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文旅经验 | 汉中留坝:利用农村闲置土地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和壮大乡村集体经济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载体,为此需要将乡村资源集聚整合打包,形成估值和价值变现。这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不断加深对与农民农村共生互融的在地化发展模式的探索,运营乡村,不断激活乡村内生动力,让村民真正赚到钱尝到甜头,让资本对乡村资产估值和未来发展更有信心,从而实现资本与资源的“握手”。
近日,中国旅游报的乡村振兴报道聚焦位于陕西秦岭深处的汉中留坝,介绍这里是如何用农村闲置土地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
留坝著名景区张良庙
陕西留坝,位于距离西安城区5小时车程的秦岭腹地。留坝县始终坚持“生态立县”,先后荣膺全国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中国生态魅力县等殊荣。
2019年,“隐居乡里”的第10个乡村改造项目落地留坝县楼房沟村。之所以选择这里,“因为当地政府做好了乡村公共设施的建设配套,最初的启动基金也来自当地相应的乡村振兴基金,改后好的房子交给我们进行专业化的运营。”陈长春说。
留坝秋景
依托当地优质的生态资源和特色在地文化,以民宿为发力点,留坝县乡村旅游发展渐入佳境。2020年,以“秦岭秘境红叶盛宴”为主题的红叶节引爆秋季旅游市场,掀起了一股旅游高潮,将留坝旅游旺季从每年的6—9月,延长至11月,游客接待量、旅游综合收入激增,呈现出秋季旅游的全面“爆红”。
从发展效果来看,楼房沟村2020年民宿收入为230万元,农产品销售收入达到20万元,当年村集体分红为68万元。
民宿品牌“隐居乡里”创始人陈长春说:“这些都是非常珍贵的样本数据,对后来的投资者有参考作用。资本天性就是逐利,如果只是说这个区域生态资源良好,但看不到乡村旅游的潜力,投资回报没有参照物,显然是不行的。”
于是,就有了留坝县最近打出的一张牌。8月15日,陕西省首家“两山银行”在留坝县正式揭牌成立。留坝县“两山银行”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由该县文化旅游投资集团公司牵头成立,结合银行“存、贷”特性,把碎片化的生态资源进行规模化的收储、专业化的整合、市场化的运作,将闲置生态资源转化为优质资产包,“存入”绿水青山,“取出”金山银山。
“乡村文旅项目投入高、周期长、收益预期难,资本目前对投资乡村文旅项目比较小心、谨慎。”林荣斌说,无论是大资本还是创客性公司,都会在投资中谨慎评估资本投入和长期收益等之间的关系。
在陈长春看来,留坝“两山银行”成立的时机是恰当的,“当乡村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就需要引入各方资本,加强对产业链的投资,乡村旅游产业才能壮大、可持续发展,而资本也在这个时机看到了当地旅游发展的潜力。”
万丈文旅集团副总裁兼COO王科翔说:“‘存入’的绿水青山必须是真实且有价值的,‘取出’金山银山,就是发挥市场的作用。另外,当地营商环境对‘两山银行’的运作也很重要。”
有了顺应市场规律和乡村实际的“出牌顺序”后,资本和资源的“握手”就有了契机。
目前,一些乡村文旅项目采取的是“在地共生”模式。这种模式不能简单理解为农民收取租金,而是“分红”的模式。在陈长春看来,“这是一种共同进退的模式,民宿生意好了,相应的村民分红就会提高。大家的利益点一致,就会往一个方向努力。”将乡村运营好,可以做到造富于民。
留坝楼房沟民宿
在留坝,陈长春跟当地出租车司机聊过,由于这两年乡村旅游的带动,出租车业务的收入也在显著增长。
陈长春认为,乡村运营要采取与村集体经济展开合作的方式推进,同时让农民做村庄的主人。村集体和农民永远是乡村发展的主体,运营商也永远被需要,离开这两点,乡村就转动不起来。
发挥运营的作用,乡村的价值逐渐被发掘。在下南山老村,当地的杨梅一直很有名,但之前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借助互联网营销的力量,打造品牌,今年的下南山杨梅卖到了30元一斤,老百姓尝到了甜头。
“光依托民宿肯定是不够的,必须围绕民宿形成产业生态。”贺永辉说,民宿是让人可以住下来,但是整个乡村体验需要丰富的产业和产品,乡村美食、乡村手艺体验,甚至包括乡间萤火虫都可以是亲子研学产品中重要的吸引物。
“产业运营是乡村振兴的芯片。”陈长春认为。在楼房沟村,猕猴桃汽水和香菇酱成为网红产品,目前,猕猴桃汽水工坊和香菇酱工坊正在建设中,以秦岭小农产业链激活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同时,楼房沟村还推出了“爸爸去哪儿”“秦岭红叶节”等活动,开发“秦岭年礼”系列文创产品,搭建秦岭文创非遗活化体系,助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当产业集群在留坝连点成线、连线成面,也促成了全域旅游的发展。那个时候,乡村就是旅游目的地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