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建证·智造|“民宿+”模式推动乡村振兴发展路径研究——以北京门头沟区百花山社民宿为例

中建设计 2024-04-16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国园林杂志 Author 《中国园林》


厚知健行,内圣外强,是中建设计研究院不变的精神内涵。我们以知为本,以人才与团队的汇集、知识与智力的提升、产品与技术的创新,构建坚如磐石的核心竞争力;我们致知于行,将智力、知识与技术,转化为优质的产品与服务,用智慧创造价值,拓展幸福空间。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建设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建集团党组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部署要求,砥砺奋进、改革创新,创造了一项又一项设计精品,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突出展示中建设计研究院智慧成果,中建设计公众号开设“建证·智造”专栏,为您深度解构设计之美。


本期“建证·智造”,以百花山社民宿项目为例,立足乡村振兴的时代要求和民宿产业发展趋势,探讨民宿与乡村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系统有机融合的“民宿+”发展模式及发展路径。




“民宿+”模式推动乡村振兴发展路径研究

——以北京门头沟区百花山社民宿为例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moted by Homestay Inns+" Model—Taking Baihuashan Homestay as Examples


撰文

吴宜夏/WU Yixia

中国中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风景园林师,城乡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中建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田禹/TIAN Yu

中国中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城乡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

全文刊登于《中国园林》2022-06期 P13-17

本文引用格式:吴宜夏,田禹.“民宿+”模式推动乡村振兴发展路径研究:以北京门头沟区百花山社民宿为例[J].中国园林,2022,38(6):13-17.


摘要:民宿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乡村新兴产业业态,在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下,民宿需要进一步增强对周边乡村区域的辐射带动和协同发展能力。立足乡村振兴的时代要求和民宿产业发展趋势,提出民宿与乡村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系统有机融合的“民宿+”发展模式及发展路径。最后结合百花山社民宿案例,提出如何立足乡村实际,以“民宿+”推动乡村的全面振兴的具体方式。

关键词:风景园林;乡村振兴;乡村民宿;民宿+;百花山社


Abstract: Homestay is a rural emerging industry with rapid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Under the national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homestays need to further enhance their ability to radiate and coordinate development in the surrounding areas. Based on the times call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homestay industry,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homestay inns+" development model and path which organically integrate homestay with rural economic, social, environmental and cultural systems. Finally, combined with the case of Baihuashan Homestay,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revitalization of the countryside with "homestayinns+"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Key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rural vitalization; rural homestay inns; homestay inns+; Baihuashan Homestay


自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积极发展客栈民宿、短租公寓、长租公寓等细分业态”,民宿发展逐渐成为国内学者的研究热点。但从整体上看,已有研究侧重在民宿本身的设计、建设、运营,或民宿选址和民宿群空间分布的规律,对民宿与乡村协同发展、推动实现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较少。本文从中国民宿业发展面临的乡村振兴使命与市场需求驱动双重影响的国情出发,立足在地乡村发展需求和民宿经济发展规律,侧重探讨如何增强民宿对周边乡村区域的辐射带动和协同发展能力,并将方法路径总结归纳为“民宿+”模式。


1

“民宿+”的概念

“民宿+”是以促进区域农旅资源整合,提升乡村经济效益为目标,以民宿作为乡村产业融合的基础设施,通过系统整合与融合乡土文化、农旅产业、自然生态等资源,在民宿住宿、餐饮等核心业态基础上,拓展民宿在特色农产品销售、康养、体育、培训、电商等各个方面的业态内容,最终形成乡村产业闭环的发展模式。“民宿+”在空间结构、产业链、价值创造和利益机制等方面形成更加全面的体系。通过链条带动、利益共享,形成相互促进的可持续型共生平台(图1)。


图1 “民宿+”系统的构成


2

“民宿+”系统的实现路径

2.1

规划与落地结合,

延伸“民宿+”产业链

“民宿+”的发展首先应与所在地的全域旅游规划、乡村产业规划、乡镇域国土空间规划、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等充分衔接,做好文旅融合、多规合一。充分结合周边农业、生态加工业与手工业、文创产业、研学、户外运动等产业资源,形成“民宿+”产业联动,将特色产业要素嵌入民宿的体验活动、场景消费、特色购物,围绕民宿所在区域的特色产业和乡情乡趣,推动民宿与乡村多业态纵深融合,延伸以民宿为核心的乡村旅游产业链。


2.2

创新用地供给,

实现“民宿+”项目精准落地

“民宿+”项目用地呈现小型化、分散化特征,且多位于乡村集中建设区外围。通过点状用地”模式,将项目用地分为永久性建设用地和生态保留用地,其中永久性建设用地采用点状规划、点状报批、点状供地,不仅极大地减少了土地占用指标,简化审批流程,同时减轻了投资方的资金压力。针对乡村用地规划与市场需求脱节,造成的用地空置与项目落地难并存的问题。“民宿+”用地规划可运用供给侧思路,从市场需求侧反推用地指标和用地布局,精准对接项目用地,自后向前推导前期的上位规划,从而影响和统筹村庄规划、专项建设规划,实现用地规划的“量体裁衣”。


