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伤寒六经证治捷要(熟记为妙)

岐伯有道 2020-09-18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有经腑之分:太阳经证,即太阳表证,有虚有实。


表虚治以辛温解肌,调和营卫,桂枝汤主之;

表实治以辛温发汗,麻黄汤主之。


太阳腑证,即太阳里证,有蓄水蓄血。

蓄水治以化气行水,五苓散主之。

蓄血有轻重,轻者治以缓攻逐瘀,桃核承气汤主之;

重者峻攻逐瘀,抵当汤或丸。

此为太阳病正治法则。


因病情、体质之异,太阳病又易出现其它变证,又当施以变治法以补正治法之不足:


一为项背强几几的风寒涉及太阳经脉证,表实治以发汗解表,升津液,舒经脉,葛根汤主之,表虚治以解肌调营,升津液,舒经脉,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二为中风而喘或误下微喘证,治以解肌调营,降气平喘,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三为表寒里热烦躁证,治以外散风寒,内清里热,大青龙汤主之。


四为表寒里饮咳喘证,治以外解风寒,内散水饮,小青龙汤主之。


五为寒热如疟状面色反红身痒的表郁不解证,治以辛温轻剂,小发其汗,宜桂麻各半汤;服桂枝汤不得法,寒热形似疟一日再发的表郁不解轻证,治以辛温再轻剂,微发其汗,宜桂二麻一汤;发热恶寒热多寒少的表郁内热证,治以微发其汗,兼清里热,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六为太阳阳明合病,表邪未解,内迫阳明证,自下利者,治以只须解表的逆流挽舟法,葛眼汤主之;不下利但呕者,治以发汗解表,降逆止呕,葛根加半夏汤主之。若误汗或误用吐、下,更有繁多的变证,需参原著详审。太阳病忌吐、下。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也有经腑之分:阳明经证,发高热,汗大出,口大渴,不恶寒,反恶热,脉洪大,白虎汤主之;阳明腑证,潮热、腹胀满、手足不断汗出,谵语,脉沉实有力,三承气汤(大、小、调胃承气汤)主之。表未尽者禁清,里未成者禁下。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细,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食,心无喜呕,治宜和解,小柴胡汤主之。少阳病不可吐、下、发汗。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太阴与阳明同为里证,阳明是里热实证,太阴是里虚寒证,脉沉缓,治以温中散寒理中汤或四逆辈。太阴病忌攻下。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少阴病乃一经主水火二气,易火虚水亏而出现寒化热化两种机变:火虚则从寒化而伤阳气,脉微细,但欲寐,常伴有无热恶寒,身倦卧,四肢厥冷,吐利等症,治以扶阳抑阴,附子汤、真武汤、四逆汤类。水亏则从热化而伤阴气,阴虚阳扰,心烦不能安卧,咽痛咽疮等症,治以育阴泄热,黄连阿胶汤,苦酒汤类。少阴病不可发汗,不可下。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厥阴为三阴尽一阳生,主上热下寒或里虚寒热错杂、厥热胜复之证,治以清上温下,方如乌梅丸、麻黄升麻汤;或温里清热,方如干姜芩连人参汤; 或救逆去热,方如四逆汤。厥阴病忌汗、下。    


黑芝麻最大的功效竟然不是乌发,而是。。。每天一把效果惊人

这种茶调理人体脾肾湿寒长痘手脚凉痛经有奇效

小手掌就可以治大痛的元火掌灸

========== END ==========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找不到好中医?不如自己学中医!

本号菜单中, 有完整的入门系列, 视频系列. 欢迎大家学习.

学习古中医, 伤寒论经方传承

对经方有兴趣者, 可加QQ群577262550

厚德载物!草木金石仅除身病,正己培德方祛心魔!

祈愿: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人无病厄,富贵康宁;长寿好德,善始善终.

点击【底部广告】支持下小编吧,您的每次点击都是我前进的动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