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牛仔裤破洞引发的疾病与养生思考

岐伯有道 2020-09-18

导读:我们都知道《三字经》的第一句话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刘宏毅老师解读说,性有三层含义,分别是天性、秉性、习性,修行的目的就是去习性、化秉性从而圆满天性。邢斌老师说思考疾病和养生,其实他思考的是人生。读完邢老师的文章,你对人生有没有新的思考呢?




思考疾病 思考养生


我十几、二十几岁时喜欢穿牛仔裤。奇怪的是,每条牛仔裤穿久了,左膝盖这里总会有一个洞。有了手机后,左边口袋这里,也会出现一个洞。这个洞的来历我知道,肯定是手机塞在左边口袋里,手机的棱角磨啊磨,给磨出来的。但是,何以左膝盖这里也会有洞呢?我百思不得其解,难道我两个膝盖不一样,左膝盖特别有棱角?


虽然我到现在也没有搞明白其中缘由,但是我想,一定与我的某种习性有关,只是我自己也不知道罢了。也就是说,这种习性一直默默地存在着,伴随着我,而且其力量不可小视,它有“滴水穿石”的毅力!我的牛仔裤就是这样被磨穿的。


牛仔裤是这样,生活中还有许多事都是如此。比如某兄之换寝室。不知换了多少回了,就是和同寝室的人合不来。比如某阿姨之换岗位。每个岗位的同事都对她感冒,她自己也心情不好。


他们大概从没有想过,何以如此。他们的习性,力量真大,真可怕。哲人说:人不要被同一块石头绊倒。可是他们偏偏要被同一块石头绊倒。


接下来要说,人为什么会生病?很大程度上,与人的习性有关。


我们想一想,发病的因素有哪些?


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说:“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仲景的归纳并不完善,宋代陈无择的归纳更合理一些。后者在其《三因方》中认为,六淫所感为外因,七情所伤为内因,饮食、房室、跌仆金刃所伤为不内外因。这种分类简明扼要,沿用至今。


现代学者的认识更为完整。《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基础理论》把发病的因素分为11项:1、气候异常;2、时行疫疠之气;3、金刃、禽兽、跌打损伤等机械性创伤;4、地土方宜;5、饮食不节;6、毒物;7、精神因素;8、体质状态;9、胎传;10、房室问题;11、误治。


这样的认识很深入很细致。如果按照古人的思路,把这些发病因素,分为内因、外因、不内外因,是否可行?我想是可以的。但没必要在此一一归类。


我觉得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些看似纯粹的外因,其实与内因仍然是有关的。包括古人的一些归类也有不尽合理之处。


譬如夏天的受寒。普通人以为夏天最容易中暑,其实古人早就认识到,夏天要当心着凉。因为烈日炎炎,除非身不由已,被奴役,一般人多知道要防暑、避暑。但问题是一些有钱人,防暑避暑过头了——有个词叫“贪凉”,这个“贪”字用得真好——比如啖冰,就有可能着凉。现代人,由于物质条件太好了,进出皆空调,某些人甚至到了离不开空调的地步。有一位病家,患腰突症,经治疗已明显缓解。夏天到来,病情略有反复,我怀疑与着凉有关。一问,果然。患者离不开空调。我劝患者少吹些空调,患者说:那怎么受得了!受寒,当然属于六淫,属外因。但“贪凉”的“贪”字,揭露了受寒的内在原因。


再举个更能说明问题的例子。河豚鱼中毒,到底是病从口入,还是病由心生呢?当然是病从口入。但是,人人都知道“拼死吃河豚”,明知道吃河豚会有严重的后果,偏偏还要吃。这不能不说是心有病了。


再说说误治,到底是医生的错,还是患者的错?咋一听,当然是医生的错。但我看也不尽然。譬如黑诊所里治死了人。我们当然对于死者非常同情,死者及其家属可能因为家贫,无力到正规医院就诊,这里有社会的责任,有政府的责任。但是死者及其家属没有一点责任吗?为什么还是有许多贫穷的人去大医院看病呢?关键还是没有摆正生命与钱财的关系。


