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Live Shot丨马坤山:社区里的屋里厢滋味

2016-06-03 Food Talk 食话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o0304rcttif&width=500&height=375&auto=0
(看完演讲有任何问题,可以在文章下直接留言提问,我们会邀请马坤山回答)


马坤山,社区食堂“好食堂”创始人。三十年从厨经历,当过名店大厨,经营过高端餐饮。现在开办了蜗居在社区里,人均三四十的小食堂。没有菜单,因时而食,用小时候妈妈烧菜的态度和心情,还原家的滋味,唤醒儿时的味蕾记忆。





(原文有删节,点击视频观看马坤山完整演讲内容。)


我是好食堂的马坤山,有人叫我老马,有人叫我马哥,其实我就是一个厨子。


小时候我就是一个吃货,我喜欢吃荤菜。我妈做菜特别好吃,她把肉片浆过,放在水里煮好,留在菜橱里,下班回家弄点青菜、黑木耳炒炒,做得很快。我下课比他们下班要早,我一到家就打开菜橱,拿几片肉吃一下,还要把吃掉的洞盖起来,省得又被他们逮住。但当时我们家里条件没这么好,肉还要用肉票买,我妈说你不能吃那么多肉,素菜要吃一点。我说素菜不想吃,吃素菜我饭也吃不下。我妈妈就动了脑筋做了个发明,自创了一道菜:肉末豆腐。




买点肉末,和豆腐搅在一起,要吃肉就肯定要吃豆腐,没办法单独吃。这道菜做得非常好吃,我妈第一次做出来,我“哗哗”吃下两碗饭。我妈在旁边看着我笑,姜还是老的辣。


我八六年初三毕业时就想好了,我这一辈子要做厨师,因为有得吃。老师到我家里来说,你学习挺好的,应该可以考重高,你又是班长。我爹妈也说隔壁小孩,考中专是最差的,你要去考重高的。我说我不喜欢,我喜欢去做厨子。这条路是我自己选的,在我十六岁的下半年我就去学厨了。


我学厨的时候,条件没有现在这么好,全是用煤烧的,当时我个子小,一辆三轮车的煤全部担好,还要运到炉膛里去,加好煤基本上一个人都瘫掉了。什么活儿都要干:五点钟去取早餐,七点钟去学做蛋糕,九点钟左右采购员回来,要将整片猪肉分档取料,把油渣取出来熬掉,还要去炸肉皮。饭馆上市了,我马上到老师傅边上去,抢着给他洗锅子,老师傅都很高兴,说“这个小鬼好”,我帮他洗锅子,他也省心。他下班了,我问他还有什么活要干?他说你把这个糖排炸掉,我高兴死了,赶紧炸糖排。他说这个小鬼以后会有出息的,其实我那时没想过有没有出息,我就想,有一天我把你这个马勺抢到我手上,我也能上去做个老师傅,那就是我最大的目标了。


很快,三六个月,他们的马勺都就被我抢来了。我在川菜店、潮州菜馆、杭州菜馆都做过厨师,私营的餐馆、公家的餐馆都待过,但我做个半年基本上就换了。那些餐馆的老板都不舍得我走,因为我是不拿工钱的劳动模范。但我想,我把这里的东西差不多学会,我就得自己去做了。那时候,时间长了,有了厨师帮派,我们就去厨房承包了,工资也赚得挺多。我这个人也不肯闲着,虽然承包厨房但有时候也去前厅参与一下管理。说说这个活动我们该怎么做,这个季节的新菜怎么出。终于有一天一个老板看走眼了,来跟我谈:“马厨,你除了把厨房承包掉,管理你也做了吧。”后来他的钱就赔光了。我统计过,在我手上让我管理的店,就因为老板看走眼,亏了应该有几千万。我当时心里也很难受,总让老板赔钱了。后来我换了个方式去想,这也是有人在帮我交学费。我初中毕业后就没读书了,现在出国留学的学费跟我的估计也没法比。




这是我第一次拿自己的钱出来开店。11年前,我在钱塘江上开了一个“伯君号”游轮会所。那时候的定价是500元一位。在这条船上,曾经我做过最高的消费是8个人收了80000元,人均10000/位。我在这条船上做了6年,有一个人要承包我这条船,我就以150万一年的价格承包给他了,我不知道第7年习大大就要开十八大会议,不然我这么做就是坑人了。他到目前为止每年亏一两百万。我那时候还不知道我们的社会体系会发生改变,而我承包给他的时候也有自己的想法,因为我觉得这只是我的工作,不是我想要过的生活,我要过我自己喜欢过的生活。




