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红楼梦》作者的医学修养,秦可卿之脉证最详,实为绝妙医案

岐伯有道 2020-09-18

   本  期  导  读    

《红楼梦》作者的文章诗才,都是很高超的,红学家们已有不少的定论,就其对祖国医学的修养这方面而言,也极有成就,绝不是一般涉猎方书者可比拟,本文试着从下列三点加以阐述。



1. 秦可卿病的脉息


祖国医学的脉法,具有较高深的理论,必须通过一定时间的亲身体验,才能有所领悟,所以有「读过王叔和,不如见证多」的说法。《红楼梦》作者在这方面,确乎有相当的造诣。尤其是描写贾珍儿媳秦可卿病的脉息,最为出色。它说:


「左寸沉数,左关沉伏;右寸细而无力,右关虚而无神。其左寸沉数者,乃心气虚而生火;左关沉伏者,乃肝家气滞血亏。右寸细而无力者,乃肺经气分太虚,右关虚而无神者,乃脾土被肝木克制。


心气虚而生火者,应现今经期不调,夜间不寐。肝家血亏气滞者,应胁下痛胀,月信过期,心中发热。肺经气分太虚者,头目不时眩晕,寅卯间必然自汗,如坐舟中。脾土被肝木克制者,必定不思饮食、精神倦怠、四肢酸软。」(《红楼梦》第十回)



这番「平脉辨证」的分析,把旁边贴身伏侍的婆子听得五体投地,佩服张太医「说得如神」,这决不是偶然的。


脉搏在沉部出现,多为脏腑内伤,「数」为有热,「伏」为气机阻滞,脉无力,是正气之衰;脉象细微,为血虚之兆。因此,左寸脉沉而数,诊断为心虚生火、主病月经不调;这是心火不止,血液流行,失常所致。


左关脉沉伏,诊断为肝经气滞血虚;至于两胁胀痛,是因为左关属肝,肝是藏血的脏,两胁是厥阴经脉分布的地方。肝不藏血,不能作为三阴的中枢,势必经脉气滞,而两胁作痛或胀。


右寸脉细而无力,诊断为肺气虚损,也就是头目眩晕的缘由。右寸是肺气大汇集的地方,脉细无力,那么肺就会虚;而清气又赶不上头部,头眼的清阳不足,那眩晕必会随之而来。


右关脉细而无神,诊断为脾土虚弱。吃得少又容易倦怠的人,因为右关主脾气,脾虚不能健康地运作,中气不能充发到全身,那么食少身倦,更是必然的事。


能对脉理病情,作出这样丝丝入扣的分析,不是专业和经验都很富足的人,很难达到这个地步。


2. 晴雯伤风外感内伤脉


一次晴雯伤风未愈,给宝玉补雀裘,一夜劳神过度,脉现虚浮微数(原文误作「缩」),王太医判断为「敢是吃多了饮食?不然就是劳了神思」(《红楼梦》第五十三回)这般确切的分析,尤见工夫。据说晴雯原有发烧头痛,鼻塞声重等症状。


如果脉来浮数,那就纯粹是外感无疑;但加上虚浮微数,那便是兼有内伤了。浮数是有邪,虚而微,那就是正气耗损,一虚一实的辨证,临证时最是关键,不容稍有含混。尽管这是书中的一个小节,作者下笔竟精审到这般田地,就知道他绝非只是记诵书本、对学问不成体系。



3. 尤二姐妊脉误判


「花为肠肚,雪作肌肤」的尤二姐,受孕三月以后经不起王熙凤的折磨,病在床上,胡太医诊得肝脉洪大,是胎是火?终于把握不住,竟胡乱用药,将一个已成形的男胎打下来,血流不止,尤二姐昏迷过去(《红楼梦》第六十九回)。


这一情节的描写,也非常深刻。高阳生《脉诀》说:「肝为血兮肺为气,血旺气衰应有体;两手关脉大相应,巳形亦在前通语。」



尤二姐的肝脉洪大,正是这种妊脉。奈何胡君荣学术不精,把握不住,竟被尤二姐恼气郁结的病色吓倒了,错误地诊断为瘀血凝结,用出下瘀通经的虎狼药来。作者给这位太医姓「胡」,也是有原因的。


同时一般诊妊娠的脉,不是看两寸,就是看两尺,能诊肝脉的颇为少见。而作者偏能从一般少用的脉法来描写,足见其学力之深。


4. 林黛玉肝郁积劳之脉


林黛玉由于长时期的忧郁,竟因一场恶梦,病倒潇湘馆,失眠头晕,痰血不已,王太医在脉案上写道:


「六脉弦迟,素由积郁,左寸无力,心气已衰。关脉独洪,肝邪偏旺。木气不能疏达,势必上侵脾土,饮食无味;甚至胜所不胜,肺金定受其殃。」《红楼梦》第八十三回)



