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弘博说】考古人,博物馆的资料提供者?

2015-04-19 弘博网


考古,与博物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近期随着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揭晓,社会对考古工作的关注度很高,本期弘博说跟您聊聊博物馆里跟考古有关的那些事儿。

遗址类博物馆多是在考古遗址基础上进一步保护、展示,与考古的密切关系不言而喻,我们讨论的是各类博物馆相通的那些与考古的联系。考古学专业背景的人进入博物馆工作,其实比较对口的是考古、保管、研究等部门,这几个部门往往是离博物馆藏品最近的部门。不是所有博物馆都有考古部,但保管、研究或者类似功能的部门则基本都具备,毕竟收藏、研究是博物馆的重要职能,这里不单说有考古部、田野部的博物馆。
那么,考古学背景的人在博物馆工作中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保管的日常工作又是什么?新时期又有什么样的转变?
博物馆人和考古人是怎样看待考古工作与博物馆文物来源的关系呢?

考古的视野和角度又会对博物馆有怎样的影响?

1

一般认为,保管部是博物馆主要业务部门之一,是整个博物馆工作的的基础,负责博物馆藏品的保护管理、征集以及研究等工作。文物的保管传统认为轻松简单,但实际是一项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的工作。其工作具有风险性、单一性和繁琐性。


南京博物院有一个工作程序表,这很能反映保管工作的全过程:

接收→鉴选→登记→编目→入库→保养→提用→核对→注销→统计

这个简明工作程序表,可作正规博物馆保管工作的参考,但不一定适用于人员少的文物陈列室。


从新中国最早的博物馆人之一宋伯胤先生的文章中可以大致了解到当时博物馆藏品保管部门的日常工作情况:
文章节选自《中国博物馆》1985年第1期的《博物馆保管员的一天》:
清晨第一件事儿
进库房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检查藏品。他们沿着一排排橱架,逐件仔细查看。是那样严肃,是那样认真,虽然只有一个晚上的短暂睽别,但也不能有丝毫的粗心大意。接着用吸尘器清扫库房。这是因为他们很懂得:保持洁净的环境和清新的空气是保管好藏品的首要一条。
为了明天
八点半钟,是规定的记录库房温、湿度的时间。这项工作似乎呆板枯燥,但却具有报道和监视保管环境的自然条件的科学意义。

“呀!湿度比昨天升高了百分之零点五。”这是不祥之兆!保管员立即将所有的去湿机全部打开。随后,保管员走近昨天新收入库的藏品前,开始安排上架了。一件新藏品,两张编目卡,一份藏品档案,都整整齐齐地摆在工作台’上。他按着编号、名称、质地、时代……认真而细致的一拦一拦查,一件一件对,洋溢着为祖国历史文化高度负责的责任感吕“怎么搞的,又是把1983年写成83年了”。他用笔在卡片上工工整整地写成“1983年”。因为保藏文物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今天,更是为了明天,为了传之子孙万代的。只写“83年”,千百年后,人们也许就会误认为是1883或2083年,这就是我们这代人的失职。

检查到藏品的“现状”时,一片阴云掠上保管员的心头,卡片上密密麻麻写了这么多的字,什么“霉斑”呀,什么“裂纹”呀,什么“破损一处”呀等等,但就是不得要领,完残的程度、部位都不准确。他一面端详着藏品,一面暗自思考:是用坐标表示好,还是用绘图或用照相表示好呢?他想着改进的路子。
接待客人不含糊
这时,一封介绍信送到保管员的手里,几位大学历史系的教师要来看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出版的报刊。于是他放下手上的工作,关了灯、锁上门,来到接待室。

首先详细询问了客人们的具体要求,然后熟练地填写好“藏品出库凭证”,办妥手续,把客人领到参考室。参考室是专供馆内外参考、观摩、欣赏或研究藏品的场所。它与一般屋子不同,既要采光充足,又不能直接受太阳光的照射,必须在窗子上安装涂过紫外线吸收剂的玻璃。屋正中摆着一张铺着洁白罩单的桌案,上面除了一盒铅笔和一叠方格纸外,空空荡荡,别无它物。室内绝不招待烟茶,也不备有水瓶和茶具,更不用说烟灰缸了。

