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全面展开,从俄罗斯舱段发展看中国空间站后续建设
4月29日11时许,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托举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从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升空。此次发射的“天和”核心舱长 16.6 米、最大直径 4.2 米,重量达到 22.5 吨,能满足 3 名宇航员长期在轨驻留需求。
今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发射,意味着中国空间站建设大幕已经开启,中国航天也步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国际空间站主要分为美国部分和俄罗斯部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俄罗斯空间站的舱段,通过俄罗斯舱段的建设、使用情况为中国空间站提供一些借鉴。
你了解俄罗斯舱段吗?
俄罗斯舱段占据整个ISS的“半壁江山”,目前包括“曙光”号多功能货舱、“星辰”号服务舱、“码头”号对接舱、“搜寻”号和“黎明”号小型研究模块等5个舱段。
俄罗斯舱段都开展哪些科学实验?
早在正式建设国际空间站之前,俄罗斯就已经开始规划未来俄罗斯舱段的科学应用研究工作。
1994年,在俄罗斯科学应用研究和载人航天实验计划基础上,俄罗斯航空航天局(现为俄罗斯航天国家集团公司)和俄罗斯科学院共同成立的科学技术协调委员会制定了《国际空间站俄罗斯舱段长期科学应用研究计划》,明确了俄罗斯舱段的6大研究领域,包括技术开发与验证、人体研究、教育活动与推广、生物学与生物技术、物理科学以及地球与空间科学。技术开发与验证旨在发展并改进空间技术及其组件,开发新的空间技术提高舱段利用率,开发未来空间基础设施关键组件。俄罗斯舱段主要开展天-地空间系统和航天器技术开发、可靠性保障与降低飞行和科研风险等方向的研究。物理科学旨在研究微重力环境下各种物理和化学过程;空间材料科学,制备在陆地条件下无法获取或难以获取的新物质与材料;地面技术现代化研究;为先进载人空间设施和无人探测器开发关键技术进行技术储备。俄罗斯舱段主要开展晶体培育、新材料获取过程、燃烧和合成物理学、流体物理学、有序的等离子尘埃结构等方向的研究。地球与空间科学旨在研究地球表面、大气层和电离层的物理过程。俄罗斯舱段主要开展大气和下层表面研究、研究并识别自然和人为灾害、遥感新方法和新技术开发、测量设备校准与实验数据结果验证、信息储存与数据交换新技术开发等方向的研究。
俄罗斯的载人航天技术实力犹存
自2011年NASA正式终止航天飞机项目以来,美国只能通过向俄罗斯购买“联盟 MS”载人飞船席位的方式将航天员运送到国际空间站。
俄方在加加林航天员培训中心和拜科努尔发射场为NASA和波音提供人员培训,以及往返地球的安全保障。不断优化升级的“联盟 MS”飞船被评为世界上可靠性最高的航天器,成功执行173次载人发射任务,仅在1975年、1983年和2018年火箭发射的不同阶段发生过3起事故。故有说法将其喻为航天界的“卡拉什尼科夫自动步枪”(即AK-47),虽旧但好用。即使不断有新的小型武器出现,经典武器仍然独具魅力。货运和载人飞船与国际空间站最短对接用时纪录也在不断刷新:与国际空间站对接通常采用绕地球飞行4圈的方案,须经历6次速度变化,耗时约6小时。2018年7月“进步MS-09”号货运飞船采用双圈飞行快速对接方案,在绕地球飞行两圈后与“码头”号对接舱成功对接,此次超短程交会对接仅耗时3小时40分钟。一年后的2019年7月,“进步-MS-12”号货运飞船从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后仅3小时19分钟即飞抵国际空间站,再次刷新了货运飞船与国际空间站对接的最短用时纪录。俄罗斯舱段的未来命运如何?
此前,俄罗斯曾提出未来建造并发射3个舱段:“科学”号多功能实验舱(以取代“码头”号对接舱)、“系留”号节点舱和科学动力舱,《2016-2025联邦航天计划》为这三个舱段提供106亿卢布(约合1.8亿美元)拨款。
俄罗斯计划在2024年国际空间站结束任务前完成全部7个俄罗斯舱段的部署,并在这3个新舱段的基础上,建立独立运行的本国轨道空间站,持续开展科研活动,扩大应用效益。“科学”号多功能实验舱
“科学”号多功能实验舱的研究工作始于1995年,最初被当作“曙光”号多功能货舱的备用舱,后于2004年作为独立的科学舱进行研发,并计划于2007年发射。但出于种种原因,“科学”号的发射被不断推迟。
“系留”号节点舱
“系留”号节点舱于2014年开始制造,提供6个对接泊位,可与“科学”号多功能实验舱、科学动力舱以及载人/货运飞船对接。
科学动力舱
科学动力舱主要用于开展空间站科学实验,保障俄罗斯舱段的电力供应。
目前,俄罗斯舱段的电力资源需要从美国舱段购买,美国舱段的太阳能电池板可以产生32 kW的电能。未来,科学动力舱将提供不少于18 kW的电能,可以满足全部俄罗斯舱段的电力需求。空间站建造方面,相较于经验老道的俄罗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现也全面转入了在轨建造任务阶段。
作者简介:范唯唯,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空间科技战略情报。
《科技导报》创刊于1980年,中国科协学术会刊,主要刊登科学前沿和技术热点领域突破性的成果报道、权威性的科学评论、引领性的高端综述,发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完善科技管理、优化科研环境、培育科学文化、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决策咨询建议。常设栏目有院士卷首语、智库观点、科技评论、热点专题、综述、论文、学术聚焦、科学人文等。
《科技导报》微信公众平台创建于2014年,主要刊登《科技导报》期刊内容要点,报道热点科技问题、科技事件、科学人物,打造与纸刊紧密联系又特色鲜明的新媒体平台。科技导报公众号聚集了数万名专心学术的未来之星和学术大咖,添加编辑微信,让优秀的你有机会与志趣相同的人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