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介绍
当代诗人潘洗尘,1963年生于黑龙江,1986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星星》诗歌理论月刊、《诗探索·作品卷》、《中国诗人》等刊物执行主编、主编。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有诗作《六月我们看海去》、《饮九月初九的酒》等入选普通高中语文课本和大学语文教材,作品曾被译为英、法、俄等多种文字,先后出版7部诗集、随笔集。
曾主编《中国当代大学生诗选》、《读诗——中国当代诗歌100首》、《诗探索丛书》等书系。先后创办并主编过《诗歌EMS》周刊、《读诗》、《译诗》、《评诗》等多种诗歌刊物。曾获《绿风》奔马奖、柔刚诗歌奖、《上海文学》奖等多种诗歌奖项。现为天问文化传播机构董事长,天问诗歌艺术节主席。
我离家四十年
父亲只打过一次电话
那天我在丽江
电话突然响了
“是洗尘吗?我没事了!”
还没等我反应过来
父亲就挂断了
这一天
是2008年的5月12日
我知道
父亲分不清云南和四川
但在他的眼里
只要我平安
天下就是太平的
2016.04.27
一个17岁就生下长子的
原本漂亮的女人
随着岁月、辛劳和病痛的磨折
一点一点、一点一点、一点一点地
变老了
变丑了
我17岁那年 背负着全家的希望去省城求学
当时那条所谓光宗耀祖之路的代价如下:
举家背负数千元外债
只比我小两岁的妹妹被迫辍学
父亲白天种地 晚上靠自学的木工手艺
给人做家具
最让我难过的
是年仅34岁的母亲 看上去已像一个
60岁的老人
此后的很多年 我都一直怕接到家里的电话
怕电话里传来积劳成疾的母亲
病重的消息
后来的这三十多年里
我反倒觉得母亲的形象
没再有大的变化
虽然身体多病 但因总能得到最及时的治疗
也一直没有大碍
只是 母亲这些年里看我的目光
变得越来越不自信了
不自信的 常常让我觉得她不是在看自己的儿子
只有当我熟睡时
她才能又像刚生下我时一样
深情地坐在我的床前
有很多次 当我从梦中突然惊醒
都看见母亲有些惊慌地移开摸着我额头的手
一边嘴里叨咕着我的大儿子呦
一边默默地离开我的房间
后来我想 母亲之所以能一直拖着羸弱的病体
熬到七十多岁 可能就是因为
对我这个年过半百却仍独自在外漂泊的儿子
放不下心的缘故吧
或者索性就是母亲
想通过自己面对疾病时的坚强
告诉她的这个也一直病魔缠身的不孝之子:
别怕 疾病算不了什么!
不久前 72岁的母亲终因体力不支
在和疾病持久地抗争了50年之后
在儿女们的陪护下住进了医院
在和死神争分夺秒的日子里
我突然又在母亲苍老的脸上,看到了她年轻时的目光
从容 自信 坚定
仿佛瞬间就穿透了
七十年岁月的风烟
大街小巷的围墙
被涂得花花绿绿
每次经过时我都想
偷偷画这些东西的人
是不是赚了很多钱
2016.04.28
我非常尊敬那些
足底按摩师
她们一点都不像诗人那样
一味地形而上
我只是担心
每天和那么多脚打交道
是否还吃得下
美味的豉汁蒸凤爪
小时候
一直觉得当街打台球的
都是一些小流氓
所以直到现在
我对丁俊晖
也没什么好印象
今天 微信被两个死去的人刷屏
一个73岁
今晨刚刚因舌癌去世
另一个则因国家的病(何尝不也是一种舌癌)
离开这个世界已整整48年
死时年仅32岁
也许到了明年的今天
一个依然会被一些人继续纪念
但另一个注定将被更多后来者
永远怀念的人 依然会激起
满屏的悲愤与哭泣
2016.04.29
48年前 一声枪响
一个娇小的身躯轰然倒下
诗与真理交织的火焰
在东方的暗夜升起
死亡是代价也是证明:
与真理一样无法被处决的
还有装了再多准星的枪
也打不死的诗歌
打小受村里人影响
认为只有犁地、放羊、赶车、拾肥
才是劳动
知识分子不管干什么
都与劳动无关
写诗就更不是
所以 在我们乡下
你就算写出一个诺贝尔奖来
也还是一个懒汉
2016.04.30
整整一天
被两个词反复折磨
山重水复
已走了半生
还从未遭遇
柳暗花明
难道真的是要走到
山穷水尽
才能绝处逢生
看来 要让一个词
对另一个词以身相许
远没人来得那么容易
2016.05.02
有的
只待风吹草动
或坐在树下
捡拾词语的落叶
很多色彩斑澜的树
不结果子
只有很少的人
一直匍伏在
母语的大地上
寻矿炼金
噫吁嚱,五柳先生兮田园已芜
王小花们啊失去贞操,一样美
2016.05.03
(已获授权,转载请联系我们)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