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说,中国最好玩的茶是......丨食话第65位讲者林勇

2016-07-11 Food Talk 食话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c0312a0359e&width=500&height=375&auto=0

音频版:

(看完演讲有任何问题,可以在文章下直接留言提问,我们会邀请林勇回答)


前几年,我曾在杭州问过不止一百人,我问他们,喝过岩茶吗?好不好喝?你们可能都想不到,有70%的人回答岩茶不好喝。来我这里喝茶的人很多,我也问过不止一百人,特别是杭州喝绿茶的人,我问他们岩茶好不好喝,没有一个人说过不好喝。这里面就有两个问题:有的人没有找对茶,有的人拥有好茶但不会泡,我们美院的几个福建的大哥们,他们拿到了好茶,但他们泡茶是这样:“哗”往盖碗里一冲,拿过来就跟你谈天,谈完了三、四分钟过去了才想起来,那这个茶已经全坏了,他就不珍惜这个茶。


Food Talker:

林勇,千尺堂堂主。精岩茶,好美食,通音律。深谙岩茶的密码和“游戏规则”,以“林老师的茶”广交天下同好,得“老杭泡”之戏称。他认为茶是最平易近人的生命饮料,认同“茶向内,不向外”,喝茶要回到愉悦感上来。天地在变,茶的承载与包容不变。


(原文有删节,点击视频观看林勇完整演讲内容。)


★TIPS

茶的愉悦度最重要


找对茶
会泡茶
岩茶入门指南茶人×艺术家


茶的愉悦度最重要


我是中国美术学院的林勇,最近有几篇文章在网络上非常红,议论很多。一个是香港四大名嘴蔡澜先生对中国茶道提出了他的看法;紧接着林治老师在两天之后以一篇文章来回应他,过了两天,林治老师又补充了一下他的观点;前天晚上,王恺的文章也在网络发上出来了。看过了以后,大家就会发现,他们都在茶道与茶文化上,表达了个人不同的观点。蔡澜的观点比较激烈,跟他的性格有关,他认为喝爽了、舒服了就是茶道。而林治老师把茶道分为几种茶艺,以及各种场合的茶艺的表演等等,王恺老师则认为中国的茶道会起来,中国从来就没有离开过茶道,中国的茶道谁也带不走。


中国美术学院正在策划一场关于中国茶之器、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中国茶叶的展览,到时候我们会提出我们的学术主张。现在大家都在从不同的角度谈论着自己不同的观点,仔细去看看,谁说错了?谁都没错,但他们都从自己的角度去认为别人说的是过激的。其实茶是包容的,每一个人都可以从自己喜欢的角度来对待茶、来学习茶、来进入茶。所以我也提出,茶给大家带来的愉悦度是最重要的,是核心。


正在争论的几位老师的观点里,他们都在寻找他们的愉悦度。比如茶艺小姐,她们可能连茶都还喝不清楚,可在表演茶艺时多认真多陶醉,她们沉浸在那种幸福当中,你能说她们没有愉悦度吗?蔡澜先生喝茶要求痛快、好喝,喝到一杯好的茶汤,他有错吗?没有错。更多的学者是把中国的茶道与中国的茶文化精神结合起来,沉甸甸的,当然也没有错。但我个人认为茶的愉悦度是在喜欢的茶汤中去找的。茶的愉悦度如何才能达到,我自己认为很简单,两个方面:一要找对茶,二要会泡茶。





找对茶


找茶要先了解茶,找对茶,说说简单,其实很难。从我喝武夷岩茶开始,找对茶还真是很难。中国六大茶类里最好玩的是普洱茶和岩茶,因为它们承载得最多,工艺最复杂,表现最丰富。但普洱茶我是不敢碰的,普洱茶的伟大之处在于用时间和生命等待,它是一个全后发酵的茶,做完茶以后,一定要等到茶走向成熟了以后才可以喝。三十年可以喝,四十年好喝,五十年珍贵,六十年稀罕,七十年你爱卖什么价就卖什么价。前两个月卖到260万一片宋聘号普洱,已经不是茶了,但这就是它的游戏规则,当年的树非常好,它要纯发酵,发酵到一定程度才好喝。



