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作品 | 崔彤原创作品巡礼
人才是第一资源。设计大师、领军人才是中建设计研究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大师团队发挥引领作用,实现价值创造,是“十四五”期间中建设计研究院不变的追求。今天让我们共同领略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首席大师、中建设计研究院首席总建筑师崔彤的经典原创作品。
*以下图片和文字内容感谢崔彤大师团队以及中科院建筑设计研究院提供。
崔
彤
崔彤,1962年出生,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国家优秀设计金奖获得者、全球华人青年建筑师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专家政府津贴,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获建筑学硕士学位。崔彤致力于“研究式设计”和“设计型实验”,先后设计大量原创作品,涵盖“大式国政、文化外交、科学重器、盛世文博”多种类型。曾多次担任国家级及中科院重大项目的设计主持人和负责人,并获中国科学院创新先进个人,多个项目获奖,其中国家奖项10次,省部级奖项20余次;并应邀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和讲演,其作品和论文多次发表于著名杂志及出版物。
2011年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创办建筑研究与设计中心,并任中心主任。崔彤·建筑工作室&建筑中心作为设计与教育的两个平台,长期致力于研究式设计与研究性教育,逐步形成了设计实践、研究、教育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崔彤主张从研究入手、关注整体性、强调系统化,发展出从策划、规划、设计全过程的设计策略和方法,并认为设计过程比设计结果更重要;设计策略比设计方法更重要;设计思想比设计表达更重要。建筑创作关注于当代性下的空间景象和建构逻辑的呈现。
在科技研发上,崔彤立足设计科学与科学设计,着眼于面向未来的建筑,带领科研团队长期致力于智慧建造相关领域研究,其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参数化设计与建构、渐进式结构优化与数字建造、模件化设计与实践、科研建筑设计实践和方法理论、科研建筑空间演变及历史发展理论等方面。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中国国家科学图书馆创作中,在功能性与前瞻性并重、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相融的基础上,传承科学院的场所精神,强调高科技文化品质,体现开放的图书馆的公众性,表现国家级图书馆的庄严和气势。
建筑整体围绕着一个向西南开放的内院展开,内院的逻辑源于对传统四合院背后意义的新解释,它带给建筑能量:阳光、空气、景观,这便是方案所追求的新模式:集中式的便捷,分散式的环境优雅,被融汇在一个理性的平面中,从而确保阅览空间的采光通风。进入图书馆的序列被有意设计成阅览建筑的过程,在此复辟了中国传统空间的叙述性,使“走建筑”、“读建筑”成为可能,一系列重要事件的连续发生犹如传统空间序列,其中内院正对的庙宇已成为知识的殿堂,而这一过程并没有神的意味,更多的是开放的图书馆显示的文化品质。
中国国家开发银行
本案地处敏感的长安街西段,成为极具几何学精神的北京城中重要建筑。总体布局源于对理性主义规划的巅峰之作:旧北京城历史文脉的重新思考和深入解析。
方案深入研究长安街周围环境及场所特征,以确定建筑所应具有的空间形态,空间秩序延续着长安街中统一的、均匀的类型学体系;建筑形态在传承如此永恒的、同构的、严谨的帝都威仪的同时,借用中国传统建造体系创造逻辑一致性的系统以回应城市。设计从传统街区的肌理研究出发,探究四合院的空间形态,寻找一种可能性,是在城市尺度与旧城肌理、城市空间与院落空间、现代技术与传统技艺之间建立一种平衡体系。
位于奥体公园西、奥运村南的中国科学院天文、地理、生命园区是国家级科学实验园区,作为科学共同体的最大园区——动物研究所,从周边环境中吸取若干属性,并转化为具有独特科学内涵的科研群体。
动物研究所总体布局的新模式在科研、教育、成果转化的平台基础上,继续向复合化迈进,体标本馆作为相对独立的储存和保护的专业馆;对外展览和普及教育的国家动物博物馆自成体系。总体布局依据不同的实验单元和公共空间,确立研究所为复合园区。
中国科学院大学核心园区(北京)
及国科大八个科教园区
八校区示意
中国科学院大学怀柔校区
· 全国首次提出山水校园
· 全国首次应用从整体式教学楼到学院制教学楼的新模式
· 荣获2019-2020中国建筑学会公共建筑设计专项一等奖
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学院
· 传承怀柔红砖校园风格
· 继承 “六朝古都” 的文化底蕴,传递中科院的科学基因
· 承载初代中科院地质学院的矿石精神
中国科学院大学青岛科教园区
· 丁院长宏观架构京外最大科教园区
· 传承红砖校园文化
· 首次提出“学、研、产、创、保”为一体的科教融合校园
中国科学院大学杭州高等研究院
· 丁院长在宏观架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学科规划、逻辑推导等校园架构理念
· 科技与文脉的结合:世界的杭州,科学的高地
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
· 雾都山城,创新生态
· 山水格局,智慧校园
· 独立集中,紧凑高效
· 重庆市政府+中科院共建新型科教创产融合发展联合体——立足重庆,服务西部,辐射全国,面向世界
中国科学院大学西安学院
· 首期启动,示范引领
· 多学科交叉融合,多功能整合共生
中国科学院大学太原能源学院
· 习总书记提出太原能源之城的地位,并提出推进能源革命的进程
· 在白院长的统筹下,在中科院各级领导的关心中,太原能源学院成为了太原能源革命的第一站
