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极也“发高烧”?听中大专家怎么说……

倡导绿色低碳的 中山大学
2024-12-03

热浪滚滚


今年夏天

艳阳上枝头

酷暑又贪欢

高温热浪席卷全球

欧洲多个国家持续发布高温预警

我国七月以来高温强度亦是有增无减

多地气温突破或达到了历史同期极值

“出门五分钟,流汗两小时”

已成寻常事

热+1

热+1

热+1

热+1

(图片来源:中国天气微博)



为何今年“烤”验重重?


针对这一气候情况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副教授陈锐丹

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高温热浪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自然变率人类活动

 

从自然变率来看

造成高温的直接原因是高压系统的控制

这宛如在人类上空扣了一个“热锅盖”

把热量压缩锁定在影响区域内

从人类活动来看

大量的二氧化碳被排放出来

就像给地球盖上了一层“棉被

将照射到地表的太阳热量更多地锁定在近地面层


(图片来源:腾讯网)


而今年夏季

由于高压系统非常强势

且人类活动影响下温室气体

排放量日渐增多

便构成了大范围的持续高温热浪


  (广州市民户外出行撑伞遮阳。图片来源:羊城晚报)


极地也在“发高烧”?


西南极南森冰架表面水系科考现场


环球如此炎热

极地也不能幸免

受今年高温影响

近日

北极圈气温一度飙升至32.5摄氏度

在极地考察的科学家们甚至

穿着短袖短裤,打起了冰上排球

覆盖世界第一大岛格陵兰岛的冰盖

也在加速融化


 “2015年和2019年盛夏

我们团队去北极圈内的斯瓦尔巴

和格陵兰科学考察时,

当地气温最高也就0℃左右

穿短袖还是比较难的。

近年来,

北极、南极都在受全球变暖的影响,

我们今年赴南极科考过程中,

还目睹了冰盖大范围消融的现场。”

中山大学极地团队成员

中山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

郑雷告诉羊城晚报记者


(2019年8月29日由中山大学极地团队提供的无人机航拍影像1:西格陵兰融水汇聚形成的冰面水系)


郑雷表示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

海冰、冰盖和地表季节性积雪融化

都在加剧

而北极海冰的快速减少

将导致夏季海洋吸收的能量增加

以及北极温度的进一步升高

这说明极地变暖是一个正反馈的过程


(2019年8月29日由中山大学极地团队提供的无人机航拍影像2:西格陵兰融水汇聚形成的冰面水系)



极端高温天气将给全球带来什么影响?


极端高温天气的出现

会对南北极冰川乃至全球带来哪些影响?

郑雷进一步指出

极端高温天气会导致陆地干旱、森林火灾

甚至会影响人类健康

同时还会加速极地海冰和冰盖融化

形成复合极端事件


目前,格陵兰冰盖正在加速融化

如果整个冰盖全部消失

全球海平面就将会上升7.4米

虽然以现有的融化速度来看

格陵兰冰盖离完全消失尚有很长一段时间

可是一旦温度增加并达到某个临界点

冰盖将可能进入

不可逆转的持续物质损失状态

而最终消失


(2022年1月24日郑雷拍摄:西南极南森冰架74°56′S, 163°42′E融水汇聚形成的冰面湖)


极地冰川加速消融

会破坏极地生物原有的生存环境

导致北极熊和企鹅的觅食难度加大

构成生存危机

同时大量的冰川融水排入海洋

还会改变海洋生态环境洋流系统

并使全球的海平面上升

这极大威胁着人类社会

尤其是沿海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减少碳排放,促进碳中和!


当前

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多国

都在为减少碳排放、

促进碳中和等有利于环境的活动努力


2020年9月,我国明确提出

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

前者指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

后者指产生与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

双碳”是中国向世界的一个庄严承诺

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是现代化进程的必由之路


(图片来源:新华社)


据此

郑雷呼吁道

我们一方面要加快形成

清洁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另一方面要提高能效

注重节能技术的发展和使用

同时,我们也应当从自身做起

在日常生活中

倡导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


中山大学极地团队在行动!


为应对极地气候变化

中山大学极地团队一直积极构建

极地空-天-地-海-冰观测体系

致力于建设国际领先水平的

极地气候变化创新研究高地


(中国第38次南极考察队首批154名队员搭乘“雪龙”船从上海出发 图片来源:自然资源部官方微博)


近20年来

中山大学极地团队

共参加我国南北极科学考察20次

开展极地冰雪、海洋和生态环境空-天-地观测,

海冰变化机制研究、冰盖物质平衡估算、

企鹅栖息地与种群监测等方面

取得了一系列突出的研究成果

今年年初

郑雷参加了中国第38次南极考察

并于1月15日第一次登上冰架


在南极执行科考任务的郑雷老师


当他看到在75°S附近

还存在着这么剧烈的冰面融化时

内心感到非常震惊

为此

团队制定了近70个架次的

冰架表面水系无人机航拍计划

获取了近3万张航拍影像

为进一步研究极地气候变化

和冰架稳定性提供了大量宝贵的资料


对接下来工作

郑雷表示:

“未来我们需要重点发展

极地立体观测与探测技术和装备,

这对于我们认识

极地快速变化机制和应对气候变化至关重要。”



为下一杯夏天加加冰!


只用蒲扇和冰镇西瓜就能度过的夏天

已渐渐离我们远去

人类现代工业的花火

融化了北极熊记忆中的家园

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

全球气候波动将变得更加剧烈

高温热浪等极端天气

或将成为绕不开的常态

我们唯有共同行动

守护脚下的土地,守护头顶的天空

守护一呼一吸间大自然的馈予

守护应时而至的雨和恰如其分的晴

才能为自身、为自然

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万万千千

赢得一个可期的未来



---iSYSU---

来源:羊城晚报、党委宣传部

图文视频资料:中山大学极地团队、新华社、中国气象、腾讯网

整理、文案:黎雨琳 张子瑾

排版:黎雨琳

初审:吴立坚

审核:杨小柳

审定发布:黄艳


欢迎投稿&加入我们isysu@mail.sysu.edu.cn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山大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