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春季会 | 推进对外交流合作,中大这么干
4月13日-14日
中山大学2024年春季工作会议
将在深圳校区召开
主题是
“推进高水平对外交流合作,
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近年来
中山大学围绕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
高质量推进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
通过加强
在文化、学术、科技等领域的
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大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全面提升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水平
形成了高水平、高层次、高质量的
国际化办学新格局
为世界输送具备创新精神、
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国际视野的人才
中山大学深圳校区
本科人才培养
完善学科建设,绘就高质量发展底色
中山大学历来重视发展基础学科专业,拥有完备的基础学科布局,实力雄厚,基础学科专业全部入选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近年来又着力建设综合交叉专业,促进学科交叉融合,设有“土木、水利与海洋”“遥感科学与技术”“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PPE)”等综合(学科)交叉专业,以及“行星科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等新兴交叉专业。
综合(学科)交叉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同时,学校支持各院系积极参加国内外专业评估与认证,以一流标准带动提升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水平,目前已有临床医学、工商管理等8个专业通过国内专业认证,会计学、经济学、图书馆学、核工程与核技术等16个专业通过国际认证或国际标准实质等效认证(EQUIS 认证、AACSB认证、CILIP认证、CTI认证等)。
2024年2月8日,管理学院通过AACSB再认证,这是继2013年首次获得AACSB五年期认证后第三次取得五年期再认证,极大地肯定了中大管理学院作为国际一流商学院的创新力、影响力和贡献力。
合作办学,健全国际化培养体系
目前,中山大学与法国民用核能工程师教学联盟、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等多所高校开展合作办学,利用全球优质教育资源提高自身办学能力和教育质量,着力培养引领未来的创新型复合人才,探索符合国家战略发展需要的教育模式。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学校以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培养为基点,形成通专结合、尊重选择的课程体系,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为培养“一专多能”的国际化人才打下基础,同时以本研贯通课程、荣誉课程、跨院系课程等为抓手,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课程选择。
目前,中大积极培育建设全英课程,现有141门全英课程。截至2024年1月,中大共有60门在线开放课程上线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平台。
“引进来”“走出去”,交流互鉴共发展
近年来,中山大学坚持“以我为主,共进共赢”,实现“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一方面不断优化国际生源结构,提升国际生源质量;一方面实施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国际化交流学习项目。目前学校有17个国家/地区的50个项目在执行中,每学期可选派学生名额约130人;同时,还有18个国家和地区的约50余个项目200个名额正在洽谈中,有望从今年开始执行。
针对国际学生,中山大学设有“一带一路”本科留学生奖学金,与中国政府奖学金、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奖学金、商务部援外学历项目奖学金、广东省政府来粤留学生奖学金等一同构成了“国家-省-学校”三级国际本硕博贯通的奖学金资助体系,鼓励优秀国际毕业生升学深造。此外,学校通过多部门联动工作机制,按照“校院二级管理”的模式将国际学生纳入日常教育、管理和服务体系,逐步规范了学校国际学生管理体系和工作流程。
参加魅力广东助我圆梦在粤外国留学生交流活动
参加省委统战部组织的“2023年优秀华裔大学生
走进大湾区”活动-参观散裂中子源基地
研究生人才培养
教育改革,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近年来,中山大学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构建本研一体化课程管理系统,统筹设计本研培养方案,突出本硕博课程的层递特征,推进学分互认转换。同时,加强体育美育教育和研究生网络课程建设,2023年开设全校性体育、美育类公共选修课38门次。举办在线教学平台培训研究生课程专场,推动教师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教学方式。
2024年在各校区开设经管类和计算机类平台课共6门,帮助研究生了解经济管理或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在深圳校区探索开设高校院所校际互选课程,促进优质研究生教育资源开放共享;加强国际视野的课程设置,为研究生提供国际化导师团队和国际化学术环境,积极部署建设研究生的全英课程体系。
此外,学校还与其他高校联合主办暑期学校,邀请世界知名大学的优秀青年学子参加。2023年,化学学院与生命科学学院均圆满完成了暑期学校的举办,聚焦领域前沿,为学生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推动学术对话与跨文化沟通。
2023年8月7日,2023年中山大学-北京大学化学国际暑期学校在中山大学广州校区东校园举行
对外开放,建立全球合作网络
中山大学实施研究生海外学术交流支持计划,通过合作办学、联合研究、攻读学位、参加会议等多种形式,推动和支持研究生参加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目前,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家公派项目、广东省教育厅优秀青年科研人才国际培养项目、广州市“菁英计划”留学生项目、“中山大学国际合作交流专项”等多个交流项目已实施,形成了“多层次”“多周期”“多类型”的研究生国际合作培养机制,为学校研究生国际交流和培养工作提供了机制保障。
近五年,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国际担当能力的研究生,学校派出近1500人次优秀研究生赴境外一流大学学习交流。国家公派项目包括1项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项目和3项项目制的资助选派类;广东省教育厅优秀青年科研人才国际培养项目经费支持我校11名重点学科、国家战略专业的博士生赴国外开展学术交流和访学进修;与国(境)外一流高校的研究生交换学习项目和联合培养项目,如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慕尼黑大学等的研究生交换学习项目、与香港理工大学的博士双学位项目。
大气科学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闵超,曾两次赴德国阿尔弗雷德·魏格纳研究所暨亥姆霍兹极地海洋研究中心(AWI)联合培养,已以第一作者在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The Cryosphere等核心期刊发表本领域高水平论文6篇,并获得2019年中国极地青年论坛最佳报告奖(共3人)。
大气科学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闵超
2013年,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林莽,受广州市菁英计划资助赴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 San Diego)攻读博士学位,毕业获校长授予的最佳博士论文奖章(自然科学学部唯一获得者),同时也是化学与生物化学系第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杰出博士论文获得者。攻读博士期间,林莽以第一作者发表文章九篇,其中八篇发表在Nature Index收录的期刊。林莽现在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继续研究工作。
林莽(左)在海外访学
目前,中山大学已与全球近 40 个国家和地区的逾 290 所院校签署了校级合作协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中大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做出更卓越的贡献。中国语言文学系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博士研究生胡小宇,是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法国南比利牛斯图卢兹大学人类学系联合培养博士(2020-2022),曾主持多个省、市、区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调研规划、非遗及文化产业保护及发展规划项目。2021级旅游学院博士林志威于2023年7月受学校研究生国外访学与合作研究生项目资助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访学,获评首届中山大学研究生“逸仙学术之星”。
林志威(左)在海外访学
未来
中大将进一步开拓一流资源
深化对外交流与国际合作
以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卓越人才为目标
用教育服务讲好中国故事
让更多学子
从中大遇见世界、走向世界
向世界传递中大声音
--- iSYSU ---
来源:中山大学教务部 研究生院 党委宣传部
编辑:陈贞爱 涂文熙
排版:刘丰源
一读:冯贤哲
初审:吴立坚
审核:孙耀斌
审定发布:黄艳
欢迎投稿&加入我们
isysu@mail.sys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