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地区的生态农业
嘉宾介绍
马彦伟,北京师范大学生态学硕士,曾担任SEE阿拉善地区的负责人,迄今已在内蒙古阿拉善工作和生活十几年,主要从事阿拉善的农田土壤改良、农业节水和生态保护等工作。2015年成立致良田团队,致力于通过土壤改良、生态种植和自然农法的实践,推广荒漠化地区的可持续农业。致良田希望成为阿拉善健康食物的生产者和推广者,用商业的方式,回应阿拉善的生态保护。
2017年12月11日-15日,沃土第四届返乡青年新农夫交流会在广东省中山市成功举行。在这次会议上,很多学者和一线农夫奉献了精彩的演讲。阿拉善的致良田农场主人马彦伟作的题为《在荒漠地区致良田》的演讲给很多与会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天小编整理出演讲精华内容分享给大家。
(马彦伟在沃土第四届返乡青年新农夫交流会上演讲)
沙漠化及阿拉善地区沙漠化的原因
12月的中山,阳光温暖,会场外的植被郁郁葱葱,马彦伟站在华南地区的土地上给大家讲起遥远的西北地区的阿拉善,讲起阿拉善的沙漠化。为了减少大家对阿拉善地区沙漠化环境的陌生感,马彦伟先给大家介绍了相关背景知识:
⑴ 沙漠化的概念:狭义荒漠化即沙漠化,指在极端干旱、干旱与半干旱和部分半湿润地区的沙质地表条件下,由于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的影响,破坏了自然脆弱的生态系统平衡,出现了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并逐步形成风蚀、风积地貌景观的土地退化过程。
⑵ 我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沙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境内有八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柴达木盆地沙漠、库姆塔格沙漠、库布齐沙漠和乌兰布和沙漠)、四大沙地(科尔沁沙地、毛乌素沙地、浑善达克沙地和呼伦贝尔沙地)。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261.1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172.1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近五分之一。
注:白色为我国境内的八大沙漠;红色为四大沙地
接着,马彦伟给大家分析讲解阿拉善地区沙漠化的原因,过度放牧和开垦耕地是阿拉善地区沙漠化的主要原因。
从过度放牧来说,一直以来大家会认为由于草原放牧的羊群数量过多,超过了草原的正常负荷,过度放牧的山羊不仅吃草而且用羊蹄踩踏草根,导致草场被严重破坏。但一些研究表明,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内蒙古的草原羊群数量变化并不大,为什么过去放牧同样数量的羊群没有破坏草场,而现在放牧同样数量的羊群却破坏草场呢?
这其实和放牧管理方式的变化有关。在过去,牧区采用游牧和轮牧的方式,草场可以得到休息;而现在,牧区管理人员借鉴种植业的经验,将牧区草场分产到户,每个牧民只能在自己被分到的草场上放牧,不允许再进行轮牧和游牧。但是现状是,牧民所拥有的草场面积不能满足传统的牛、羊、骆驼放牧,牧民放牧的牛、羊、骆驼一年四季集中在小面积的自家草场取食和踩踏草场,导致草场退化和破坏。
如果可以拆除草原上为了划分每个牧民的草场面积而人为建设的铁丝网,允许牧民进行游牧和大面积草场的轮牧,那么牧民可以养肥牛羊,草场也可以得到保护。
(草原上的铁丝网)
从开垦耕地来说,相关数据显示,阿拉善地区的耕地面积在过去几十年里飞速扩大。从建国前2万亩扩大到高峰期的近100万亩。
阿拉善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50mm左右,而该地区的水分蒸发量在3000-4000mm左右,所以人们为了满足这些耕地上作物的用水需求开发出各大灌区,在这些灌区中多数使用地下水灌溉。灌区在使用地下水灌溉时,主要采用水分利用效率低的大水漫灌方式。农民种植玉米时每次农田漫灌的灌水深度为40-50厘米,每年需要7-8次灌溉,而当地90%以上的农田种植玉米,因此地下水使用量巨大。根据2005年的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灌区的地下水水位每3年下降1米,平均每年下降33厘米左右。
由于水分和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导致当地农田土壤出现盐碱化和沙化。
(阿拉善地区农田大多采用地下水漫灌的灌溉方式)
“沙变土”与“沙变土”之外的声音
曾有某科学家团队宣称研制出一种土壤黏合剂,该土壤黏合剂可以将沙子黏合在一起变成“土”,因此荒漠可以变成良田。
马彦伟对这种“沙变土”的科研表示质疑,土壤黏合剂将沙子黏合在一起变成的“土”,只是改变了沙子的物理结构,这样的“土”缺乏土壤有机质和腐殖质,不是真正的土。
即使真的实现了沙变土,将沙漠变成农田的做法也是有待商榷的。因为沙漠中急需的是水,水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如果一味要把沙变土,然后在土上种植作物,使用更多的水来浇灌作物,这种思路和做法增加了对水的消耗,带来的可能会是灾难。从水资源的角度考虑,盲目绿化沙漠是错误的,试图大面积地将沙漠变为良田同样错误。
荒漠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或草原生态系统一样,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有其特有的结构和功能,有自己的美,不应该强制被消灭。
(马彦伟带儿子在腾格里沙漠玩)
致良田团队的地下水保护行动
阿拉善的农田灌区主要分布在贺兰山和腾格尔沙漠之间的区域,贺兰山因为其成片的原始森林而具有涵养地下水的功能。马彦伟介绍说,根据十几年前的数据显示,每年有2000多万立方米左右的地下水通过地下水系从贺兰山由东向西流经灌区。但是阿拉善的农田灌区每年要使用3800万立方米左右的地下水进行灌溉,地下水的供应量与使用量存在的巨大不平衡导致地下水超载使用,这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那么如何降低地下水较大的超载率,平衡地下水的供应量与使用量矛盾呢?
