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智慧与创新的成都丨记“2017中国智慧轨道交通与创新发展论坛”第二天

2017-11-10 世界轨道交通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导语 

11月10日,是“2017年中国(成都)智慧轨道交建设与创新发展论坛”第二天。今天会议的焦点是“智慧与创新的成都”。成都是我国西南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重要的中心城市,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根据最新发布的《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十三五”规划》,到“十三五”末,成都力争实现轨道交通建设总里程780公里以上,其中运营里程达500公里,在建里程280公里以上。规模之大、速度之快,令人惊叹。

那么,成都轨道交通在发展过程中都有哪些创新成就?成都的轨道交通投资环境是怎样的?在推进轨道交通智能化、信息化方面,成都都做了哪些?今天的会议,为大家揭晓。


大会议程

时间

内容

11月9日 上午

开幕式及主旨论坛

11月9日 下午


分论坛一

智慧轨道交通


分论坛二

机电、智能化控制系统


分论坛三

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信息化


11月10日 上午

专题论坛 

智慧与创新的成都

11月10日 下午

项目参观





专题论坛  智慧与创新的成都


朱开伟

成都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成都轨道交通市域快线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成都市轨道交通线网,其中全线网共有46条线,由23条普通地铁线、17条市域快线、3条市域铁路、1条市域内控制线、2条市域外延伸线等组成。以成都轨道交通18号线为例,18号线是典型的“机场+市域快线”。在设计阶段,18号线针对市域快线的功能需求和定位、速度目标、运营模式、车辆选型等各项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确定了成都轨道交通市域快线的技术标准。首先满足机场客流服务功能,搭乘40分钟便可达。其次,满足沿线通勤客流的服务功能。最后,满足新、老机场联络线需求。

轨道交通18号线作为成都市轨道交通线网中的市域快线,同时兼具机场线功能,其140km/h的速度目标值、快慢车组合运行(越行)、多线路多交路多编组共线运营组织模式、砂卵石及中风化泥岩等复合地层大直径盾构机、长达9.35km的高瓦斯山岭隧道、交流供电制式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均为国内首次探索。当城市的建设重点转向外围新城时, 居民的出行空间进一步扩大, 在轨道交通的需求构成中,长距离的出行呈现增长的趋势, 需要提供更快捷、直达性更强的服务, 快线系统正是应对这种需求而产生的。


方勇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高磨耗性复杂地层盾构施工控制技术》

盾构隧道建设地域广泛,地质与环境条件差异巨大。砂卵石/砂、软硬不均等高磨耗性复杂地层在我国冲积、洪积地区,尤其在长江、黄河、珠江等江河沿岸城市、珠三角地区广泛分布,该类地层中盾构隧道工程建设数量巨大。

目前主要技术为(1)针对卵砾石,严重软硬不均地层,开发了刀盘刀具优化配置方法,可减少刀具磨损,保障盾构安全掘进;(2)研发了渣土改良材料及工艺,可大幅降低渗透性、预防喷涌等重大安全事故。病显著降低刀具磨耗、提高功效。(3)发明了泥水平衡盾构掘进模拟系统,可预控泥膜成形,对工程实际进行指导,避免地层劈裂与坍塌。(4)发明了土压平衡盾构系列掘进模拟系统,实现超挖可控、保压可调。指导实际工程掘进,预防喷涌、地层沉陷。


张海波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

《成都轨道交通的技术创新》

成都市客运轨道交通系统大致可以分为普通铁路和高速铁路、城际轨道交通、市域轨道交通、城区轨道交通四类。在技术创新上主要为11个内容。先规划、可实施的超前规划理念;城际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同台换乘;快线技术的持续改进;全自动无人驾驶技术;轨道交通环线技术;城市交通大型枢纽;地下车辆基地设计;砂卵石地层盾构法技术;膨胀地层盾构法技术;地下车站站桥合一的先桥后站技术;天然气非煤系地层中地下线修建技术。

