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SK#52 从利益同盟角度,看医改和房价调控的难度

达叔一 达叔经济学 2021-08-12

这是达叔经济学的第85篇原创


达叔从事医疗行业,研究经济和房产投资,才有了这个账号。


今天在高铁上从南京回上海,路上突然想到,医改和房价调控都是中央政府推动的项目,都非常艰难,都怨声载道。


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共通点么?


想了一下,还真的有。


医改和房价调控,都在挑战巨大的利益同盟,而站在中央政府的盟友寥寥。

1

医改在全球范围内,都是超级难题,没有几个国家的百姓是满意的。


全球主要有几个模式:


1、古巴模式:全民医疗免费


古巴的医疗模式,在新冠疫情期间,引起了达叔的注意。


在达叔印象中,古巴是落后国家,被封锁的国家,却在新冠疫情期间,对外出口医生,外派医疗人员,换取物资,玩医疗外交。


古巴在上个世纪60年代,推行全民医疗,一切费用由国家承担。先后推行

“社区医疗模式”、“初级医疗网”、“二级医疗网”、“三级医疗网”、“家庭医生制”,做到了哪里有人民哪里就有医生。


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尽管面临苏东剧变的冲击,但政府仍确保全国性医疗网络的照常运行和继续完善。


由于经济被封锁,靠美国太近,经济堪忧,在医疗设备和药品等已经落后时代。


医疗费用投入年均占GDP的9%,GDP不高,也没有太大腾挪的余地。


古巴模式,肯定不是中国要借鉴的对象。


2、美国模式:


工作人群主要靠商业保险,保险金融巨头们放开了玩,最后玩的尾大不掉。


政府主导的社会医疗保险主要覆盖老年群体和弱势群体。


奥巴马医改致力于救一下没医疗保险的穷人,刚下台就被特朗普给废了。


美国医疗费用全球最高,占美国GDP 17-18%左右,但美国仍然有15%的人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障。


这是个什么概念?

2019年 美国GDP 21.43万亿美元*18%=3.8574亿美元,这个规模相当于整个德国的GDP,整个德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啥事不干,拿去给美国3.3亿人看病,还不够。


这就是美国的医疗现状,在全球广受诟病。


在国内还有一个市场派,在支持走美国模式。


曾经一段时间,江苏某市把所有的公立医院全部卖掉,变成民营医院,后来那个领导人出事了,领导姓仇,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搜一下。


3、英国模式:


被大英帝国搬上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NHS(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ational Health Service


目前中国医改进入深水区,主要分为两派:


一派是市场派,推崇的是美国模式,达叔上文讲过了;


一派是政府派,推崇的是英国模式,政府不仅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者,还是医疗服务的购买者。


中国的医改路线,这么多年来一直摇摆不定,借鉴英国模式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这里涉及到的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多的是利益集团的问题。


先来看钱的问题:

这是达叔能找到的2015年数据,中国的医疗支出占GDP比例是5.5%,在全球GDP排名前20名的国家里,从这个维度看,是很少的,只比四个标红的国家好一些。


乐观点想,中国的医疗卫生支出还有大幅的提升空间。除了美国,其他的发达经济体,平均在10%左右,如果中国不出意外的话,医疗投入还会再翻一番。


达叔是比较乐观的,至少达叔看到了自2003年SARS之后的大规模医疗投入,绝大部分的农民,基本上都实现了新农合等基本医疗保险,这是中央政府的善意。


2020年的新冠疫情,再次加大县级医疗卫生建设和ICU建设等。


但是中国的医疗改革,面对的局面是什么?


主导者:中央政府。


想获益者:穷人。


参与者:地方政府、医保局、医院、医生、医药公司、医疗器械公司、保险公司等。


达叔是资深的医疗从业者,平时研究经济,深知一场改革,离不开各方力量的支持。


小到一个公司的内部变革,需要各个部门支持,没有获得广泛共识的改革,要么无疾而终,要么血流成河。


大到波及全国的医疗改革,达叔带各位看一下之前的医改动作。

在这表格之后,就是各位现在经历的三明模式,两票制,省平台,阳光采购,集中采购,带量采购,4+7,DGRs,最低价,动态调整 等等玩法,层出不穷。


眼花缭乱,但在达叔看来,这些都是手段,不是目的。


只要目的达不到,手段就会继续换着来,如果一直不想花钱,只想省钱,那么手段就会越来越极端。

2


2013年3月,陈竺卸任卫生部长,有人问他“医改像不像打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陈竺说,“医改不是战争,因为战争总有结束的那一天。”


说到底,医保缺钱,医院缺人。


如果不增加投入,只是在“省钱”方面动脑子,那改革就是和所有游戏参与者为敌。


用低价仿制药代替进口原研药,用国产耗材代替进口耗材,不分青红皂白,最低价中标,甚至连国产产品质量较好的,也被一刀切。


劣币驱逐良币,最后是会被反噬的。真正要维护的人民,获益了么?