肝气受病,多见弦脉,这是很常见的;脉弦而跳动迟滞,便是气虚而郁积之征;惟独左关肝脉弦而洪大,这是郁甚而肝阳亢盛之象。


肝和肺的关系,肺金本是制约肝木的,但是肝中挟有相火,肝阳亢盛,往往火藉风威,反而使肺气灼烁,咳痰咯血各种症状由此而发。这就是王太医所说:「胜所不胜」的道理。


肝木本制约脾土,凭其亢盛之气,必然越发克制脾土,而致饮食无味,或不思饮食。这脉案寥寥数语,道出极其复杂的病变机制,亦指出了林黛玉所病的关键。虽着墨无多,而析理甚精,不是经历过多次失败的人,无法出此言。


辨治



辨证论治,是祖国医学的一大特色。无论什么病证,只要首先辨析其证候的性质为阴、为阳、在表、在里、属寒、属热、是虚、是实,从而确定治法或补、或泻、宜温、宜清,以取得卓越的疗效。只要辨证正确,必然论治准确,这是多少年来,经过广大中医的实践,屡试不爽的。《红楼梦》的作者,掌握这一知识,确实颇具功夫。试从他描写林黛玉病程中的三个主要阶段来看,便不难得到证明。


1. 宝钗嘱咐黛玉「平肝养胃」


黛玉每岁至春分、秋分后,必犯旧疾,痰嗽时作,精神萎顿。宝钗对她说:「你那药方上人参、肉桂,觉得太多了。虽说补气益神,也不宜太热。依我说:先以平肝养胃为要。肝火一平,不能克土,胃气无病,饮食就可以养人了。」(《红楼梦》第四十五回)



林黛玉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随时抑郁不舒,必然会带来肝木不畅,脾土常困的病变。因为脾主思,肝善怒,肝气抑郁过甚,势必亢逆以制脾土;忧思过度,脾伤至极,更加无力抗肝。


结果是肝气愈来愈横,脾气愈来愈弱,黛玉直到「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始终是这样一个病变。宝钗「平肝养胃」之说,确有见地,不是对仲景「甘药调中」之理有所领悟者,不能作此精辟之论断。


2. 王太医「黑逍遥散」疏肝保肺


肝气未平,果然黛玉一次因听见窗外老婆子的谩骂,便一激而病倒了,咳嗽气喘,痰中带血,饮食不进。王太医竟用「黑逍遥散」来疏肝保肺。


贾琏问道:「血势上冲,柴胡使得么?」王太医笑道:「二爷但知柴胡是升提之品,为吐衄所忌,岂知用鳖血拌炒,非柴胡不足宣少阳甲胆之气。以鳖血制之,使其不致升提,且能培养肝阴,制遏邪火。所以《内经》说:通因通用,塞因塞用。柴胡用鳖血拌炒,正是假周勃以安刘的法子。」(《红楼梦》第八十三回)



肝性急而善怒,能调达则顺,不能调达则郁,郁积则火动而诸病生。其成因,不是由于脾胃虚弱,不能助其生发,就是由于精血虚少,不能养肝。


林黛玉基本就是这样一个病变,正适合用黑逍遥散中的白术、茯苓,培养脾土以顺遂肝木;当归、芍药、地黄,益营血以养肝木,薄荷解热,甘草和中,鳖血炒柴胡,疏肝而无辛散,养阴又无腻滞。这方处得恰如其分。他用「周勃安刘」的故事来必喻鳖血制柴胡的作用,其实全方的作用也何尝不是如此。治血证用柴胡,如没有相当的学养功夫,断不可能有这般的见解。

后来黛玉因听得宝玉宝钗的事情,一时急怒,便又吐出血来,神气昏沉,气息微息,王太医诊了脉说道:

「这是郁气伤肝,肝不藏血,所以神气不定,如今要用敛阴止血的药,方可望好。」(《红楼梦》第九十七回)


上次仅是痰中带血,肝气未平,仅用疏肝保肺之法,使肝气调达,肺气肃降就行了。这次吐血多,气伤而心不宁,急用敛阴止血法阴敛才能守神,气不散,血才可止。虽不见他具体用的是什么药,立方的法子已知,不难知他开的是「六味地黄丸」及「生脉」、「补心」这类方子罢了。


他如论晴雯病之不宜用麻黄、枳实等虎狼药(《红楼梦》第五十一回》),贾瑞受到王熙凤诈设相思局的毒害而病,无药可医(《红楼梦》第十二回)等,都可以说明作者于辨证论治是很有修养的。


药方


 


《红楼梦》里最著名的方药,要算薛宝钗常服的「冷香丸」了。


方药的组成是:白牡丹花蕊十二两、白荷花蕊十二两、白芙蓉蕊十二两、白梅花蕊十二两。于次年春分日晒干为末,研极细,雨水节日天落水十二钱,白露节日露水十二钱,霜降节日霜十二钱,小雪节日雪十二钱,调匀,和蕊末为丸,临服,用黄柏煎汤送下一钱二分(《红楼梦》第七回)。


许多人都以为这方药是作者的匠心虚构,不一定有什么医疗价值,其实不然。我未学医前,在乡镇里从韩瑞卿先生学古文。先生是个德才兼优的人,本不以医术出名,但善治血证,业余有不少病血患者求治,先生即制有「冷香丸」备用。


