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孕妇狂犬病身亡,哈士奇惹的祸?

陶黎纳 疫苗与科学 2018-10-29

最近有一条关于孕妇被自家哈士奇咬伤,未接种狂犬病疫苗,半年后病发身亡的新闻。一尸两命,非常可惜。


 但是,这条新闻里就是没有交代,那条哈士奇最后到底是死了还是活着。这只哈士奇在咬人后10天内是否存活,对于判断该患者的狂犬病感染源非常重要。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带毒的犬或许存在,但非常罕见,没有公共卫生意义。咬人的犬只是看上去健康,实际唾液中已经含有病毒,那就不是健康带毒犬,其本身也会很快死亡。

狗或猫,从唾液里含有病毒的状态到死亡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0天,这就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狂犬病10日观察法的主要依据。也就是说:咬人后10天如果狗还活着,至少说明其咬人时其唾液里没有病毒,所以后续的狂犬病疫苗可以不必接种,狂犬病的思想包袱也可以放下了。

如果这只哈士奇咬患者后10天内活着,那么就可以排除是它导致的狂犬病,应该查找其他狂犬病来源。实际上,狂犬病患者病情进展很快,往往来不及准确回忆动物致伤史就已经死亡,其死前的回忆很可能出现偏差。比如患者可能对某次比较严重的咬伤记忆深刻,但这次伤人的动物并不携带狂犬病;另外一次不那么严重的咬伤却带有狂犬病病毒,但可能被患者忘记。这种回忆偏差很可能造成狂犬病超长潜伏期的假象,并引发公众的恐慌。

狂犬病的潜伏期,其实远远短于公众的想像。一般为1~3个月,1年以上的潜伏期很少见。具体的潜伏期长短,与病毒数量和咬伤部位等密切相关。一般认为,一旦病毒进入到神经系统,那么病程就不可逆了。曾有动物研究显示,狂犬病病毒在神经系统中移动的速度大约是1-3mm/小时。

20多年前,美国曾报导2名移民儿童在美国狂犬病发作死亡,调查显示其在美国被咬伤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关键是病毒分析显示:这些狂犬病病毒都不是美国的本土毒株,而在儿童的来源国则很常见。因此作者推测这2个病人是在移民美国(6~7年)之前在来源国感染了狂犬病毒,在潜伏6~7年发作。但是,这是20多年前的调查,以现在更科学严谨的眼光来看,还存在诸多漏洞,仅供各位网友参考。我国狂犬病研究专家严加新认为:狂犬病的潜伏期可长达6年以上的说法从未得到完全肯定。

这篇新闻报导里还提到,患者声称给哈士奇接种过狂犬病疫苗。如果真的是这只注射过动物狂犬病疫苗的哈士奇导致了主人发病,那么动物狂犬病疫苗的质量值得关注。这方面我不太了解,希望有内行来介绍一下。

总结一下:

①狂犬病的长潜伏期说法并不可靠;

②如果咬人后10天,犬或猫还没有死亡,则可以排除狂犬病可能性;

③动物狂犬病疫苗的质量值得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