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弘博头条】盗墓大案: 黑色产业链、作案工具、周边“产品”的神营销

2015-05-28 弘博网


近两天小编的文博朋友圈已一条新闻疯狂刷屏:公安机关破获最大考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盗掘案,打掉盗掘犯罪团伙10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75名,追回涉案文物1168件。由于此次事件意义重大,小编特意整理了此次盗墓大案的几个关键点以及周边“花絮”。
大案:缴获一级文物125
此次案件是专案组艰苦侦办9个月摧毁10个犯罪团伙追缴上千文物,成功破获“共和国涉文物第一大案”。而且此案是大陆建政以来单案抓获犯罪嫌疑人数和追缴被盗文物数量最多的案件,追回的被盗文物中,一级文物125件,二级文物86件,三级文物200件,一般文物757件。

追回的文物—红山文化玉猪龙

追回的文物—红山文化玉龟

追回的文物—红山文化勾云形玉佩

解密:探测不光看风水 还靠高科技
10个犯罪团伙近200人,分别以姚某、冯某、王某、马某等人为核心,参与刨挖、放风的基本都是农民。


“祖师爷”姚某自称能根据风水星象“看山”,他通过这一方式来锁定盗掘地点,并先期进行踩点,然后再带领团伙进行盗掘。


此外,盗墓团伙也在不断地改进着自己的手法,实施“智能化”盗掘。  “所谓探测仪,也就是探矿仪器,这些仪器对于盗墓分子来说,携带十分方便。”办案民警表示。
图为盗墓者使用的金属探测仪
除此之外据报道,很多盗墓者都谈到过一本所谓的盗墓指南。这本书其实就是由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物地图集》。这本地图集分为北京、山东、陕西、山西、广东、四川等分册,详尽地提供了大量的文物信息,全面记录了“文物大省已知现存的不可移动文物的状况”。
幕后:考古队员监守自盗 馆长倒卖文物
此次盗墓案件中的团伙成员组织、分工明确,有的使用专业工具和设备进行踩点、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有的游走地下文物市场兜售所盗文物,形成从盗掘到销售的完整犯罪网路。

在这起案件中公安机关就抓获了几名利用文化协会、文博协会等合法外衣倒卖文物的涉案人员,其中就有国家正规考古文保单位的公职人员。

犯罪嫌疑人冯某是某考古研究所人员,通过某公立博物馆副馆长刘某,将盗窃来的文物非法倒卖。他透露,倒卖文物的这些人除了有一些地道的文物贩子,还有个别开私人博物馆,甚至地方文博协会的人。他们表面的身份是收藏者,实际干得却是倒卖文物的勾当。


辽宁省朝阳市公安局文保分局局长王红岩说,这些文博人员利用合法身份演示犯罪过程。另外他们是文物专家,对文物鉴定很懂行,很容易向社会兜售,给犯罪分子一个盗掘、倒卖的链条,也提供了盗掘文物成功之后很容易卖掉途径。


据称大陆的盗墓已形成完整黑色产业链(如下图,图片来源于国家地理中文网)


在销赃方面,北京的潘家园和西安的八仙庵是两个最著名的古玩市场。报道称,八仙庵主营地下出土文物初次上市的交易,潘家园则侧重三、四级市场的倒手交易。
花絮:“盗墓周边”借机营销
小编还发现一个有趣的事儿,就在盗墓大案成功侦破消息铺天盖地之时,一些盗墓“周边产品”也看到了商机,借势营销,比如:

《盗墓追缉》剧照



《盗墓笔记》剧照
(本文综合自中央电视台、新华网等)
弘博小编
国家考古、文博人员参与盗墓黑色链条暴露出我国考古现场监管及相关管理上的问题。而对于国家来说,文物流失是一段文化记忆的损失,而且文物所携带的学术意义也随着离开原址而一并消失。
点击
阅读原文
了解弘博网更多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