· 率先提出了“小学-中学-大学”的教育新模式,埋下了一颗颗科学的萌芽
泰国曼谷·中国文化中心
位于泰国曼谷的中国文化中心,由两组建筑单元错动连接成“Z”形体块,构成两个外部空间:一个外向型面向社会和民众的广场;一个内向型静谧的中国园林。建筑与外部空间的嵌套式关系使之成为整体。庭院和广场与建筑内部空间的联系,通过内外空间不断地过渡与转化形成具有“东方时空”理念的场所。
“文化中心”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外交空间,是中国文化传播和中泰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不可避免地要回答“中国化”、“泰国性”等问题。对于在异邦的中国文化中心首先是为“活动者”提供一个探访空间,它应该是在特殊的土壤中被培养出来,并或多或少具有改良的特质,就好像是中国的“种子”被移植到异国他乡存活后才显示出活力。文化中心的建构也同样基于“生物学”的生存方式,对当地的气候、环境做出回应。其建构其实在于场所的重构,包含着适应环境、改造环境和表达环境,这一过程伴随着谨慎“优选”传统文化的基因,在地脉与文脉的培养中,促进一种文化的交融。
黄河壶口瀑布三大中心
(生活中心、游客中心、数智中心)
一元生万象
· 自然中的万物——一元初始·万象更新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建筑意如中国书法中的“一”,蚕头燕尾,形似如意婉转,其空间叙事源于自然、再造第二自然,最终还归于自然山水。
·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二元凝时空
·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百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 大自然中,液体、气体、固体的景象被川时空变迁、多层级的叠合在一起
· 建筑仿佛来自远古的自然之物,被承载着力与速度的时光所雕刻,被凝固在空间中的一瞬
三生万物新
·黄河之水势 基于壶口“自然之水”本源性,独特性的研究,揭示动能、势能的能量汇聚,理性分析,艺术表达。
·黄河之神韵 在智慧中心体现的是水的另一种形态,即气态。水幻化成气体变为云。“祥云”象征祥瑞的云气,是中国传统纹样之一。建筑形态在保留上依山势,中象征黄河与山石之势的基础上,取祥云之形态,形成前后围合的院落式布局方式。
· 黄河之固形 山包容水,水流动冲击岩石,形成山与水的形态。山与水相互作用形成的动势语言,经过人工加工后的成果。水、山、建筑相互构成,相互成就。
京东商城总部基地
京东商城总部以非凡的开放空间形态结合“链式”功能逻辑,形成“楼+院+园+城”360 度的多维空间,引领着“第三代”工作模式,创造出富有生机的办公园区。架构出改变城市生活的“网络帝国”,建构了无比强劲动力的商业领航舰。
建筑空间形态因应城市关系,回应十字路囗场地特征,以三个“中心树塔”、“平行叠院”的透明支撑体系,通过上、中、下的“桥式”空间连接为虚实相生的“0/1”建筑,形成透明与半透明体块交叠错落的均衡构图,而这一看似随机的漂浮体块被某种存在于古都北京的秩序轴线有力统摄着,牵引出第四科技革命浪潮和前行的方舟。
北京林业大学学研中心
“U”形建筑以嵌入式的外部空间亲和于校园,构成一个静谧的“人文书院”。布局中南翼为院系综合办公,北翼为教学实验楼,东翼是阶梯教室及研讨教室,顶层布置了高端学子研讨及展览功能,地下1层作为一个特殊的功能单元,包括图书馆报告厅、展览等内容。
“U”形建筑限定了一个空间范围,构成内向性场所,同时朝外指向西侧校园。“U”形建筑在实现自身合理性同时成为林大校园东南角的收束而具有终极感,因此连接校园的东西轴线显得格外重要,西向敏感性相对于其他三个面具有独特的地位,这不仅在于它允许该范围与相邻的空间保持视觉上和空间上的连续性,而且在于人流动线由西而东,因此,西向界面在保持完整同时尽量划分适宜以取得与校园尺度的一致性。
东北大学浑南校区公共教学楼
白山黑水,在地而生-典雅豪劲的新锐学院风格
·源于-地理环境的“山水画卷”
北高南低的空间走势营造“负压静风”的“人文书院”;平远、深远、高远的多层次山水景象,写意“白山黑水”。
·因应-学科演进的“物化建构”
砌筑式的建造技艺,凝聚着矿物结晶型态向数字几何的转化,揭示(东北大学)经典学科向信息数字学科转化的内涵。
·遵循-校园场所的“形态生成”
建筑形态延续校园空间结构秩序,借用分形几何学的的“自相似性”手法,以自然律动的节奏变化,创造多边形的雕切体量,重铸了东北大学一种坚实、自强、有序、进取的品格。
主要著作
[1] 崔彤. 崔彤[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3.
[2] 崔彤·建筑工作室. 中科院建筑设计研究院·崔彤·工作室专辑[J]. 建筑创作,2010. 总132 期:68~201.
[3] 《空间之间的可能》,Possibilitys Between Spaces,天津大学出版社,2012-07,第1作者
[4]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Library,中国建筑100丛书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03,第1作者
主要参展
·作品参加“从北京到伦敦:当代中国建筑展”(RIBA+UED)2012. 英国伦敦
·作品参加“建筑中国100作品”展 2012. 德国曼海姆
·作品参加“深圳城市/建筑设计双年展”2006. 中国深圳
·作品参加“第六届圣保罗国际与设计双年展”2005.巴西圣保罗
·作品“院”参加“2021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
图文: 建科院崔彤设计团队、中科院建筑设计研究院
审定: 党建工作部(党办)
栏目编辑: 党建工作部(党办)
更多精彩阅读↘
建证·智造|一水护城将绿绕 远山排闼送青来——保定环城水系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规划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