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原发性肝癌从中医分型辨治

岐伯有道 2020-09-18

㈠  肝郁湿阻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  脘腹或胁肋胀痛、腹中痞块聚散不定。

2.辨证要点  病因情绪异常加重、舌淡红、苔黄腻、脉弦或沉。

3.可能伴随的症状  食后胀甚、或不思饮食、或嗳气频繁、或矢气后腹胀减轻、或小便短少。

【治则与选方】  疏肝解郁、醒脾化湿。可选用四逆散、五苓散与平胃散合方。


㈡  寒湿困阻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  脘腹胁肋胀痛、腹中结块。

2.辨证要点  手足不温、喜热畏寒、舌质淡、苔白腻或厚、脉沉或缓。

3.可能伴随的症状  腹部胀大、或按之如水状、或颜面水肿、或下肢水肿、或神疲乏力、或大便溏泄、或小便少。

【治则与选方】  温阳健脾、行气燥湿。可选用桂枝人参汤、真武汤与平胃散合方。

【处方用药】  桂枝12g  炙甘草12g  白术9g  人参9g  干姜9g  茯苓9g  白芍9g  生姜9g  附子5g  苍术25g  厚朴21g  陈皮21g

【服用方法】  先以水浸泡方药约30分钟,然后用大火煎药至沸腾,再以小火煎煮30分钟;1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需用药20~25个疗程。

【配伍技巧】  若寒甚者,加吴茱萸、肉桂,以温阳散寒;若湿甚者,加薏苡仁、砂仁,以芳香化湿;若腹胀甚者,加青皮、枳实,以行气消胀;若颜面水肿者,加泽泻、车前子,以利水消肿;或选用实脾散加减治疗等。

【药物功效】  方中桂枝温中散寒,温阳益气。人参补益脾胃。干姜温阳散寒,醒脾和胃。白术健脾益气,生化气血。附子温壮肾阳,化气行水。生姜宣散,助附子温阳。茯苓淡渗,助白术健脾。白芍既能制约附子温燥之性,又能达到温阳不伤阴津。苍术燥湿醒脾运脾,使脾能运化水湿,治病以求本。厚朴理气化湿,助苍术行气燥湿。陈皮理气和胃醒脾,助苍术燥湿化湿。甘草益气,使气能化湿,并调和药性。


㈢  湿热阻结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  脘腹胁肋胀痛、腹中结块。2.辨证要点  口苦、口渴欲饮、舌质红、苔黄腻或厚、脉沉或数。

3.可能伴随的症状  脘腹烦热、或腹部胀大、或按之如水状、或颜面水肿、或下肢水肿、身目发黄、或大便溏泄不爽、或小便短赤。

【治则与选方】  清热燥湿、行气和中。可选用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与五苓散合方。

【处方用药】  茵陈18g  大黄6g  栀子15g 炙甘草3g  黄柏6g  猪苓9g  泽泻12g  白术9g  茯苓9g  桂枝5g

【服用方法】  先以水浸泡方药约30分钟,然后用大火煎药至沸腾,再以小火煎煮45分钟;大便干结者,大黄煎煮约15分钟;1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需用药20~25个疗程。

【配伍技巧】  若胁痛者,加柴胡、川楝子,以行气止痛;若口苦者,加黄芩、龙胆草,以清热燥湿;若小便少者,加滑石、茯苓,以清利小便;若不思饮食者,加山楂、生麦芽,以消食和胃;若腹胀者,加厚朴、枳实,以理气消胀;若热盛者,加连翘、金银花,以清热解毒;或选用中满分消丸等。

【药物功效】  方中茵陈清利阳明湿热,疏利肝胆气机,降泻浊逆退黄。栀子清热燥湿除烦。大黄泻热燥湿,推陈致新,导瘀下行。黄柏泻热燥湿退黄。茯苓益气健脾渗湿。猪苓清热利水渗湿。泽泻泻热渗利水湿。白术健脾燥湿制水。桂枝温通阳气,气以化水。炙甘草益气和中,防止苦寒药伤中。


㈣  郁瘀虚热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  脘腹胁肋胀痛、或腹中结块。

2.辨证要点  口苦口渴、乏力、痛如针刺、舌质红、苔黄腻或厚、脉沉弱或涩。

3.可能伴随的症状  脘腹烦热、或不思饮食、或动则加剧、或情绪低落、或表情沉默、或神疲倦怠。

【治则与选方】  行气化瘀、益气清热。可选用四逆散、桂枝茯苓丸与小柴胡汤合方。

【处方用药】  柴胡24g  枳实12g  白芍12g 炙甘草12g  桂枝12g  茯苓12g  牡丹皮12g  桃仁12g  黄芩10g  半夏12g  人参9g  大枣12枚  生姜12g

【服用方法】  先以水浸泡方药约30分钟,然后用大火煎药至沸腾,再以小火煎煮50分钟;1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需用药20~25个疗程。

【配伍技巧】  若气郁甚者,加陈皮、青皮,以行气解郁;若瘀甚者,加王不留行、水蛭、虻虫,以通络活血化瘀;若湿甚者,加滑石、车前子,以渗利水湿;若热甚者,加栀子、黄柏,以清热泻火等。