保管员把客人领到这间屋子后,很有礼貌地指着墙上挂着的《看藏品须知》,请他们了解有关规章。并请他们把随身携带的背包、水笔、圆珠笔、打火机、火柴、香烟、笔记本等,一一放进一个专设的橱柜里,然后自己去提取藏品。多么快的迅度,多么出色的工作,不到五分钟客人需要看的文物已经稳妥地放在案子上了。保管员用戴着洁白手套的双手小心翼翼地把它展开。这时,在这间屋子里,只有报纸的轻轻舒展声,只有聚精会神专心致志的观察,间或有几句低声细语的议论。此刻,最忙碌的还是保管员:他一面要把报纸打开,收起;一面要察言观色,倾听议论,暗暗记在心里,以便随后能把客人发表的高见,一字不漏地记录下来。
建档,不是一墩而成的

送走客人,保管员按部就班地把藏品一件件退回库房,经过仔细检查,归还到原来的柜架,然后在编目卡上填写使用记录。接着把客人们的议论整理腾清,装进藏品档案。


藏品档案的建立,不是一墩而成的。它是在依靠保管员对藏品的熟悉和勤奋学习的基碘上,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的。它集中着每一件藏品的历史、工艺、研究、使用的资料。它的作用主要是“予人方便”,供使用藏品的人参考。这次,又得到新材料了,保管员由衷地感到高兴。客人们走了,留下的是拍摄照片的要求。向需要文物资料者提供照片,是博物馆责无旁贷的义务。

藏品照相不同寻常,保管员要守候在照相机旁,须臾不得离开。拍照时,切记要加上藏品编号和比例尺。照相底片也要由保管员统一管理。
库房的机密
十时三十五分,当保管员刚把拍完照片的藏品归到方位后,主任领着五位来自祖国边疆的同行参观库房来了。藏品库房,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允许参观的。但因它的收藏丰富,专业性强及管理结构的科学化,所以它就成为博物馆内部的一种特殊的展览室。这五位同行的参观手续,主任已经全部办妥了。

走进库房后的第一件事是要在《人库人员登记表》上写出姓名、工作单位、职务和人库时间。因为是同行,他们认真地看了藏品,看了编目卡,看了藏品档案,看了专题目录,还和保管员详细探讨了排架原则,管理制度和温湿度的控制。

当客人问到这个库房有多少件藏品时,保管员婉转而又坚决地向客人说:“这是库房机密。”保守库房机密是保管员的天职和信守不谕的约法之一。

午后繁杂的工作

上上下一下,进进出出,已经工作了近三个小时。现在有了点“宽余”,保管员坐下来继续编辑《馆藏抗日战争时期文献资料专题目录》。已经有人把这些目录改编为分类卡片,说它是一种较好的进行专题研究的工具。使人极易掌握和理解博物馆的部分材料。因此,保管员都把它看作是份内的作业,孜孜不息地去完成。


昨天,他著录到1943年闻一多教授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写的一篇题为《字与画》的专论。已经抄了一段,现在继续写下去。

下午的工作开始了。保管员回到库房要做的第一件事,还是挨着柜架看看藏品。

他还是继续抄闻先生的《字与画》。遇到问题,去图书馆里查找资料借了两本书。
一个霉点,,会长成一大片霉
转眼已是三点半钟。啊,记录温湿度的时间到了,他赶快回到库房。每天两次,没有半点疏忽大意,他们不仅记录库内的,库房区的,而且还有馆内的气象观测。这种定点记录大自然和藏品管理系数的数据,逐年积累起来,就会成为有用的,可贵的改造保管环境和条件的资料。此刻,天空高高地挂起了雨措,库外的相对湿度已经明显上升。这是无声的命令,保管员立即行动起来。

