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娟原创:寂寞木瓜山
文 / 王慧娟
一座山以木瓜命名,着实吸引了我。一座寺,以木瓜命名,我则是不懂其由。
朋友如昔在微信里呼我,周末过来,上木瓜山野炊去。
一行七八人,在领队一品的指挥下,将车停在山脚下。一品手一指,那就是木瓜山。抬眼望去,那座山的确太不起眼了,要不是一品的描述,真的想像不出它像木瓜,只不过群山队列中一座横摆的形似木瓜的山疙瘩。
一条通往山顶的山道,连日的雨水,山路并不显太湿滑,脚踩在落叶泥沙掺杂的路面,倒是深深地凹进一行行的脚印,回头一看,那一行行脚印歪歪斜斜地躺在那里,就如一幅沙画。越往上攀,山路开始陡峭,山中树木苍翠,不时传来鸟儿清脆的鸣叫,一品边走边说,木瓜山上原来有很多木瓜树,村民以木瓜为食,当年,木瓜铺,木瓜庵可红火了。听一品这么一说,让我由开始的漫不经心,转而细细的打量起来。整个山路,只有我们一行几人,显得很是寂静。这样一座山,为什么没有多少人来攀爬?
说说走走间,眼前出现一山坳,潺潺的山泉声在耳边响起,登顶,豁然开朗。两间不大的瓦舍里,主人摆放着桌椅,一间用来做厨房的,东边是一蓄水池,吸引我们的是坐北朝南的一座庙宇,上书“南无阿弥陀佛”几个大字,发黄的墙体已见稀许脱落,门是锁着的。四周杂草丛生,似在告诉我们,已经很久没有游人来过了。
一品说,这座庙里有很深的故事呢,等会告诉你们,先来野炊。
七八个人这才想起此行的目的,从车上搬下烤箱,烤箱是一川特地准备的,如昔准备了一只羊,映山红她们几个厨艺好的,在厨房里开始忙碌起来,我趁洗菜的空档,来到蓄水池,这是个四方形的池子,池很深,山泉从山上淙淙而下,直接流入它里面,捧起一口喝入口中,甜而不冷。一品说,就是这池水,养育了木瓜山方圆的村民,再干旱的季节,这里都是溪流潺潺。我想,此处若是住上几日,不似神仙也快活吧。
一品他们在地上挖了个小坑,已经点燃了柴火,取出燃着的一部分放入烧烤箱中,再加上炭,用一块硬纸板扇几下,炭火就越烧越旺,可以开始烧烤了。女生们负责切洗羊肉鱼虾并用竹签串起来,男生们动手搬起桌椅板凳和烤制。刹时间,浓烈的肉香味就飘散并弥漫在小小的地方净空了。
寺庙安静地立于左侧,突然觉得在佛门净土之地行此大块朵颐鱼肉荤腥之事是否有些大不敬呢!问起诸友,他们只是笑笑,过会说道:你去庙门前作个揖,拜拜吧!
木瓜庵曾经香火旺盛,有很多僧尼在此修行,是东向通往九华山的必经之地,香客们上九华时,都乐意在这里留宿一两个晚上,当年的热闹可想而知,终日可听到马蹄声,香客来往的脚步声,门前香炉香火不断。李白流放夜郎途经九华时曾留宿于此,写下《望木瓜山》。
“早起见日出,暮见栖鸟还。客心自酸楚,况对木瓜山”
当年李白留宿时,诗人是否是在月白清高的夜晚,望着溪流,听着鸟鸣声,看着空旷的山野,数着天上的星星,诗人越发的心中感到悲伤,胸怀大志,却不能伸展。那时,诗人是孤独的,没有人陪伴,没有人可以诉说心中的苦闷,只得朝朝暮暮的叹息,唯有将一腔忧愁洒向这木瓜山的一草一木。
边吃边听一品说着,久远久远的故事。
杜枚任池州刺史时,池州曾经久旱不雨,万物萧条,杜枚曾在此庙宇中求雨,因为此山的灵性吗?肯定是。当年那场灭佛的运动,能让杜枚置之不顾,为谋百姓生计,转而上木瓜山求雨,是因为传说木瓜山上有山神,聪明格天,能降云雨。木瓜山,因为杜枚的《祭木瓜山神》,杜枚的求雨,挽救了一方生灵。
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山,因为李白、杜枚而变得生动厚重起来。
木瓜山木瓜庵已经风光不再了,如昔说。放眼这山寺,因为缺少主人的照应,四周皆杂草丛生,散落的石槽石条随处可见。抬眼,阳光刚好洒满整个山坳,在这深秋的午后,让人觉得些许温暖。
熊熊的火还在燃烧着,木柴燃烧后的灰烬里,有如昔精心准备的一只叫花鸡,先用荷叶包裹好,再在外面涂上一层厚厚的稀泥巴,这样烤出来的鸡,肉质鲜嫩可口,灰烬里还有很多烤山芋。李白留宿时,若有这些可口的美味,若有这样可以推心置腹的三五知已,诗人恐怕就不会吟出那样的诗句了吧?
“也许,撇清浮华,寂寞清灯,才是回归于佛寺的本真吧!”一直安静不语的闲愁幽幽的吐出一句。
是的,今天的木瓜山是寂寞的,在寂寞中修行,在清静中守望,繁华过眼,云烟聚散,红尘中终有能读懂的人,如你、如我、如来者。
王慧娟往期文章导读
执行主编:王跃强
责任编辑:河汉女 雪儿
总编:木子(相思枫叶丹)
总编微信:tiantian19890902
1、唯一投稿信箱: 241618280@qq.com 作品+简介+照片+微信号,所有投稿均视为“原创独家授权文学沙龙”(不同意原创授权,请勿投稿)。两周未刊发,可自行处理。谢绝抄袭、一稿多投、违法及侵害他人权益内容,文责自负,与本平台无关。
2、“赞赏”金额少于10元不结算(含10元);超过10元,2/3为作者稿费,1/3用于平台运转和发展,无赞赏则无稿费,发表后第四天结算,后续赞赏不再发放,不同意此规则者请勿投稿。稿费红包24小时不领取,视为自愿赞助平台。
3、编辑部有文稿编排、版面设计权利,不负责校阅修改文稿、不提供制作预览。发表20篇以上的作者,可申请制作个人微刊文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