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诗人杨亚平:美丽得就是这个诗化的“背影”一一木子诗歌浅谈

2017-05-20 杨亚平 文学沙龙



        作者简介:杨亚平,四川南充人,自由撰稿人,自由音乐人。有散文、诗、诗评、报告文学散见国内外各报刊。


美丽得就是这个诗化的“背影”

一一木子诗歌浅谈

杨亚平




       许多诗人都异口同声的给我说,有位叫木子的女诗人,情诗写得非常之好。以后我评德路先生的诗在诗人木子主编的《文学沙龙》发表后,我随便看了几首木子的诗,说真的,当时一下抓住了我的心,为什么?因为木子的情诗中没有矫情,没有妩媚,没有假清纯,没有假深情。以后,我又认真读了些木子的诗,我高兴地看到,这诗人木子写的情诗,是形成了她独特的诗风,这证明木子已是一位成熟的诗人了。


       最近两天,我又读了她的诗,心中想写点的激情一下汹涌起来,于是我告诉了木子……


       一直没找到灵感的构思和切入点,所以一直未动笔。


       今天,我猛然想起众多诗人和批评家就都说诗人木子是位神秘的女子,但木子的诗语和诗风一点不神秘呀?


       想了许久,哦,我恍然顿悟了,原来是木子在她所有诗作配发的这些照片,都只留下了她美丽的背影。


       把情诗写得如此美妙感人的女诗人,大家都想一睹她的芳容,(当年,我就非常渴望看到著名女诗人舒婷的芳容)  由于只见动人的背影,所以大家都说她神秘。


       就这样,这“神秘”背影带给我了这文章的灵感和切入点。


       一提起这“背影”,我脑中立马呈现的是出自上世纪1928年著名散文大家朱自清笔下的那篇传世经典散文《背影》。


       我这一生,在文学中有幸看到了两个最美的“背影”: 一是朱自清散文之笔塑造的,大山一般的背影,那厚重、深沉、亲切、慈祥的背影……


       这背影一直伴我至今,想起这背影,就象我父亲温和地抚摸着我的头和肩……


       另一个“背影”,就是我从木子诗中的配图上看到的,从北京皇城根下胡同的小巷里,遇见的《雨巷》里那位: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芬芳的“背影”,这个“背影”,虽是真实的女诗人木子的背影,但现在在我心中,这“背影”已是用诗行美丽得诗化了的“背影”。


       散文家朱自清和诗人木子,尽管所处的时代不同,文体不同,描写内容和题材不同,但有一点是高度相同, 那就是一一真情。文学评论大家们都公认:真情是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核心,真情是朱自清散文艺术的最高艺术成就。


       同样,我认为木子诗歌最吸引人的艺术核心也是真情并另加深情和温情、柔情,她情诗艺术的最高成就也是真情加深情和温情、柔情。


       木子的诗,我读后有一个难得的美学反映的现象,那就是我不知不觉的就要去联想:我人生征途上曾经的,美丽的,留连的,凄惨的,热血的,忘怀的真情、深情、温情、柔情……


       木子本人“小我”的情,现在已抒发为这个时代的,“大我”的情,因为我从读者给诗人木子的留言中高兴的看到。


       另外,我不知不觉地隐隐约约的感到有三位伟大的,埋藏在我心中和深刻在我脑海的,三位拥有人类伟大的爱情的女人,从木子的诗行中,微笑着并亲切的挥着手向我缓缓地走来……


       她们三位,是从欧州文学圣殿通过木子的诗行向我走来……


       她们是伟大而难忘的一一乔治桑、简爱、白朗宁夫人!


       这三位用伟大爱情结了文学钻石般晶体的女人,从木子的灵魂里悄悄地,深入浅出的,潜移默化的走来;从木子诗行中的文字和标点符号里走来,从木子的构思和意境中走来……


       乔治桑无数次的无畏追求真爱婚姻,以及她给钢琴诗人肖拜的温馨,我在木子的诗行中读到了……


       柔弱的简爱富有的激情、幻想、反抗、挚诚的感动全球人民的真爱的精神,也在木子的诗行中听到了…….


