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很善良,为什么会得癌症?

岐伯有道 2020-09-18


 点击上方"医道易儒禅"可关注我们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s0117ao4vkb&width=500&height=375&auto=0

“我很善良,为什么会得癌症?”


这几乎是所有癌症患者对生命的疑问。为什么会得癌症?很多人一听到医生宣布自己得了重病时,往往陷入恐惧,接着就怨天尤人:为什么是我?!老天爷为何下如此狠手?!为什么我没有好好养护身体?!为什么我没有好好享受人生?!

在每一个人必须面对的所有恐惧中,没有什么比预知死期将至更加恐怖了。目前在中国,面对死亡恐惧的癌症患者越来越多——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这些癌症患者以及家人正在承受着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和煎熬。

然而疾病真的会没来由地产生吗?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世上绝对没有这种好好的就会突然生病的事情,一定是有什么我们自己还不了解的得癌症的原因存在。

一名经常与癌症病人打交道的医生说:二十多年的行医生涯,我永远也忘不了癌症患者那一双双求生的眼神,临终前那紧抓不放的手,还有家属绝望无奈的屈膝,而我们这根稻草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无力回天啊!

为什么社会进步了,科学发达了,人民生活富裕了,医疗水平提高了,我们反而有越来越多看不完的病?救不了的命?越来越感觉到力不从心?答案究竟是什么呢?

中国癌症近年来高发:每6分钟就有1人被确诊

“全国癌症发病形势严峻,发病率与死亡率呈持续上升趋势。”2013年初,由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的《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这样描述中国癌症发病形势。与此描述相对应的,则是一连串冰冷的数据——“中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350万,因癌症死亡约250万。”“全国每6分钟就有1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天有8550人成为癌症患者,每7到8人中就有1人死于癌症。”

癌情汹涌

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的《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我国近20年来癌症呈现年轻化及发病率和死亡率“三线”走高的趋势。同时,癌种也呈现地域化特点,如胃癌集中在西北及沿海。

年报指出,全国肿瘤死亡率为180.54/10万,每年因癌症死亡病例达270万例。我国居民因癌症死亡的几率是13%,即每7至8人中有1人因癌死亡。这份报告是我国首次发布的肿瘤发病情况登记年报,数据来源于24个省的72个监测点,覆盖8500万人。年报显示,每年新发肿瘤病例约为312万例,平均每天8550人,全国每6分钟有1人被诊断为癌症。恶性肿瘤发病率全国35岁至39岁年龄段为87.07/10万,40岁至44岁年龄段几乎翻番,达到154.53/10万;50岁以上人群发病占全部发病的80%以上,80岁达到高峰。肿瘤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为1.68:1。

即使不看统计数字,很多人也会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身边罹患癌症的人越来越多,令人在唏嘘之余,不时感受到来势汹涌的癌情。更令人担忧的则是,这样的情势似乎仍未到达峰顶,未来几十年中国癌情的吃紧,会让每一个人,包括我们的后代成为可能的受害者。

根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副主任陈万青的预测:“未来10年,中国的癌症发病率与死亡率仍将继续攀升。预计到2020年,中国每年的癌症死亡总数将达300万左右,患病总数将达660万。”

改革开放之前,也就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在我们认识的家亲眷属、邻里乡亲、同事朋友,乃至所知所见的人们中,罹患癌症的有几个人?一定是寥寥无几!中医养生家刘逢军先生说起一件往事:在“文革”期间,一个55万人规模的中等城市,出现了一位癌症患者,于是这件新鲜事一下子变成家喻户晓、大家谈论的新闻。

可是时隔30年,全国各大肿瘤医院或一般医院的肿瘤科都是人山人海。许多医院的肿瘤科每年都在扩大,结果还是人满为患。一位年轻女性癌症患者感叹说:“起初听到医生确诊我得了这种病,吓也吓死了,但是现在见到竟然有这么多人都得此病,于是给自己壮胆不少。”

医生无望,医死有期

一听到癌症,人们往往会不寒而栗。实际上,致死性疾病非常多,可为何偏偏是癌症让人特别恐惧?

