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民法典重点法条类案裁判规则系列⑳: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相关裁判规则6条

法信 2021-06-06


【小编按】

帮助法律人准确掌握、正确适用《民法典》为法律人提供有价值的学习《民法典》知识服务是法信公号近期的首要任务
在我们相继推出
【民法典与九部现行法对照修改系列】【关联法条系列】【法条变迁系列】


【影响法条系列】【民法典理解适用学习答疑系列】(点击跳转阅读)


之后,从今日起法信公号全新推出【民法典重点法条类案裁判规则系列】该系列围绕《民法典》中的新增和实质性修改法条解析条文变迁和影响关联法条推送类案裁判规则和案例要旨帮助法律人从案例实务中学习领会民法典条文

今天干货小哥推出第二十期

民法典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相关裁判规则


重点条文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 



法条变迁说明


《民法典》第1183条第1款属于对《侵权责任法》第22条和《精神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第5条内容的整合与完善,其明确表明只有自然人才享有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本条(《民法典》第1183条,下同)第2款属于对《精神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第4条内容的吸收与修改,主要包括如下两方面:第一,将“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造成严重精神损害”这一侵权行为中行为人的主观过错限定为“故意或重大过失”,排除了行为人一般过失情况下适用精神损害赔偿的空间;第二,没有明确采纳司法解释要求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永久性灭失或者毁损”的表述。


法信· 法条变迁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第二十二条 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法信· 影响条文

【影响关系:吸收并修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四条 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纪念物品,因侵权行为而永久性灭失或者毁损,物品所有人以侵权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法信· 类案裁判规则


1.盗用、冒用他人姓名申办信用卡并透支消费的侵犯姓名权行为,给当事人实际造成精神痛苦的,应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王春生诉张开峰、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行、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信用卡中心侵权纠纷案

案例要旨:当事人因他人盗用、冒用自己姓名申办信用卡并透支消费的侵犯姓名权行为,导致其在银行征信系统存有不良信用纪录,对当事人从事商业活动及其他社会、经济活动具有重大不良影响,给当事人实际造成精神痛苦,妨碍其内心安宁,降低其社会评价,当事人就此提出精神损害赔偿诉讼请求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审理法院】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县)人民法院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08年第10期(总第144期)


2.消费者购物虽未遭受经济损失,但因人格受到侮辱并遭受严重精神损害的,销售者应当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汪毓兰诉武汉汉福超市有限公司光谷分公司名誉权纠纷案

案例要旨: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消费者购物没有偷窃行为却被写入“窃嫌姓名”中,侵犯了公民的人格尊严,客观上造成一定范围内对受害人社会评价的降低,侵犯名誉权。虽未遭受经济损失,但因人格受到侮辱并遭受严重精神损害的,可以依法要求销售者书面赔礼道歉并在营业场所张贴道歉函,并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审理法院】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人民法院维护消费者权益典型案例


3.精神损害赔偿应与侵权人的过错程度相适应——徐大雯与宋祖德、刘信达侵害名誉权民事纠纷案

案例要旨:在公开博客这样的自媒体中表达,与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方式表达一样,都应当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博客开设者应当对博客内容承担法律责任。利用互联网和其他媒体侵犯他人名誉权,法院根据其行为的主观过错、侵权手段的恶劣程度、侵权结果等因素,判处较高数额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审理法院】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来源】最高法院公布八起利用网络侵害人身权益典型案例


4.精神损害赔偿金、残疾赔偿金与死亡赔偿金属于不同类型的赔偿项目——肖月先、李义诉董远彬、云南昊宇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等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

案例要旨:精神损害抚慰金与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是不同类型的赔偿项目,是否支持精神损害抚慰金应根据案情灵活确定。

【案号】(2014)昆民三终字第237号

【审理法院】云南省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

【来源】《人民法院案例选》2015年第2辑(总第92辑)


5.因治疗影响选择终止妊娠的交通事故受害者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李振兰诉华家伟、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市分公司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

案例要旨:交通事故后,受害者因CT检查影响胎儿健康发育,在医生的建议下选择终止妊娠,由此产生的相关费用与交通事故存在因果关联;受害者有权就终止妊娠要求侵权人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

【案号】(2013)甬鄞邱民初字第186号

【审理法院】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法院(原浙江省鄞县人民法院)

【来源】《人民法院案例选》2014年第2辑(总第88辑)


6.精神损害赔偿不适用于合同、财产案件,法人等社会组织案件,以及未造成精神损害后果的案件——郭俭银等因其亲属违规驾驶车辆运输木材翻车致死诉夷陵公路段等在道路两侧堆放沙石料未设置相关警示标识承担人身损害赔偿责任案