       白朗宁夫人的那一份为爱情生死相许的期待,和找到爱情的喜悦,我同样在木子的诗行中看到了……


       最不可思议的是,我重读影响了地球几代青年人的《我怎样爱你》时,我内心居然把它当成诗人木子写的了!


       如果说白朗宁夫人的情诗是全球英语情诗中的精品,那么我认为,木子的情诗同样是全球汉语情诗中的精品。


       木子由真情、深情、温情、柔情组合成的爱情,终于和久违的乔治桑、《简爱》、白朗宁夫人相遇了,她们在情爱语言的.巅峰上的通灵相遇,让木子的情诗,在中国现代诗坛的百花园中,盛开出了格外清馨的一朵黄玫瑰!


       这玫瑰的黄,就是诗人木子优雅的,超凡脱俗的,浪漫的所有情诗“公共性”诗意的一一底色。


       以上是我对木子情诗读后感到的总体感觉和总体印象。下面,我谈谈我对木子诗歌具体的感觉和印象:


        一、  木子的情诗,充满了中国传统诗风中的音乐美


       请看木子近作《把前世来生统统穿越》:


       谁的命运大餐?

       蓝的是梦,红的是血

       岂容欲望赤裸裸地饕餮


       在城市心脏

       生命之轻纠缠着爱情之重

       可知,一缕青烟早已遮蔽了一切

       孤独——多好的感觉


       就玩儿这样的文字游戏吧

       让黑夜亦或黎明的到达润泽呼吸

       让风儿裹挟着思念把前世来生统统穿越


       哦,天籁渺渺传来

       渺渺传来——这相思一阕


       这首诗,唐诗、宋词的节奏、韵律非常明显,一读就朗朗上口,抑扬顿挫,旋律起伏,音乐之美在熠熠生辉。


       前几天,85岁的诗坛泰斗,批评大家谢冕先生,在家中和友人谈诗时非常不滿和严厉的说:“诗,读起来要好听,要有音乐性质,新诗可以不押韵,也可以不对称,但是不可没节奏感。”


       木子的诗行中,不仅节奏鲜明,并且丰富多彩,中国传统诗歌中最优秀的元素都在其中闪烁; 你若是亲口朗颂她的诗,你会感受到她的诗行中,每行可见旋律的起伏和韵律节奏的灵动之美。


       中国另一位和诗坛谢冕泰斗齐名的诗评大家呂进,把诗歌的音乐性讲得更透彻。呂进说:“音乐性是诗歌语言与非诗语言的分界;”“音乐性是中国古诗最有成就的一环,也是中国新诗最捉摸不定的一环。”


       我以为,中国优秀古诗之所以可世代流传,朗朗上口的音乐性,起了主要作用。


       我把木子的诗,放在我小学群,初中群,高中群,大学群,诗人群中,为什么大家都异口同声叫好,这音乐性占了重要因素。


       诗人木子用心从诗质去捕捉诗情的音乐性,用耳从诗形去捕捉诗语的音乐性。呂进先生说这是中国传统诗歌读者的鉴赏习惯。我看,这习惯流传至今,更加浓烈和广泛了,它成了人民大众评诗的一个重要标准。


       二、诗人木子是用情,雕塑灵魂的美


       木子的诗,是纯粹情诗的象征,她诗歌中那些用真情、深情、温情、柔情的诗行,有许多都让我刚读完时,一时难以用语言表达,但泪水、感叹、赞美立即会潮涌出来……


       木子情诗中的情,非常丰沛,但除了一般诗人写情诗的真情外,最珍贵的是还有一种她本人气质中与众不同的,高贵的,优雅的,馥郁的,纯粹的,执着的,温润的东西。


       品木子的情诗,首先要会辨她的情味,最后才能品出她的诗味。


       木子的诗中的字与词与语气助词,与标点符号(木子诗分行时会出现标点符号)都浸透着情感的真和深,展现出她丰富的内心和思想,她在语言表达和诗艺的表现手法上不断提炼与緞造,造就出了木子诗风的形成,和完整统一的,风格上的美学质地。