【药物功效】  方中柴胡疏肝解郁,清热透热,升举阳气。枳实理气降浊。白芍柔肝缓急。桂枝通经散瘀。茯苓渗利湿浊。牡丹皮、桃仁活血化瘀散结。黄芩清泻郁热。半夏醒脾降逆。人参大补中气。生姜醒脾和胃降逆。大枣、炙甘草,补益中气,兼防苦寒行散药损伤胃气。


㈤  水结瘀阻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  脘腹坚满、青筋显露、胁下痞块。

2.辨证要点  痛如针刺、面色黧黑、舌暗紫或夹瘀斑、苔薄、脉沉涩或细滑。

3.可能伴随的症状  面、颈血痣、或赤丝血缕、或皮肤有蟹爪纹、或口燥不欲饮、或大便色黑。

【治则与选方】  活血化瘀、利水消满。可选用大黄虫丸与泽泻汤合方。

【处方用药】  大黄8g  黄芩6g  甘草9g  桃仁24g  杏仁24g  白芍12g  干地黄30g  干漆3g  虻虫24g  水蛭24g  蛴螬24g   12g  泽泻30g  白术15g

【服用方法】  先以水浸泡方药约30分钟,然后用大火煎药至沸腾,再以小火煎煮45分钟;大便干结者,大黄煎煮约15分钟;1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需用药20~25个疗程。

【配伍技巧】  若气郁者,加枳实、柴胡,以疏肝解郁;若血虚明显者,加当归、阿胶,以补血养血;若痰饮者,加贝母、半夏,以燥湿化痰等。

【药物功效】  方中大黄下瘀血,破癥瘕积聚,化瘀消癥,推陈致新,调中化食,通达气机,和利血脉。虫化瘀血,破血痹,攻坚积。桃仁活血祛瘀,破血消癥。虻虫逐瘀血,消癥瘕,通利血脉。水蛭逐瘀血,破癥瘕积聚。蛴螬活血通络,逐瘀破积。干漆破日久凝结至血,削年深坚结之积,善解瘀血内积坚硬。白芍养血活血,通络缓急,使瘀去新生。干地黄滋阴生血。杏仁肃降肺气,通调气机。黄芩清血中之郁热。白术健脾制水。泽泻渗利水湿。甘草益气和中。


㈥  瘀郁痰阻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  腹中结块、脘腹疼痛、胁肋痞塞。

2.辨证要点  痛如针刺、情绪不畅、舌质暗淡或夹瘀、苔厚腻、脉涩或沉弦或滑。

3.可能伴随的症状  疼痛夜间加重、或浊气攻冲胁肋脘腹、或急躁易怒、或手足烦热、或手足不温、或不思饮食、或大便不爽。

【治则与选方】  活血化瘀、行气化痰。可选用桂枝茯苓丸、四逆散与二陈汤合方。


㈦  气虚血瘀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  腹中结块、脘腹疼痛、胁肋痞塞。

2.辨证要点  痛如针刺、倦怠乏力、舌质暗紫或夹瘀、苔薄白、脉涩或虚弱。

3.可能伴随的症状  疼痛夜间加重、或神疲嗜卧、或面色萎黄、或面色晦暗、或不思饮食、或大便不爽。

【治则与选方】  健脾益气、活血化瘀。可选用六君子汤、桂枝茯苓丸与失笑散合方。


㈧  阳虚痰瘀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  腹中结块、脘腹胀满、形似蛙腹。

2.辨证要点  畏寒怕冷、倦怠神疲、舌质暗边瘀紫、苔白腻、脉虚弱或滑或涩。

3.可能伴随的症状  腹满朝轻暮重、或面色苍黄晦暗、或口唇青紫、或不思饮食、或肢体水肿、或小便不利、或大便不调。

【治则与选方】  温补阳气、活血化痰。可选用理中丸、桂枝茯苓丸与二陈汤合方。


㈨  阴虚痰水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  腹中结块、腹部胀满、青筋外露。

2.辨证要点  口干咽燥、舌红少苔、或舌红苔厚腻、脉细数或沉滑。

3.可能伴随的症状  盗汗、或面色晦暗、或面色潮红、或手足心热、或牙龈出血、或大便干结。

【治则与选方】  滋补阴津、化痰利水。可选用六味地黄丸、猪苓汤与当归贝母苦参丸合方。


市面上唯一一款食品级的气血双补的调理品

倪海厦:肝癌医论大汇集

乙肝-肝硬化-肝癌?看经方打破恶性循环!

倪海厦:关于肝癌治疗案例

倪海厦:如何提前识别肝癌?

倪海厦:肝癌发生原因

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教你如何看懂肝功能化验单!

为什么肝癌发现都是晚期?警惕这些信号,再不养肝就晚了!


========== END ==========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找不到好中医?不如自己学中医!

本号菜单中, 有完整的入门系列, 视频系列. 欢迎大家学习.

学习古中医, 伤寒论经方传承

厚德载物!草木金石仅除身病,正己培德方祛心魔!

祈愿: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人无病厄,富贵康宁;长寿好德,善始善终.

点击【底部广告】支持下小编吧,您的每次点击都是我前进的动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