案例要旨:人民法院审理交通事故案件时,经审查,认为公安机关所作出的责任认定确属不妥的,可以不予采信,以人民法院审理认定的事实作为定案的依据。精神损害赔偿只适用于侵权案件,而不能适用于合同、财产案件;只适用于自然人案件,而不能适用于法人等社会组织案件;只适用于造成重大损害后果的案件,而不适用于未造成精神损害后果的案件。

【案号】(2005)宜民一终字第95号

【审理法院】湖北省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

【来源】《人民法院案例选》(分类重排本 民事卷第八册)



法信· 司法观点


被侵权人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基本条件

依据本条第1款的规定,主张精神损害赔偿须满足以下条件:

(1)侵害他人人身权益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根据第1款的规定,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是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侵害财产权益原则上不在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之内,上述《精神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第3条关于“非法利用、损害遗体、遗骨,或者以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遗体、遗骨”的规定,与本规定不冲突,应当作为死者人格利益保护的规则予以继续适用;至于“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纪念物品,因侵权行为而永久性灭失或者毁坏”的情形因本条第2款对此作了修正,则应当适用本条的规定,对有关特别物品的损害适用精神损害赔偿。依据《民法典》总则编有关民事权利一章的规定,人身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肖像权、隐私权、监护权等权利及相应利益。

(2)须造成被侵权人严重精神损害

换言之,并非只要侵害他人人身权益被侵权人就可以主张精神损害赔偿,而只有“造成严重精神损害”才可以。一般而言,对于“严重”的认定,应当结合精神损害自身特性和现行司法解释进行理解。精神损害是否达到严重程度,应视人格权益性质不同而有所区别。对于侵害身体权、健康权的情形,在目前尚无新的针对性规定出台的情形下,仍可考虑借鉴当前司法实践中的主要做法,以达到伤残标准作为构成严重精神损害的主要依据。原则上,只有达到伤残等级标准,才能提起精神损害赔偿。至于没有达到伤残等级标准的,精神损害是否构成后果严重,则应视情况而定,从严把握。相比身体、健康被侵害导致伤残的情形,生命被侵害造成的恶劣影响更为显著,更有必要以精神损害赔偿方式抚慰相关人员因此遭受的精神痛苦。而关于精神性人格权益被侵害的情形,鉴于该类人格权益很难外化且存在个体差异性,因此,在确定是否达到严重标准时,应综合考虑侵权人的主观状态、侵害手段、场合、行为方式和被侵权人的精神状态等具体情节加以判断。

(3)侵害行为与精神损害后果有因果关系

对此,有观点倾向于采用必然因果关系说。所谓必然因果关系,是指侵害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具有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如果侵害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只有外在的、偶然的联系,就不能认定二者之间具有因果关系。这种学说强调,为了正确地确定责任,应当区别原因和条件,原因是必然引起结果发生的因素,而条件只为结果的发生提供了可能性。也即,只有在侵害行为造成了精神损害时,才能适用本条请求精神损害赔偿。此理由在于:(1)精神损害本身的无形性、内在性决定了其发生与否很难确认。事实上,司法实践中出现的精神损害赔偿纠纷往往是多种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如果仅以侵害行为可能导致精神损害为由,简单认定侵害人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则可能对侵害人有失公允。(2)规定只有侵害行为与精神损害之间有必然因果关系才可主张精神损害赔偿,可以严格限制本条适用的范围,减少滥讼行为并降低司法成本。目前司法实务中,侵权纠纷中主张精神损害赔偿的情形越来越多。这其中有不少属于侵害行为与所主张的精神损害没有必然联系的情况。如果允许被侵权人仅以侵害行为与精神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可能的联系为由主张精神损害赔偿,将诱导更多的被侵害人为谋取不法利益,随意提起诉讼主张精神损害赔偿。这势必会导致司法资源的无谓消耗。(3)规定侵害行为与精神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必然因果关系可以减少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滥用。这一观点较有道理,基于精神损害本身的不可判断性和当前司法实践的现状,为防止精神损害赔偿可能的滥用,影响正常的行为自由和社会秩序,对于侵害行为与精神损害的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在认定上应持谨慎从严的态度,依法准确判断侵害行为与精神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4)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要符合其他有关侵权责任构成的相应要件

被侵权人主张精神损害赔偿,除了具备上述有关精神赔偿的适用条件外,还要根据具体侵权行为类型,适用过错责任的情形要以侵权人有过错为要件,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情形则不再强调侵权人的过错。但在适用本条第2款规定的侵害特定物品的精神损害赔偿时,要以侵权人有“故意和重大过失”为限,侵权人仅有“一般过错”则不能承担精神损害赔偿的责任,但在符合相应侵权行为构成要件的情况下要依法承担其他的侵权责任,比如物质损害赔偿责任等。此外,被侵权人主张侵权人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应按照相应的举证责任分配规则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就本条第2款的规定而言,其应当就此物品属于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和侵权人有故意和重大过失等要件承担举证责任。