于是我就开了一家鑫隆鸡爪王,第一家开在胜利河,顶峰的时候我开了七家鸡爪店。胜利河店当时要排队的,一天卖出一万多只鸡爪,那时候的鸡爪是十块钱三个,一万只鸡爪多少钱大家算得出,而且那个店只有六十平,四个员工。我那时候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就有人要惩罚我了:禽流感来了。禽流感持续了大概半年,禽流感一过,我还是雄心勃勃,觉得禽流感过了可以继续扩张,结果没过多久禽流感又回来了,我前面赚的钱基本都赔掉了。我觉得应该收缩了,禽流感以后还会再来的,老天不会对我另眼相看。我在去年5月份找了间店铺,开了一家叫“好食堂”的小饭店。




我为什么开“好食堂”呢?因为我觉得我妈妈小时候做的菜,让我至今还在回味,那么有滋有味的菜,现在很多店里都吃不到了,很多酒楼、饭店里的酒店菜,出个水、滑个油、打个芡,都不好吃。我想肯定有人会响应我的这个提倡:好食堂,只做妈妈的菜,你们来尝尝看。


5月2日就装修好了,但我在6月2日才开张,因为杭州人常说“62”,我选了这么一个有特殊意义的日子,杭州人会记得我的开张日。“好食堂”开出来以后,过了大概半个月时间就要等位了。前期一些媒体帮我做了推广,很多餐饮媒体人全知道了,他们到我这里来,吃鸡爪、吃卤鸭,还有我的醉蟹,他们都是老粉丝。新粉丝过来吃的是我的香芋煲一类。




这是我的档口,我把它做成了非常接地气的家常菜。让每一个吃我的菜的人都像是打开了一本老相册,里面是你曾经拍的照片,它会给你带来甜蜜的回忆。




这些都是妈妈的菜,家的味道:八宝酱丁、皮儿荤素、糖排……我做的糖排全是用仔排做的,不能用杂排,因为小时候妈妈就是用仔排炸给我吃的。




这个腊笋烧肉是酒店菜,平时不卖,但有个故事想跟大家分享。有一天一个老客人他跟我来商量,他的儿子在美国读高中。他说:“马哥商量个事情,我儿子要从美国回杭州来了。他只想吃两道菜,一个是干菜焐肉,一个是腊笋烧肉。以前是外婆给他烧的,现在外婆不在了,我们俩夫妻也不会做菜。”因为他自己一个礼拜有5天是在我这里吃饭的,他自己肯定不会做菜的。


杭州人一般是在春节的时候做腊笋烧肉,干的腊笋买来,用淘米水浸泡十天半个月再拿出来。准备一大锅肉,肉要肥一点,把油焐出来,油要往腊笋里渗进去,最好把肉烧透,把肉的香味全留在腊笋里。这个菜夏天很少有卖。我跟他说:“你儿子的想法我一定要帮你实现。”上个礼拜到现在为止,他儿子已经来了三次了,就是来吃腊笋烧肉。每次进来他就说:“别的菜你们点,我腊笋烧肉。”他坐好,我就给他先上肉了。我看他吃得很开心,我也很高兴,我感觉是我的小孩喜欢吃这个菜,我就满足了他。我猜其实这个孩子不是想吃腊笋烧肉,他是想家了,他想他的爸爸妈妈、他的外婆了,这样一个小要求我一定帮他实现。他还有一个多月就回美国了,他跟我约好一个礼拜来三次,我觉得他不会爽约。我还变着法子让他爱上更多的杭州菜,让他记住杭州菜不仅仅是一道腊笋烧肉,还有这么多好吃的菜。


我想让每个客人都像在家里一样吃得舒服、自在,是我开这家店的初衷。我妈妈怎么烧给我吃,我就怎么烧给客人吃。我的店里没什么高档的调味料,只有湖羊酱油、双鱼米醋、绍兴加饭酒、黄豆酱,微辣的辣椒再备一点。杭州人不太吃辣,所以我辣用得很少。这些都是杭州人烧家常菜时用的原汁原味的调料。


传统的妈妈菜是生活的智慧,一个城市里总要有那么几家店还原原来的味道,所以我就去这么做了。我从厨是妈妈影响了我,我开“好食堂”的初衷就是因为妈妈菜的这种好味道。我觉得我一个人满足还不够,我开店经营也不是纯粹为了赚钱,但是我要让更多人感受到亲情,让杭州的味道不要迷失掉。年轻人老是在吃西餐,但我觉得,适当的时候,要让年轻人多尝尝杭州的味道,了解自己的故乡,品尝杭州的美味。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t0175v23ass&width=500&height=375&auto=0


私房菜的味道

(点击标题查看文字)


汪姐,厨房里的女侠

一位爱做菜的人

怀着一颗对食物的赤子心

在自己的方寸江湖间

用油盐酱醋,锅碗瓢盆诠释


图丨网络

责任编辑丨菌菌


食话出品,转载请先至后台询问

欢迎转发分享至朋友圈





【食话】是自媒体组织"文艺连萌"成员

文艺连萌丨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