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文读懂中山大学强基计划

中山大学 2020-09-02


2020年1月13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又称“强基计划”),从2020年起,在36所高校试点基础学科本科招生改革,实施强基计划,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选拔培养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中山大学作为国家首批入选强基计划试点高校,根据国家统一部署,于5月6日发布了《中山大学2020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面向29个省(市、区)招生,总计划150名,报名时间从5月9日至5月31日。







强基计划是国家高考综合改革的一大创举,是国家人才选拔培养机制的一次探索,也是大学本科招生与培养模式全面、系统的一次变革。



招生篇


从选拔定位来看,“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强基”意指“强人才之基”, 重点破解基础学科领军人才短缺和长远发展的瓶颈问题。“立报国大志,做强国大事”是中山大学强基计划学生最重要的特征。中山大学旨在选拔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优秀青年学生,启发和坚定其在基础学科领域立大志、做大事的信念和决心,以“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为目标,努力成长为优秀的自然科学家、哲学社会科学学者、医学科学家。


从招生专业来看,强基计划突出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支撑地位和引领作用。结合我校的办学特色,中山大学强基计划包括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生态学、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历史学、哲学、基础医学等9个专业,每个专业招生人数为15名或20名。


从报考条件来看,强基计划要求考生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成绩拔尖,高考成绩优异,具有强烈的专业兴趣,并有志于从事相关领域科学技术工作,在优异的高考成绩基础上,更加强调考生对基础学科专业的“三有”,即“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这也是报考强基计划的前提。我们希望考生要立鸿鹄之志,发现自己的浓厚兴趣,发掘自己的学术潜力,发扬千锤百炼的奋斗精神。在制度设计中,学校明确了强基计划录取考生入学后不允许转专业,提醒考生不要存有功利心,为谋求降分录取的可能才报考计划内的专业。


▲南校园图书馆(来源:官微往期推送)


从选拔方式来看,强基计划不看竞赛、不看论文、不看专利,依据考生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按分省招生计划数的4倍确定各省入围考核考生名单(同分考生按排位比较)并公示入围标准。考核包括面试和体质测试。面试将组织专家教授分组进行,主要对考生的理想信念、专业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潜质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并结合考生综合素质档案,确定面试考核评分。在面试考核中,强基计划的学生须充分证明自己的信念和能力,为了科学研究,愿意吃苦、敢于挑战、勇于坚持。此外,教育部把强基计划的校测纳入国家正式考试,专家教授和考生采用的是“双随机”抽签的方式,测试全程录音录像,确保公平公正。体质测试的科目为50米跑,测试结果不计入学校考核成绩总分。但若考生体质测试不及格,考生将不被录取。


从录取方式来看,学校将根据考生填报专业志愿和在相关省份强基计划的招生专业和名额,按照“分数优先(综合成绩),遵循志愿”的原则确定强基计划预录取名单。综合成绩的构成为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折算成百分制)占85%,学校考核成绩(百分制)占15%。


强基计划的学生一路过关斩将,被录取后收获的不仅是掌声,更是新的挑战。中山大学将对强基班学生进行综合考查,实行年度考核及动态进出机制。每学年结束后,学校将根据学生绩点、科研训练表现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和动态管理,本科阶段分流与考核淘汰的学生转为普通本科生培养。因此,入选强基计划的学生须持之以恒、奋发进取,不断追求卓越。


▲2020年强基计划报考时间轴(来源:教务部)


培养篇


中山大学历来重视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学校就依托数理化生文史哲等国家理科、文科基地,通过引入科研训练、配备学术班主任等措施培养优秀学生,形成了中山大学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特色模式。近年来,学校围绕“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建立“德育与智育融合、学科与专业融合、科研与教学融合、本科生培养与研究生培养融合、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融合”为特征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五个融合”是中山大学建设卓越一流人才培养体系的基本理念,也是学校全面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开展各项人才培养改革工作的总体思路。


强基计划将作为“五个融合”培养体系的新高地,在国家基地班、拔尖计划等培养基础上,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中大风格的人才培养模式。



▲2020年强基计划培养特色(来源:教务部)


