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上海胶囊里寻找那个小说家

Malingcat 贝书单 2022-11-05


Malingcat,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书评人,三联中读小贝阅读写作训练营艺术课老师,豆瓣78347人关注。


《上海胶囊》是上海作家、评论家、策展人btr的新作,包括19篇短篇小说,也可以说是一部由19个章节组成的长篇小说。其中人物“小说家”曾经大放厥词,说“btr”“不过就是些小聪明和抖机灵”。唯有懂得这个“小说家”其实就是“btr”的创造物,作者的幽默、自嘲和机灵,才能被恰当领会。同时,唯有读并重读文本中的种种细节,才能懂得本书是有野心的,作者完成的是一本“出人意料地以崭新的文体拓展小说边界的实验性作品”,是向大量杰作的“致敬版、山寨版、挪用版、改编版或是抄袭版”,更是一切后现代文体诡计的“集大成”之作——为了“集大成”他不惜拉来“沈大成”(“糕团名字的作家”,上海人懂),还顺手调侃了王占黑、赵松、双雪涛等一干当代作家,是惺惺相惜的老来顽皮,也是后现代文学风格的应有之义。跨越边界、虚实之间、游戏互涉,大约是理解本书的关键词。

 

《上海胶囊》书封


现实中的“上海胶囊”,又叫“胶囊上海CAPSULE SHANGHAI”,是一处位于徐汇区安福路275弄16号1层的画廊。“高耸的梧桐枝叶如食指交叉般描出安福路,是咖啡馆、小剧场、网红潮店、独立Boutique和西洋酒馆餐厅密布的士绅化社区”,《爱情神话》爆红后这一带正涌来潮水一般的人群。在马里昂巴旁的里弄里,有弯折的岔路,一栋门口低调隐秘的老式花园洋房,就是画廊所在地了。它有一条曲径通幽的竹林小路,还有一块不大的露天草坪,都是大隐于市的调调。画展开幕式上香槟、香水、草地清香混杂着围墙另一侧居民楼灶间里飘来的干煎带鱼味道,这种混搭,就是上海。

 


小说中提到的“胶囊画廊”是对现实中的“胶囊上海”的拷贝,是画家“施策”展出个展“藏家画室”的地方。画展中最著名的一张,是一位相貌极似施策本人但看起来又比他年长不少的老人坐在一幅拼图版前,已经拼出的图案是一间收藏家的画室,画室的墙上悬挂的正是画展中的画作,可是拼图版中间还缺一块S形拼板。这幅画取名为《2021.12.02 18:18,31.213,121.442》。读者须知,时间和经纬度一样,都是本书潜在的神秘线索。

 

在小说中,联盟成员、“时间旅行者”古尔布穿越而来——插一句,西班牙作家爱德华多·门多萨的《外星人在巴塞罗那》里有一个走丢了的外星人古尔布(Gulb)。书中至少有四个清晰的穿越时间:第一次是2022年2月22日,第二次是2021年12月2日(请对照上面的画名),第三次是2019年6月24日,第四次是2018年10月31日。古尔布来上海的目的之一是“考古”,他借助胶囊——“以文字、绘画、音频、视频等方式对特定时空的记录,可作为时间旅行者落脚的时空节点”——抵达历史田野(现场)。2021年12月2日的那次穿越,他在胶囊画廊找到了施策,发现了画家的奥妙——在画中隐藏画,由此,整个展览可以理解为“一个相互引用、彼此索引,集哥德尔的精确、埃舍尔式的迷宫及巴赫式的节奏感为一体的,同时绘出艺术家自身肖像的‘集异璧大胶囊’”

 

《外星人在巴塞罗那》书封


优秀读者自然能够领悟,这个“集异璧大胶囊”就是整部《上海胶囊》的结构图示,这种玩法又叫“纹心结构”。“纹心结构”乃纹章学术语,起初指的“盾牌正面的图案中央再镌刻一个较小的同样图案”,后来发展成“在较小图案之外发现更大的同样的图案”,无论是渐渐拉远还是渐渐推近,都是层层嵌套,仿佛深渊。传统上,以此结构为核心的小说往往被称为“元小说”,也就是“关于小说的小说”,比如在纪德的《伪币制造者》中,一个人物在写一篇小说,书名也叫《伪币制造者》。

 