以成都地铁2号线为例简谈膨胀地层盾构法技术。在2号线的实施过程中采用盾构法尚无工程经验。专家给出意见:不应采用盾构法。但如果该地层中不能采用盾构法,成都轨道交通建设将受到极大限制。为此,我们开展了技术攻关,采取增加管片强度、刚度,调整钢筋配置等措施,为成都轨道交通地下区间隧道采用盾构法创造了条件,消除了膨胀岩土地层不能采用盾构工法的限制,使成都轨道交通规划建设顺利推进。


章扬

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

《成都地铁运营创新》

成都地铁开通运营5条线路,139.48公里,车站100座;日均客流225万,最高273万;列车准点率99.99%,兑现率100%;占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33%;关键运营指标位居前列。

成都地铁运营创新:

1、优质服务,以客为尊。人性化设施,国际化标准,个性化手段,品牌化运作。服务时间长,行车密度大,旅行速度高。如:智能安检,安全高效、立体布控;LCD电子地图,信息叠加,提升服务;乘客APP,出行指南,人人报修;最强大脑,可以进行线网调度指挥、应急指挥决策辅助,又是对外信息门户和生产数据分析中心。

2、精检细修,设备保安全。线网化思维,差异化管理。实行全寿命周期管理,现场跟岗培训,共享研发平台,故障深度分析,技改广泛合作。

3、信息化创新成果。如:PMS系统,创新编码体系,资产移交系统无缝衔接,资产/运营生产全貌管理;点巡检系统,标准作业一竿到底,班组作战能力提升;乘务信息化,智能出勤 值乘提示;站务信息化,站务巡视,客服全貌;维保信息化,智能监测,精检细修。


罗建强

四川众合智控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成都地铁1号线延伸信号系统接入运营技术与在线监测系统案例分享》

成都市按照“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加快推进轨道交通加速成网;推动千亿轨道交通产业;获批建设规划里程508公里,在建项目里程399公里,运营线路里程140公里,2017年底运营里程将达179公里;2022年开通运营里程达到600公里以上;建设速度、建设规模位居全国同行业前列。

成都地铁探索创新与优质服务的必要性。一是运营压力。要求建设项目对运营的影响更少,运营设备性能更优、稳定性更高,维护系统更人性化、更具指导性。二是服务需求。要求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功能多元化、人性化,多专业多系统统一、联动、共享。三是人才短缺。要求充分利用人工智能、信息网络、大数据,对技术方案深入研究、对实施方案合理组织,对运营维护进行统一、规范、智能的创新拓展。成都地铁项目创新案例:1号线延伸线无缝接入;服务创新案例:信号在线监测技术。


杜珊

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融合运营管控一体化的成都地铁线网COCC系统》

COCC是地铁的最强大脑,是对全线网列车运行、客流变化、电力供应、车站设备运行、防灾报警、环境监控、票务管理及乘客服务等地铁运营全程进行调度指挥和监控的中枢。COCC建设的重点要素分为顶层设计与四梁八柱。其中顶层设计指系统以“平战结合,平时为主”为原则,围绕行车、客流、设备、指标等几个重要方面,形成较为完整的网络化运营模型以支撑维护维修体系,全面提升线网运营管控效率。四梁八柱则指线网标准的建立,系统功能与管理流程的对应,实现线网技术标准统一、实现cocc系统设计一体化。

COCC关键功能设计核心功能为线网指挥调度、应急指挥决策辅助、对内对外信息门户、生产数据分析中心、线网互联互通平台。同时另有10个功能设计分别为线网总体监察、线网运能运力监察、关键站场监察、关键设备监察、指标驾驶舱,支撑网络化运营的策略优化、线网应急指挥,提升应急处置效率、线网互联互通,支撑更高效的网络化管控。


陶孟华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

《市域快速地铁宽带无线通信工程应用》

在轨道交通领域,对无线通信需求越来越高,不仅需要更高的传输可靠和稳定性,还要求更大的带宽。伴随着轨道交通线的扩大,覆盖的范围更广,乘客在车上的时间会更长。人们会需要能无线上网,看在线视频,听在线音乐,玩在线游戏,了解在线新闻。