       木子的诗,每一行都会呈现出真情和深情的透视效应,她的诗每一行在递进中,情感和思想也同时在向深度纵深。


       木子的情诗升华了所有恋爱过的人的所感,所思,所悟,所以读起来亲切、亲和、亲蜜。


       木子的情诗抵达了极致的情爱关怀后,生命关怀,人文关怀也在其中熠熠生辉。


       三、把诗语孵化成真情的存在,把诗语表现成深情的姿态


       我喜欢木子情诗中的语言,尽管它白描,它通俗,它平凡,但它干净,它纯粹,它自然,它注满了情。我丝毫读不出人为的做作和手工雕琢,在诗语建构上由于倾注的是真情,所以读起来新鲜和亲切。


       最值得称赞的是木子在继承传统诗歌血脉的同时,西方现代诗歌技巧,特别是象征主义的暗示、暗喻、通感等手法都她情诗中炉火纯青的运用自如。


       请读这首她的近作《也不犹夷,也不彷徨》:


       日子结疤了

       肉体变得不痛也不痒

       灵魂的主页也早已一点点残荒

       只有萨克斯不知疲倦地拷问爱的地久天长

       幽幽的,是否偶尔到达爱人的心房


       都说句号是圆满的收场

       为何提笔落笔的嗟呵,还会热泪盈眶

       为何每一次悄然莅临,依然是抚不平的创伤


       或许是潮湿的季节融合不了阳光

       或许是上帝特意为你缔造了爱的冰床


       那就这样咯血一生吧

       让你知道

       红红的都是爱的出岫,爱的绝唱

      ……


       这诗第一行的:   “曰子结疤了,"   这个主谓联合词组成的诗行,就是典型的通感诗句,这“结”字在这里是动词词性,但这“结”是个兼语词,它还具其它词性。把曰子这浩大空泛的意象拟人化,可见诗人的胸怀,这动词“结”也起到了点金之用。


       后面这句“灵魂的主页也早已一点点残荒”。灵魂还有主页,这想象也太新太奇,并且一点点残荒,这残荒一词,用得好空灵,把通感的诗意表达得好准确。“只有萨克斯不知疲倦地拷问爱的地久天长”。 把萨克斯拟人化也还新,但“拷问”这动词用得就太精妙了,“拷问”达配出的前后词组组成的诗行,把诗意推向了新的高度。后面象“提笔落笔的嗟呵”,“爱的冰床”,“咯血一生”,“爱的出岫”……这此句子,都是诗人不重复古今中外诗人们的,崭新诗语的创新。


       木子诗语还有一个形成她独特风格的特色,那就是:“木子诗歌无论是语言、构思、意境,都具有强大而广泛的一一公共性”。连她诗语中用动词串联出的通感诗语,也具有公共性。所以木子的诗,喜欢热爱的受众特多。


       这"公共性"是诗歌在人民大众里面扎根、开花、结果的主要原由。


       从这点上讲,木子,是一位大众的诗人。


       诗评泰斗呂进先生讲:“从诗歌传统来讲,`公共性′是中国诗歌的民族标志”。


       当诗人木子把她的真情、深情、温情、柔情从自己血液的流速中,从自己心跳的脉动中,从自己灵魂的最深处注入诗行后,木子的情诗就有了:人文的高度,哲学的深度。


       木子的“背影”是神秘的,但我认真品读了她的诗后,我看到的是:她的“背影”,是美丽得诗化了的“背影”。


       一稿于2017年5月19日于《听雨楼》

 


       名誉顾问:杨 炼

       总      编:木 子(相思枫叶丹)

       主      编:王跃强

       编      委: 雪 儿   河汉女

       总编微信:tiantian19890902

        1、唯一投稿信箱: 241618280@qq.com 作品+简介+照片+微信号,所有投稿均视为“原创独家授权文学沙龙”(不同意原创授权,请勿投稿)。两周未刊发,可自行处理。谢绝抄袭、一稿多投、违法及侵害他人权益内容,文责自负,与本平台无关。

        2、“赞赏”金额少于10元不结算(含10元);超过10元,2/3为作者稿费,1/3用于平台运转和发展,无赞赏则无稿费,发表后第四天结算,后续赞赏不再发放,不同意此规则者请勿投稿。稿费红包24小时不领取,视为自愿赞助平台。

        3、编辑部有文稿编排、版面设计权利,不负责校阅修改文稿、不提供制作预览。发表20篇以上的作者,可申请制作个人微刊文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