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春季工作会议 · 学习篇 | 院长书记笔谈(二)

王帆 中山大学 2020-02-11

编者按

4月20日至21日,我校召开2019年春季工作会议。本次会议以“人才培养,立德树人”为主题,旨在凝聚广大师生的智慧和共识,形成强大合力,坚定不移地推进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奋力开创学校本科教育新局面,为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不懈努力。中大师生围绕大会主题,积极学习会议报告精神。近期,我们将推出院长书记系列笔谈,听听他们的声音。


▲管理学院院长 王帆教授


深入学习春季工作会议精神,

构建具备科学性、完备性和竞争性的人才培养体系

管理学院 王帆


学校围绕立德树人和人才培养召开本次春季工作会议,对于明确学校教育根本任务和核心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陈春声书记和罗俊校长的大会主题报告,全面、系统、精辟和务实地阐述了立德树人的战略目标、近年来取得的成绩和未来大力提升的路径和措施。我印象最深的,是校长在报告中提出的人才培养体系必须遵循“科学性”、“完备性”和“竞争性”,这对于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提供了科学的目标和手段。这里我想和大家一起进一步探讨“科学性”、“完备性”和“竞争性”,并结合管理学院的实践谈一些体会和想法。


竞争性


首先我想先讨论“竞争性”。管理学理论中有一句经典的论断“竞争的核心是定位”。体现人才培养体系的竞争性,需要对人才培养目标给出清晰的定位,使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是高质量和国际一流的,更要能体现与众不同的独特竞争优势。“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正是给出了中山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清晰定位。具体到管理学院的本科专业培养目标,首先是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培养忠于党和国家、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具有良好的商业伦理和价值观的优秀商业管理人才,回答“为谁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其次能够熟练掌握工商管理学科的主流知识体系,对前沿管理理论和实践有较强的研究和学习能力;具有全球视野和广博的知识背景,具备解决复杂问题和综合问题的能力并熟练掌握各类先进工具,善于团队合作及中英文沟通。


如果只包含上面这两部分的定位,只能说可以培养高质量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但竞争性还显得不够。有什么是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学科建设具有差异化的定位和竞争优势呢?首先是“中国情景”。地处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最前沿,管理学院从成立到发展同步参与和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祖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与管理实践,学院形成了说明中国工商管理的“说明书”、解释中国工商管理的“解释学”,并给全世界提供了研究中国情景下工商管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方法论”。另一项重要的竞争优势就是“创新”。学院不断将创新融入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中,通过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和实践育人,不断着力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实践。可见人才培养体系的定位来源于学科建设的定位,学科建设的竞争优势保证了人才培养体系的“竞争性”。


科学性


人才培养体系具备了“竞争性”的定位,那如何具体构建和回答“如何培养人”呢?这就引出了人才培养体系的“科学性”。人才培养体系的整体结构设计必须科学,体系的每一个组成部分必须科学,体系本身的验证和持续改进也必须科学。管理学院人才培养体系的设计坚持遵循以下三个基本要点:以学生学习目标为中心、自上而下逐级构建并相互紧密支撑、形成可持续改进的闭环系统。


以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为例,基于上述具有竞争性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学院设定了该专业的八个可测量的学习目标(每个学习目标含若干子目标),并为每一个学习目标研发了客观的标准化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绘制了该专业的课程地图(覆盖第一课堂课程和第二课堂课程),以确保每个学习目标都有充足的课程支撑,同时每一门课程都必须支撑至少1-2个学习目标。设定课程与学习目标的关联关系后,要以此为依据,进一步设计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具体包括所对应的学习目标、课程教学内容、进度安排、考核方式及与每个学习目标的映射图、教材与参考资料等。授课教师依照该教学大纲集体备课并实施教学过程和考核过程,依托所设定的考核方式和学习目标的客观的标准化评价体系,收集学生对学习目标达成度的动态数据并进行数据验证。


下一步,每学期学术主任会根据以上采集的数据,分析本专业每个学习目标的整体达成度和变化情况,并通过教师学生座谈会和外部专家调研评估等方式,提出未来的改善措施。措施将包括调整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或考核方式、增加先修环节或内容、调换授课教师甚至建议调整课程体系等,并经过必要的审批程序将这种改善提升行动反馈到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最终形成闭环的系统。这也正是质量管理中经典的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持续改进循环理论在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中的应用。


完备性


有了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如何验证这一体系是否合理呢?关键在于考察它的“完备性”。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备性”包含学习目标是否完备、课程设置是否完备、监测评价方法和手段是否完备、以及持续改进措施是否完备。这里我想重点讨论下监测评价与改进这两个环节的完备性问题。对于监测评价阶段,目前在实践中大家主要采用老师期中、期末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度,采用学生期末评教来评价老师的教学效果,因此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声音。我个人觉得,不是这些方法和手段合理不合理,关键在于目前的监测评价方法和手段不完备。首先缺乏对培养过程的动态数据采集和动态控制,其次缺乏对采集数据的预处理、去噪声和多源数据交叉验证(例如个别同学随意的低分评教造成了整个数据的偏差;同一个老师同一学期在不同班级讲授同一门课程,却得到相反的评价)。还有人才培养体系需要更加全面的评价方法和手段。例如在管理学院,我们每年都针对学习目标向毕业生进行大规模全覆盖的问卷调查,调查的结果非常有意义。例如刚刚毕业的学生对于商业数据分析这一学习子目标的达成度反馈是85%,毕业三年的校友反馈达成度为75%,而毕业八年的校友反馈达成度只有不到70%,这充分说明面对日益复杂的商业技术环境,必须大力加强学生的数理基础、动手能力和提高掌握前沿工具的水平。对于改进阶段,很多情况下大家都能发现问题,也能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但由于长期惯性的固化、分配格局的陈旧、创新动力的不足、充分沟通的不畅等种种原因,很多时候“不愿改、不敢改或者不能改”,这一点特别值得学院认真思考,也更需要“顶层设计”和“压实责任”。



拥有了具备“科学性”、“完备性”和“竞争性”的人才培养体系,接下来的唯一任务就是如何配置和优化各类资源和机制体制去支撑这一人才培养体系,包括组织架构、教师队伍、管理队伍、基础设施和激励考核,以实现“立德树人、全员育人”的根本任务,我想这也是学校提出院办校的初衷和目标。本次春季工作会议为强化立德树人,回归人才培养根本任务,指明了发展方向并提供了核心的提升路径,我深信这将在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上会发挥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推荐阅读


--- iSYSU ---

来源:管理学院

作者:王帆

编辑:郭金文

责任编辑:冯天朗

初审:李劲峰

审核:陈诗诗

审定发布:漆小萍


欢迎投稿&加入我们

isysu@mail.sysu.edu.cn

人才培养,立德树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