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 《社区种子银行》、《中国植物拉丁名解析》两本重量级书籍出版发售
转载自植物科学最前沿公号(2022年5月18日)
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购买本书
在乡村一级提出种子保护计划的倡议已有30年的历史,设计和实施这些计划的初衷是保护、恢复、振兴、加强与改善本地种子系统,此外保护对象包括但不限于本地品种。为此各种努力以不同的形式和名目付诸实施,如社区基因库、农民种子室、种子棚、种子财富中心、留种小组、协会或网络、社区种子储备库、种子收藏馆和社区种子银行等。所做的这些努力,针对的保护对象包括主要作物、小宗作物,以及那些被称为“被忽视”和“未被充分利用”的作物品种。这些形式多样的计划旨在促进农民和本地村社重拾或增强种子控制权,在农民之间、农民和其他参与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群体之间加强或建立动态合作。这些种子保护计划包括开展和支持各种类型的活动,如乡村基因库和种子银行、本地农民研究小组或委员会、参与式选育种团队、农民及其社区农业生物多样性委员会、留种俱乐部及网络、种子交换网络、种子繁育合作社及保管种子的农民网络等。
社区种子银行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末,由国际与各国民间组织推动建立,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快速推广。社区种子银行在大部分情形下由当地农民自行管理,通常以非正式制度来管理,其核心功能是保存当地利用的种子。除了保存种子这一核心功能,社区种子银行还有更加广泛的用途,这些用途在范围、规模、技术、管理模式、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如种子的收集、储存和保护、记录和管理等。
在巴西,创建由保护人管理的区域“种子小屋”来保护种子
在不丹,从田间采回的种子样品要先做处理,降低其湿度,然后放入陶罐中进行中短期储存
在墨西哥,社区种子银行保存了丰富的种子资源,如玉米、豆类、南瓜、辣椒等
在玻利维亚,社区种子银行的马铃薯种质圃
在中国,农户把玉米种子放在西定基因库
社区种子银行成立、演变及可持续性的驱动因素因时因地而异。有些是在由饥荒、干旱或洪水造成本地种子供应短缺后建立的,有些则是在参与式作物改良试验后建立的,在这些试验中培育出新的栽培品种并发现了新的栽培技巧,得以在本地保证种子的健康和遗传纯度,也有一些社区种子银行的出现是由于农民缺少可靠、优质的种子来源。发达国家的社区种子银行往往是由农业和园艺爱好者通过保留与交换种子建立起来的。社区种子银行是基业长青还是昙花一现,取决于其管理水平、治理模式和类型,以及持续获得外部支持的水平和时间长短。
加拿大第一届多伦多种子交换节海报
在孟加拉国,农村妇女在种子棚交换种子
在南非,林波波省组织的第一次种子市集
在西班牙,种子网络组织的种子市集
农业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是保障粮食及种子安全、促进农业绿色转型和乡村振兴的基石。过去30多年的时间里,国内外涌现出“社区种子银行”这一农业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机制,并已成为小农户和妇女发挥首创精神、参与种子保护与利用的重要载体。当前,社区种子银行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速,得到众多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认可、支持。中国的社区种子银行也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目前已有近40家且还在持续增加中,不断进步的实践探索要求国内外经验的相互借鉴,因此便有了《社区种子银行:起源,演变与展望》这本书的引进、翻译和出版。
尽管社区种子银行已有30多年历史,数量、多样性和推广速度一直在迅速增加,但是人们对其作用、贡献和价值所知甚少。本书回顾了社区种子银行的历史、演变、经验教训、挑战和前景,同时包含了广泛的研究案例,是第一本关于全球范围社区种子银行历史与发展情况的图书。
-------------------------------
由北京林业大学刘琪璟教授编纂、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植物拉丁名解析》一书如期和广大读者见面了!
该书对《中国植物志》记录的全部维管束植物及近年来发现的新种、新记录和外来物种的拉丁名做了构词解析,对属名和种加词逐一给出释义。植物拉丁名多数为复合词,有丰富的含义,反映植物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生态习性、使用价值、重大事件、神话人物、地名人名等,但多数读者因对拉丁语不了解,记忆拉丁名很困难。鉴于此,作者对植物拉丁名的构词进行拆分“破译”,详细剖析各种构词成分的含义,解释构词规则。对植物学名复合词的拆解,有利于读者掌握更多的植物学拉丁语词汇。另外,通过对学名中记载的人物介绍,展现植物分类学的发展历史及世界各国学者的贡献。植物学名中还蕴藏丰富的历史文化要素,如古代地名、古代民族、地方土名等。该书可以比作是对植物拉丁名的“基因解码”,了解构词原理,可以提高读者对植物拉丁名的记忆效果,同时掌握植物的关键特征。此外,该书还对《中国植物志》中存在的构词错误、拼写错误、印刷错误等进行了订正。该书可多途径检索,包括拉丁名检索、中文科属名检索、种加词检索,方便实用。该书作为《中国植物志》的辅助参考或补充,是中国植物学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著作。
该书从选题立项、编校运作到最后出版,历时两年多,其间,我们与作者和其他专家多次沟通、讨论,收获颇丰,感受很深。立项之初,为更好把握选题方向和质量,我们请中国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等业内专家审稿,大家一致认为图书学术价值较高,希望尽早出版发行。图书编校过程中,由于涉及的学科较多,对于编辑部请教的问题,刘教授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资料,反复推敲、确认;一些涉及民族、地名等不好把握的,我们也尽可能请教相关专家得以解决。图书出版后,北京林业大学官网、北京日报公众号、科学出版社视频公众号、林草情报局公众号等多家媒体先后报道,收到了很多读者的积极反馈。
该书涉及的植物拉丁名是以《中国植物志》为核心的。《中国植物志》是植物分类领域最权威、最经典的著作,全书80卷126册,5000多万字。《中国植物拉丁名解析》一书的重点不是考证学名或讨论分类系统,而是解释学名,包括异名,使读者更容易记忆植物拉丁名。考虑到植物分类方案的修订永远不会停止,所以本书采用了经典《中国植物志》初版所用分类单位名称,即更方便读者查证。
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本书
近期文章推荐
助力第三次土壤普查——《土壤采样与分析方法》(上、下册)五位教授协力推出
【Hydrus】土壤物理模型HYDRUS1D/2D/3D软件的建模方法实操
Ecology Letters | 有机农业中生物多样性与产量的权衡
【标准发布:点击可下载】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土壤环境 词汇》发布
精选土壤好书,长按识别二维码了解
由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规则,请大家将土壤家加为星标,或每次看完后点击页面下端的“在看”,这样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推文!合作、转载、入群,请加13926117407微信号(或发邮件至14999638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