为了提供好的服务,地铁公司也需要实现运营信息、高清视频、天气预报、广告宣传、紧急公告的播放。公安部门需要实现车载高清无盲区监控、实现车载可视报警,等等。这些都需无线宽带通信系统作为基础。

从地铁的发展可以看出工程的需求推动了通信技术的发展,反过来,技术的进步,又进一步促进工程的创新。所以轨道交通领域通信的发展和改进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技术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像数字集群有多种制式,各种新的通信系统也会不断涌现。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运营以及管理人员的需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已不再单一于某种功能,未来轨道交通的通信系统设计应在立足运营基本需求的前提下,更多的着眼于运营以及管理人员本身,即从服务于列车,向服务于人的理念转变。希望轨道交通无线宽带通信系统能够借助地铁飞跃发展的时机,也能开辟一个新的时代。


李娜

成都市新都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主任

《新都区轨道交通投资环境推介》

新都区是成都13个中心城区之一,成北新中心城区,区域面积49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30万。在过去23年,新都区连续跻身全省县域经济十强。新都区拥有世界500强企业32家,上市公司及分支机构53家,规上工业企业339家,构建了以轨道交通、航空产业、现代物流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在交通领域,新都区拥有“七横十一纵多轨”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距双流国际机场、成都火车东站、北站都在30分钟车程内,同时成都地铁1、3、5、8、11、14号线都直达新都。新都还是成都重要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基地,拥有12平方公里轨道交通产业园和6平方公里产业核心配套区,重点发展城际动车组、地铁、有轨电车制造和检修,新能源动力及工程化研发制造高速动车、机车、客车维保等业务。

目前新都区已聚集今创集团、新誉庞巴迪、北京鼎汉、株洲时代电气、纳博特斯克、德国克诺尔、瑞典丹纳等行业领军企业28家,与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合作共建了“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空间信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新都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轨道交通投资环境广阔,希望大家一同携手新都,共享轨道交通发展机遇。


陈渊

成都市金牛区投资促进局局长

《金牛区轨道交通投资环境推介》

金牛区素有“铁半城”的美誉,是成都轨道交通研发总部最集聚的区域,将打造成为“行业领先、国际一流”的轨道交通产业总部。2016年实现总产值接近630亿元,占成都市轨道交通产业总产值近62%。已形成中铁二院、中铁二局、中铁八局等一批年营业额百亿级的轨道交通产业核心企业。目前已形成包括科技研发、勘察设计、工程施工、运营维护等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部分行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汇集了西南交通大学、中铁西南科学院等10余家科研院所和高科技企业,拥有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实验室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技术创新能力、成果转化能力均居于全国领先水平。共拥有50余项轨道交通产业国家级技术专利,其中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技术发明让中国高铁打破日本、德国在中国的垄断。

金牛区还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以支持西南交通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基石,以打造环交大智慧城为引领,以共建中铁轨道高科技产业园为支撑,以推动轨道交通产业技术研究院为带动,以轨道交通应用示范为辐射,为金牛区打造集研发、设计、工程、服务为一体的世界级轨道交通高科技产业创新与服务基地提供强大支撑,为成都建设世界轨道交通产业之都探索有益经验、提供先导示范。


彭茚

四川新津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主任

《新津—天府新区南区产业园投资环境介绍》

新津位于成都西南,幅员面积330平方公里(其中76平方公里位于四川天府新区范围),总人口37万。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十字方针,新津是“南拓”主战场。

成都市已审议通过“新津县撤县设区事项”,新津撤县设区进入倒计时,未来新津经济更强、空间更大、城市化更高、资源更优。撤县设区后,新津将更加紧密的与成都中心城区连成一个整体,成都市经济和市政设施将迅速向新津扩展。县改区后,土地置换更加顺利,有利于产业结构布局的调整。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和文教、卫生等服务设施都将在全市统一规划下得到大大加强,新津的硬环境得到大大改善。区划调整后,传统的市、县两套社会服务体系被功能强大、级配合理、覆盖面广的中心城市服务网络所取代。

