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以本为本 立德树人 | 新时期 新中大

中山大学 2020-02-08


编者按

2015年以来,学校进入了蓬勃发展的历史新时期,形成了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一流办学特色。为了进一步凝聚师生对学校事业发展目标的共识,展现学校新时期的新内涵与新气象,塑造创新进取、奋发向上的学校文化,学校在图书馆前文化长廊橱窗设置“新时期 新中大”展览。本展览从党的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人事人才、校园规划、国际合作、信息化建设、统一战线、工会建设、离退休工作等十个方面,展现学校近年来的发展概况。为了形成线上、线下全方位的立体传播,学校官微于近期开设“新时期 新中大”专栏,以对学校事业的蓬勃发展进行同步展播。


近年来,学校围绕“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人才培养目标,初步建成以德育与智育融合、学科与专业融合、本科生培养与研究生培养融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合、科研与教学融合——“五个融合”为主要特征的卓越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提升人才培养体系的科学性、完备性与竞争性,开展了人才培养内涵式发展的系列改革,服务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


▲“五个融合”卓越人才培养体系


一、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完善


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初步形成

2015年,学校提出“所有本科专业都必须有一级学科作为支撑,专业口径以一级学科为基本参照”的原则,开展本科专业办学评估和调整工作。2016、2017连续两年,共停招38个本科专业,招生专业数由126个调减至78个。2018年招生专业81个,同时成功申报新设“信息工程”和“音乐表演”2个本科专业。


经过调整,现有专业区分度大大提高,专业特色更为鲜明,人才培养口径大为拓宽,专业结构与一流大学的要求更为接近。在适时调减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专业的同时,增设了国家和地区急需的前沿学科专业,形成专业动态优化机制。


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对标国内外一流大学,对全校所有本科专业培养方案重新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不但使得各专业培养目标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高度契合,还充分体现了专业特色。同时,在校内专家论证和外审的基础上,坚持以高标准、严要求组织编制课程教学大纲,让课程教学工作更加规范先进科学。


▲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梳理课程体系

按照“脸谱”特征鲜明、综合化以及国际化程度高等一系列高标准要求,建立了系统性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组织系统编制“课程地图”,提升全校各级各类课程的衔接度和体系化,为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进一步深造提供了有利条件。


开展体育课教学改革

充分发挥体育育人功能,将体育课程改革覆盖至高年级学生,通过体育运动激发学生努力拼搏、积极向上的良好风貌和培养阳光健康的心态。


二、重视本科教学氛围逐步形成


2015年以来,学校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推动学校事业跨越式发展。2016年春季工作会议围绕人才培养专题召开,提出人才培养十一项改革举措。2019年春季工作会议以“人才培养,立德树人”为主题,通过凝聚广大师生的智慧和共识,形成强大合力,坚定不移地推进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奋力开创学校本科教育新局面,为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而不懈努力。


▲罗俊校长作题为《以立德为根本,以树人为核心

——共创一流本科教育工作新局面》的大会主题报告


教学经费投入持续增加

一是增加教学经费投入,实现了教学经费的倍增。

二是改变校级项目的立项方式和经费管理方式,落实“院系办校”工作,2018年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类项目立项588个项目,资助总金额约2695.5万元。

三是加大对教学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完成多功能示范性课室试点及四校园课室升级改造,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硬件条件支撑。


多功能示范性课室

 

开展全校教学奖励工作

设立卓越教学名师、青年教师授课大赛、优秀教务员、校级教学成果奖,扩大评奖覆盖面,树立教学奖励导向。2018年评选出9位中山大学首届卓越教学名师,并隆重举办了中山大学教学颁奖典礼,集中展现了学校尊师重教的育人氛围,激发了师生对人才培养初心的再认识。2019年1月,学校郝元涛教授、程斌教授、黎伟标教授、高志良教授获得第九届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中山大学教学颁奖典礼


三、质量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注重课程内涵建设

一是研究制定通识课程准入制度,建设核心通识课程的“一院一课”,打造“线下金课”。二是推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力争打造“线上金课”。《新媒体素养》等7门课程在“粤港澳大湾区在线开放课程联盟平台”上线;《光学》等2门课程通过了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三是严守规则,全面审核选用的教材。2018年对43921课程、5156种教材进行了“地毯式”梳理清查。


▲课程内涵建设

 

提升本科教学质量

一是强化教学运行管理,统筹各专业开课计划的具体实施,建设数理化生平台课程,实施公共课程教考分离,强化课堂教学过程监管,严把校外人员参与课堂教学审批关、严把调停课审批关与严把课室借用审批关。


建立统一公共课考试标准,实现教考分离

 

二是以督促改,持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高质量完成校、院领导“三个一”工程,进一步扩大督导队伍,校级督导队伍成员213人,分12个组开展教学督导工作;开展“线上+线下”联合巡课,建立了“六位一体”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的立体监控体系,针对课堂和课程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学条件、教学过程、教学计划和教学管理进行全面评估,形成了教学质量改进范式和问责范式。


四、人才培养工作成效逐步显现


生源质量有提高

近年来,学校在各省份录取的平均分与当地重点线的差值继续增高,录取学生的高考成绩基本稳居当地前1%。


▲生源质量有提高

 

积极探索国家深化招生制度改革,继续在广东实行综合评价录取。明晰自主招生、艺术团、运动队、高校专项等特殊类型招生定位,优化考核机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多元化的人才选拔体系。


▲招生政策发布会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再创新高

2018年,学校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30项,在当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评选中,获得了“8+2”共计10项的好成绩。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再创新高

 

进入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人数稳步提升

学校共有64名教师入选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其中主任委员2人,副主任委员12人,委员48人,秘书长2人,相对上一届人数均有所增长。


历史学类、物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于2018年12月23日在珠海校区举行

 

“学在中大,追求卓越”的风气正在形成

本科毕业生升学比率持续增长,本科生学术深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以立德为根本,以树人为核心,共创一流本科教育工作新局面

接下来,教务部门将根据学校的工作部署,以科学性、完备性和竞争性为原则,制定出台《中山大学关于加快一流本科教育建设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指导意见》及系列行动方案,加快构建“五个融合”的卓越人才培养体系,鼓励教师“教在中大,作育英才”,鼓励学生“学在中大,追求卓越”,实现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实现本科教育教学关键性突破。



推荐阅读


 --- iSYSU ---

来源:教务部

编辑:皇甫思逸

责任编辑:赵雨欣

初审:何方

审核:谢金华

审定发布:晁炎、漆小萍


欢迎投稿&加入我们

isysu@mail.sysu.edu.cn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