说完了黑诊所,再说说大医院里面的误治。一位患者,就诊时第一句就是:我以前一直在某某医院看特需门诊,看了3年,换了几个医生,就是看不好。这位患者反反复复地感冒,前面的医生开的尽是些清解之品。你说她没有热象?确实也有,但主要还是虚。用乌梅丸加减,补泻兼施,以补为主,并用较大剂量的人参、西洋参,两周后病情明显好转。患者治了3年都没治好,当然跟前面几位医生的误治有关,但我觉得跟她本人也有关。就凭她那句“我以前一直在某某医院看特需门诊”,我就知道。因为她把特需门诊和能治得好病的医生划了等号。照理,这个等号应该是能成立的。但是,我们这儿有太多的名不符实。又岂止医生是这样。不能看头衔,应该直接看实际内容。所以,这又牵涉到患者选医生的问题。其实,我觉得这跟选房子、选装潢公司、选学校、选导师、选职业、甚至选老公(或老婆)等等,多少都有点相通。跟人的见识有关,跟品性和性格也都有关。


当然,我这么说,绝对不是推卸医生的责任。责任肯定主要在医生,但患者也需要反思一下。如果能够反思,那么得到好处的,不是别人,而正是患者自己。


再说说饮食、房室、跌仆金刃所伤,陈无择归为不内外因。显然有些不合理。吃坏了,是食物的错,也有可能是自己的错。以前在某医院上班,中午和同事们一起吃饭。听来一些八卦消息。话说有位同事每天带饭,饭馊了,会说“没事的”,照吃不误,据说与她的本性是相符合的。我想若真有这样的人,那她若患急性胃肠炎,不要怪食物,得怪自己。至于房室,不用说,跟人的欲望有关。最后说跌仆金刃所伤。有的属无妄之灾,有的却也跟人自身有关。比如地痞流氓的打架斗殴,一定先是心灵病了,之后才是肉体受伤。围观群众,不小心被误伤了,值得同情,但是得奉劝一句,以后少凑热闹,多干点正经事。


举了4个例子。我们发现,粗看是外因,但未必全由外来。也就是说,有些外因,其实是人自己招致的。不妨把这种人为的因素——就是人的性格、修养、品行、见识——看作广义的内因,这就是我一开始讲的人的习性。


接下来我们可以对发病因素重新分分类。分类的方法可以有好多种。这次可以实用些。内因、外因、不内外因,简洁明了,却不知道有何实用意义。如果从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角度来分类,就比较实用。那就是,哪些发病因素是我们能避免的,哪些是避免不了的,如果能避免自然就能健康长寿啰。不用说,其他的改变不了,能够改的只有自己。


怎样活得健康,怎样与疾病作斗争,是大多数人都感兴趣的话题。所以,坊间流行养生保健类图书,有的书甚至畅销得惊人。对某些书的质量,不必多谈。有的记者已经进行了揭露。我只想说,即使他们说得都对,都没有硬伤,意义也不大。因为谈的多是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但老百姓都爱看这些细枝末节的东西。这也是人性啊。若跟他们谈要改变自己,多数人是不感兴趣的。


因为最难改变的,就是自己。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古话说得千真万确。人们当然愿意避重就轻。


嵇康说:“养生有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去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神虑精散为五难。”养生保健类图书都是说养生容易,以此来忽悠人们买书。嵇康却相反,提出养生有五难,可谓振聋发聩。


孙思邈说:“夫养性者,欲所习以成性,性自为善,不习无不利也。性既自善,内外百病自然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性之大经也。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故养性者,不但饵药餐霞,其在兼于百行,百行周备,虽绝药饵足以遐年。德行不充,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孙真人的意思,不仅养性可以防病,而且“祸乱灾害亦无由作”,也就是说可以改变命运。如果不养性,“玉液金丹未能延寿”,这是对避重就轻者的棒喝!


所以,真正的养生,是与自己性格、修养、品行、生活习惯的不良方面作斗争!是要有勇气的,是大气磅礴的,是一辈子的事业。这样的养生者,让人肃然起敬!


邢斌写于2010年6月


【本文摘自《半日临证半日读书》



九蒸九晒芝麻丸=补肾+乌发+延年益寿小仙丹

排湿汤:湿气克星,原来这么多病和湿气有关

红参气血汤:补血天下第一方(补气血不上火)

========== END ==========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找不到好中医?不如自己学中医!

本号菜单中, 有完整的入门系列, 视频系列. 欢迎大家学习.

学习古中医, 伤寒论经方传承

对经方有兴趣者, 可加QQ群577262550

厚德载物!草木金石仅除身病,正己培德方祛心魔!

祈愿: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人无病厄,富贵康宁;长寿好德,善始善终.

点击【底部广告】支持下小编吧,您的每次点击都是我前进的动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