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生态环境部组织完成典型地区居民汞、镉、砷、铅、铬环境总暴露研究|资讯

土壤观察 2021-04-28

导  读


结果显示,调查居民汞、镉、砷、铅、铬的环境暴露来源以膳食为主,其次为饮用水、土壤和空气,贡献比分别为61.23%~99.77%、0.16%~30.69%、0.03‱~17.21%和0.01‰~1.67%。

来源:生态环境部网站(2019年9月16日)


环境总暴露反映了人群污染物多介质、多途径的暴露水平及其贡献比,是表征暴露介质浓度和人群环境暴露特点的综合性指标。为了解我国居民污染物的环境总暴露特征,为制定环境健康基准、明确污染物优先防控次序提供科学依据,生态环境部将开展人群环境总暴露研究纳入《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环境与健康工作规划》,组织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选择太原市、大连市、上海市、武汉市、成都市和兰州市部分地区开展研究工作。


2016~2017年,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在这6个城市的15个区/县,抽取了18 岁及以上居民3876名(有效样本3855 名)作为调查对象,调查了居民环境暴露行为模式,采集分析了居民日常暴露的空气、饮用水、土壤和膳食中汞、镉、砷、铅和铬的含量,估算了环境总暴露水平及暴露介质贡献比,于近期发布了《典型地区居民金属环境总暴露研究报告(汞、镉、砷、铅、铬)》和《典型地区居民金属环境总暴露量及贡献比手册(汞、镉、砷、铅、铬)》。结果显示,调查居民汞、镉、砷、铅、铬的环境暴露来源以膳食为主,其次为饮用水、土壤和空气,贡献比分别为61.23%~99.77%、0.16%~30.69%、0.03‱~17.21%和0.01‰~1.67%。


本研究结果与美国、日本等国家相关研究呈现一致性规律,但由于暴露介质种类、人群特征以及污染物环境浓度的不同,各国人群暴露介质贡献比存在较大差异。此外,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产业布局等是导致调查居民环境总暴露水平存在地区、城乡差异的重要因素,人群环境暴露行为模式是导致同一地区调查居民环境总暴露水平存在性别和年龄差异的重要因素。各国、各地区应尽可能利用本国及本地区环境总暴露研究结果服务于环境健康风险评估和管理工作。


环境总暴露研究尚处于探索性阶段,本研究获得的数据填补了我国环境暴露评价领域基础数据的空白。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继续按照《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环境与健康工作规划》总体部署,组织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完成铜、锌、镍、铁、铝、钒、硒、锰、银、钡10种污染物的环境总暴露研究,研究成果拟于2021年对外发布。


荐   书



购书链接:







购书链接:






购书链接:

“土壤家”近期文章推荐

植物是如何应对干旱的?

《自然》文章:植物多样性天然地有驱除害虫的能力

“环境与健康观察”近期文章推荐

丹麦蓝天清洁技术助力减缓农业气候影响

“土壤观察”近期文章推荐

熊毅:土壤学的研究范畴及其展望|温故


李庆逵:我国土壤科学发展与展望|温故

我们是“土壤观察”(turangguancha),感谢您的阅读!

欢迎关注,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或转发给好友,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



研究成果、行业会议、企业技术案例等传播、推广合作、加入土壤观察读者交流群等请加13926117407微信号(或发邮件至149996384@qq.com)联系了解


如果觉得土壤观察干得不错,请转发朋友圈或点击“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