与其他疾病相比,患上癌症的过程以及走向终结的过程比较特别,除去需经历昂贵、躯体极其痛苦而又几无休止的手术、化放疗外,还有疼痛、腹水、消瘦、

呕呃、残疾等常与癌症相伴,且患者时时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之中。

位于北京东南三环潘家园附近的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病房,常年住着来自全国各地的癌症患者。对于很多患者,尤其是那些经济状况不佳的患者,这里寄托着甚至是倾家荡产才换来的生的希望。很多经济欠发达农村地区的农民,以及城市中低收入的居民,一旦发现患了癌症,面对高昂的癌症治疗费用,一些人干脆选择放弃治疗,在无奈中等待死亡。

即使有财力和体力接受正规的手术、放疗和化疗,其结果又如何呢?网上有文章指出:就治疗条件来说,明星们的治疗医院一个比一个好,治疗方案一个比一个新,治疗费用一个比一个高,对老百姓来说,都是天价,可天价没有能买来命,反而短时间内就离开了人世。

数十年来,癌症专家为患者提供的治疗手段主要有三种:手术治疗、化疗和放疗,一些癌症幸存者将这套铁三角疗法形象地称为尖刀、毒药、烙铁。但是这些方法都有局限性,如手术可能无法彻底清除癌细胞,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则会误伤正常细胞。因此到目前为止,彻底治愈癌症,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医学界的一个梦想。甚至在癌症患者圈子里流传一句话:治,是找死;不治,是等死。

一名经常与癌症病人打交道的医生说:二十多年的行医生涯,我永远也忘不了癌症患者那一双双求生的眼神,临终前那紧抓不放的手,还有家属绝望无奈的屈膝,而我们这根稻草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无力回天啊!为什么社会进步了,科学发达了,人民生活富裕了,医疗水平提高了,我们反而有越来越多看不完的病?救不了的命?越来越感觉到力不从心?

2009年12月27日,长期自恃身体十分健康的于娟被确诊患上了癌症,宛如晴天霹雳般震惊了这个家,她是家中的独女,考大学读研读博留学,刚回国参加工作3个月,1岁多的儿子刚会叫妈妈,一切才刚刚开始,难道就要戛然而止?
 
      于娟一直在思考自己为何会得癌症?这个名词她从来没有想到会和自己联系在一起,在她看来,她得乳腺癌的概率是如此之小:“第一,我没有遗传;第二,我的体质很好;第三,我刚生完孩子喂了一年的母乳;第四,乳腺癌患者都是45岁以上人群,我只有31岁。”
 
      但是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医生确诊是乳腺癌晚期,最多只有一年半载的生命。
 
     病魔,将这个小康之家瞬间击垮,所需药物25000元一支,每21天就要注射一支;1万多元一盒的药,只够吃1个疗程14天……为了治病,家里为她卖掉了仅有的60平方米房子和父母在山东老家的房子,现在全家人租房子过活,一家三口和姐姐全家住在一起,还有公公婆婆、于娟的爸爸,还在老家山东工作的妈妈只能断断续续过来。
 
      病魔,也让这个家庭更紧紧地走到一起,1年多同死神的搏斗中,于娟和她的家人乐观、坚强、淡定、决不放弃。


于娟:为啥是我得癌症?

“为啥是我得癌症?”此言一出,气氛会在一秒钟内变得死寂凝重。一秒后,便有阿姨抽抽搭搭地暗自涕泪,有阿姨哭天喊地痛骂老天瞎眼,有阿姨捶着胸指着天花板信誓旦旦平素没有做过亏心事为啥有如此报应?有几个病人算几个病人,没有一个能面对这个直捅心窝子的话题。——于娟

有着太多的欲望和目标

如果还活着,复旦大学讲师于娟今年也仅仅35岁(2011年4月19日,于娟因乳腺癌病逝。当时医院CT报告已显示,她全身骨头发黑,脊椎弯曲,癌细胞扩散到全身躯干)。

而她短暂的人生履历,原本光彩夺目到艳煞旁人,用她的话来说,论事业,本科、硕士、博士、出国,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拿下两个硕士学位和一个博士头衔,回国后又在复旦大学担任讲师。

而论家庭,结婚8年,育有一子,和睦美满,但这一切都随着2009年10月,于娟被检测出癌症晚期,戛然而止。当时于娟被告知,她连动手术的机会都没有。

为了支付昂贵的治疗费,于娟卖掉了自己刚买的新房,以及父母在老家的房子,全家人不得不租房生活。

于娟曾自认为身体很好,14年的病历卡上只有两三行字,她为什么一下子就到了癌症晚期?从2010年5月起,于娟开始在博客中反思自己过去的生活方式,在将近14年的求学奋斗中,为了考研、考博和各种证书,她基本没有凌晨前睡过觉。

工作仅仅一年,无论国际、国家、省市的项目她都全部揽入,而且她打算在两三年内做到副教授的岗位。于娟说她在30岁之前有着太多的欲望和目标。

“因为我以前就是想让自己的父母过好一点,想让孩子有一个好的教育,想换一所大一点的房子,想过得稍微舒服一点。”一天两次的骨髓穿刺,一日几十次的呕吐,几十次痛到昏厥,无数次的化疗,不断目睹病友过世……

于娟最后日子的那些经历,让她不断反思自己,也想提醒那些和她一样似陀螺般高速运转的人们——“名利权情钱,没有一样能够带得走。到了这样的境地,什么都不重要……不希望所有人到了生命尽头,才意识到这辈子白活了……”

“为啥是我得癌症?”