马彦伟提到,一方面当地政府在努力减少土地种植面积。之前阿拉善共有100多万亩农田,经过多方努力,其中20多万亩已经退耕还牧,还剩余80多万亩。但是这剩余的80多万亩基本都属于国家18亿亩耕地范围,无法继续进行退耕还牧。在这正常耕种的80多万亩农田上,我们可以积极采取各种节水措施来减少地下水使用量。这样,既可以让当地农民继续种地保护农民利益,又可以改善地下水的供应量与使用量矛盾,保护生态环境。
马彦伟团队选择种植谷子来代替玉米。因为谷子是耐旱作物,可以比玉米节水20%-30%。选择滴灌这种节水的灌溉方式来代替大水漫灌。虽然滴灌会增加每亩地几百元的设施投入费用,但是滴灌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节约了地下水资源。
根据马彦伟的粗略估计,将种植谷子和滴灌这两项措施结合起来,总共可减少大约40%的用水量,可能会达到地下水使用的供需平衡。
根据马彦伟的观测数据,节水作物配合节水技术可以使地下水使用量从原来的每亩700-800立方米下降到现在的380立方米左右,每亩节水近50%左右。
虽然,这是一个不错的节水成绩,但是马彦伟认为还有进一步节水的空间。他注意到阿拉善地区农田的土壤类型主要是砂土,砂土保水性差,可以从土壤改良的角度来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减少土壤中水分的蒸发损失。如果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理论上还有百分之十几的节水空间。
目前马彦伟团队正在进行土壤改良实践,例如使用当地牧民家的牛羊肥和谷物秸秆等进行堆肥,种植绿肥,使用沼液等。
生态农业对土地荒漠化的防治
国际有机农业联盟(IFOAM)提出,有机农业可以增加土壤对水分胁迫和养分流失的恢复力。有机农业通过预防土壤侵蚀和土地退化,以及帮助恢复已退化的土地,防治土壤荒漠化。
目前,马彦伟团队经营着100多亩的致良田农场,他们在农场主要进行生态种植技术的实践和品种试验。然后将成功的实践经验推广给合作的本地农牧民,带动更多的农牧民实践生态农业,通过生产和销售高质量、安全、好吃的生态食材来提高农牧民收入。
更重要的是以生态农业的方式让更多的阿拉善土壤得到改善,让更多的地下水得到保护,让阿拉善地区的整个生态环境得到保护。
正如马彦伟所说,在阿拉善做生态农业,除了食品安全,我们还希望对土地和环境,有更多的关注……
小编感想
马彦伟的演讲向我们介绍了他所在的致良田团队在阿拉善 -- 一个沙漠化地区做生态农业的实践。
以往大家谈起生态农业,更多关注的是生态农业产出的安全食材,其实生态农业还具有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等重要功能。
小编认为致良田团队在生态比较脆弱的阿拉善进行生态农业的实践,其保护阿拉善地下水资源的价值要远大于生产出安全食材的商品价值。在致良田团队的目标中,提供安全食材只是部分目标,而通过生产销售安全食材带动周围更多农户从事生态农业,实现市场与生态的共赢,最终保护阿拉善的生态环境才是更大的目标。
马彦伟的演讲也提醒从事可持续农业的新农夫们,在日常的实践中需要有意识地节约资源,保护自己农田周围的生态环境,不能只为了生产出安全食材而更多地消耗资源,甚至破坏生态环境。
本文由赵慧龙整理
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观看彦伟老师在交流会的演讲视频
(从 42:15秒 开始)
往期回顾:
大家都可以参与的生态农产品保障体系——广东联合PGS共建伙伴邀请函
沃土可持续农业发展中心
沃土可持续农业发展中心是一家民办非营利组织,通过参与到农场或农户生产方式转变过程中,协力农民技术提升,减少外来投入,从理论到技术范畴,引入可达到自然农业或生态上合理的可持续农耕方法。中心主要为生态小农和返乡青年提供pgs认证、生态农业技术培训、土壤改良和生态种植技术指导、产品规划等方面的服务,并出版《可持续农业》杂志内刊,致力于可持续农业的推广和传播。
目前“中心”的主要工作包括:
1. 在地经验整理和本土专家的培养:整理目前国内应用的比较好的可持续农业技术,同时培养返乡青年成为本土技术专家。
2.《可持续耕作技术与实践》杂志的出版工作,将整理的可持续农业技术编辑出版,服务于在进行可持续农业实践的小农。
3. 参与式保障体系的建立:通过推动消费者以及各种社会力量的参与,建立小农生态农产品的公信力。
如果您认可我们的的工作,可随缘捐赠。(扫描或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可捐款。)
透过参与式技术发展,发展可持续农业
微信号:wotukechixunongye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