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金萍 ‖ 梦回前朝:与古人唱和
作者简介:马金萍 男。民族,汉。本名马金平,笔名有马金萍、司马荒原等。吉林扶余人。文革后期毕业于吉林省扶余县第一中学。后因前途渺茫,遂入伍戍边,曾先后在在陆军40军120师360团一连当兵,后被选入360团文艺宣传队,因创作上取得的骄人成绩,两年之后又被调至120师文化工作队,先后任创作员、创作组长。转业后,被分配到吉林省扶余县戏剧创作室,任创作室主任。1991年进入中央戏剧学院高级进修班代职进修,主修戏剧文学、影视文学编剧,同年结业。1992年调到吉林省民间艺术团任编剧、艺术室主任、艺委会主任。系国家一级编剧。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曲艺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二人转艺术家协会理事、二人转艺术研究会秘书长等闲职。马金萍创作的歌词《大姑娘美,大姑娘浪》(孙连梦演唱)、《咱们屯里人》(赵本山、刘德华等演唱)、《老家大东北》(火风演唱)、《东北二人转》(小沈阳、沈春阳演唱)《永远伴随你一生》(阎学晶演唱)《情满西厢》(阎学晶演唱)《蓝河遗恨》(阎学晶演唱)《回杯记》(阎学晶演唱);(《东北人的歌》(王小利演唱)《高粱叶子窄、苞米叶子宽》(衡越演唱)《弹起吉他唱起歌》《努尔哈赤的故乡》《黑土地——生死之吻》《东北大粮仓》(日本、韩国等电视台多次播出)等,在国内外流行歌坛影响巨大。除歌词创作外,他的主要影视作品有:20集电视连续剧《海风吹过的乡村》、三集贺岁片《讨个老婆过大年》之《四喜临门》;10集电视系列剧《缴枪不杀》、电影剧本《镜泊湖的枪声》(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电影剧本《代乡长主政》(广西电影制片厂出品);48集东北风情电视系列剧《拉拉屯风情》;30集电视系列剧《恭喜发财》(与人合作)等;参与策划、创作的影视作品有百集系列剧《北方故事》(吉林电视台);千集网络微喜剧《关东微喜剧》、《荒唐县令》;网络电影《东北赌途》《东北山炮》;东北风情纪录片《关东大喇叭》《龙腾黑土地》等;其中20集电视连续剧《海风吹过的乡村》获1999年度全国电视剧评奖“飞天奖”, 并同时获吉林省文艺最高奖“长白山文艺奖”;创作出版的文学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白色的太阳梦》《中国文联出版公司》、《人在江湖》(电影出版社)、《黑道生涯》(电影出版社)、《线人》(新文化报连载,电影出版社)、《尘世浮情》(城市晚报连载)、《腐•败》(电影出版社)、《反贪局长自述》(中国电影出版社)、《黑色娱乐圈》(中国电影出版社)、《谁玩谁》(群众出版社)、《逃亡日记》(群众出版社)、《月光花园》《新文化报连载》、《谜底》(时代文艺出版社)、《往事茁壮》(时代文艺出版社)《交易》(新文化报连载);长篇报告文学《与死神搏斗的人们》、《光明行》;中篇小说有《原罪》、《宿罪》、《人欲》、《女犯》、《在掌声中死去的女演员》、《同时出现的三个妻子》、《爱到伤心才是情》、《爆炸》、《横祸》、《伪都》、《八卦》、《断落》、《在极乐园疯人院里》、《狼谷》等六十余篇。