在目前现代化设施还跟不上的情况下,许多工作必须借助于传统的方法和勤劳的双手。这时,保管员突然想起那几封革命烈士的信扎,它们长久流传在人间,入库时又未经消毒处理。都怪自己执行制度不坚决,没有按“未经消毒的文物不入库”的规定办事。越想心里越不踏实,赶紧去看,果然水渍渍的,湿乎乎的。于是急忙拿到库房外间的准备室,先把它和其它藏品隔离起来,再作消毒处理。保管员的责任是重大的,稍出差错,就会给国家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一个霉点,会长成一大片霉。一件藏品处理不慎,就会导致更大的损坏。几分钟后,几件霉变的信扎,已经稳稳妥妥地到了文物保护科学技术专业人员的手里。
一天的工作结束前,仍在忙碌着
所谓上架就是藏品科学管理的具体化。它的第一要义是保证藏品的绝对安全,但也包括有藏品管理结构的网络化和体系化。因此,不同藏品的库房,上架原则也各不相同。保管员熟练而认真地为每一件新收的藏品安排位置。每定一个位置,都要填写一张方位卡,并在两张编目卡上回注方位。它们之间确实是贯穿起来了,脉脉相通着。

偶而还能看到保管员把手中的一本本报刊、手稿打开来了,端详着,凝思着,随手还写了些什么,又轻轻地把它合上。

下班还有五分钟,他拿起《库房工作日记》详详细细把今天的种种活动都记载下来,然后关上灯,锁上门,向主任交了钥匙,换上自己的鞋子,脱掉工作服,带上从图书馆借来的要在晚上阅读的两本书,舒坦而喜悦地走出工作室。
保管工作包含文物保护和研究的工作,需要专业技术人员从事,但是实际工作中可能并非如此。经常耳闻文物在库房中没有得到妥善的保管和保存,这与专业人员、技术的缺乏有很大关系。进入新时期,博物馆保管人员的工作发生了很大转变,对专业性的依赖更强。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法律的逐步完善,馆藏文物在数量上增加了很多,同时馆藏文物的类别也随之增多,为此博物馆文物管理工作所面临的挑战也是艰巨的。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为博物馆的场馆建设、研究、收藏、展示等提供技术上的指导。尤其是可以运用数字技术加强对藏品的保护、管理,还可以为博物馆增添新的展示内容、提供新的展示方式。
健全博物馆文物保管工作制度,改进博物馆的保管措施,利用现在的高科技,合理规划和控制文物的保管环境。为此,可以在馆内安装恒温恒湿系统,实时监测文物所处的温度和湿度,保证文物的安全,更有利于文物的长久保存。
另外,对博物馆的防火防盗也应结合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加以防范。这种转变主要是观念和实操方面的转变,预防性保护的观念在强化。不是等到文物出现问题了才开始保护,而是在提前做预防,由于种种现实原因、客观原因,中小博物馆的库房现状依然存在较多隐患,从观念到实际情况都有不少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都有很多人在试图改善,工作在一步步推进,我们有理由相信情况会不断好转。
2

刚刚有谈到博物馆的保管工作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这里就不乏考古、文保人员。考古与博物馆的另一点重要连接还在于,博物馆文物来源方面。来源大致有这几种:一是保管人员的征集;二是文物工作队(或考古队)送来的发掘品;三是文物商店交来的文物,四是陈列部门为了陈列需要而征集来的文物。考古发掘是博物馆文物的重要来源,一般是将考古发掘的的高亮点文物送到博物馆里进行展示。一定程度上,考古学家确实在为博物馆提供资料。新形势下,考古学和博物馆学的学科建设都在不断完善,身份定位也不断在变化,有学者也提出一线考古工作者的身份转变问题,从资料提供者到课题组织者。


从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的王青老师文章中可以看到考古人对自身身份定位转变的思考。

