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眩晕何其烦恼,黄元御传人治有妙招!

岐伯有道 2020-09-18


小编导读

汪峰的那首《眩晕》:“眩晕,我感到不能呼吸……眩晕,我无法控制自己。”不知你有没有听过,一首温暖的小情歌,被爱情冲撞后的眩晕感觉,是甜蜜的。现实生活中,眩晕疾病的滋味,终究还是难受的,如何化解眩晕带来的痛苦?且看黄元御五代传人麻瑞亭有何妙计!


眩晕系脾湿胃逆、浊阴不降、清阳不升所致。

【脉证机理】平人中气健旺,脾升胃降,肝胆调畅,精血温暖而下实,神气清凉而上虚。上虚下实则五官空灵,故眩晕不作。

由于情志刺激,或因饮食劳倦,或因纵欲耗精,致使肝、脾、肾俱虚。肝木生于肾水而长于脾土,肝藏魂,魂为神之初气;脾为生血之本,涵养肝木,而继魂神;肾藏精而生髓,脑为髓之海。肝、脾、肾俱虚,则肝气郁陷,清阳不升,生气不足,魂神俱虚,髓海不足,则作眩晕。症见脑旋轻飘,视物动荡,谓之虚眩,多系血压偏低,或为脑供血不足。肾虚脾湿,肝气郁陷,脾胃不和,肝胆失调,则胆胃上逆,肺失降敛,相火不藏,浊阴上逆,亦作眩晕。症见眩晕头痛,昏蒙不清,多系血压偏高者。


胆胃上逆型1


胃主降浊阴,胃土右转,则胆肺顺遂,浊阴右降而精盈。脾湿肝郁,则胃气壅滞不降,阻碍胆木下行之路,其气逆而化火,刑逼肺金,致使肺热,失其清肃降敛之常,浊阴弥漫于上,故症见头目晕眩,头痛胸闷,口苦心烦,头重脚轻,步履不稳,多见血压偏高。腰为肾之府,胆火不能下潜于肾,因而肾虚,故症见腰痛,两腿酸软无力。脾湿肝郁,故症见脘胁胀闷,作酸易怒,或当脐跳动,硬而压痛。浊阴上逆,故脉现濡涩,或弦牢,或伏涩,关寸大,舌苔白腻或黄腻,或见舌边尖红。

【治则】健脾疏肝,和胃平胆,清降肺胃,宽胸降逆。

【方药】茯苓9g,焦白术9g,黄芩炭9g,炒杭芍9g,制首乌12g,广橘红9g,炒杏仁9g,法半夏9g,炒杜仲12g,广郁金9g,夏枯草12g,茺蔚子12g,白蔻仁6g。水煎温服。

【方解】茯苓、焦白术健脾和胃;黄芩炭、炒杭芍、制首乌平胆疏肝;广郁金、广橘红、炒杏仁、法半夏清肺和胃,宽胸降逆;白蔻仁和胃顺气;炒杜仲、夏枯草、茺蔚子温肾潜阳,利尿降压。

【加减】血压高、大便初干或干结者,加决明子15~20g,平胆滋肝,通便降压。舌质红、舌苔黄腻者,加麦门冬9~12g,川黄连3g,清肺降浊,泻火清心。肺不降敛、肝郁胃酸缺乏者,加炒五味子9g,敛肺疏肝降压。脾湿重者,加泽泻9g,健脾利湿。血压不稳者,去茺蔚子,加补骨脂6~9g,温肾潜阳稳压。血压不高、大便干结者,去夏枯草、茺蔚子,加肉苁蓉15g,炒麻仁9g,润肠通便。血压不高、头目昏闷不清、恶心呕吐者,去夏枯草、茺蔚子,加粉葛根9g,广藿香6g,煨生姜9g,和胃降冲,醒脑止呕。血压不高、失眠遗精者,去夏枯草、茺蔚子,加生龙骨12g,牡蛎粉15g,敛精藏神止遗。血压不高、心慌心悸不宁者,去夏枯草、茺蔚子,加柏子仁9g,北沙参12g,润肺养心止悸。

