叫做“写作的艺术”!

 

海明威的小说表面上看很简单,但是它的意义其实很丰富。就像《老人与海》,我三集节目里面给大家介绍了三种不同的解读方法,但其实关于它的诠释,恐怕还有几十种,几百种,因为它够短,够精简。

 

同时,在海明威的精简背后,埋藏的是更大体量的一个东西。海明威他为自己的这种创作提出了一个讲法,叫做“冰山理论”。

 

他认为,读者们读到的小说部分就像冰山浮在水面上的那八分之一,而水底下还有八分之七是你没读到的。而小说家他在构思一部小说的时候,其实是一整座冰山都要已经想好了,只是他写上头那八分之一,写让你看到的那八分之一。

 

你在读小说的时候,是能很真实地感觉到底下那八分之七的,能感受到底下那庞然大物它的那种真实存在的压迫感,那种临场感。有点像我们拍照,你看那些写实摄影,你看到的只是局部,但是,好的照片能让我们透过这个局部去联想到取景框之外的世界。



冰山一角


 ⑤

《老人与海》翻译哪家强?

 

海明威这样的一种创作方法,句子短,结构简单,英文浅,含义丰富……它会出现一个事儿,就是从我们中文读者来看,很多人会忍不住手痒要翻译它。根据估计,目前为止,《老人与海》的中译本大概有四十多种,每隔两三年还会推出一些新的翻译本。

 

所以,我们面对一个问题,那就是看《老人与海》,哪个翻译好呢?

 

我手上拿的李继宏先生的这个译本是过去两三年很多人讨论的一本。讨论它为什么?是因为大家骂它。我猜我讲到今天这一集还在讲这个翻译本,很多读者都已经受够了,都觉得要连我的节目都不要看了。

 

李继宏他这个译本很有名,因为豆瓣上曾经有许多人发起了一个“一星运动”,大家抢着评,凡是李继宏翻译的书都给他一星就好了,要抵制他!

 

为什么呢?因为这本书的译者李继宏以及出版社,都给人一种口气很大的感觉。《老人与海》一出来就宣传:“哎呀,这是目前为止最好的翻译!之前的那些翻译者错的太多了!”李继宏写过一篇文章谈诗人余光中,作家张爱玲,有一个目前最通行的版本,吴劳先生的版本,但这些在他眼中看来都是问题重重。

 

于是大家就觉得,你这个人语气太大,太狂妄,太张狂了。一个年轻人,三十多岁的翻译者你凭什么说这些话,大家都讨厌他,恨他,要骂他。

 

OK!我必须坦白承认,我没办法看完四十多种不同的翻译,我目前为止至少看过七八种。对照原文,我必须很诚实地告诉大家,我真的觉得李继宏的译本是目前为止,的确比较忠实的一个译本。



李继宏和他的译本


当然,李继宏也有他错漏的地方。举个例子,这本书里提到老人在杀死那只要来抢他大鱼的鲨鱼之后,他是这么说。李继宏是这么翻译的:

 

“我是为了自卫才杀它的”,老人说,“而且杀得干净利落!”

 

但是,我们看英文原文是这么讲的:

 

“I killed him in self-defense”。The old man said aloud.“And Ikill him well.”

 

你会觉得我吹毛求疵,我们的译者说,要尽量精简,使得译文就像海明威原文的风格一样。可是,在我看来这个“大声”(aloud)译出来跟不译出来,是有分别的。因为老人似乎想自己说服自己:我杀了那条我尊敬的鲨鱼,我有道理!因为我要自卫,而且我没让它有多余的痛苦。老人的这个“大声”是说给自己听的,用来强调。

 

同时李继宏先生写的关于以前三个通行译本的批评里面,有一些东西我未必同意。我现在不是要跟大家纠缠一些细节问题,我是想从我不同意的这一点里面引出,到底什么叫翻译这个大问题。

 

比如说,李继宏谈到张爱玲她翻译海明威,常常会译出一些在他看来多余的东西。例如《老人与海》的开头第一句话是这样——“He was an old man who fished alone in a skiff in the Gulf Stream andhe had gone eighty-four days now without taking a fish”。

 

李继宏写到:“以中文写作在海内外文学爱好者中享有教母般声望的张爱玲居然译为:‘他是一个老头子,一个人划着一只小船在墨西哥湾大海流打鱼,而他已经有八十四天没有捕到一条鱼了。’”

 

李继宏批评说:“海明威向来惜字如金,对赘辞深恶痛绝,假如他是中国人,很难想象他会这样写小说。”也就是说,所有的“一个”“一只”“一条”,这些完全可以删掉。于是,李继宏把它翻译成“他是个老人,独自划着小船,在湾流中捕鱼,八十四天来,他没打到鱼。”译得相当好!

 

张爱玲的“一个”“一只”“一天”“一条鱼”,这种译法,那么强调“一”这个字,难道就不对吗?我觉得不一定,她那么强调“一”,其实是想有一种美学效果。她突出了这本小说开头的第一句,要给你一个印象,这个老人他多孤独,他一个人,一条船,在大海上面八十四天捕不到一条鱼。用这个“一”字更能够突出这种孤寂、苍凉的感觉。

 ⑤

翻译的态度和常识


话说回来,翻译是什么?翻译,有点像是诠释。它像画画,历来有无数的画家画过黄山,你能告诉我哪一张黄山的画最准确、最好吗?每个人眼里的黄山,他想表达的黄山是不一样的。

 

再用一个更逼近的比喻,就是照相。我们都说,照相有时候要尽量追求真实,同样是一座黄山,每个人拍出来的黄山是不一样的。诠释的角度不一样,背后的美学观念不一样……

 

用翻译来讲,只要你拍的这个黄山,你不P图,比如迎客松,你不把旁边多P几棵松树上去,变成“迎客森林”,那都是可以的,只是不同的诠释问题。

 

所以,到了最后我想跟大家说,对于翻译这件事情,我们既要很慎重。同时又要很宽容,要能够了解到有时候不同的翻译,是对同一原作的不同诠释。他们的好坏高下,有时候不一定那么容易简单地去判断。






节目用书



《老人与海》

作者: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译者: 
 
定价: 29.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延伸阅读


《海明威研究文集》杨仁敬
《迷惘者的一生》(美)卡洛斯·贝克

Ernest Hemingway's The Old Man and the Sea,edited by Harold Bloom

Art Matters: Hemingway, Craft, and the Creation of the Modern Short Story by Robert Paul Lamb

   

(点击图片可获取延伸阅读)



道长问答


智慧聆听:我是一个比较严格的妈妈,一定要让孩子读经典,但是周围的妈妈们似乎是孩子喜欢看什么就给孩子买什么书?请问道长青少年该看什么书呢?


梁文道首先,我想告诉这位母亲,做您的孩子太苦了!读书这个事情,能不能成为一个兴趣,能不能成为终生爱好,或者你孩子从此之后会不会对知识产生无穷的好奇心,起源于什么?他有没有乐趣!……



第一百零七集

北京,夜



【下集预告】

第110夜 | 《江南逢李龟年》

3.31 零点上线


更多了解海明威的一生

点击

|“小海”的一天|

|海明威的胸毛|




节目回顾

进入看理想公号,在底部菜单栏或回复节目名称可以回顾三档节目已上线的视频



看理想

微信:看理想(ikanlixiang) | 微博:看理想视频

阅读原文

收看 [ 一千零一夜|《老人与海》(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