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赠书福利|张成福 党秀云著:《公共管理学(第三版)》

由我国知名公共管理学者张成福教授领衔撰著的《公共管理学》,是一部畅销多年的经典教材。全书基于国际化的视野、批判性的思考、本土化的行动原则,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背景,围绕政府治理现代化这一核心主题,对当代公共管理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展开研究和论述,在系统阐述公共管理学科主要理论的同时,充分反映了当前中国政府改革与创新的成就和经验。

与上一版相比,本书增加了“公共管理的价值”“公共管理的环境”“公共部门知识管理”三章,重写了“数字政府”“公共管理中的责任”“公共管理现代化”等章节,并对其他章节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订,充分反映了公共管理学科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经济全球化、数字革命、知识经济、创新管理等前沿问题均在相关章节中得到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本书于2001年首次出版,先后被国内众多高校选为公共管理课程配套教材及公共管理考研、考博参考书,已成为成千上万读者系统学习和掌握公共管理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必读著作。

赠书福利规则请见文末。



《公共管理学(第三版)》

张成福、党秀云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0年12月


公共管理的六大核心价值

张成福


1. 人性尊严
(1)在公共管理过程中,应以维护人的尊严、保护人民的权益为最基本的出发点,人民的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在不违反公共利益的限度内,应在法律、政策和行为上,予以最大限度尊重。
(2)在公共管理过程中,任何对人民权利的剥夺、利益的侵害或者使负担义务,非有法律的依据不可。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依据法律、法规、规章进行,没有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做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
(3)公共部门要以积极的态度具体实现宪法中所宣示的人民各种社会权的授益性行政活动,改善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应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提供直接的公共产品或服务,予以直接的资助或者协助。
(4)公共部门在实施行政管理的过程之中,特别是在做出与人民权益有关的决策时,应给予人民参与的机会,这既是对人民的尊重,亦能有效防止侵害公民权益。
(5)公共部门在行政管理的过程中,有违法或不当之处,致使人民的权益受到损害,应予以适当的救济。有权利而无救济,等于无权利;有救济而无实效,亦等于无救济。

2. 公共利益
公共利益要求在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以下因素,以作为实践公共利益的参考标准:
(1)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应遵循普遍利益和多数人受益准则。
(2)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应体现弱势优先保护原则。
(3)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应该超越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不应或者防止被利益集团所俘虏,成为利益集团谋取特殊利益的工具。
(4)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应该超越部门利益,更多地从整体的利益和国家利益的角度考虑问题以及谋取解决问题之策。
(5)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应具有前瞻性,考虑到国家和民族长远的发展利益和福祉。
(6)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应超越地方利益,更多地考虑全局和整体的利益需要。
(7)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应保持开放性、透明性和参与性;在涉及公民重大利益和重大关切的问题上,民主的磋商和参与程序是不可缺少的。
(8)公共权力,无论在任何情景,都不能用来作为谋取个人特殊利益的工具。

3. 公平公正
公平公正要求公共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实施行政管理的过程中,最起码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反对特权。任何人、任何组织都不得具有宪法和法律之外的特权。如果承认特权,就等于承认了特殊的人或组织具有侵害他人权利的权利。反对和禁止特权,其关键在于彰显平等权的重要性。
(2)禁止歧视。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做出行政决定时,应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不能基于教育、宗教、财产、阶层、民族、性别等而予以区分,从而差别对待。
(3)自我拘束。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做出具体行政行为时,在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对于相同或者具有同一性的事件,如无正当理由,应受行政惯例或者行政先例的约束,而做出相同的处理,否则便违反了公平公正的原则。当然,行政惯例和先例本身必须是合法的。
(4)行政中立和回避。任何人不能作为有关自己案件的法官。在行政管理的过程中,如果存在影响公平公正的因素,为了保持公平公正,负责处理的行政人员应申请回避或者自行回避。
(5)公开听证。任何人的辩护均必须公平地听取。行政机关做出影响公民权利义务的决定之前,双方提出证据与反证、相互盘问,在公平听取双方意见后再做出决定。

