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建证·智造 | 阳泉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解读

CCDC 中建设计 2024-04-16


厚知健行,内圣外强,是中建设计研究院不变的精神内涵。我们以知为本,以人才与团队的汇集、知识与智力的提升、产品与技术的创新,构建坚如磐石的核心竞争力;我们致知于行,将智力、知识与技术,转化为优质的产品与服务,用智慧创造价值,拓展幸福空间。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建设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建集团党组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部署要求,砥砺奋进、改革创新,创造了一项又一项设计精品,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突出展示中建设计研究院智慧成果,中建设计公众号开设“建证·智造”专栏,为您深度解构设计之美。


本期“建证·智造”,为您解读山西省阳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请看中建设计研究院如何从产业、空间、生态、文化多方面入手,将经开区打造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阳泉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

(2019年-2035年)解读



编制单位:中建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设计院

编制人员:宋晓龙、刘辉、李国安、刘璐、朱瑞瑞、朱陶赛赛、张圆、李杨、梁栋、冯绘、徐红兵、林碧扬、柏振梁、李彤

编制时间:2019.08-2019.12

所获奖项:

2021年北京市优秀城乡规划奖(总体规划类)三等奖;

2019-2020年度中国建筑大奖卓越项目奖(设计类);

2020年度中国建筑优秀勘察设计奖(城乡规划)


项目背景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全省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会议精神,提升阳泉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域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依据《阳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阳泉市域总体规划(2011-2030年)调整方案》,编制《阳泉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2019-2035年)》及《阳泉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规划》。


项目构思

本规划的核心目标,就是要将经开区打造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阳泉市转型发展主战场、创新驱动的主引擎、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打破传统工业园区的发展模式,从产业、空间、生态、文化多方面入手,打造具有城市综合功能的产城融合地区。




空间布置与技术特色



产业方面——转型升级


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完善产业体系,引导城市产业健康高效发展;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升级产业准入门槛,拓展产业发展链条,创新产业管理模式;合理布局产业落位,集约土地利用。细化、升级或调整相关政策区保护要求,为规划管控提供前提依据。


协同区域发展战略,梳理产业格局,针对现有产业基础及问题,进行产业遴选,初步聚焦以下六大产业,包含: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现代物流、科技服务、科创文旅。


空间方面——产城融合


梳理经开区与阳泉城区关系,构建“大阳泉”的整体空间格局;提出“簇团式”用地布局形式,识别高价值地区,预留生态隔离空间,布局核心产业功能;促进产城融合,满足城市居民、产业工人等不同生活需求。


生态方面——绿色样板


加强城市建设与自然景观有机融合,突出阳泉城市景观特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打通生态廊道,构建城市生态景观秩序,使城市建设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协调。


文化方面——文化共融


传承地域历史文脉,构建保护利用体系;利用传统工业遗址,升级文化特色展示;引入科幻文化,打造新一代城市“IP”。将阳泉的城市文化元素植入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实现提升城市风貌,彰显文化底蕴。对现存工业遗址、废旧厂矿区进行功能置换,提升工业文化活力,打造特色创意园区。



创新内容

规划亮点一:聚焦前沿,转型升级,做优存量,壮大集群


为解决内生动力不足问题,明确产业发展聚焦前沿,转型升级,做优存量,壮大集群。

市域层面“统筹发展”,构建西部包括盂县、郊区、中心城、平定4处煤矿集中分布的采煤产业带、中部包括阳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平定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盂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工业产业集聚带、东部包括药林寺观山自然保护区、娘子关风景区、七亘森林公园、浮山森林公园的生态旅游产业带“三大产业带”;


区域层面“错位联动”,形成以北能源、中信息、南制造为主的三大产业经济板块。

建构“1+2+1”产业体系。“1”是强力培育、产业协同,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2”是做大做强、价值提升,升级新材料及装备制造业;“1”是完善体系、抢抓机遇,协同布局生产性服务产业。即做强一个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提质升级新材料及装备制造业,协同布局生产性服务业,至规划期末,经开区GDP总量达到近伍佰亿元,提供约7万就业岗位。

明确三大产业经济版块

市域统筹构建“三大产业带”

构建“1+2+1”产业体系


规划亮点二:生态优先,保留山地特色,“簇团”布局破解建设难题


针对山地城市建设拓展受限难题,提出生态优先,留足绿色廊道,以“簇团模式”布局建设用地,避让基本农田、识别城市生态敏感区域、留足生态隔离空间,有效破解山地城市空间发展难题。

“簇团型”空间模型示意图

识别高价值地区、生态敏感地区,预留生态保护区、生态控制区、农田保护区。严格保护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滨水地带、河湖湿地、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区域生态修复重点地区、国家级公益林等重要的生态敏感地区。以山地地貌、河流水系、通风廊道、重大基础设施廊道等作为生态隔离空间,限制粗放式用地模式。营造“蓝带穿城、绿环绕城、绿楔入城”的绿色生态格局。


强化“簇团型”的空间理念,结合簇团空间,布局规模大小不同的专业产业园区,坚决执行营城、引人、兴产策略。以分散化的集中模式,实现核心区集约性与环境舒适性之间的平衡;探索山—水—城—楔的空间组织形态,强调融于环境的簇团生长模式。

营造绿色生态格局

“簇团式”空间构建示意图


规划亮点三:重构城市空间,织补城市功能,促进产融融合协同发展


针对规划管控无序问题,通过重构经开区空间发展格局,全面推进产城融合发展,以“大阳泉”规划视角重构经开区空间结构,有效织补城市功能。


构建多层次公共服务体系,提供多样化居住空间,建设职住均衡、产城融合园区。

秉持产业引领、高效集约,近远结合、分期实施的原则,布局“421”产业园区,四个专业产业园区,两个特色产业发展区,一个产业综合服务片区。

提供多样化住房供给

“421”产业园用地布局规划


规划亮点四:塑造“因山就势、城绿交融、文化共融”园区风貌


针对园区环境品质差等问题,提出塑造“因山就势、城绿交融、文化共融”园区风貌,尊重阳泉地形地貌特征,展现阳泉的山水环境特色,融合公园城市核心理念,提升灵秀的山城气质。

借鉴工业遗址改造案例进行功能置换


实施效果

本规划已经通过阳泉市人民政府审批并正式实施。

通过本规划,明确了区域发展新格局下阳泉经济技术开发区目标定位,制定了符合阳泉实际的发展策略,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和类型,并在空间上予以落实,同时考虑未来工业区发展,有效降低经开区工业项目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合理构建经开区内部安全格局,以水、土地、自然生态等资源条件为前提,明确环保和防灾设施、生态防护隔离带的规划布局,破解了山地城市在产业与空间上的矛盾,明晰了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路径,打造全山西乃至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升级的典范,并为下一步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塑造“因山就势、城绿交融、文化共融”园区风貌








素材来源 / 城市规划设计院

审定 / 党建工作部(党办)

栏目编辑 / 党建工作部(党办)




更多链接


建证·智造|“民宿+”模式推动乡村振兴发展路径研究——以北京门头沟区百花山社民宿为例

建证·智造 | 光影下的建筑,有生命的雕塑——内蒙古电力生产调度中心建筑设计

喜迎二十大 建证四十年 奋进新征程丨总部设计四院:匠心绘就蓝图,品质筑梦新篇

喜迎二十大 建证四十年 奋进新征程丨北京中建工程顾问有限公司:转型升级 稳中求进 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