文章节选自《华夏考古》2010年3期《河南博爱县西金城龙山文化城址的多学科研究实践与探索——兼议新形势下一线考古工作者的身份定位与转变》:
产生困惑的缘由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尤其是新世纪以来,中国考古学正在经历一场看似平静、实际却是影响深远的学术变革,随着西方考古学理论的传入与实践,多学科研究手段的不断运用,考古学的研究视野不断拓展,研究能力大大提高,研究领域也因此不断细化和加强。在这一学科发展的新形势下,就出现了某类特定的考古遗存往往成为某些特定研究者来研究,单纯的一线考古工作者却对此无能为力。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或困惑:在考古第一线从事实地发掘的考古人是否就将沦为单纯的“资料提供者”?对此,大抵最近十多年来坚持从事田野考古工作的同仁,想必都会有切实感受。如果仔细思考不难得出结论,这实际上就是传统考古学在未来如何定位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三方面来思考和解答这个问题。

多学科背景的意识
首先,产生这种困惑是新形势下考古学不断分化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学科的分化必然意味着研究领域的分化,以及研究人员的分化。所谓“术业有专攻”,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考古工作者能解决所有遇到的和所有想要解决的问题。况且我国的一线考古工作者目前绝大多数仍是文科高教体系培养出来的,对自然学科的知识比较缺乏和陌生,相应也就比较缺乏尝试多学科研究的意识。有时即使想要运用多学科研究手段对传统考古学之外的问题进行探索(例如古代环境变迁就是大家常常想一探究竟的问题),也因缺乏其他学科研究人员的相关信息以及相应的资金支持而变得困难重重。所以,对这一新形势感到茫然而无所适从是必然的。
课题式的研究方法
其次,在这一新的学术发展趋势中,就要求考古工作者在从事每一项考古工作时,必须事先制订详细的发掘和研究计划,从新的视角确立新的学术课题,在实践中积极与自然学科研究者合作,实行联合工作和联合研究。这样的新课题当然包括环境考古课题,并且随着环境考古学研究视野的扩大,以及环境考古意识的普及,可以说,只要在考古实践中有环境考古的课题规划以及实际的工作成果,这项工作就是环境考古工作,而不论研究者是自然学科还是考古学的专业人员。而且,将来的考古工作越来越不限于一个工作重点,随着多学科的参与,考古工作的多重学术目标将越来越明显。就是说,考古工作者的学科身份也越来越具有多重身份,环境考古工作者就是所要扮演的多重身份之一,这与考古发掘者的身份并不排斥,而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自我训练
第三,在考古工作者越来越扮演多重学术角色的背景下,从事一线考古工作的发掘者就要积极学习包括环境考古学在内的多学科专业知识,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拓展自己的研究视野,这样才能与自然学科的学者开展有效的合作,包括环境考古在内的多学科研究才能更加深入,得出更加接近真实古代历史图景、更加接近古代人地关系演变真实图景的结论。

从考古人的思考中,我们能够感受到考古工作对于博物馆的意义绝不仅仅是资料提供者,这点无论是从考古人的角度还是博物馆工作的角度而言,都是如此。不仅是博物馆的文物来源,还有文物保管、研究等工作也与考古关系密切,在展览、宣教方面也是如此。博物馆的展览有不小比重的考古成果展、精品展,其实不止这类展览,很多文物展我都觉得如果能够还原文物出土环境那就太好了,会蕴含更丰富的信息,对于文物的理解也会不一样。考古人看待文物的角度,以及对于文物的理解也值得关注。我有一种很主观的认识,大多数人看待文物,那就是一件古物;考古人看一件文物,那是能看到文物背后的人和事的,眼前不仅仅是一个物件,而是特定时空维度下流淌、绵延的一个动点,这可能就是考古学追求的“透物见人”吧。(关于考古成果展更深入的解读,还请您查看弘博网4.18号推送的访谈)


最后的结论是,考古为博物馆提供了资料,但绝不仅仅如此,它的理论观念、研究视野、技术手段都对博物馆工作有重要的影响。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或者回复“弘博说”,查看往期精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