目前,新津区以地铁为基础,第二代磁悬浮、现代有轨电车等新制式产品为重点,引进阿尔斯通等国际知名企业,培育壮大中车长客、新筑路桥等本土企业。建设标准厂房,配套租金补贴政策,落户康尼机电、朗进空调等20余户企业。发展维保基地,开展全寿命周期服务;与中铁建等大型工程单位组建联合体,共同拓展市场。

同时,新津区还在全省率先成立首个县级行政审批机构—“新津县行政审批局”,全面展开“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在全国率先试行“工业项目零审批”。


胡继新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顶层设计专家

《轨道交通智慧安检解决方案》

城市轨道交通安检主要面临以下挑战。一是巨大的客运流量,早期运行地铁,无安检空间,场景少,不能满足现代地铁安检新需求;二是成本控制的诉求强烈;三是安检设备品质及人员查验水平有限,安检设备品质良莠不齐;四是安检对象存在局限性,主要针对随身携带的包进行检查,达不到人物同检。为解决以上问题与挑战,新一代智能化的轨道交通安检方案需在人物同检、运营效率、公安联动处置以及法律法规高要求方面寻找一个平衡点。目前地铁传统安检的主要智能化安检管理系统有应急处理子系统、设备监控子系统、现场监控子系统、安检员监控子系统、平台管理子系统。目标减轻人员成本压力,降低安检人员人数,提高安检效率并降低安检运营投入;将资源投入到风险更高的地方,发挥技术投资价值。

威视对不同行业的业务特点及用户需求进行深度分析,并结合多年来在安检行业积累的丰富的系统集成项目经验,为客户提供智能、集约、融合的行业综合安检解决方案。面对目前地铁安检遇到方方面面的挑战,有必要对传统安检做出大幅度改革,我们希望借助我们的地铁经验技术累积推出了轨道交通智慧安检解决方案。



项目参观


11月10日下午,代表们参观了成都地铁线网指挥中心(COCC)、中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中铁轨道交通高科技产业园。

COCC——成都地铁的“最强大脑”。随着成都地铁建设进度的加快及线网规模逐步成型,为了加强线网运营模式下的日常运营管理,在突发紧急状况下形成有效的指挥救援和资源调配,2016年成都地铁正式启动线网指挥中心(COCC)建设。是对全线网列车运行、客流变化、电力供应、车站设备运行、防灾报警、环境监控、票务管理及乘客服务等地铁运营全程进行调度指挥和监控的“中枢”。其有五大主要功能:一是线网调度指挥;二是应急指挥决策辅助;三是对内对外信息门户;四是生产数据分析中心;五是线网互联互通平台。今年年底,COCC将与7号线同步投入使用。

中国中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于2015年立项,今年10月19日正式开工建设,预计2018年5月建成投产。该项目进一步完善了成都市新都区的轨道交通产业园产业链。项目总投资超过2亿元,建成后成都地铁车辆将实现电机“成都造”。

中铁轨道交通高科技产业园是国内首个轨道交通高科技产业园。园区2012年开始建设,规划总占地面积482亩,建筑面积(地上)约70万方,分期建设、滚动开发。目前一期项目已建成,已吸引了国内80余家知名企业、机构签约入驻。今年年底,产业园二期将启动建设。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新华三集团、浙江众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北远东通信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中国软件与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成都运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对本次论坛给予了大力支持。

近百家企业派代表参加了论坛。其中,为展示新产品、新技术、新理念,44家企业精心布置了展位。大家同台竞技,相互交流切磋,现场人潮涌动、精彩纷呈。

经过两天紧张的讨论、交流,“2017年中国(成都)智慧轨道交建设与创新发展论坛”就要与大家说再见了。这是一次专业的、有针对性的、有深度的、大规模的行业盛会,会议出席总人数700余人,演讲嘉宾57位,企业展位44个。

在这里,专家各述观点,参与人员专注,现场气氛热烈,嘉宾们既交流了技术成果,也收获了友谊,开拓了视野。相信各位行业精英会借此会取长补短、开拓创新,推动我国轨道交通事业再上新台阶。期待下一次的相聚!



精彩现场









企业展台










































往期精彩回顾



共话智慧轨道|记“2017中国智慧轨道交通与创新发展论坛”第一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