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CAC2022 专题论坛】助力双碳战略的智能化分布式能源应用论坛于11月26日成功举办



CAA

智慧起航,共创未来



2022年11月26日下午,2022中国自动化大会“助力双碳战略的智能化分布式能源应用”专题论坛以线上形式圆满召开。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智能分布式能源专委会赵向阳主任委员与专委会秘书长、北方工业大学周京华教授共同主持了专题论坛。

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智能分布式能源专委会赵向阳主任委员与专委会秘书长、北方工业大学周京华教授共同主持论坛

此次专题论坛有超过300名观众观看了会议直播,七位专家分享了智能分布式能源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应用实践,分别是:国家能源集团低碳院主任研究员周友、兰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陈伟、浙江大学教授杨秦敏、天津大学副教授葛磊蛟、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慕小斌、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李远征、北方工业大学教授周京华。

线上参会代表

国家能源集团低碳院主任研究员周友作了题为“分布式综合能源生态系统的智能化研究”的报告。周友主任首先阐述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的系统设计主要基于物理过程,缺乏对于生态化综合能源系统中物理过程与化学过程融合的方法论;然后通过重新认识综合能源系统生态化的本质属性,提出通过储能与氢能构建电力与化工融合的一体化新型综合能源生态,并发展数据与知识融合的认知孪生技术,最后展望了突破分布式综合能源系统智能化设计瓶颈的关键路径与方法。

国家能源集团低碳院主任研究员周友作报告

兰州理工大学教授陈伟作了题为“大规模风电场谐波电流的传播特性和量化分析方法”的报告。陈伟教授首先指出随着风电场大规模集中并网以及源-网-荷逐步呈现高度电力电子化趋势,风电并网系统的谐波问题日益严重,电力电子设备引起的谐波振荡具有在系统中大范围传播的条件,耦合交互作用使谐波传播更为复杂;然后针对多风电场交互耦合作用下的谐波电流传播问题,使用基于转移谐波阻抗的支路谐波电流传播分析方法,将系统中谐波交互耦合简化为风电场与各支路的辐射关系,实现了支路谐波电流解耦;最后提出一种谐波电流传播系数来量化分析风电场谐波电流与支路谐波电流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了风电场谐波电流在系统支路中传播特性的定量分析。

 兰州理工大学教授陈伟作报告

浙江大学教授杨秦敏作了题为“面向海上风电机组群的数据智能驱动研究”的报告。杨秦敏教授首先介绍了我国双碳目标和能源战略要求更多的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形式;然后指出海上风电的运行还面临着稳定性、经济性、安全性等方面的挑战;为了实现风能利用过程中的智能化和健壮性,通过工业人工智能领域的理论和技术进展,提出基于数据智能驱动的方法,用于提高海上风电机组群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可以为下一代能源网络的实施提供有力的工具。

浙江大学教授杨秦敏作报告

天津大学副教授葛磊蛟作了题为“考虑电动汽车用户和充电价格不确定性的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策略”的报告。葛磊蛟副教授指出电动汽车用户行为的不确定性不仅对电力系统运行带来了谐波、电能质量等问题,也给电力系统的资源调度和电价制定带来了困难,为此基于电力成本和用户行为的区间约束,以最小化负荷峰谷差和充电成本为目标,提出了电网与电动汽车用户的最佳交互策略。该策略中的电动汽车用户区间参与模型考虑了基础电价下的基准参与度以及可变充电价格下用户参与度的多个影响因素,最后采用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II(NSGA-II)进行求解。进一步,基于真实电动汽车模型的仿真结果,验证所提出的基于区间模型的优化调度方法,能够有效地降低配电网的峰谷差和电动汽车用户的电力成本。

天津大学副教授葛磊蛟作报告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慕小斌作了题为“高比例分布式资源配电网承载力提升技术与应用”的报告。慕小斌高工指出随着分布光伏、电气化交通等源荷资源的快速发展,其功率间歇性对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了极大的挑战,配电网作为电力能源的基础承载网,在既有运行模式下如何提高其承载力是未来研究和发展的重点。针对着提高配电网承载力的关键技术之一柔性互联技术开展研究,围绕我国配电网“闭环设计、开环运行”模式已经表现出潮流无法互济导致资源利用率不高、分布式电源承载力低、负载不均运行效率低、硬合环电磁环流过大导致合环困难、供电可靠性低等问题,阐述了如何通过新型柔性互联装备来构建配电网的合环运行模式,实现配电网线路间的潮流互济和可靠供电,进而支撑配电网承载力的提升。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慕小斌作报告

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李远征作了题为“人工智能赋能的新型电力系统优化运行”的报告。李远征副教授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在新型电力系统认知、优化和决策等方面,构建了狄利克雷过程与数据关联分析相融合的新能源出力精确表征模型,提出了数据关联变分推断的快速求解算法,揭示了风、光等新能源的时序演化规律;针对新能源消纳与风险预防难以折衷分析,提出了众目标配网重构优化方法,设计了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众目标寻优算法;建立了一种基于证据推理的综合决策方法,均衡评估了决策目标的异构性与决策者认知的不确定性,为新型电力系统的调度决策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报告最后对人工智能在新型电力系统应用方面存在的挑战性难题进行讨论。

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李远征作报告

专委会秘书长,北方工业大学教授周京华作了题为“波动性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氢发电一体化利用关键技术”的报告。周京华教授构建了可再生能源离网制氢/氢发电一体化系统,形成了绿能到绿氢再到绿电的零碳供电网络,实现大规模可再生能源100%就地消纳,分析了PEM电解槽、氢燃料电池特性以及可再生能源特性对系统的影响,针对可再生能源离网制氢/氢发电一体化系统,研制了适配电解槽特性的模块化制氢电源和计及燃料电池软特性、最大功率点跟踪的低输入电流纹波的模块化氢发电电源,研究了模块化电源间、电解槽间的一体化协调控制策略,实现了制氢/氢发电一体化高效、延寿等多目标协调控制。

北方工业大学教授周京华作报告

报告结束以后,赵向阳主任委员对本次专题论坛进行了总结,对各报告人所做的报告表示充分的肯定和赞赏,对观众的热情参与表示感谢,同时期望各位专家能够进一步增强线上线下交流,共同推动分布式能源落地应用,最后表示专委会将持续在智能分布式能源领域深耕,推动行业发展,助力双碳战略。



END


内容来源|大会组委会编辑|曹艺华责任编辑|叩颖

往期文章



【CAC2022】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郑南宁院士在2022中国自动化大会开幕式上的致辞(内容节选)【CAC2022】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郑兰荪院士在2022中国自动化大会开幕式上的致辞(内容节选)【CAC2022】华侨大学党委书记徐西鹏在2022中国自动化大会开幕式上的致辞(内容节选)【CAC2022专题论坛】“智能制造在泉州的实践”论坛成功举行【CAC2022专题论坛】“期刊主编面对面”论坛成功召开【CAC2022专题论坛】“恰是风华正茂 创新舍我其谁—优博成长论坛”成功召开【喜贺CAA会庆】突破1300万人次!跨越山海,共同见证CAC2022圆满落幕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95号

邮编:100190

电话:010-82544542(综合)

          010-62522472(会员)

          010-62522248(学术活动)

          010-62624980(财务)

传真:010-62522248

邮箱:caa@ia.ac.cn



中国自动化学会新媒体矩阵


微信公众号

官微

CAA OFFICIAL

会员服务

综合媒体

官网

微博

今日头条


视频平台

B站

微信视频号

抖音


学术平台

中国自动化学会会议

中国自动化大会

知乎


喜欢的话点击在看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