4. 公共责任
在现代社会,公共责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责任。政府机关应当积极回应社会和民众的重大关切和利益诉求,积极地履行其社会责任,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2)政治责任。政府的行政必须符合民意,并对民意负责。在现代国家的治理体系中,民选的代表机构是民意代表机关。对民意负责,便意味着向代议机构负责。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行政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现代国家的治理是政党领导下的治理,政治责任也意味着向政党负责。中国的政府管理,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行政管理,政治责任意味着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并自觉接受党的监督。
(3)法律责任。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如果违反法律规定的义务,违法行使职权,就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政府行为给公民造成损害的,当依法赔偿;政府工作人员违法失职、滥用职权、贪污腐败等行为则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者刑事处罚。
(4)行政责任。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自觉履行职责,不失职;自当遵守法定权限,不越权行事;在行政组织体系中,对上级有服从的责任和义务;在执行公务的过程中,有保守秘密的责任和义务;政府的行政行为,自当符合法定的目的,不滥用职权,更不允许利用权力谋取个人利益;政府机关和公职人员自当合理行使裁量权,避免行政失当。凡此种种,皆属行政责任。
(5)道德责任。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生活和行为要符合社会及人民所要求的道德标准和规范,拥护宪法和法律,忠于国家,服务人民,做到清正、廉洁,坚守道德的底线,做国民的楷模。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有民主的风度,尊民、爱民、益民、敬民、便民,不可高高在上;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有整饬的生活,为民表率,不可骄恣乱妄、奢靡放荡,更不得有损伤社会风尚的行为;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有忠诚的行为,直道而行;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有廉洁的操守,廉洁自持,一介不取。同时,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更要通过积极有效的工作,服务国家和人民。一句话,做一个良善的公民,成为公民之表率,乃是道德责任。

5. 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在公共管理实践中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法律和政策的安定性。在法治国家,人民对政府的信赖首先是建立在对法律和政策的信赖基础之上的。因此,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要维护稳定性、连续性和一致性,不可朝令夕改,破坏基本的信赖基础。政府规范和政策应尽可能明确、具体,以便人民可以清楚地理解什么是允许的、什么是禁止的,政府的行为必须具有可预测性,能被人民所预见,并据此安排自己的活动。法律、政策的明确性、安定性和政府行为的可预测性是建立信赖的一个基本前提和要求。
(2)不溯既往。政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作为人民行为之规范,实施后不许追溯既往不利于人民的变更。对法律、法规和政策公布实施以前已终结的事实,新法原则上并不适用。特别是侵害性、负担性的法令和政策一般是禁止溯及的,否则便会破坏信赖关系。
(3)公共承诺的践行。政府对公民做出的承诺,是政府单方面约定将来作为或不作为。承诺一旦做出,自当积极践行。若政府机关不践行承诺,自当承担责任。
(4)行政机关执法应当遵循信赖保护。政府的行政行为具有公定力和执行力,行政决定一旦做出,法律要求行政相对人对此予以信赖和服从,基于这种信赖的存在,法律亦应保护人民的信赖利益。
(5)行政合同的履行。行政合同与私法人的合同一样,在本质上乃是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而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政府机关应当严格履行合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6)政府信息的真实。政府信息乃是公共资源,对社会和人民影响巨大。政府向社会和公民发布和传递的信息要全面、准确、真实,否则会破坏政府的公信力。

6. 高效便民
从某种程度上讲,效能就是公共管理的基点。公共管理是否高效乃是衡量管理的一个重要标准。所谓高效便民,简单而言,便是行政机关要积极履行法定的职责,提高办事的效率,并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优质服务。“高效”中的“效”,是指经济、效率、效果。经济乃是指政府要以尽可能低的成本、最少的投入来达成目标。效率乃是在既定的时间范围内,实现了什么样的目标,也就是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率。效果乃是指解决问题、实现既定目标的程度。高效便是经济、效率、效果的统一。便民,也就是从公民的立场考虑问题,是对高效的另一层要求。公共部门乃是公共服务机关,要为公民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便民要求在施政的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地为公民提供便利,减少公民在时间、金钱、精力上的消耗,从而确保实现行政目的。高效便民的核心在于强调行政机关当为公民提供方便、快捷、优质、全面的公共服务。



作为一个人类实践领域,公共管理是这样一种活动,我们通过它创造有益于人、共同体乃至整个人类的公共价值,并通过它参与、创造、美化和完善我们的公共领域和公共生活。作为一门学科或者一个研究领域,公共管理并非像新柏拉图主义者所认为的那样,是一种纯粹的理论生活。在他们看来,纯粹的理论生活就是目的本身,纯粹的理论生活优越于实践生活,而实践生活仅仅是指向某个目标的手段。公共管理的研究和思考,并非学者们在学术象牙塔中的自我式独白,而是根植于现实实践之中的。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或者行动是盲目的,同样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是虚妄的。理论在实践的基础上得到检验和评价,反过来又促进新的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公共管理研究的价值在于对时代所提出的各种挑战进行持续性的回应而不是被动的反应,对关系国家和人类命运的共同问题予以思考和回答,并在此过程中创造公共的价值。在这个时代之中,人类走向现代化的进程正在加速。而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人类一方面创造了巨大的文明和进步,另一方面也引发了前所未有的张力或者危机。就公共治理而言,在全世界范围内也存在发展的赤字、服务的赤字、财政的赤字、能力的赤字、绩效的赤字和信任的赤字,治理体系本身也处在变革之中。