其中中篇小说《佛眼》获“关东三宝”奖。《同时出现的三个妻子》获“东北文学”奖。小小说《聋爷》获吉林省建国五十周年征文一等奖。在进行影视及文学创作的同时,主要从事戏剧、二人转、以及歌词和其他艺术样式的创作,出版有《马金萍剧作选》(上下卷);其主要代表作品有大型戏曲《皇帝出家》、《盘丝洞》、小剧场话剧《瀛台落日》、《鸳鸯扣》、《绝响》、《人欲》等。其中《鸳鸯扣》获戏剧文学奖;《人欲》获第四届全国戏剧文学奖优秀剧本奖。二人转、拉场戏作品有《矬乡长》、《挂风铃》、《盘丝洞》、《幸福鸟》、《生财有道》、《二姑爷拜寿》、《孙成打酒》、《济公新传》、《猪八戒照镜子》、《县长赶集》、《徐九经赶店》、《焦大骂园》、《大劈棺》、《劈关西》、《听声》、《招聘记》、《二大妈打庙》、《大炼活人(演出时易名为《顺水推舟》)》《黑吃黑》等150多部,二人转《矬乡长》获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文学奖;拉场戏《生财有道》获吉林省政府最高奖“长白山文艺奖”。二人转《挂风铃》、《盘丝洞》、《矬乡长》、拉场戏《二姑爷拜寿》、《济公新传》、《上班》、《珍珠翡翠白玉汤》、小品《杠杆》、《谁帮谁》等分别获国家和省级会演一、二等奖。另外除此之外,还在各种期刊上发表戏剧论文、散文等各种文字数百篇,共发表各类作品1000多万字。《中国文化报》、《中国青年报》、《吉林日报》、《新文化报》、《城市晚报》、《戏剧文学》等多家媒体曾多次撰文刊载介绍、评论他的创作成就。国内50多家出版社编撰的各类人物辞典登载过他的词条。
本词条选自《世界华人作家艺术家大辞典》(有改动)
梦回前朝:与古人唱和
和清人俞成 · 鼓浪屿观潮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那正是我跟一个做文化生意的朋友在全国各地胡跑乱颠的时候。大约是九五年的初冬,因替他谈一桩灯展的买卖,多次赴闽,其间在福州、厦门、漳州,泉州等地滞留月余。这首诗就是那次帮他去厦门谈生意,专程上鼓浪屿一游时写的。
大鸟展翼把音超,
跃上万米接空廖;
关山重重转瞬到,
险水迢迢路不遥;
曾赴蓬莱觅仙境,
又来鼓浪观海潮;
身疲不减登临兴,
迎风凭栏气更豪。
这首诗最初发表在《长春晚报》上,是我写的一篇散文《鼓浪屿观潮》的结尾,步其清代诗人俞成写的《日光岩观海》而成的。
1995年11月写于厦门
附录:清人俞成作《日光岩观海》
试豁双目像迥超,混湛一气接空廖;
欲通河汉人能到,若问神仙路已遥;
远水平吞三岛日,长风高破两门潮;
兹游不浅登临兴,赞老风流况许要。
游金山寺感怀
1992年暮春去扬州参加全国现代戏曲调演,偷闲与剧团的朋友可志杰、刘海波等人专程到金山寺一游,虽然匆匆一瞥,却感慨万端,因有此诗。明唐寅曾有《春日与乔白岩游金山》诗。余步其原韵和之。
扬子江头春日深,
久慕盛名始登临;
楞伽台上观吴楚,
观音阁里拜观音;
慈寿塔中求长寿,
中泠泉畔洗俗心;
最是法海洞前站,
拆散白许可是真?