据云:凡属虚火,不能以凉药攻,或者病人血腥浊臭颇重时,服之常获奇效。



后来我从刘有余先生学医,刘师亦说这方可以用,并给我解释道:凡是以花入药,多半性散。惟花蕊尤能通心入络,上透咽喉,下达膜原(伏邪在体内潜伏的部位),起效很快。


所需用到的雨水霜雪,不一定都要取自节日,只须在其节气内的任何一天都可以用。因季节的变化,对药性的影响很大,所以桑叶必须经霜而后用,桂花必深秋而弥香,都是同样的理由。


方中牡丹花蕊能入心包络,善于养血除烦热。荷花蕊跟莲须很像,清心通肾,涩精益血。芙蓉花蕊,泻热凉血,清肺排脓。梅花蕊平肝安神,散郁生津。凡是有赤白分别的药,多半是赤者泻而白者补,故用赤白茯苓、赤白芍药的区别,也是如此。


雨水节的天落水,禀春阳生发之气,利于升清和肝;白露节露水,禀清肃之性,最善于润肺降逆;霜降节的霜,甘寒解热,善泻相火;小雪节的雪,清降火邪,除秽解毒。


总之,这个方子善于清五脏的虚热,解诸经的瘀毒,泻火而不伤津,滋养而不凝滞,即便用于温热诸证,也很适合。曹雪芹博学多识,又曾为清代的百年望族,我认为他这方子必有所本。例如张仲景的「王不留行散方」,八月八日采王不留行十分,七月七日采蒴藋叶十分,三月三日采桑东甫根白皮十分。



《千金方》里类似这样组方的,亦不少见,但后人也不能就说它是虚构的。


张友士给秦可卿所开的「益气养营补脾和肝汤方」,为:人参二钱,白术二钱,云苓三钱,炙甘草八分,归身二钱,熟地四钱,白芍三钱,川芎一钱半,黄耆三钱,香附米二钱,醋柴胡八分,怀山药二钱,真阿胶二钱,延胡索钱半,建莲子七粒,大枣二枚(《红楼梦》第十回)。


方由十全大补汤去桂加味而成,确具有益气养营、补脾和肝的效力。去桂,所以防助火之亢;加香附、柴胡、胡索,所以增强和肝的作用;加阿胶、莲子,所以养心调营;加山药、大枣,所以补脾和中。本方用于气血两亏而胸胁胀痛,必获捷效。


譬如林黛玉曾经服过「八珍益母丸」、「八味地黄丸」、「天王补心丹」,贾宝玉曾服的「开窍通神散」,都是一般通用的名方,说明作者所处以上两方,决非完全出自虚构。不仅如此,就是贾宝玉问王一贴的膏药,王一贴说:「共有一百二十味,君臣相际,温凉兼用。」(《红楼梦》第八十回)这几句话,都不是随便说的。


因为以用膏药而驰名的吴师机,他的清阳、散阴、金仙、行水几大名膏,其药味都是在一百二十左右。最可惜的是,薛宝钗用来治桃花癣的「蔷薇硝」(《红楼梦》第五十九回),经史湘云等用过,甚是有效,这方的组成药味没有流传下来。


总之,《红楼梦》作者对祖国医学的修养,是很有根底的,尤其是于基本理论的修养,极有成就。书中涉及医药知识的,有二十六七回之多,都不是肤浅之词。


就如上述的例子,无论察脉、辨证、论治、处方,既有论据,亦富经验。其论秦可卿之脉证最为详实,实为绝妙医案,其中步步分析,丝丝入扣之处,殊非一般医案所能企及。至论林黛玉之脉案虽简单,却简明扼要,能切中问题的症结,也是足以为我等临床所学习的范本,不能因为它是野史家言而忽视之。


本文出自《任应秋论医集》,原文有删改。


市面上唯一一款食品级的气血双补的调理品

专门调理脾肾湿寒的食品级药食同源调理品

道家养生秘术:十二段锦

道德经是高级养生秘籍

87岁院士两次被海关拦住,只因长得太年轻!他的养生秘诀是…

站桩:养生第一大功法

26年的肝病奇迹痊愈 - 中医专家陆广莘笑谈养生之道

梁冬:原来,这才是你生病的根源!(内附最靠谱养生秘诀)

中药治病养生的秘密原来在这里

这位中医大腕说:最靠谱的养生,就是做一个天真的人!

现代人养生防病、生病早愈的普适秘方

102岁国医大师邓铁涛“采阳养生法”:从中年开始就要做起

为什么养心就是养生?

从《红楼梦》看清朝之前古代贵族的医学养生 - 刘希彦

红楼梦中的神秘的冷香丸

中医的角度看红楼梦:体质与命运

========== END ==========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

找不到好中医?不如自己学中医!

本号菜单中, 有完整的入门系列, 视频系列. 欢迎大家学习.

学习古中医, 伤寒论经方传承

厚德载物!草木金石仅除身病,正己培德方祛心魔!

祈愿: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人无病厄,富贵康宁;长寿好德,善始善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