好药没了,好耗材没了,好的医生也没了,这些都没了,人民会获益么?


改革,要让绝大部分人获益,才会获得广泛的支持,最后事情才能办的漂亮,单靠行政的力量,不相信市场的力量,也是会被反噬的。


长期的问题,没有办法通过短期手段来解决。


即使你看着解决了省钱的问题,也会衍生出更严重的问题,是懒政,不是仁政。


医保筹资是长期问题,人口结构是长期问题,人才培养是长期问题,尊医重卫也是长期问题。


这是一个神圣的行业,是关键时刻冲锋陷阵的行业,是守护人民健康的最后堡垒,但不应该被利用完之后,连答应好的疫情补贴,都拿不到。


疫情还未结束,即使被当做夜壶,也不要现在就一脚踢翻了,可能很快就要再次用到,毕竟冬天,又要来了。


医改更不会结束,建国后几十年的道路证明,用行政和计划的套路搞不好,必须用符合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律的玩法,调动大部分人的积极性,真心的支持你这个改革。


否则,你陷入的就是人民的战争。


政府,是由一个个人组成的。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千百年来都很微妙,利益并不完全相同。


除了医改,还有房地产调控,曾经也一度发生“政令不出中南海”。


医改面临的是以药养医,上下产业链的利益集团,政府对医院的财政拨款只占医院营收的5%,所有医院都面临自负盈亏的局面。


既然是自负盈亏,生存就是第一要义。


所有其他的一切,在生存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大家都是要吃饭的。你让人家听话,就要解决吃饭和生存的问题,否则,人家活都活不了,凭什么听你的?


何惜一战,唯一死尔。

3

房价上涨在全球都是一个持续的现象,房价调控,中国政府是少见的操盘手。


但是这么多年,房价调控近20年,房价越调越高。


达叔写房价越调越高,不是影射目前的医改会失败,只是提供一个思考的路径,并尝试去解释为什么。


医改和房价调控,在民间都存在一个谴责链:


看病贵,看病难的谴责链:


患者谴责医生、医院;


媒体谴责医生、医院、医药代表;


政府责成医保局全部兜底,医保局给医院分那点可怜的医保,超出自付。


医疗中是有一个发泄的对象,甚至是被媒体引导出的发泄对象。


不幸者被一锤子解决了,幸运者活在了口水舆论站中,时而白衣战士光荣伟大,时而黑心医生、白衣大盗。


但在房价调控的谴责链里:


官员谴责开发商,开发商谴责丈母娘,丈母娘谴责中介,中介谴责炒房客。


炒房客是谁?在哪里?有多少人?这是一个甚至都不存在的概念。


中央调控房价的手段,限购、限贷、限价、限售等,统统都是计划经济时代的行政手段,和医改的套路一样,这就是路径依赖,是懒政。


近20年的房价调控,效果怎么样,大家都已经知道了,每一次都以为和上一次不一样,结果是每一次都一样。


在经济规律面前,人的意志,毛都不是。


为什么?


因为房价调控改革,和医改一样,同盟者太少,对立面太多。


房价调控的同盟者是谁?目前的无房且想买房的人。


目前无房不想买房的人,都不是你的同盟者。


目前无房且想买房的人,


第一,不占多数;


第二,他们要的不是不涨,而是跌,跌一点他们不会买,他们想跌的更多,跌5%,他们要等跌10%,跌10%,他们在等跌50%,你越跌他们越不买。


为什么?因为他们觉得跌的还不够。


第三,他们的心理预期阴晴不定。


最后,只能通过涨价来去库存,这才是正确的操作方法。


越涨越买,才符合人性。


你的同盟者,你想要帮助的人,并不领你的情,即使你把整个金融系统跌崩溃了,他们还是不满意。


房价调控必然无效,除了同盟者太少,还有对立面太多。


中央政府为了防范系统金融风险要调控,为了等更多人上车要调控,为了缩小贫富差距要调控,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要调控。


但是地方政府,任期是有5年,有GDP考核,有业绩指标压力,脱离了土地财政,连工资都发不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契放松,留条口子,那是必然的选择。


开发商是地方政绩的白手套。


有房者经常会问一个问题,无房者是人民,有房者不是人民么?


勒紧裤腰带,节衣缩食,把收入贡献给银行,给国家、支持地方建设,难道不是良好市民么?为什么不能享受资产升值?


最后,20年博弈下来,每次都是和珅大人说的“救民先救官”,既想马儿跑得快,又想马儿不吃草。


21世纪,没有那么傻的马了。


有什么有意思的项目或故事,可以加达叔个人微信号,期待有机会合作,也为了防失联。

一起慢慢变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