在《上海胶囊》蓝紫色的封皮中间,是一个按比例绘制的胶囊外形,并在内部做出不断缩小和旋转的效果,以同时呼应书名和文本中大胆的嵌套技巧。更大胆的读者还可以向“克莱因瓶”“莫比乌斯环”的方向奔驰,对,这就是神奇的非线形循环,是叙述的拓扑结构。因此,我们就理解了全书的安排,为什么以“展览开始”-“展览继续”-“展览继续”……“展览出口”的方式进行。答案:旨在模拟一个纸上的“胶囊画廊”,一个汇聚了无数作者和声音的迷宫。在这里,各个展室的展品,是有着近似主题的小说,大多在探讨“作者-人物关系”, 画中画、书中书、人物创造的人物、展厅与展厅的联系,反复嵌套,令人晕眩。

 

优秀读者当然还懂得,在元小说中,叙述视角时常转换,有的情节由两个乃至多个人物各自叙述一次,达成一种罗生门式的效果。还有的情节由一人讲述多次,而每次讲述总是有微妙差别的,像真假嗓音交替的宣叙调,这种自如变换是为艺术。举例而言,施策的画中,拼图里空缺的形状是S,画家手中也拿着一块S,而在后面的章节提及乔治·佩雷克《人生拼图》,空缺的形状是X,而死者手中拿着的却是W。古尔布声称,这是一个“小径分叉但最终结果并无多少分别的世界”,可是对于秩序狂而言,每一个分叉都需要一个解释;对于阴谋论者而言,每一个不同都暗含深意。如此一来,推动全书进展的MacGuffin,是读者的拼图欲望,尤其要拼出“集异璧”中的“艺术家自身肖像”。没错,读者有理由在文本后面缉拿作者,让他交出手中最后一块拼图,实在不行,让他编出最后一块拼图。

 

古尔布来地球的另一个工作是“回答”。时间旅行者在穿越期间,有义务选择恰适的平台,回答彼时人们提出的问题。在小说中,他的名片上有一个二维码,可以链接到他的豆瓣主页。这是因为豆瓣是一个在他父亲的青年时代(2010-2020)非常活跃的社交网站。古尔布还在大光明影院看了一部塔可夫斯基导演的老电影呢,这真是十分豆瓣。有点恐怖的是,据说本书塑造古尔布这个人物的灵感来自豆瓣网友“KFK”,“他”有55741位豆瓣粉丝,自从他留下神秘的一串符号和一句诗豆瓣蒸发后,“KFK讨论解析”小组迄今有67123人,“KFK原帖研究中心”有41801人,豆瓣江湖至今还有他的传说,蔚为壮观。同样作为“纹心”结构的体现,十九个展厅/章的绝大部分设定了“Q&A”,对于读者而言最烧脑的是要辨别谁是提问者、谁是回答者、抑或这是“自问自答”——“自问自答可能发生在作者、叙事者、小说里的人物、小说人物的原型、作者想象中的读者、作者想象中的更好奇的自己及皮埃尔·梅纳德(及其鬼魂)之间。”注,负责的读者请务请查查波拉尼奥的《美洲纳粹文学》以及博尔赫斯的《<吉诃德>的作者皮埃尔·梅纳德》,豆瓣鹅都知道必须这么做。不过189页的二维码就不必扫了,切记!

 

《美洲纳粹文学》书封


读者不难发觉,自己陷入了一场盛大的嘉年华,要随时判断谁才是真正的作者,btr? 沈大成?古尔布?可以理解,真正的作家一定懂得“延宕”,也就是跳着“文本的脱衣舞”,不急于满足读者。读者啊,你的名字是弱者!作家在《上海胶囊》里一路埋伏下箭头、镜像、暗示、互文、似是而非和似非而是,像一个男版的山鲁佐德,一直拖延了二十八万五千字。好了,不剧透了,这是近年来中文创作中最有趣的一个游戏,自诩聪明的读者不妨参与。

 

附:

btr 一部马其顿电影《暴雨将至》(Beforethe Rain)的首字母组合。

btr “不同人”的拼音首字母组合。

btr “鼻涕人”的拼音首字母组合。

btr  又叫“B叔”,大中华区秃顶会上海分会会长。

btr  刚刚通过了图灵测试。


注:负责的读者请务必查查波拉尼奥的《美洲纳粹文学》


大家都在看


马凌2021艺术类图书推荐书单

我们为什么还喜欢福尔摩斯

乔纳森2021年读书总目(外国部)

乔纳森2021年读书总目(中国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