(摘自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贯彻实施工作领导小组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20年版,第177~180页。)



[1] 最高人民法院侵权责任法研究小组编著:《〈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条文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年版,第171页。

[2] 最高人民法院侵权责任法研究小组编著:《〈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条文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年版,第170页。



法信· 关联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013修正)

第五十一条  经营者有侮辱诽谤、搜查身体、侵犯人身自由等侵害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权益的行为,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受害人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2012修正)

第三十五条 有本法第三条或者第十七条规定情形之一,致人精神损害的,应当在侵权行为影响的范围内,为受害人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支付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 自然人因下列人格权利遭受非法侵害,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一)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
  (二)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
  (三)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
  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侵害他人隐私或者其他人格利益,受害人以侵权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第二条 非法使被监护人脱离监护,导致亲子关系或者近亲属间的亲属关系遭受严重损害,监护人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第三条 自然人死亡后,其近亲属因下列侵权行为遭受精神痛苦,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一)以侮辱、诽谤、贬损、丑化或者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死者姓名、肖像、名誉、荣誉;
  (二)非法披露、利用死者隐私,或者以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死者隐私;
  (三)非法利用、损害遗体、遗骨,或者以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遗体、遗骨。

第五条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人格权利遭受侵害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六 当事人在侵权诉讼中没有提出赔偿精神损害的诉讼请求,诉讼终结后又基于同一侵权事实另行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七条 自然人因侵权行为致死,或者自然人死亡后其人格或者遗体遭受侵害,死者的配偶、父母和子女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列其配偶、父母和子女为原告;没有配偶、父母和子女的,可以由其他近亲属提起诉讼,列其他近亲属为原告。

第八条 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但未造成严重后果,受害人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一般不予支持,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形判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
  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造成严重后果的,人民法院除判令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外,可以根据受害人一方的请求判令其赔偿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第九条 精神损害抚慰金包括以下方式:
  (一)致人残疾的,为残疾赔偿金;
  (二)致人死亡的,为死亡赔偿金;
  (三)其他损害情形的精神抚慰金。

第十条 精神损害的赔偿数额根据以下因素确定:
  (一)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
  (三)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
  (四)侵权人的获利情况;
  (五)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
  (六)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
  法律、行政法规对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等有明确规定的,适用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第十一条 受害人对损害事实和损害后果的发生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其过错程度减轻或者免除侵权人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衍生阅读:

1.民法典重点法条类案裁判规则系列①:关于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处理的相关裁判规则

2.民法典重点法条类案裁判规则系列②:关于夫妻共同债务认定的相关裁判规则6条

3.民法典重点法条类案裁判规则系列③:关于业主支付物业费义务的相关裁判规则7条

4.民法典重点法条类案裁判规则系列④:关于过错责任和过错推定责任的相关裁判规则5条

5.民法典重点法条类案裁判规则系列⑤:关于禁止高利放贷和利率的相关裁判规则8条

6.民法典重点法条类案裁判规则系列⑥:关于过失相抵的相关裁判规则6条

7.民法典重点法条类案裁判规则系列⑦:关于保证合同成立形式的相关裁判规则9条

8.民法典重点法条类案裁判规则系列⑧:关于自甘风险的相关裁判规则7条

9.民法典重点法条类案裁判规则系列⑨:关于自助行为相关裁判规则5条

10.民法典重点法条类案裁判规则系列⑩:关于委托合同任意解除权的相关裁判规则8条

11.民法典重点法条类案裁判规则系列⑪:关于无权处分的相关裁判规则7条

12民法典重点法条类案裁判规则系列⑫:关于代位继承的相关裁判规则5条

13.民法典重点法条类案裁判规则系⑬:关于相邻不动产之间不可量物侵害的相关裁判规则6条

14.民法典重点法条类案裁判规则系列⑭:关于人身损害赔偿范围的相关裁判规则7条

15.民法典重点法条类案裁判规则系列⑮:关于建设工程合同的解除及法律后果的相关裁判规则9条

16.民法典重点法条类案裁判规则系列⑯:关于侵害人身权益造成财产损失的赔偿数额计算方式的相关裁判规则5条

17.民法典重点法条类案裁判规则系列⑰:关于打印遗嘱的相关裁判规则4条

18.民法典重点法条类案裁判规则系列⑱:关于定作人任意解除权的相关裁判规则8条

19.民法典重点法条类案裁判规则系列⑲:关于离婚损害赔偿的相关裁判规则7条

法信 · 学习民法典专区

现已上线,更多功能点此了解




法信第1743期

内容编辑:靖哥哥 责任编辑:长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