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Live Shot丨周大宝:一个苹果的变革与希望

2015-06-10 食话



http://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c0156gwboqz&width=500&height=375&auto=0

周大宝:5.23【食话】首期分享大会的分享嘉宾


今天我要分享一种我们常吃的水果——苹果。小时候,我生活在陕西延安地区的洛川县。当时村里有一个集体果园,每到秋天,我们就能吃到新鲜的苹果。我在13岁时离开村子外出读书,并很少回去,在外面就再也没吃到小时候那样好吃的苹果了,这是很多农人都有的家乡情节。我常想吃不到好吃的苹果,是不是因为我的味觉变得不对了。




前些年我在日本旅行时,看到超市里的苹果非常诱人,我忍不住买下了,这些苹果非常好吃。为什么日本的苹果这么好吃?带着这个问题我开始搜集资料。我看到一本书——《植物的欲望》,其中有一种植物就是苹果,书中提到:苹果是人类对甘甜这种欲望而构成的一种植物,它被人类驯化,它和人是配合的。最后引出的哲学问题是:苹果利用我们的欲望而发展了自己。我一直在找各类关于苹果的资料,如果以后有机会要种出最好吃的苹果。


机缘巧合,2013年时,我带了一个考察团去台湾考察农业。我发现从日据时期起,台湾就有社会精英参与农业。日本只让台湾精英阶层去学农业、学水利,而不学政治、法律,所以台湾的农业基础非常好。台湾的创新农业,包括兰花、热带水果都做得非常优秀,产量也很大。我就萌生了一个想法,我们能不能自己种出好吃的苹果。而且我看到现在农业存在了很多问题:普通苹果在产地售价3块钱一斤,但到了消费者手里就非常贵。我觉得这种流通方式是不对的,我想能不能通过种植或流通来改变这种状况。这就是我想办法种苹果的发心。




我研究许多资料后发现,中国有世界上最好的苹果产地,其中渤海湾地区、黄河故道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都非常适合种植苹果。苹果是蔷薇科果实,变异非常快,苹果之间的差异也很大,所以新品种的培育方式与其他物种的不一样。我还了解到,中国每年苹果产量2400多万吨,占全球苹果产量的30%,而且这个速度还在扩张。浓缩果汁产量占全球产量的65%,世界上所用的大部分苹果浓缩汁都产自中国。在全球苹果口味评比中,全球苹果协会评比出世界上前十种最好吃的苹果,有5种来自日本,2种来自美国,1种来自法国。最好吃的苹果没有中国的,因为我们的味道不够丰富。


经过一番考察发现,我们的农业落后西方100年,这不仅在种植方面,还有价格形成机制、流通状况等等都非常的落后。我们的互联网、制造业、城市建设、交通等与西方社会不相上下,但是我们的农业、人均产量、农民的素质,包括最后流通的合理性、食品的安全、分级、储存等等还有太多的空间可以去提高。


中国大部分的果园是什么状态?每个果树之间是4米见方的距离,果树像乔木一样要生长,所以要留足空间让他的枝干生长。但在荷兰、法国,很多果树,都是矮化密植的品种。果树行间距有4米宽,但是每棵果树之间只有1米宽。野生苹果树可以长到15米,但法国、荷兰的苹果树只有3米多高。因为苹果是由3种树构成的,它的根部是一种海棠或者水秋,中间是一种矮化的树种,上面才是苹果的品种。下层植物负责吸收营养,中间植物为了保持果树矮小。




我去台湾考察的时候,一位西瓜专业户告诉我,这个方法不新奇,西瓜也是由两种植物构成的。他说如果一块地上今年种了西瓜,明年西瓜就长不好了,必须要换地,然而这样成本太高了。所以他们用西葫芦的根和西瓜的秧苗嫁接在一起,这样每年都可以种出西瓜了。虽然这样的种植方法没有单一物种种出来的好吃,但是可以持续种植。


2014年11月,我从事业单位离职回洛川种苹果,很多人觉得我异想天开。我们选择的地方就在这里,中国北部陕西省延安地区。




这是整个中国北方最绿的土地,这也是世界上唯一完全符合优生苹果生长7个指标的地方,包括温度、湿度、温差、光照的时间。去年,我们不仅考察了中国最现代化的果园,还到过袁隆平的有机农庄,拜访了很多中国种苹果的专家,所以我决定真的要干这件事。


这件事情风险非常高,我辞掉了公职,又花了那么多钱,万一干不成怎么办呢?我想既然牛吹出来了就试试看。所以我们去年做了行动,就是寻找土地,组建团队,选育品种。今年春天,我们已经种植了300亩苹果树苗,果园内部也已经开始建设了很多储藏的冷库。




我们开始尝试用干涉最少的方法来种苹果。这是一本书给我的启发,叫《一生至少做一次傻瓜》,写的是木村先生的故事。他阴差阳错地开始种苹果,并一直坚持最自然的种植方法,直到第9年,苹果才开花。他的苹果在日本卖得非常贵,因为他的苹果切开,久存不会变黄的,甚至不会腐烂,只会慢慢萎缩成苹果干。我们的目的是能尽量在适度的范围内,协助土壤、大地生产,再把这些产品以适当低的价格回馈给消费者。所以去年我们搜集了周边黄龙县的有机肥,然后再改善土壤。


我们想做两件事情,一是透明农业,通过适当的技术手段将整个生产过程向每个人开放,我们用了什么东西,土地是什么样子的,在视频上都可以看到。二是循环农业,我们想在果园里建立稻鱼共生系统。之后才是积累与示范,希望通过我们的模式作为一个试验,给周边传统的果农借鉴,然后让他们去改进。所以我的农业观念就是“协助大自然,分享大自然的恩惠”。


photos by:周大宝


首期【食话】分享大会现场视频将陆续呈现,敬请期待!



【食话】一个多元且开放的新媒体平台,我们欢迎每一位与食物有连接的人,只要你热爱自然,关注食物,都可能是我们正在寻觅的人。


食话

秉承初心

围绕食物这一议题

打开从味蕾到心灵的路径

我们希望说点实在的

也说点美好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