2.3

推动设施共享,

强化民宿与周边乡村的联动

在“民宿+”集聚区,面向游客和居民的双重需求,进一步提升配套设施建设标准,补充影院、剧场、图书馆、书店、博物馆等精品公共文化设施,提供主客共享的文化和旅游新体验。加强乡村整体公共环境创意设计,如道路绿化、乡土铺装、标识系统、小品设施、大地艺术等,实现乡土风情的场景化、创意化。开展民宿配套活动场地规划建设,如运动场、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等体育运动和团队户外拓展活动场所。


2.4

构建利益共同体,

推动“民宿+”可持续运营

“民宿+”涉及民宿主、基层政府、投资方、村民、行业协会等多元主体,应制定高效、可行的统筹机制,形成互利共生的可持续型乡村经济共同体。其中村集体经济组织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与村民签署租赁协议、租赁“民宿+”发展所需的房屋和土地,并与投资企业共同成立合营公司,开发、运营“民宿+”项目,共享“民宿+”运营的经济收益;投资方引入社会资本,弥补乡村投资的不足,推动乡村资源的价值转化;民宿通过联合本地村民一起提供当地美食、采摘体验、手工劳作等活动,为客人提供新鲜产品和深度体验项目;本地农民通过为民宿提供周边产品和对本地生活的体验,拓广产品销售渠道、传承民俗技艺,实现增收致富(图2)。


图2 “民宿+”实现的重点路径


3

“民宿+”案例分析

百花山社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清水镇黄安坨村,地处海拔1 090m的百花山,项目自2018年开始建设,是门头沟区最早推出的精品民宿之一。结合村庄资源条件,百花山社民宿提出利用盘活闲置农宅,创新“农旅融合、景村合一、共建共享”的“民宿+”发展新模式,将民宿与村庄红色旅游、高山农业、山地户外运动、山地休闲度假有机融合,构建集生态观光、农事体验、休闲运动和居住度假于一体的整体发展思路。实践以民宿发展推动生态涵养区乡村高效高质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新途径。


3.1

统筹“民宿+”乡村规划布局,

实现“景村合一、共建共享”

百花山社在规划建设之初,通过制定民宿与村庄协同发展规划,将民宿个体纳入村庄整体统筹谋划(图3)。


图3 百花山社与村庄协同发展规划图


基于整体规划的定位和布局,由民宿企业和村集体共同梳理出乡村环境整治、村庄绿化、村庄美化、村庄基础设施、道路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六大工程,通过整体规划的统筹,有效解决了以往村庄建设条块分割、无法形成合力、缺乏主题特色、缺乏精品线路等问题(图4)。


图4 村庄整体景观提升规划图


民宿建筑充分结合当地传统风貌,布局方式遵从传统民居的合院式,为适应基地变化的山地地形,对原本规整的合院进行局部变形,院落的形态灵活多变,并赋予不同的文化主题、景观。民宿建筑外立面的主材质和主色调的选择上,分别采用灰瓦、夯土、条石3种主材质,展现出传统民居“灰”和“土黄”2种主色调,充分融合自然环境,充分尊重历史文脉,将“在地美学”充分展现给住宿客人。同时也是民宿设计师展现自身独特设计风格和审美的舞台(图5)。


图5 百花山社建成照片


3.2

拓展“民宿+”产业链,构建产业、

民生、生态的共生共赢新模式

百花山社以住宿和餐饮两大核心民宿业态为基础,与村庄红色旅游资源、高山农业资源、山地户外资源充分联动,拓展“民宿+红色文化”“民宿+自然研学”“民宿+山地户外”“民宿+电商销售”的产业链条(图6)。


图6 亲子户外探索营和高山农产品特色文创产品


3.3

合作共赢,搭建平台壮大集体经济,

实现富民增收

百花山社项目以股份合作模式运营,社会资本与黄安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共同组建项目平台公司,项目平台公司与村民建立合作发展联盟,通过租赁、托管、培训等多种形式带动全村旅游业发展(图7)。


图7 项目组织架构


百花山社项目通过租金收益、分红收益、就业收益、资产增值收益、农业种植和二次开发收益,全面提升村民的收入水平。同时,企业不定期免费为村民开设民宿经营管理培训课程,包括选址、合作、管理、服务、品牌打造、网络营销等内容,通过讲解让村民们进一步了解民宿产业的经营方式,为村民结合民宿发展乡村旅游打下基础(图8)。


图8 民宿管理培训和民宿管家培训


4

结论

在乡村振兴的新时代,民宿成为乡村建设和发展的重要载体。“民宿+”推动民宿与乡村经济和全域旅游成为相互依存、相互融合、互促共荣的生命共同体,拓展民宿的产业链、丰富产品体系、促进二次消费、实现富民增收,对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起到重要的作用。







素材来源 /《中国园林》2022年06期


更多链接


孙福春赴基层开展“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强化人才队伍支撑”专项调研

赵维勇赴基层开展“加强营销体系建设,促进生产经营”专项调研

贯彻新发展理念 | 中建设计研究院举办技术营销系列讲座

中建设计研究院领导班子赴基层开展专题调研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