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大团队有个“蚊子工厂”,原因竟然是……

中山大学 2019-05-26

2015年3月起,“绝育蚊子”技术在广州沙仔岛进行第一个田间试验点释放。2016年3月,第二个田间试验点在番禺大刀沙岛进行。目前该项目进展如何?20日,“基于沃尔巴克氏体技术控制登革热和疟疾国际研讨会”在中山大学南校园召开。记者采访“以蚊治蚊”团队负责人奚志勇教授了解到,目前“绝育蚊子”已进入广州市区的一城中村进行现场试点测试,下一步将进入老城区试点。世界最大“蚊子工厂”的周产量预计达5000万只。


释放携带沃尔巴克氏体的雄蚊进行种群控制,释放携带沃尔巴克氏体的雌蚊进行种群替换——让蚊子成为对抗登革热蚊子的“武器”,这是中山大学奚志勇教授团队“以蚊治蚊”抗登革热的原理。


“绝育蚊子”技术已在广州市区测试

释放携带沃尔巴克氏体的雄蚊进行种群控制,释放携带沃尔巴克氏体的雌蚊进行种群替换——让蚊子成为对抗登革热蚊子的“武器”,这是中山大学奚志勇教授团队“以蚊治蚊”抗登革热的原理。


▲ “以蚊治蚊”团队负责人奚志勇(摄影:梁旭)


2015年3月起,奚志勇团队在广州沙仔岛释放“绝育蚊子”,即携带新型沃尔巴克氏体的白纹伊蚊雄蚊,这是沃尔巴克氏体技术控制蚊媒及阻断登革热项目在国内的第一次田间试验。2016年3月,第二个田间试验点在广州番禺大刀沙岛开始释放。

最新研究数据显示,在过去3年,奚志勇团队利用沃尔巴克氏体技术成功在广州两个岛屿上几乎清除了当地的白纹伊蚊种群数量。


今年团队已暂停大刀沙岛的释放工作,田间实验在沙仔岛继续。“我们想弄清楚最少放多少蚊子可达到种群压制效果,以及停止释放后,种群经过多久后恢复。”中山大学热带病防治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山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热带病虫媒控制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奚志勇教授对记者说。


▲科研人员正在检查白纹伊蚊的生长状态

(摄影:梁旭)


为进一步了解“绝育蚊子”的实际效果,今年团队与广州市疾控合作,选择市区部分登革热易发、蚊虫难控制的地点进行现场试点测试。“比如城中村的握手楼区域,易滋生蚊虫。”进入实际应用场景时,情况远比在相对隔离的大刀沙岛、沙仔岛更为复杂,由于难以形成隔离区,周围蚊虫容易飞进实验区,进一步的技术研发仍在进行。老城区为期一年的本体调查仍在进行中,后续有望启动试点。现场测试要达到什么效果,才能真正投入应用?奚志勇对记者说,关键看“以蚊治蚊”技术是否有直接证据表明对疾病控制的实际影响。“蚊子少了,相关蚊媒疾病是否因此少了,有直接的控制疾病传播的数据。”他说,技术测试数据获取仍在继续中。


▲ 经实验后,沙仔岛蚊子总量仅为相邻地区的十分之一


无人机实现定点精准投放

未来,若要在人口密度更高、情况更复杂的城市市区进行现场释放,无疑将对技术提出更高要求,尤其是释放系统和生产系统。“一些城市的高楼没办法用人工释放,只能用无人机。”目前奚志勇团队已与无人机公司合作,释放100万只沃尔巴克氏体雄蚊到22公顷的区域,只需不到4分钟。“无人机投放的关键是冷冻系统保持雄蚊活力,并实现定点精准投放”。


▲ 野外放置的捕蚊器(摄影:马强、肖睿弘)


“绝育蚊子”产自位于广州萝岗的世界最大“蚊子工厂”。之前工厂的产量从每周100万到500万只雄蚊不等。当下,最新的生产线正在替代旧生产线。打比方,雌雄分离器的更新升级,使得一台雌雄分离器的效率相当于以前的七八台,每个人可同时操作几台,大大提升生产效率。随着生产自动化的升级,一条新生产线的周生产量能达1000万只雄蚊。“目前正在测试,未来推出五条生产线,在人员不变的情况下,产量能提高到5000万只/周。”


“以蚊治蚊”技术能否家用?

夏天蚊虫叮咬频繁,“以蚊治蚊”技术未来有没有可能应用于家用?让叮咬人的雌蚊减少甚至消失(注:雌蚊叮咬人,雄蚊不咬人)?奚志勇说,这是团队对该技术应用的“最高期望”之一,该技术的研发已开展三四年。若研究进展顺利,他的设想是,将蚊卵和孵化培养液快递到每个家庭,利用该培养液孵化出的将全是雄蚊,不生长出雌蚊。“从而达到压制雌蚊的效果。”不过,这个看起来美好的愿景,技术实现仍然需要较长的路。


2018年“基于沃尔巴克氏体技术控制登革热和疟疾国际研讨会”为期三天。本次会议主要目的是建立中山大学、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印度国家疟疾研究院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机构的正式国际合作团队,启动沃尔巴克氏体控制疟疾的现场测试研究,促进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疟疾和登革热防治的步伐,同时提高中大在热带病虫媒控制研究领域的国际影响。


▲ 即将被释放到野外的雄蚊(摄影:梁旭)


在此之前,今年9月5日,奚志勇教授团队支持建立的第一个海外蚊子工厂墨西哥蚊子工厂正式启动生产,这也是墨西哥的第一个蚊子工厂。据悉,墨西哥蚊子工厂已建成了埃及伊蚊生物控制实验室,通过大规模生产不育蚊子,运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沃尔巴克和射线技术相结合来对抗寨卡、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等蚊媒病。



推荐阅读



我们是谁?中大丹提斯特!


中大科考队为何频频下南海?答案终于来了





--- iSYSU ---

来源:南方都市报

 采写:贺蓓

部分资料及图片来源:南方都市报、新华社、央视网

编辑:于子金

制图、责任编辑:左思韵

初审:李劲峰、陈凌

审核发布:陈建洪


欢迎投稿&加入我们

isysu@mail.sysu.edu.cn

为辛勤的科研人员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