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生这条路,究竟怎么走?

2015-11-10 朱军 班主任杂志社

“人生规划”主题班会需要探讨的几个问题

“管理学之父”杜拉克(Peter Drucker)说,“面对未来,每个人要自问:我是谁?我的长处是什么?我做事的方式是什么?我如何学习?我的价值观是什么?我该去哪里工作?我能贡献什么?”人生发展对每个人都是终其一生持续不断的旅程。这样的旅程不是漫无目的的旅游,而是需要个人的有效规划和不懈奋斗。作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处于形成时期的青少年,绝大多数都是在学校生活中度过的。人生也往往是从中学时代真正开始规划。我国在2003年颁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第一次明确对高中阶段的“人生规划”教育提出了要求。班会作为学生教育的重要载体,理应承担帮助学生进行合理人生规划及培养学生人生规划实现能力的责任。在实践中,我发现开展“人生规划”主题班会有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在班会设计上,从单一型向系列化转变

迟希新博士曾经说过:“一个主题班会不管有多么深刻的主题,但永远只有40分钟来完成,因此要考虑40分钟的承载力。”

“人生规划”对每个人,尤其是中学生而言,是对自己一生发展的规划和统筹。一次班会难以解决认识自我、目标管理、能力实现、规划调整等诸多问题。有了这样的认识,我将我班的“人生如虹”主题班会设计为由“彩绘梦想•虹耀未来”“彩诉经历•虹满天际”“彩依阳光•虹暖我心”与“彩自风雨•永存虹念”四季组成的系列班会。

2009年11月,学生初步适应高中生活后,我召开了第一季班会《彩绘梦想•虹耀未来》。我们以长纸带表示生命的长度,预计我们可以活80岁。通过撕去已经过去的15年,再撕去睡觉、娱乐等时间,使学生开始真正地意识到自身生命的短暂,真切地感受到时间的珍贵。最后,我们通过绘制“个人人生规划彩虹图”,使学生意识到:我们不能决定人生的长度,但可以规划人生的宽度。

2010年新年伊始,在《彩诉经历•虹满天际》班会中,通过对前期“个人人生规划彩虹图”的分析与反思,让每位学生找到自身成长需要的能力,并结合个人在班级中的定位,学会换位思考,以此明确团队发展对个人能力提升的作用。

高一第二学期开始后开展的《彩依阳光•虹暖我心》班会,通过对春节时家庭亲情氛围的感受,探讨个人与家庭成员的关系。个人规划恰恰是在家人无尽爱心的支持下实现的。

2010年5月,文理分班前的《彩自风雨•永存虹念》班会,结合学生高一学年的学习特点进行有效总结,使学生正视学习中遇到的各种成功与挫折,探究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文理分科方向,从而进行个人规划的调整。

这样,“人生规划”的主题通过四次大型班会和高一阶段各项活动组织完成,通过设计系列班会成就了班会的承载力。同时通过班会实现的全过程,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一项工作要取得成功尚且需要周密规划,人生目标的实现更离不开我们的周密规划、安排和实践。

二、在班会形式上,从表演型向体验型转化

在《彩诉经历•虹满天际》班会的最初设计中,为了活跃现场氛围,我和学生设计了小品。但在与专家的研讨中,他们提出了“高中生思维层次如何”“小品说明的问题能否用更为简炼的语言进行概括,而空出时间让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班会是开给学生的还是来宾的”等一系列尖锐而深刻的问题。这些问题使我意识到,主题班会所具有的教育功能不是以直接的方式来告诉学生怎样做,而是运用体验或讨论的形式调动学生情感方面的一些元素,从而真正激发学生道德情感的动机,是一种隐性的、规范的功能。诗朗诵、小品表演等以往班会常见的形式在此次班会中并不能帮助学生形成更深层次的思考。

因此,我们将班会的形式确定为体验型班会。通过对班内现实问题的讨论、思考与对解决方式的探求,使学生在换位思考中切身感受班级不同工作角色的任务,从而达到对“人生规划所需能力必须在团队中实现”这一主题的深入理解。由表演转向体验,使得原有的班级外在规范变为班级的价值引领,从班主任、班委的权力影响到学生内心的自觉接受,同时,也将人生规划的自我实现与班级文化建设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

成功的体验型班会能够真正触及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发自内心地真正认可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从而起到自我鞭策和激励的作用。

三、在班会实施上,从单一启动型向全程激发型转化

组织班会,我们一般会考虑其成功率,从准备到实施,忙碌的往往只是少数骨干,其他学生只是参与与配合。

在设计第三季《彩诉经历•虹满天际》班会时,我根据专家的建议,大胆启用了两个平时默默无闻但有发展潜能的学生担任主持人。虽然两个小主持人仍显青涩,但在偷偷到达现场的家长眼中,孩子的表现已经大大出乎了他们的意料。班会结束当晚,主持人主动给我发来短信,反思主持中的不足。当我问到“是否还愿尝试组织类似的活动”时,一向腼腆的他们向我承诺:下次一定会更好!

如果说班会前期的准备是由两个主持人带动身边几个好友的话,那么班会后的延伸更为重要。班主任应关注班会的后续效应。“在团队中成就自身规划实现能力”的任务也不是一次四十多分钟的班会可以完成的。在2010年寒假来临之际,班级社会实践活动就是由班会中被主持人指定为“班级组织者”的小组共同组织的。从班会的虚拟情境,到社会实践的真实操作,班中的边缘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组织工作中的困难,逐渐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合作。

班会的单一启动模式能够培养一批精英,而全程启动模式则既能带动全体,又能关注班会前后全体学生的变化与发展,从而全面推动学生个人规划实现能力的提高。

高中“人生规划”指导的意义在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主题班会在学生“人生规划”指导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同时,每次细致研磨的班会也必将对建设和谐的班级文化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

(朱军 北京市中关村中学 100080

责任编辑:赵敏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