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孤勇者》为什么火爆?

贝小戎 贝书单 2022-11-05

前段时间,老有人拍短视频,试验哼一句《孤勇者》能不能跟小朋友对上暗号,结果好像屡试不爽。由此人们推断这首歌太火了。但这会不会是因为“幸存者偏差”呢?未幸存者无法发声。人们只看到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因此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也就是说,拍短视频的时候,如果没有小朋友接着唱,对暗号失败,人们一般是不会把视频发出来的。最多第一次失败,后面还是成功了。



但这首歌如果特别火也不奇怪。“爱你孤身走暗巷,爱你不跪的模样,爱你对峙过绝望,不肯哭一场……”《孤勇者》是游戏《英雄联盟》衍生动画《英雄联盟:双城之战》的中文主题曲,由唐恬作词,陈奕迅演唱,于2021年11月发布,到现在也算火得够久了。

《引爆流行》一书中分析说,每个家长都能证明,孩子们喜欢一遍又一遍地听同一首歌。成年人也没有什么不同。有90%的人在听音乐的时候,都是在听已经听过的歌。钻进了耳朵虫的大脑会在重复和预期之间运转。重复是指“我想要记得这个旋律是什么样子的”,预期是指“我想要知道这个旋律是怎么结束的”。重复的拉力和预期的推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定义了最抓人的歌。伟大的音乐旋律是一个带有答案的问题,而且这个答案会重复询问这个问题。一首歌曲通过重复帮助听众“记住”它最动听的部分。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通过韵律的重复让观众“记住了”它们的声音。对很多人来说,如果文字能和韵律或者旋律结合起来,就更容易记忆了。

《引爆流行》书封

《孤勇者》也使用了重复的手法,爱你……爱你……爱你。重复每句话的开头部分,丘吉尔也用过,“我们会战斗在海滩,我们会战斗在登陆的地点,我们会战斗在田野间”)。林肯说过“政府民有、民治、民享”)。

走红的歌曲,整体的结构都比较简单,这样才能让人记住并不由自主地想起来。采用常见的模式,但其中要有一些不寻常的音程,音符之间有比较大的跳跃,音调有更大的上升或下降,带来一些出其不意的变化。总之,歌曲要很简单,但又不能太简单,不然大脑会失去兴趣。

很多人热衷于用这首歌跟小朋友对暗号,这样会有一种喜剧效果,因为其中的不协调:不到十岁的儿童能熟练地唱这首歌,而这些歌词不见得是儿童能够理解的,他们知道跪的含义吗?他们知道什么是绝望吗?他们倒是经常哭。孩子唱这样的歌词,就像他们安慰大人,做出跟他们的年龄不相称的举动,就会让人感到好笑。

格拉德威尔在《引爆流行》中说:“引爆一种流行病并不是只有一种途径。流行病爆发需要三个条件:能传播传染病病原体的人、病原体本身和其发生作用所需的环境。当一种流行病爆发时,三个条件就失去了平衡。疫情被引爆,是因为一些事情的发生让其中一个甚至两三个条件发生了变化。我将这三个变化条件称为:个别人物法则(Law of the Few)、附着力因素法则(Stickiness Factor)和环境威力法则(Power of Context)。”

经济学家们经常谈到的“80/20法则”,在所有情况下,一项工作中的大约80%都是由参与工作的20%的人完成的。80%的犯罪活动系20%的犯罪分子所为;80%的交通事故由20%的司机造成;80%的啤酒被20%的饮酒人士喝掉。这个法则表现在流行病上就更为极端了——极少数人引发了流行病的传播。对于社会流行浪潮,其中的个别人物较早地意识到了时尚趋势、然后通过自己的社交能力、活力、热情和魅力把它传染给大家。

信息有了附着力就意味着它会对人产生影响,不能把它从你的脑海中赶出去,也不能把它从记忆中清除出去。《孤勇者》的附着力就在于它的歌词的“新颖”、重复。

至于这首歌走红的背景,勇气是一个永恒的道德要素,孤勇者总是会显得很酷,有一种“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感觉。



大家都在看


向哲学家提问

假如用理科生的思维读文史

安倍晋三是怎样的首相?

北大教授妙语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