1992年6月
附唐寅原诗:《春日与乔白岩游金山》
山峙清江万里深,
上公乘兴命登临;
凭栏指顾分吴楚,
满眼风波自古今;
春日客途悲白发,
祗园兵燹废黄金;
日斜未放沧浪渡,
饱酌中泠洗宿心。
唐寅既唐伯虎,(1470——1523)自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著有《六如居士全集》流行于世。
浪淘沙 · 写梦
昨日写罢长剧,今日晨起梦迟。躺在床上看书,忽读到龚自珍的《浪淘沙?写梦》一词,于是,便想起了自己刚才的梦境,于是按着龚词的原韵,也填了这么一首,留作纪念。
龚自珍故居
司晨鸡叫后,残梦更稠。故地忽见一酒楼,呼朋引类寻欢罢,又展歌喉。
意中人欲走,江畔孤舟。执手相看难挽留,醒来仍驻睡梦里,双泪横流。
甲申阴历四月初三
(附:龚自珍《写梦》原词)
好梦最难留,吹过仙洲。寻思依样到心头,去也无踪寻也惯,一桁到红楼。
中有话绸缪,灯火廉钩。是仙是幻是温柔。独自凄凉还自遣,自制离愁。
附注:龚自珍号定庵。浙江仁和人。曾更名巩祚。道光九年(1829)进士。授内阁中书。升宗人府主事。寻改礼部,后告归不复出。博学,负才气。精通《公羊春秋》。晚年尤好佛乘。生于乾隆五十七年,以道光二十一年(1841)卒。生平著作甚富,刊行的有《定盦诗文集》及《定盦词》等。
庆春宫·秋来无事读
郑文焯有感并步其原韵而和之
秋来无事,捧读《近三百年来名家词选》,忽然读到郑文焯的几首词。不由得讶异万分。我曾购买一古画,落款名曰郑文焯。当时并不知清末词坛上曾有此人,以为赝品。现今一读其词,再加之他的老家在铁岭,忽然觉得,我购买的那幅画,大概是文焯的真迹(或高仿)。因此感慨有加,步其原韵和之。
这是我在旧书市场上购买的郑文焯画的国画
西风飒飒,黄叶飘零,荒烟古寺秋声。郊外寒鸦,水波芦荻,浸染霜雾蒙蒙。长夜难寐,展画卷,细品前情。苍林古木,赶考学子,挑担书童。
可叹吾等学浅,竟然不知,前辈大名。轻将珍品,以为残羹。思来便觉脸红。灯昏月黯,辗转间,耳畔传来鸡鸣。读诗看画,冥冥之间,似见先生。
郑文焯先生原词曰:
红叶家林,苍严粼寺,岁残未了秋声。门柳寒鸦,庭莎蚕老,浸霜月气冥冥。夜窗灯晕,钟摇落、山川旧情。伤心年事,何限番话,不抵飘零。
追思结客幽并,连骑云骄,看剑星横。谁分萧条。哀时词赋,过江无泪堪倾。暮宏天远,奈重拍、燕歌自惊,一生惆怅,拼尽江南,空老兰成。
【附注】
郑文焯,字小坡。一字叔问。号大鹤山人。又号冷红词客。奉天铁岭人。隶汉军旗。其自称高密郑氏者。诡称于康成之后也。咸丰六年(公元一八五六)丙辰生。父瑛綮。官至陕西巡抚。一门鼎盛,兄弟十人。裘马丽都,唯文焯被服儒雅,中光绪乙亥(一八七五年)举人。官内阁中书。旅食苏州。为巡抚幕客,四十余年。善诙谐,工尺牍,兼长书、画。雅慕姜夔之为人。又精音律,深明管弦声数之异同。上以考古燕乐之旧谱。白石自制曲,其字旁所记音拍,皆能以意通之。民国七年戊午(公元一九一八)卒,享年六十有三。葬邓尉。所著词有《瘦碧》、《冷红》、《比竹余音》、《苕雅余集》等。朱孝臧曾题云:招引处,大鹤洞天开,避客过江成旅逸,哀时无地费仙才,天放一闲来。有《大鹤房山全集》。
年初,我曾在古旧书市场买一古画,画的落款题名郑文焯。当时并不知晚清词坛上竟有此人,以为今人所作赝品,并写诗加以讽刺。今捧读《近三百年名家词选》,才知道确有郑文焯其人。我购买的那幅画似乎也并非赝品,至于画上的印章为何用板桥之章,余以为,文焯善诙谐,狂荡不羁,此印章为游戏之作亦未可知。至于详情,只有待于专家给予解释了。正因此,才填写下了这首《庆宫春》词。
夏日读李清照《夏日绝句》感怀
人杰难做作鬼雄,
丈夫因何悔泪生?
