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农学沙龙|有机(生态)农业能够改变什么

2016-12-07 沃土可持续农业 沃土可持续农业发展中心

2016年12月3日,由沃土可持续农业发展中心、城乡汇联合主办的农学沙龙如期举行。感谢日本生态农业专家池田秀夫老师,台湾学者、关注三农的独立刊物《青芽儿》主编舒诗伟教授,以及广西爱农会负责人周锦章会长三位嘉宾不远千里来到广州现场为我们分享的宝贵知识,也感谢各位生态农业从业者和消费者的关注和到来。以下内容整理自三位嘉宾老师的讲述。



池田秀夫老师-生态农业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传统技术、改良型堆肥

传统农业

堆肥源于传统技术,池田老师在传播之初,获得了广泛响应,但真正能投身于这种技术的推广者和实践者寥寥无几。堆肥作为中国农业传统的技术在中国已经有了四千年的历史,这四千年的历史换言之就是中国有机农业的历史。


生态农业 = 传统技术 + 现代技术

“绿色革命”在中国的推动始于20世纪60年代,此后中国开始大规模使用农药化肥。不可否认,这在当时为改善国内的粮食供给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然而付出的代价却无法估量,短短几十年间,它导致了土壤有机物的枯竭和土壤肥力的退化,作物病虫害的大量增多。

 

池田老师认为,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有机农业可以被称为“历史的有机农业”,它是在自然环境中发展形成的,不存在化肥或工业农药的概念。

 

“现代的有机农业”的产生,是为了应对农业在工业化的背景下,产生的各种发展瓶颈以及土壤条件被破坏的状况,想要恢复到“历史的有机农业”是很困难的。中国农业传统技术是在现代科技产生之前,土地并没有遭受如此严重的破坏,是通过实践观察和经验积累而流传下来,虽然从现今的角度去看,这些技术并不先进,但它们在原理上是遵循自然规律的,这种技术的总结建立在四千年的基础上,具有很强的在地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因此非常有价值。

 

池田老师认为,传统技术应该与现代科技结合,根植于传统技术,通过现代科技来发扬光大。比如树皮堆肥,树皮因为难以分解,在传统农业中是很难用作堆肥的,但是现在借助新的技术可以使用了。树皮堆肥利用耐久性腐殖质来营造微生物多样化的环境,对于改良土壤、防治根线虫有非常显著的效果。池田老师还指出,很多领域中传统技术(比如中医)的效用在现阶段暂时还无法被验证解释,但却是很有效果的,在已知有效和安全的前提下,这种技术应该被继承和善加利用。


舒诗伟教授-全有粮农的布局和现状

关键词:农业、粮食安全、在地化

粮食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人类文明初期的食物来源模式是采集和狩猎,居无定所,根据资源的分布而选择临时聚居地区,选择优质的食物来源进行摄取。农耕文明开始后,为了照顾作物、从作物上获得粮食,人类开始定居,于是产生了部落、乡镇、城市,社会结构也因此改变。在人类对作物和动物进行驯化的同时,也必须要对它们的生长需求进行满足,因此也被控制在了土地上,失去了自由。由此舒教授也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考:农业是不是人类的自作自受?


粮食改变了世界的格局

十五世纪的大航海时代导致了人种前所未有的流动,也形成了全球范围的殖民活动,臭名昭著的黑奴交易也是由此而产生。土豆、玉米、番茄等作物被从新大陆引入,使得食物材料的供给更加多元化,各种主要作物的种植地区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为了掠夺更多的自然资源,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出现了农业跨国集团。他们主导和促进了“绿色革命”,使农业化肥遍布全球,他们通过杂交手段取得种子的控制权,使农民失去留种的机会,加剧工业化导致的农业恶性循环。譬如,在美国转基因大豆的巨额补贴和低价倾销之下,中国东北大豆产区由于在价格上无法与之抗衡而逐渐衰落,中国的大豆市场被低价的转基因产品占领,使农户的生计无以为继。

 

有时候我们吃到糖,还要了解它背后的血泪史。

推荐相关书籍阅读:《枪、炮病菌与钢铁》、《1493》


捍卫食物主权,从支持友善小农开始

舒教授在乡村12年,主编关注三农的公益杂志《青芽儿》,做田野研究,组织村民协会和永续教育中心,协同村民耕作、营造村民社区教育等,为当地复兴和乡村生命的可持续延展做了非常多的努力。在台湾有大约60个农夫市集,他呼吁我们要依靠当地生产者、消费者的自发组织而形成的关于保护本地有机农产品的机构,例如农夫市集、农民互助协会等,形成良好的氛围,保证销售渠道的通畅、和本地产品的公平贸易。不仅使消费者能买到生态的农产品,也使小农可以可持续地发展生态农业。


周锦章会长-如何通过土生农业来保护老品种和传统手艺

关键词:土生、餐厅、小菜园

土生农业促进当地可持续农业的发展

周会长提出了“土生农业”的概念,他认为,区别于有机农业,土生农业是基于本地的传统农业技术,这种农业技术相对原始而对本地的耕种非常有效。周会长把农业生产过程中可以留种的品种视为老品种,老品种保护了农民留种的自主权。爱农会没有自己的农场,以与小农合作为出发点,继承并发展了农村的“小菜园”计划。小菜园是各农户保留供应自家食材的一小片农用地。在广西,这种小菜园通常采取的是种养结合的模式。


吃是一种农业行为

周会长谈到为什么要开餐厅,是因为餐厅面向的受众更为广大,它也是连接小农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他认为“吃”也是一种农业行为,种出来的农产品能销售出去,有人吃,才有可能支持背后的生产链。而“土生良品”餐厅,也在努力把价格做到亲民,让更多的人能够吃到生态有机的食物。


倡导慢食

“慢食”是相对速食而言的。土地上长满施了农药化肥快速生长的作物、吃了饲料和抗生素快速膨胀的禽畜,市场上充斥着大大小小的快餐店。生态农业就是要“慢食”,农作物的生长是有时有序的,“速食”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危害。


要吃当地的食材

2007年加拿大的一对夫妇出版《The 100-Mile Diet: A Year of Local Eating》这本书,分享他们只购买方圆一百英里以内食材的经历和故事,推动“100英里食品族”的兴起。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也倡导吃当地、当季的食材,这也是“土生良品”的理念。



往期文章回顾:

有机农业这么好,为什么你的土壤这么差?

苦是从事生态农业的最好收获

大自然的开示——腐殖土的由来

沃土可持续农业发展中心

  沃土可持续农业发展中心是一家民办非盈利组织,通过参与到农场或农户生产方式转变过程中,协力农民技术提升,减少外来投入,从理论到技术范畴,引入可达到自然农业或生态上合理的可持续农耕方法。中心主要为生态小农和返乡青年提供pgs认证、生态农业技术培训、土壤改良和生态种植技术指导、产品规划等方面的服务,并出版《可持续农业》杂志内刊,致力于可持续农业的推广和传播。

目前“中心”的主要工作包括:

1. 在地经验整理和本土专家的培养:整理目前国内应用的比较好的可持续农业技术,同时培养返乡青年成为本土技术专家。

2.《可持续农业》杂志的出版工作,将整理的可持续农业技术编辑出版,服务于在进行可持续农业实践的小农。


如果您认可我们的的工作,可随缘捐赠。(扫描或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可捐款。)


透过参与式技术发展,发展可持续农业

微信号:wotukechixunongye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