从中国自身来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时代最重要的特征在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强调指出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就是我国社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主要矛盾和由此矛盾引发的其他问题,同时建立现代国家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自然便成为中国公共管理的核心议题。


在作者看来,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我们的生活以及公共生活中的诸多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 我们要重新思考和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必须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承认每一个生命存在的独特性及其意义

  • 我们必须重新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 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国家与社会和人民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构我们的治理秩序

  • 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和理解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重构国际治理的新秩序

  • 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我们的经济及其公共政策的关系

  • 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不同文化与文明之间的关系



本书目录






第1章 公共管理导论
1.1 公共管理的性质
1.2 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的区别
1.3 公共管理学的特质
1.4 公共管理的理论变迁
第2章 公共管理者的角色与能力
2.1 作为一般管理者的角色
2.2 作为公共管理者的特殊角色
2.3 公共管理者的能力
2.4 公共企业家、公共企业家精神与公共管理者的创新能力
第3章 公共管理的价值
3.1 公共管理的价值及其重要性
3.2 公共管理的核心价值
3.3 公共管理价值创造和实现的过程
3.4 公共管理价值创造和实现的条件
第4章 公共管理的环境
4.1 作为开放系统的公共管理
4.2 公共管理的生态环境分析
4.3 公共管理的生态关系
4.4 主导公共管理变化的时代环境
第5章 公共部门的角色
5.1 公共部门的性质与需要
5.2 市场机制、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5.3 市场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职能
5.4 政府治理工具的选择
5.5 政府失灵
5.6 矫正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策略
第6章 公共部门的战略规划与管理
6.1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性质
6.2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过程
6.3 公共部门的战略规划
6.4 公共部门战略规划的方法与技术
6.5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问题与改进
第7章 公共政策的设计、执行与评估
7.1 公共政策的性质、类型与周期
7.2 公共政策问题的建构
7.3 公共政策规划
7.4 公共政策执行
7.5 公共政策评估
7.6 公共政策制定的现代化
第8章 公共组织管理
8.1 组织的性质
8.2 公共组织的特性
8.3 公共组织设计与管理的一般原则
8.4 传统科层组织及其困境
8.5 弹性化政府的组织设计
8.6 组织设计:组织学习的观点
8.7 公共组织的能力与高绩效的公共组织
第9章 公共组织中的领导
9.1 领导与影响力系统
9.2 领导权力与领导效能
9.3 领导方式与领导效能
9.4 权变领导理论
9.5 转换型领导理论
第10章 公务人力资源管理
10.1 人力资源的特性
10.2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兴起
10.3 人力资源管理的性质、功能和系统
10.4 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角色与知能
10.5 公务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目标
10.6 公务人力资源管理的新理念: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10.7 工作生活质量——公务人力资源管理的新策略
10.8 现代公务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趋势
第11章 公共预算与财务管理
11.1 公共预算的性质与功能
11.2 公共预算的原则
11.3 政府预算制度及其评估
11.4 政府会计
11.5 政府财务报告
11.6 政府采购管理
11.7 政府审计
第12章 公共服务的绩效管理
12.1 绩效管理的性质与作用
12.2 公共部门服务绩效评估的一般性衡量指标
12.3 标杆管理与绩效管理
12.4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问题以及改进策略
第13章 公共部门知识管理
13.1 知识与知识管理
13.2 知识管理的基本流程
13.3 知识管理的模式和框架
13.4 公共部门知识管理的推动
第14章 数字政府
14.1 数字化社会与数字政府
14.2 数据与数据治理
14.3 数字化的公共服务
14.4 数字政府面临的挑战
第15章 公共危机管理
15.1 危机的性质与影响
15.2 公共危机管理与全面整合的危机管理体系
15.3 公共危机管理的战略
15.4 公共危机管理的阶段与政策
第16章 公共管理的新策略
16.1 公共服务的民营化
16.2 非营利组织与公共服务
16.3 公共部门的目标管理
16.4 公共部门的全面质量管理
16.5 公共管理的顾客导向
第17章 公共管理中的责任
17.1 公共管理中的责任概述
17.2 行政控制与责任
17.3 立法控制与责任
17.4 司法控制与责任
17.5 公民参与责任的维护
第18章 公共管理现代化:变革与发展
18.1 公共管理现代化的性质与动因
18.2 现代性与公共管理现代化的结构
18.3 公共管理的创新与现代化
18.4 中国政府治理改革与创新


END



文末留言,分享“您想阅读本书的理由”或“您在本书18章内容中最想读的一章节和理由”。经过后台精选,截至1月12日上午9时留言点赞量排名前四名,将获得平台赠书一册。同时,我们也将随机抽取1位读者赠送本书。(赞数同量,以客服微信所显示顺序为准)。欢迎您的评论!

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对本次赠书活动的大力支持!



本期编辑:杜天翔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