于娟在书中这样反思——

无论从什么角度分析,我都不应该是患上癌症的那个人。“第一,我没有遗传;第二,我的体质很好;第三,我刚生完孩子喂了一年的母乳;第四,乳腺癌患者都是45岁以上人群,我只有31岁。”

于娟在得病前,过的是一种典型的“年轻人”的生活:饮食上“瞎吃八吃”、“暴饮暴食”、“嗜荤如命”;十年来不曾在12点前睡过。熬夜干什么?于娟反思写道:“聊天、网聊、BBS灌水、蹦迪、吃饭、K歌、保龄球、一个人发呆(号称思考),填充了没有堂而皇之理由的每个夜晚。”

于娟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我吃过很多不该吃的东西——


1.瞎吃八吃——

我是个从来不会在餐桌上拒绝尝鲜的人。基于很多客观原因,比方老爹是厨子之类的优越条件,我吃过很多不该吃的东西,不完全统计,孔雀、海鸥、鲸鱼、河豚、梅花鹿、羚羊、熊、麋鹿、驯鹿、麂子、锦雉、野猪、五步蛇诸如此类不胜枚举。除了鲸鱼是在日本的时候超市自己买的,其他都是顺水推舟式的被请客。

2.暴饮暴食——

我是个率性随意的人,做事讲究一剑在手快意恩仇,吃东西讲究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我的食量闻名中外,在欧洲的时候导师动不动就请我去吃饭,原因是老太太没有胃口,看我吃饭吃得风卷残云很是过瘾,有我陪餐讲笑话她就有食欲。

另外,我很贪吃。在复旦读书时候导师有6个一起做课题的研究生,我是唯一的女生,但是聚餐的时候,5个男生没有比我吃得多的。年轻的傻事就不说了,即便工作以后,仍然忍着腰痛(其实已经是晚期骨转移了)去参加院里组织的阳澄湖之旅,一天吃掉7只螃蟹。

3.嗜荤如命——

得病之前,每逢吃饭若是桌上无荤,我会兴趣索然,那顿饭即便吃了很多也感觉没吃饭一样。

我平时的习惯是晚睡——

我平时的习惯是晚睡。其实晚睡在我这个年纪不算什么大事,也不会晚睡晚出癌症,我认识的所有人都晚睡,身体都不错,但晚睡的确非常不好。回想十年来,自从没有了本科宿舍的熄灯管束,我基本上没有12点之前睡过。长此以往,熬夜或者晚睡,对身体很没有好处。在查出癌症时,我的肝有几个指标偏高,因为肝功能不好不能继续化疗。

从来做事不细水长流,喜欢高强度突击作业——

也许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是顶着读书的名头,大把挥霍自己的青春。每当我想起来好好学习时,差不多离考试也就两个星期了。然后我开始突击作业,我会下死手地折腾自己……最高纪录一天看21小时的书。

争强好胜的性格——

我曾断断续续接触了大概三五十多个病友。我发现,乳腺癌病人里性格内向阴郁的太少。相反,太多的人都有重控制、重权欲、争强好胜、急躁、外向的性格倾向。这让我开始反思自己:太过喜欢争强好胜,太过喜欢凡事做到最好,太过喜欢统领大局,太过喜欢操心,太过不甘心碌碌无为。

她写下的生命日记《此生未完成》——“我想告诉大家,什么是我拿命试过,此路不通。”“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等于慢性自杀),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尽管到了生命的最后,于娟也没有彻底明白,自己的癌症是怎么得的,但是她反思积劳成疾的生活细节,希望有人能够透过她的文字,关注自己的健康和生活方式。

“我们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

在于娟写就的书里,没有答案,但是她用自己生与死的惨痛经历,告诉了我们。

于娟们的生活方式错在哪里?

