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普通人的财富跃迁之路

达叔一 达叔天演论 2022-08-05


大家好,我是达叔,一个想和大家一起慢慢变富的家伙。


本文的框架:


劳动性收入+资产性收入+证券化收入


会涉及的子概念:


赛道、工种、滴漏效应、IP、时间、效率、复利、可替代性、规模、上限、机会成本、沉没成本、通货膨胀、做空法币、城市化、杠杆、职业的金融属性、作品证券化、信任前置,链接等。


整个故事的拆解,以达叔本人实际操作为例,保证客观、真实。


1、赛道+工种


有个长者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成功固然要靠个人奋斗,但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勉励只有努力,殊不知选择比努力更加重要。


在赛道选择时候,要考虑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每个赛道的收益曲线是不一样的。



达叔学的是财经,刚毕业签的是某银行工作,仔细研究过之后,觉得银行业的公平性、投入产出比、体制内对时间的约束,和个人不匹配,从而转行,换到了医疗行业。


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城市化、生命对医疗的成瘾性,都决定医疗行业是一个造富的好行业,且具有科技属性,利润率在众多行业门类里偏高。


行业赚钱、企业赚钱,个人才有机会赚大钱,这是财富的滴漏效应。


当你拿不准自己要做什么行业时,就买几本财富排行榜,看看全球、中国哪些行业产生的富豪最多,跟着富豪走,你赚钱的概率就高一些。


骨子里不要仇富,对自己要诚实,没有任何一个人,能一边仇富又一边赚钱,那是人格分裂。


对工种的选择,要选择有一定复利效应的工种,比如销售可以积累客户,可以积累行业人脉,而办公室行政的可替代性要高很多。


薪酬的本质,是对人的劳动力进行定价,而价格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那么一个人的努力程度就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可替代性。


这一点,在各个组织里都能看到,有一些职工是关系户,关系是稀缺资源,可替代性差,那么就应该获得合理的报酬。


2、快行业和慢行业的不同打法


中国经济蓬勃发展,这些年衍生出了很多新兴行业,比如电商、自媒体、直播等等行业,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就业。


新兴行业,由于无既定规则、日新月异,对传统势力的社会边缘人、毕业新人充满友好。


因为在原来格局中的既得利益者,对新生事物反应尺度,充满了偏见,一般不会快速进入,而一旦等到新兴行业的造富效应被素人验证后,老玩家就会从各个角度杀进来竞争。


新行业有蓝海期,我们这些年看到的新行业,很多行业壁垒都不高,普通人拼的是反应速度,由于行业壁垒不高,也会快速变得拥挤,进入红海。


所以新行业的素人,要尽快迭代、快速崛起,拼速度成为头部,或者专注做细分领域的头部,形成护城河,做一年看三年,随时做到大资本进入的应对方案。


这是快行业的优点和缺点,盈亏同源


反观达叔所在的医疗行业,是一个传统的慢行业,任何一个药品、医疗产品,从研发到上市就要数年,一款产品能卖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一个医生在某个科室,可能会待一辈子。


这样的行业质量、经验、时间都是壁垒,是容易形成品牌、信任积累,如果选择了慢行业,比如你做医生,就要思考一个点:


客户是认可你,还是认可你背后的医院组织?


这是很多进入大组织的人,日子太舒服了,不缺客户,从来没想过的问题,如果客户过来找你,只是因为你所在的组织,那么你的可替代性就非常强,阳光性收入就不会高。


这种情况下,需要适当的建立自己的个人品牌,用不缺客户的公域流量,慢慢往自己的私域流量里面导入。


经年累月,慢慢输出,建立起个人品牌壁垒,在后期就容易实现财富变现,也容易受到资本青睐。


3、规模与财富目标上限设定


很多人赚不到钱,第一个原因是他不知道自己这一生,到底要赚多少钱,没有清晰的目标。


你把目标定为一千万,五千万,一个亿,每个目标对应的打法,都是不同的,只有你把目标确定下来,你才会重新审视你目前的工作岗位、职业路径和打法,进一步优化和改善。


无论你是创业,还是打工,审视当下,比你高三个等级的人,他的收入、财富规模,能不能满足你的目标?


如果满足,那你按照目前的道路,适当优化,做好向上管理,积极链接,有很大机会未来可以做到那个位子。


如果比你高三个等级的人,仍然不能满足你的目标,那你就该重新思考,这条道路是否真的适合你了,趁着年轻,早点更换。


一旦确定换行,前面所有的积累,都不要再恋恋不舍,都是沉没成本,就如同你


4、劳动性收入


我们普通人,从刚踏入社会开始,基本都是从出卖劳动进行变现,有的人年薪高一些,有些人年薪低一些。


无论年薪多少,脑子中都要紧绷一根弦:劳动性收入,拉不开财富差距,是财富积累的最底层。


且劳动性收入,背后有一个隐藏的概念,就是时间,很多行业、岗位的收入,会在30岁之前缓慢上升,然后进入停滞,随后暴跌,最后失业。


脑子中有了时间概念之后,就会有紧迫感,也会调整竞争策略。


达叔之前给医生群体,写过三条路线:


A、行政路线:一切以升职为目的,追逐行政职位和相应权力,一展抱负的同时,权力变现,这条路最重要的是向上管理,有三个维度,需要重点关注:关系要近、忠诚度要高、才能排最后但是不能拉胯。


