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理与法理在基层的碰撞——基于新型冠状病毒在基层防控的思考 | 专栏文章
编者按:近日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也引起了公共管理学者们的热切关注和探讨。为深入理解公共事件背后的政府行为与过程,“公共管理共同体”平台联合“政治学的困惑”平台将于近日连载专栏理论文章进行探讨。本期专栏文章如下,欢迎大家积极荐文和参与讨论!
近日来爆发于湖北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已蔓延至众多省份,中国内地31省(区、市)均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危机事件一级响应。最新消息,世界卫生组织将我国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认定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高度重视,强调“疫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防控就是责任”,采取众多措施、层层落实,掀起一场全国总动员、全民参与的防控阻击战。但是在政策传递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效力递减现象,一些措施在基层可能未完全落实。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我国传统社会所形成的差序格局在不断弱化,但是在基层,特别是在广大乡村依然是熟人社会。熟人社会讲求情理,即人情面子,而政策落实与传递则必须按照法律要求进行,即法理。由此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防控中在基层便有可能产生情理与法理之间的碰撞。当然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并不是所有农村都面临着这样的困境,例如新闻报道的一些农村的“硬核”防控措施,但是对于乡村社会在危机管理中的这个问题也不得不思考。
疫情防控在基层出现情理与法理的冲突主要的原因如下:
一、政策自上而下传递,政策传递链愈长,政策传递至末端时愈有可能产生效力不足的现象,通俗来说可用“鞭长莫及”形容。政策传递过程中需要有与之相应的政策监督,政策传递链需要有一条监督落实链。周三多在《管理学——原理与方法》曾提到:“只有没有信任的控制,没有不控制的信任”。所以疫情防控政策已经传递到基层时,监督一定要落实到位。
二、乡村社会长期是熟人社会的影响。人情在农村特别看重,通俗来说就是邻里关系和面子。虽然现在农村之间人员流动也较为频繁,但是许多农村仍然是一姓居多,即在一个村子里“本家”居多。因为是本家、因为是邻里、因为是乡里乡亲,所以村民自发采取对返乡的本地外出务工人员的举措,上级传达政策效力可能不会完全显现。而且基层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与人民群众交流甚多,在采取必要防控措施时也可能会碍于情面。
三、目前疫情感染人数已经非常多,各级各类媒体均报道疫情最新情况以及防范感染举措。但是仍然有人心存侥幸心理,认为疫情不会感染到自身,未及时采取举措。而且由于农村人数较多,便会产生集体行动的困境,打赢疫情防控组织战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战斗,是一场全民集体行动。集体行动之中会产生相应困难,学术上称之为集体行动的困境。
破解基层疫情防控中情理与法理冲突的策略:
一、加强政策落实监督。在当前形势下,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政策已经传遍全国,传达至各级组织,因此必须完善政策监督落实。政策监督要采取上下两条线同时进行,即自上而下监督与自下而上举报,因为自上而下监督在短时间内不可能覆盖所有区域必须有自下而上举报辅助;自下而上举报则可能因为人情和其他各种原因未完全发挥功能,则需要自上而下监督辅助。
二、加大疫情情况宣传。要更大力度宣传疫情相关信息与情况,要让农村基层群众真正意识到疫情的严重性与采取防控的重要性,当然要避免过度恐慌。目前已经采取电视、广播等各种措施加大宣传,现在可从广播的时长、时间段等方面继续宣传,也可以从当地特色的民谣和方言中着手。
我们相信,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战斗中,我们一定能够取得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终胜利。学界今后可以专门针对乡村社会的危机管理展开研究。
即日起,公共管理共同体平台面向全国同行征集关于本次事件的理论观点与学术分析。请发至邮箱1007407747@qq.com,平台将积极推介优秀作品。
往 期 推 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