·岩茶的十八道工序·


而岩茶的游戏规则是什么呢?岩茶是天造之物,不可异地,没有别的茶类可以像岩茶这样,它只能种在武夷山的风景区里,离开了这里,就不是岩茶了,这是武夷岩茶的特点。武夷岩茶有正岩、半岩、洲岩、外山,正岩里三坑两涧是核心。据官方统计,整个武夷山有二十万亩武夷岩茶,平均亩产五十斤茶,这就是武夷山岩茶的总量。而核心正岩的产量更是有限,正岩总共一万六千多亩,三坑两涧的茶不超过五千亩。近两年很多人开始关注武夷岩茶,这些好茶是你喝还是我喝,物以稀为贵,资源肯定越来越稀释。因此,在商品经济到来之前,很多假茶就来了。到武夷山旅游,随便问问三姑的大红袍多少钱一斤,40、80满街都是,但真正的正岩茶青多少钱?三坑两涧的牛栏坑茶青今年卖到了750块一斤,六斤半到七斤的茶青才能做一斤茶,成本还没包括采摘工、人工、水电、制作。所以说,找到茶、找对茶不是那么简单。


茶是一种生活状态,回到茶这种生活状态的时候,不是一定要追求喝到三坑两涧的岩茶,一定要喝到江湖传说的空谷幽兰、海西一号等岩茶。只要能喝到一泡武夷正山里的岩茶,就已经很不错了。



会泡茶


会泡茶、泡好茶很重要。前几年,我曾在杭州问过不止一百人,我问他们,喝过岩茶吗?好不好喝?你们可能都想不到,有70%的人回答岩茶不好喝。来我这里喝茶的人很多,我也问过不止一百人,特别是杭州喝绿茶的人,我问他们岩茶好不好喝,没有一个人说过不好喝。这里面就有两个问题:有的人没有找对茶,有的人拥有好茶但不会泡,我们美院的几个福建的大哥们,他们拿到了好茶,但他们泡茶是这样:“哗”往盖碗里一冲,拿过来就跟你谈天,谈完了三、四分钟过去了才想起来,那这个茶已经全坏了,他就不珍惜这个茶。


岩茶有三个半师傅,其中半个师傅是泡茶师傅,这是一个职业:泡手。泡茶师傅除了要对茶性了解,还要有丰富的茶知识,要了解这一泡茶的品种、工艺、特性等,同时泡好茶还跟器皿、水、山场、做茶的技术等等都紧密相关。


从“水”来讲,杭州龙井用虎跑泉来泡就非常好,虎跑泉也是中国名泉,但它恰恰不能泡岩茶。在浙江,只能用建德的农夫山泉来泡岩茶。有一次,一个福建的茶痴朋友来杭州,他带了好几包茶,在杭州市逛了两天,一泡都泡不出来,他很生气。到了我那边,用我的水一泡,茶就泡出来了,他很激动,他说用的是什么水,我把茶都留在你这里。我告诉他,我用的是转塘的自来水,前几年转塘的自来水跟杭州的自来水水源不一样,但是我当时也没觉得水的影响有这么大。


前几个月我到武夷山,我把几个名家找来,我说我们玩一次斗水怎么样。我们在山上就真正地来试一次,看看到底水对茶的作用是不是很明显。




我们找来了桐木的地表水和武夷山风景区山沟里的地表水,我们把这两款水用同样的壶同时烧开,用同样的茶、同样的盖碗,一切都是同样的,请几个专家来盲品。我亲身经历过,才感觉到好像每一泡都是不一样的。晚上我们又专门去拿了建德的农夫山泉,再跟武夷山的水进行盲品,很欣慰的是,农夫山泉的表现也不错,这下我就放心了。浙江又出了一款叫丽水的水,我认为比农夫山泉还好。所以,一旦找对茶,会泡茶,岩茶的愉悦度也就出来了。



岩茶入门指南




大家从岩茶的初级阶段去慢慢深入,就不会茫然了。茶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茶可以很高,茶也可以很生活化。岩茶入手有它的方法,岩茶除了有不可异地的游戏规则外,史上记载岩茶的品种是最多的,数据有好几个版本,有1000多、800多也有700多。但真正的培植下来的,有176个品种,在陈德华的育茶园里。做成岩茶的品种有81种,这是根据罗盛财老师的统计,出自他的《名丛录》,可以查验。


这么多的茶类,味道都是不一样的,喝起来会云里雾里。武夷岩茶主打的产品有水仙、肉桂、大红袍,大家如果喜欢岩茶,就从这三款喝起,喝个半年,两个月喝水仙,两个月喝肉桂,再过两个月喝大红袍。它们的特征是什么呢?几年前,台湾的曾志贤老师在杭州城西做过一次岩茶的推广,台湾的曾老师是中国最古老的千两茶的拥有者。他曾经这样介绍了这三款茶,我觉得很有道理。他说,水仙韵气往下沉,肉桂的花香往上升,大红袍就是这两种相加。当然这是最初的感觉,因为肉桂还分很多品种,最高境界从兰花香到水果香,再到蜜桃香,再到烂蜜桃香,还有好几个不同的做茶的过程,包括生产过程和手工艺过程。岩茶里区别最大的就是水仙和肉桂,而所有的书上介绍大红袍的味道时,都是说既有岩韵,又有花香。