B、技术路线:这条对无心政治,走专业路线人士的选择,苦练技术,把自己的名字和某个疾病、某个术式强绑定,经营自己的个人品牌。


医生、律师、教师、工程师、厨师等,都是专业人士,都有地域属性,地域属性意味着你不必成为全国头部IP,只需要把自己打造成区域IP,就可以实现品牌溢价。


且专业人士,都有一定的壁垒,强IP的品牌溢价,会形成区域头部马太效应,强者恒强,且在时间维度,有一定的复利效应。


于此同时,部分专业人士,比较傲娇,拉不下脸面做自媒体、树IP,这就是二三线梯队人员,实现反超的机会。


C、划水路线:当自己发现既没有野心去走行政路线,也没有意愿去拼技术的时候,就不要假装努力了。


把能推的工作,全部推掉,能不参加的会,全部不参加,潜心研究搞副业,搞投资,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变现。


部分体制内,医生、公务员、央企国企员工等,工作本身都具有金融属性,时间宽松之后,职业的金融属性,贷出更多的资金进行房产投资等行为。


在自己的城市找笋盘,凤冰流,搞出租等,每年多赚几十万,还是可以做到的。


以上三条路线,本质上都是劳动性收入,做人价值观一定要稳定,坚定的知道自己要什么,否则看到别人,就会很痛苦。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个句子背后,还有一个经济学概念,叫机会成本,也就是你选择了吃这个,就放弃了另一个,被你放弃的那个东西,就是你的机会成本。


人生是不停的在做选择,每个选择背后,都是有代价的。


选择大于努力,所以要不断评估风险和收益,以及自己手中所有的禀赋。


5、资产性收入


前面讲到劳动性收入,会伴随时间流逝,最终消失,因为肉体最后会消失,劳动也会停滞。


所以无论你在劳动力市场上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你当了院长、主任、总经理、总监、首席工程师等等头衔,这些都是有保质期的,都不能传承。


而中产阶级和富人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手里的财富,是否可以传承,如果不能传承,还是手停口停,那仍然是转笼里的小仓鼠,无非是一只大的仓鼠而已。


资产,就是你放在那里不动,也会给源源不断带来财富增殖的东西,这个增殖的殖,是马克思资本论里的资产自我繁殖,是有生命的。


这个资产,在古代,主要是土地和商铺,拥有土地就是做地主,拥有商铺就是做商人。


在现代生活中,可以是头部城市的房产、可以是头部公司的股权,可以是你写了一首知名的歌,一个畅销书、一个自带流量的作品。


达叔选择的是长三角头部城市的房产,理由是增加负债,做空法币,对抗通货膨胀。


科技创造财富,金融分配财富,房产贮存财富。房产的门槛最低,且在规模层面,是普通人极少的可以大规模上杠杆、合法、货币价格又低的投资领域。


从城市化进程、经济发展幂定律、人均住房商品化程度,这个赛道还有至少20年的增长空间。


选择房产标的,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吞噬现金流,短期内生活体验较差,不认可这个方案的,可以选择优秀股权等投资方案。


投资标的物的选择里,有一个不可能三角,投资的安全性、增长性、流动性,总要舍弃至少一个,看自己的偏好。


6、证券化收入


这里的证券化收入,有两种解释:


一是你创业,把企业搞上市,赚取资本市场上的钱;


二是你做出一个产品,或者选择一种才华,用自媒体或其他形式,进行放大、作品化,分发进行变现,可以获得持续性的回报。


比如,观雨大神经这个账号,就可以把权益切割成1000份,每份一万块,对外引入投资,如果发行顺利,就可以获得一千万的融资。


而观雨大神经的账号,未来经营方向、收入,都向投资者、股东负责,获取的收益,按照相关比例回报股东。


如果切割成一万份,每份一万元,就是一个亿的规模,这就是作品证券化的思路,供各位借鉴。


7、本职工作+自媒体链接+投资


以达叔为例,我选择的路径是,医疗职场+自媒体链接+房产投资。


路径拆解:


医疗生意是一个比较重的生意,每个单子都是几十万,且偏传统和重关系,在整个生意链条里,谁解决了信任问题,谁就能做好生意。


信任是一个递进的过程,从陌生,到熟悉,再到信任,这三步走的背后,除了时间的浸润之外,还有一条衡量标准,就是信息交换。


信息的层级,从公开信息,到半公开信息,到隐私,层层递进,谁最后信息交换的越多、越深,越相互信任,因为信任是双方给予对方伤害自己的权利。


而一般都是乙方有求于甲方,会主动去拜访,主动交换,在这种情况下处于劣势地位,自己贡献出3-5条,才可能会换到一条对等的能级信息。


比如,达叔找观雨见面聊天,主动介绍自己是哪里人,哪个学校毕业的,多大岁数,观雨一般也会回应介绍自己相应的信息。


但是,介于时间和精力约束,该如何突破人类原始邓巴数的规模限制?


用自媒体的方式,不断对外输出观点、输出自己的相关信息,让对方先了解,让对方长期观察你,以此实现信任前置。


也就是说,在你们见面的那一瞬间,对方可能已经观察你大半年了,对你有了一定的信任基础,才会和你见面,和你做生意。


而文章和作品,就是筛选器,筛选出来的基本都是三观比较一致,比你能量高很多的人、低很多的人,都不会关注你,这样就提高了链接的效率和规模。


至此,本职工作提供了自媒体的素材,自媒体链接到资源助力本职工作做的更好,二者进入相互赋能的正循环。


本职工作职位的升高,劳动性收入增加,自媒体链接带来额外的现金流,房产投资进一步获得资产性收入。


以上的发展模式,就是达叔以自己为案例,分享的普通人财富跃迁之路,供各位参考,和大家一起慢慢变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