强德育与智育融合

一个立志做大事的人:用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


中山大学倡导学生在本科阶段要以“厚基础、立志向”为目标,在研究生阶段则以 “攀高峰、担使命”为目标。学校为强基班学生安排顶尖学者担任科研导师、学业导师、班主任,安排青年教师专职辅导员担任生活导师,旨在加强对强基班学生的思想引领、价值引领和学术引领,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不断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学术志向。例如,化学强基班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小明教授担任班主任;生物科学强基班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林浩然教授和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赵勇教授共同担任班主任;基础医学强基班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宋尔卫教授担任班主任;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强基班由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陈伟武教授担任班主任,由中文系党委书记担任辅导员等。


加强学科与专业融合

一个专业N个学科支撑:跨学科选修专属课程。


中山大学强基计划招生的专业均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支撑学科均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均被评为A类学科。各专业面向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将开设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强基专属课程。同时,学校融合九个强基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建立“强基共同课程”,给予强基班学生更大的自主选课空间和发展空间,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跨阶段选修和跨校区选修。例如,“强基共同课程”中的人文社科板块课程将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问题意识,以“会通古今中西”为学术旨趣,促进学生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


加强科研与教学融合

一个学生N个科研支撑:提供专属科研训练。


中山大学强基班学生将“早进课题组、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直接参与学校“大项目、大团队、大平台”三大建设,实现科研训练100%。强基班学生可以依托各类重点实验室平台和科研基地,个人申请主持专属科研项目。院士等国家高层次人才将为强基班授课,引领学生解读国家战略需求、参与国家重大科研专项、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掌握国际学术前沿动态,攻关核心技术难题。例如,物理学强基班学生可利用天琴计划大科学平台、广东省量子精密测量与传感重点实验室、中国空间站科学实验平台等先进的科研设施,尽早参与科研活动;生态学强基班学生入学后即可在导师的指导下,进入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二级博物馆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中山大学广东黑石顶地带与非地带性森林生态系统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及广东省热带亚热带植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开展相关科研训练;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强基班学生可进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战国文字诂林及数据库建设”、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殷墟甲骨文与战国文字结构性质的比较研究”等项目团队,承担部分科研任务,锻炼独立科研能力等。


加强本科生培养与研究生培养融合

一个专属成长通道:3+X本研有效衔接。


在完成本科三年级课程后,强基班学生将接受专家考核,考核合格即可获得攻读研究生资格。在第四年修读完本科规定课程的同时,可在导师指导下提前修读研究生课程。例如,物理学专业将本科生与研究生课程打通,设置本硕博共享课程,实现本科与研究生阶段培养的有效衔接,强基班学生在阶段性考核达标的基础上,可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化学专业将研究生一年级的专业必修课程开放,强基班学生在大四可先修,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可以免修,学分互认;哲学专业引导强基班本科生参与研究生高阶课堂,进行小组讨论、分组辩论、集体思辨等。


加强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融合

一个追求卓越的学习氛围:广博视野、厚植情怀。


建设第二课堂学分制,设置创新创业训练、学科竞赛、劳动实践、美育素养等第二课堂,深入融合第一课堂的所有元素与环节。例如,物理学强基班将开展大科学工程参观、物理天文科技节、“逐日摘星”天文观测等第二课堂活动,强化学生学科兴趣、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同时开展“科学与人文”系列讲座,涵养人文情怀,厚植家国情怀,促进全面发展。基础医学强基班学生可参加每2年举办的全国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生物科学强基班学生可参加多项国内和国际生物学大赛(iGEM、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并联合多家国外名牌大学组织野外考察等。


▲珠海校区“天琴计划”科研综合楼(摄影:左皓晟)


中山大学以立德为根本,以树人为核心,坚持面向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力推进强基计划的实施,传承和发展优秀的办学传统和文化精神,扎根中国大地,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集结全球优质资源,加快建设“国家首先想到、学术界首先想到、社会首先想到”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他是白求恩的学生,一生献给祖国和医学事业

▲勇担大任,千里驰援——我校附属第一医院收到国务院感谢信

教育教学成果奖 | 为功十载 扶智扶志 探索教育扶贫新机制


--- iSYSU ---

来源:教务部

责任编辑:冯天朗

初审:郑燕丽

审核:陈诗诗

审定发布:漆小萍


欢迎投稿&加入我们

isysu@mail.sysu.edu.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