凝眸回望鸿门处,
怎还有脸过江东。
*李清照原诗:
生当做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生于1084年3月13日—卒于1155年)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著名女词人,是宋代婉约词派代表人物,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因此生活优裕,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后金兵入侵中原,易安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之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易安不但擅写词,亦能作诗,但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完全不同。
现存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但俱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七言古风:和唐伯虎《桃花庵歌》
北京纪念唐寅诞辰540周年诗书画大赛组委会,给我寄来一特别邀请函,请我参加这个大赛,并嘱我为大赛写点什么。因此就根据唐寅的《桃花庵歌》和了一首,以此作为纪念。
遥想当年桃花庵,桃花庵宿桃花仙;
桃花仙人栽桃树,桃树开花迎春天;
赏春愿作花下鬼,花下做鬼死也甘;
一壶浊酒花下醉,醉眼且看暮春残;
忙者碌碌日复日,闲者庸庸年复年;
浮生看似白日梦,梦若醒来更凄潸;
倘若人生没有爱,尔点秋香为哪般?
倘若人生真有爱,何必天天酒中眠?
酒肉只能穿肠过,生命真义难了然?
疯癫做给他人看,其实自己早看穿;
武陵豪杰墓犹在,浩气永存天地间。
庚寅年初春于长春忘忧斋
附:唐伯虎《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和袁崇焕《给兄弟诗》
2010年9月23日至25日,参加《夕阳红》杂志兴城笔会,回来后写散文《梦回兴城》,这首诗就是在这篇散文中写的。
借问将军何所愁?
欲思前尘事已休;
英雄一去身后寂,
烈士百年忠义留;
梦里青山依旧在,
镜中白发谁人头?
三十六年回故地,
却见夕阳照九州。
附录:《袁崇焕给兄弟诗》
忆到乡关百事愁,
挑灯细语不能休。
人心此时将何恃,
予骨他日望尔收;
画里青山长入梦,
镜中白发已盈头;
但求烽火今平息,
得遂闲身及早抽。
2010年的9月,《夕阳红》杂志在兴城举办笔会,邀我参加。因我早年曾在兴城戎马戍边,在这个小城待了四年之多,对这座小城别有一番情愫。因此便一口答应下来,想回兴城旧梦重游。因我复员后,几乎再没来过这个小城,这一晃儿就是三十六年。当年的“小城故事”早已随着时间的流逝,被掩埋在岁月的残垢里了。三十六年后再回小城,真是沧海桑田,旧貌残颜。这座明代古城已经变成一个旅游之地,城内的老乡几乎都被赶出城外去居住去了。城里边除了游客,再就是卖东西的商家。居民几乎没有多少了。因此,想要去寻找当年的旧痕,几乎不可能。在小城里走了一圈,除了文革中被拆毁的袁崇焕衙门府给我留下了一些印象外,别的几乎没什么感觉了。当天夜里,辗转难眠,翻看在旅游市场购买的有关兴城简介的一本小册子,正好读到了袁崇焕的这首诗,因此心血来潮,就信口胡诌,唱和了这么一首。笔会结束,杂志社让我写稿,我就写了一篇散文《梦回兴城》就把这首诗搁到那篇散文里了。特留此存照。
马金萍往期文章点击欣赏
(点名字阅读编委作品)
名誉顾问:杨 炼
总 编:木子(枫叶丹)
作家诗人:《作家诗人名录》第八版
总编微信:tiantian19890902
投稿须知
1、唯一投稿信箱: 241618280@qq.com 作品+简介+照片+微信号,所有投稿均视为“原创独家授权文学沙龙”(不同意原创授权,请勿投稿)。一周未刊发,可自行处理。谢绝抄袭、一稿多投、违法及侵害他人权益内容,文责自负,与本平台无关。
2、“赞赏”金额少于10元不结算(含10元);超过10元,2/3为作者稿费,1/3用于平台运转和发展,无赞赏则无稿费,文章发表后第四天晚上结算,第五天起,后续赞赏不再发放,不同意此规则者请勿投稿。稿费红包24小时不领取,视为自愿赞助平台。
3、编辑部有文稿编排、版面设计权利,不负责校阅修改文稿、不提供制作预览。发表20篇以上的作者,可申请制作个人微刊文集。
4、以上文图为马金萍原创授权刊发,版权为马金萍所有;转载使用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