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造成了当今社会癌症的流行和爆发?所谓“病从口入”,当人们罹患癌症时,和于娟一样,比较容易联想到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也许是问题的根源。

生活方式的代价

现代社会商业繁荣、科技发达,为我们带来的是一种貌似丰富、实则混乱的生活。我们每天都要面对无数的选择,经受种种的诱惑,多数人都是活在一种躁动和混乱中,无法自控。很多人甚至丧失了休息的能力,每天不停地忙碌着——忙着工作,忙着家庭,忙着娱乐。当这种忙碌形成强大的惯性,就无法让自己安静下来,并且这种生活方式多是以牺牲身心健康为代价的。这种代价是如此之沉重,往往当我们发现时,已经覆水难收了。

从流行病学角度看,不良的生活方式约占癌症成因的三分之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态环境的恶化等多种致癌因素,其实已经在这场悲剧性大幕背后隐约浮现。

中国癌症基金会副理事长、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原院长董志伟教授说,饮食不合理也是癌症发生的重要诱因。前面于娟用瞎吃八吃、视荤如命、暴饮暴食,总结了自己不良的饮食习惯,似乎也与这一观点相吻合。

那么,癌症和肉食究竟是一种什么的关系?医学分析的结果显示:癌症的罹患率升高,与肉食的增长有明显关系,跟饮食结构的改变密切相连。

我们不妨在思考一下:

王凤仪认为人生病除了外在的饮食习惯,睡眠习惯,以及环境这些问题,最根本的原因而是来自于心与性,最直接的因素正是我们的情绪。 怨、恨、恼、怒、烦,这五种情绪分别对应着五行中人身体的五个脏腑,而我们不经意间所形成的负面情绪,或许正是导致我们身体疾病的重大因素。

风仪先生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不管你是善人还是恶人,一动性轻则病,重则死。”性对人身的影响是最重要的。身这个层面我们不用太多去讨论。

说的人很多,心这个层面也有一些,性这个层面,确确实实我们没有那么多的关注,甚至没有关注到。这个对我们的影响太大,又是无法去医院就可以解决的问题,而且只能自己解决。医生爱莫能助,修行还是靠个人。

为什么有一些看起来各方面很好的好人,他得了一些很严重的病,其中一个可能性在于身、心、性,最高这个性这个层面上犯了比较严重的错误。

这个错误是什么?就是怨、恨、恼、怒、烦。这,怨、恨、恼、怒、烦它是有对象性的,怨伤脾,恨伤心,恼伤肺,怒伤肝,烦伤肾。

如果你在某个系统上有什么问题,首先不要看身体的问题,首先想想你是不是有对应的一些情绪问题。只有看到自己身体与情绪的关联,才可能不断觉悟,在每一天注重自我修行,才可能做一个真正的健康人。

总是失去了才懂珍惜

于娟这样的例子多不胜举,许多人在患上不治之症以后都以书或网络的方式警醒世人,并转告自己的感悟。

但悖论是,如不亲身经历,大多数人还是不会“悔改”,“毫无必要”的压榨或消耗自己的生命总是理所当然,等身体垮掉时,又才幡然醒悟自己亲手毁掉自己的幸福。

纪德在小说《背德者》里说:“人们最动人心弦的作品,总是痛苦的产物。幸福有什么可讲的呢?除了经营以及后来又毁掉幸福的情况,的确不值得一讲。”

很多东西,只有当我们快要失去的时候才倍感珍贵。生命如是,感情如是,亲情也如是。

我们总是期待着天荒地老、地久天长,却不懂得去经营和珍惜,等到真正大彻大悟的时候却为时已晚。如此看来,还是知足为好,人生追求什么完美?能够每天快快乐乐的活着就是最好的了。

失去后才懂得珍惜,平时身体好的时候没想过生老病死,离别感伤。若是明知道自己的生命只剩下倒计时,和亲人朋友的相处时间已经屈指可数,恐怕每个人心中涌起的除了绝望之外更多的是空白。

生命太脆弱,用健康代价换来的那些所谓的物质在生命面前显得尤其渺小。

走到最后一刻才明白最宝贵的应该是什么,于娟所说的所谓“浮云”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只有在生命即将消失殆尽之时才能意识到自己以前所追求的那些不过是过眼云烟而已。那我们还抱怨啥,还愤怒啥,还不平衡啥呢?




下面是你最爱的微信榜单, 家庭伦理道德思想, 中医知识, 国学传统文化, 并提供最新的免费公益传统文化培训, 开启幸福圆满人生...


快去关注吧,还等什么呢?!

如何关注

长按二维码,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一键关注。

②复制“微信号ID”,在“添加朋友”中粘贴搜索关注。


王凤仪思想

wangfengyi88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弘扬家庭伦理道德思想, 家庭教育, 免费公益培训信息


医道易儒禅

yidaoyiruchan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学习中医, 道学, 儒学, 易学,  佛学


儒释道圣贤文化

daodeism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国学传统文化, 免费传统文化公益培训信息, 历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