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位中大学子走向西部,走向不一样的自己,只为......

中山大学 2020-02-11


编者按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肩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落实学校宣传思想工作“凝聚人心、塑造文化、守住底线”的新目标,促进与院系、部门之间的宣传联动,我们正式推出“院系(部门)联播”栏目,以展现院系发展动态和部门工作成效。欢迎各单位通过中大新闻网及官方微信邮箱(isysu@mail.sysu.edu.cn)向我们投稿!



教室的灯还亮堂着,教室里传来学生讨论习题的声音,恍然之间,我想起了自己和同学在中大上晚自习的夜晚,教室的灯也是这般地亮。


彼时,我在中大,是一名学生,此时,我在澄江六中,是一名西部支教老师。


▲ 汤子珺的英语课堂


我是中山大学2014级资讯管理学院的本科生汤子珺,大四时,受“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情”感召,我加入了中山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毕业后的那个夏天,和其他三名同学一起,从中大走向西部,从珠江畔来到抚仙湖畔,成为了一名支教老师。


来到澄江六中支教已有八个月,我基本适应了支教的生活,对于教学,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和方法,现在已经能自如地面对肠胃炎、停水、停电等各种“生活突发事件”。对剩余的四个月的支教生活,我充满了期待、信心,还时有几分因即将离别萌生的不舍。



  抚仙湖畔,支教情长  

澄江中大,永志勿忘


其实,起初家里人、好朋友都不太理解我为什么要去支教,还非得去澄江,她们大多觉得我是“一时兴起”。


不是的,到澄江支教的种子,在我大二的时候就播种在心田上。


在大二的时候,我有幸参加了学校学工部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与调研活动,赴云南践行抚仙湖资源保育公益活动,期间正是和中大支教团进行了深度交流,并和她们一起到贫困学生家里家访。


▲到山区小学发放爱心物资的沿途风景


我们绕过弯弯曲曲的山路,看到住在低矮的土房里的家长们,宁愿自己苦一点,也想节省更多的钱让孩子读更多的好书,助力孩子走出大山;看到西部的孩子,尽管家庭贫困,也有向上的决心与信心……


我第一次深刻意识到,相比于这些孩子,我在求学路上享受了较好的教育资源。我直观地了解到东部与西部之间的差异,了解到这片红土是多么需要更多的青年人用汗水,用奉献和付出来浇灌,作为一名新时代新青年人,心存家国的中大人,怎么能无动于衷?


之后,我们到中山大学澄江办学纪念馆——层青阁参观学习。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山大学西迁澄江,于战乱烽火的颠沛流离中,能坚持办学,弦歌不绝,得益于澄江人民对中山大学的热情付出。时任中山大学校长许崇清在《告别澂江民众书》中说道:“本校员生,初客他乡。生活习惯,不无互异,幸赖各民众之热诚推爱,庇荫有加,使千里游子,于故乡沦陷之后,仓皇迁徙之秋,不致托足无方,尚能安居研读,幸何如之!……”


▲澄江分队与谢有顺老师在层青阁前的合影


中山大学与澄江人民的情谊从上世纪延续至今,中山大学为感谢澄江人民,延续中大与澄江的情谊,从2007年开始派出研究生支教团到澄江支教,至今已有十二批中大人赴澄江奉献心血,支持西部教育事业。


了解至此,我的内心大受感动,一为战乱烽火时期淳朴的澄江人民的慷慨付出,二为中大反哺之德。研支团的师兄师姐,她们来到祖国需要青年之处,为西部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实实在在地传递着这份中大与澄江的情谊,回报澄江当年的慷慨付出,这不就是在担起新时代新青年,中大学子的责任与担当,不就是在践行家国情怀吗?


我生平第一次产生了如此强烈的念头:我所思考的“我”的人生的意义,也许能在奉献和付出里寻找答案!我想走向西部,走向不一样的自己……



  载梦西行,一年园丁  

为社会福,为邦家光


2018年的夏天,我如愿来到澄江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至今支教生活已有八个月,在这八个月里我时刻记住自己“中大人”的身份,尽可能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


“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教育教学工作是支教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力求备好每一节课,扎实地上好每一堂课。至今授课时长累计达235小时,孩子们听课后豁然开朗的样子,都使我倍感开心!


在完成教学的本职工作的同时,我与支教队友深入基层,挖掘当地需求,积极开展公益活动。至今,我们走访了右所镇等3个镇,小街村、大营村、旧城村等6个自然村,养白牛小学、松元小学等8个学校,在走走停停之间,我仿佛感受到了当年抚仙湖畔,中大先辈们在当地开门诊、办学、开展抗日宣传活动,为家国奔走的情怀,这又使我进一步感受到新青年的责任担当之重。


▲走访帽天山


在走访的基础上,我和队友们积极开展公益活动。在“扶贫”方面,我们开展了“一对一”助学金项目,资助贫困学子助学金以顺利完成学业,捐助衣服、爱心眼镜、图书、洗漱用品等爱心物资。在“扶志扶智”方面,我们开展西部励志奖学金项目,通过发放奖学金的形式鼓励孩子们树立“好好学习,翻过大山”的志向;开展了澄江的第一届“青翼计划”,带领当地13名成绩优异但家庭贫困的孩子翻过大山,到广州开展为期7天的游学活动;在支教服务学校开展“助新课堂”,邀请中大师生为澄江学生讲课,搭建中大师生与澄江师生沟通平台;协助学校建立班级图书角,营造良好的校园阅读环境……目前,澄江分队已累计整合物资、资金约16.5万元,开展公益项目11项,直接惠及贫困学生、敬老院老人、地方贫困户等社会群体2346人。


▲带领澄江孩子到中山大学参观学习



  奉献青春,收获感动  

一年不长,终生难忘


一年支教行,不仅仅是一场助人行,更是一场自助的征途。我在这片红土之上,流下了汗水、泪水,同时完善、丰富了自身的心灵,还有,收获了一颗颗赤诚童心。


为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近期澄江分队联合母校中山大学,与当地团县委、澄江的中学,开展三行诗征集活动,鼓励孩子们围绕“飞扬青春梦想,抒写家国情怀”主题,抒发自己对家国、对青春、对生活等情感。


令我出乎意料、感动不已的是,我们班最调皮的男孩子写了一首三行诗给我——“自从我遇见了你/我的世界/又多了一个关心宽容我的人”。


▲学生写给汤子珺的三行诗


我也还记得,那天晚自习课后,我们班的一位女娃娃在灯光下,眼睁睁看着我,看上去凶极了,却小小声地问我:“老师,你会不会永远记得我?”


这一片片真心,是我永生的记忆。


“转眼天已蒙蒙亮,昨夜不知了去向,抚仙湖水在荡漾,只是没人再惆怅……”再次听李健先生的《抚仙湖》,别有一番感悟。孩子写的三行诗——“美丽的祖国啊/为了你而奋斗/为你献上我的青春”甚是打动我,我也要如诗所言,在接下来的支教生活中,牢记孙中山先生“诸君立志,是要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的嘱托,始终将个人的学习成长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在奉献中,在西部山岗上,绽放青春芳华 !




推荐阅读


---iSYSU---

来源:资讯管理学院

作者:汤子珺

鸣谢:资讯管理学院

编辑:刘佳燕

责任编辑:黄子明

初审:李劲峰

审核:陈诗诗

审定发布:漆小萍


欢迎投稿&加入我们

isysu@mail.sysu.edu.cn

奉献青春,收获感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