大家可以做这样的尝试,去深入岩茶。我自己在微信上开玩笑地写了:我只喝岩茶或白水。其实我也喝普洱茶,只不过不经常喝,我喝不到号字级的普洱茶,顶多喝印字级,是跟着何作如老师喝。当年马云的江南会成立的时候,后面的茶是我在主持的,这短短的几年,真的让我突飞猛进。我在那里见到了很多奇形怪状的人,来自全国的什么妖怪都有。何老师就经常在那边泡普洱茶,他是目前中国拥有号字级茶最多的专家,他经常半夜十一点半到江南会,打电话给我:“林勇,你快来呀,我十一点半就到江南会。”十一点我都睡觉了,他说:“今晚泡宋聘。”宋聘!我爬起就跑,先去了再说。现在要喝宋聘,得几个人约好,一起打飞的去海南喝,因为宋聘260万一片了,何老师已经好几年不给我喝了。


而且他不但十一点多到,喝茶的时候,还要从天台山运四桶水下来。跟着他,我就喝宋聘、双狮同庆、陈云、红印,可这些茶我怎么喝得起呢,一我买不起,二我根本就找不到,所以何老师一走,我就跟普洱茶决裂了。我够不着,那不是我的生活状态。


而岩茶我够得着,因为我创造了一个岩茶的概念:千尺堂。2007年,当初我到武夷山,跟着武夷山这些老一辈的老师:陈德华老师、陈建霖老师一起喝茶。陈建霖老师告诉我:“别管了 61 25825 61 15989 0 0 3502 0 0:00:07 0:00:04 0:00:03 3501,你顾牢这辈子自己有岩茶喝就可以了,岩茶你管不来。”我说:“为什么?看见普洱茶下去了吗?看见铁观音败了吗?武夷岩茶接下来下场也是这样。”商品经济的到来,必然会冲击到武夷岩茶,所以岩茶的人如何坚守底线,不打农药,用环保的手法来保护它,不过度地开发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摆在那边,很难解决。所以,当初我一谈到这个问题,我就觉得我能不能为岩茶做一点事情。



茶人×艺术家


2007年,我用中国美术学院的平台,召集了15个茶人,跟15个艺术家对接,我是这么告诉这15个茶人的:每年交两件作品到这里,艺术家来做一个珍藏盒,不带任何商业。这两斤茶不叫茶,叫作品,因为有一个平台在关注他们做茶的态度和做茶的技艺,他们要把这个茶保护好,传承下去。为了生活,该干嘛干嘛,但是这两款茶一定要认真做。


第一次、第二次做完了,现在准备做第三次的时候,大家越来越觉得这个方式好玩,这完全是民间的平台,它会把所有武夷山的名人聚集在这里,跟艺术家对接在一起,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大家都在关注。所以我开玩笑说,武夷岩茶的金字塔尖在杭州。我差一点没能回家,回福建就被人家打死了,武夷山人来了,福建南平人来了,闽南人来了,福州人来了,一个一个到我这里来踢馆,他们觉得不可能,武夷岩茶的金字塔尖怎么可能搬到你杭州去。




到了我这里一看,满墙的大师,我说对不起,我不懂茶,我唯一能用人格保证的就是墙上是真的,他们的茶是真的,想喝就不要谈钱,谁想喝谁就拿去,喝完拉倒,至于茶好不好,我不负责,你们自己品。从第二年开始我就孤独到现在,再也没人来跟我踢馆了。这就是千尺堂的来历。



·筹建中的听茶阁,一个
喝茶、发呆、吸氧的地方·


茶承载着历史,承载着文化,但,茶更应该承载当下的生活和当下的生活态度,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而且我接下来会为它而做。我做了一个狼巾的系列,让世界红茶的祖宗重回红茶世界的大家庭。我们要用当下人二十一世纪的生活方式来改变我们的品饮方式,我想我们今年会努力做出这些东西。

图丨林勇、网络

责任编辑丨绿绿

食话出品,转载请先至后台询问

欢迎转发分享至朋友圈




【食话】是自媒体组织"文艺连萌"成员

文艺连萌丨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