【忌宜】忌食辛辣燥烈及高脂饮食,以清淡饮食及植物油为宜;避免情志刺激及劳累,保持情志舒畅。


肝脾下陷型2


脾主升清阳,脾土左旋,则肝木条达,清阳左升而神旺。脾湿肾寒,则肝木郁陷,清阳不升,魂神俱虚,故症见头目晕眩,精神不振,动则心慌气短,喜独居静坐,恶闻人声,闭口不语,甚则欲穴地而安,多见血压偏低。肝脾不升,胆胃虚逆,故症见恶心呕吐,畏光羞明,可因光亮而致呕吐。吐出者极酸苦,头脑空虚晕动,重则晕仆。肾虚不藏,阳不归根,故症见耳内轰鸣,失眠多梦。脾肾虚寒,阴凝气结,故症见当脐硬痛,脐左跳动。脾肾虚寒,虚阳不潜,故脉细翕濡,关寸略大,或现弱象,舌苔白薄腻或白腻。

【治则】健脾疏肝,清降肺胃,醒脑安神。

【方药】茯苓9g,甘草6g,炒杭芍9g,生地炭9g,全当归9g,广陈皮9g,炒杏仁9g,法半夏9g,广郁金9g,牡蛎粉12g,柏子仁9g,北沙参12g,砂仁6g,广藿香6g。水煎温服。

【方解】茯苓、甘草健脾和中;炒杭芍、全当归、生地炭疏肝润燥;北沙参、广郁金、广陈皮、炒杏仁、法半夏清肺和胃降逆;广藿香和胃醒脑止呕;柏子仁养心安神;牡蛎粉敛精藏神;砂仁暖脾行瘀。

【加减】脾湿重者,去甘草,加泽泻9g,健脾利湿。上热者,加黄芩炭6~9g,以清相火。中气虚弱者,加红参6~9g,补中益气。中下虚寒者,加炒干姜3~6g,温暖中下。痰涎黏稠、咳唾难出者,加淡竹茹9g,或加白芥子3~6g,清肺利痰。痰涎多者,加炒葶苈子6~9g,豁痰利窍。咳嗽剧者,加川贝母6~9g,清肺止咳。当脐硬、压痛、跳动者,加石菖蒲9~12g,以交通心肾。舌质红、胃酸缺乏者,加乌梅肉6~9g,川黄连3~6g,疏肝清心。舌苔黏腻、小便黄者,加焦山栀6~9g,清心降浊。

【忌宜】忌食生冷、大辛、大热之品,以营养丰富、易于消化之食品为宜;居处宜安静。

【按语】眩晕既是多种疾病的一个常见症状,也是一个中医病名。眩晕包括现代医学的数种疾病,如高血压病、低血压病、脑供血不足、美尼尔综合征、白细胞减少症等。临床所见,因浊阴上逆所致之眩晕,多见血压偏高,系因脾肾两虚、肝胆燥热所致,本虚而标实;因清阳不升所致之眩晕,多见血压偏低,系脾肾俱虚、肝郁不升、清阳不展所致,标本俱虚者多;既因清阳不升,又因浊阴不降所致者也有之,但为数不多,可因情志不遂、劳逸不均、饮食不节、寒温不适等因素而发病,头晕时剧时差,血压不稳,忽高忽低。各型兼症也不尽相同,当据其脉症,详审病机,而施治之,且不可一见“眩晕”二字,即统谓“肝阳上亢”,肆用寒凉伐泄镇慑之品。徒伤中气,必致升降紊乱,中下愈湿寒,浊阴愈上逆,眩晕不唯不减,反而愈加。

浊阴上逆者,当降浊阴。浊阴者,既指肺胃之痰涎湿浊,亦指胆胃心肺之郁热;降浊阴者,既指化痰去浊利窍,亦指清降胆胃心肺之郁热。浊阴降则君相二火下潜于肾,肾脏温暖而下实,上焦清肃而虚灵,眩晕自止。但不可过降,过降则碍清阳之上升。清阳不升者,当升清阳。清阳升则心肾交泰,魂神畅旺,眩晕自止。但不可过升,过升则碍浊阴之下降。

清升浊降之机在于中气之健旺。脾土左旋,则清阳左升。胃土右转,则浊阴右降。执中央而驭四旁,则清升浊降,眩晕焉能不廖。所以健运中州,以复其升降,调和肝胆,以去其郁滞,交济水火,以复其既济,实为治疗眩晕之大法。脑为髓之海,清阳不升而致眩晕、耳鸣者多系肾虚而脑髓减,以上方而酌加温肾补脑之品,则疗效更佳。


========== END ==========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找不到好中医?不如自己学中医!

本号菜单中, 有完整的入门系列, 视频系列. 欢迎大家学习.

学习古中医, 伤寒论经方传承

对经方有兴趣者, 可加QQ群57726255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