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一杯香茗随毕淑敏老师
一起去感受克罗地亚失恋博物馆
罗地亚国小学问大,历史上曾出现过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各种电器中必不可少的特斯拉线圈,就是由克罗地亚物理学家尼古拉·特斯拉发明并命名的,他就在我们近旁永垂不朽。还有常用的钢笔,也是由克罗地亚人爱德华·番卡拉发明的。现在英语中的“Pen”这个名词,就是由他的名字“番”而来。克罗地亚还有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发明,就是领带。一听说这里是领带的老家,男士们纷纷解囊大买此物,就好像去了新疆不能不带回哈密瓜。
萨格勒布还有一个绰号,叫做“博物馆之都”。我爱逛博物馆,觉得这是了解一地的捷径,且价格低廉冬暖夏凉。如果是自由行,我一定会用大把时间浸泡在博物馆里。可惜和众人一道,时间有限,只得放弃。博物馆要细嚼慢咽,走得太快,除了夸口曾去过那里之外,所得有限。
正当我为无法参观博物馆暗自神伤时,突然看到街边民舍的窗户里有一本红色封面读物,上面以中文大书“失恋博物馆”。旁边还有一系列装帧相同的册子,用不同的文字书写着,也是“失恋博物馆”字样。我刚开始认为它是一种行为艺术,片刻后大悟,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失恋博物馆”真迹所在!以前在资料上看到过世界上有这么一座博物馆,但忘记了它在哪儿了,不想在克罗地亚首都的小巷中,猝不及防与它相遇。
门票只收克罗地亚货币库纳,我们彼此把钱包翻了个底儿掉,都没有库纳,问欧元能用否,被坚拒。眼看着就要过门而不得入,忽然有人问起可否刷卡,答曰,行。大喜过望,每人3 欧元,约合人民币25 元,得以参观。
无人讲解。博物馆因开在老城区内,只有一层,想来以前是民房。一间间斗室墙壁被打开,合成一个松散整体,总面积有几百平方米。朴素的本色地板,墙壁雪白。沿墙壁四周摆着陈列柜,摆放着世界各地捐献来的失恋展品。展品大多平摊在柜中展示。有些悬挂在墙上,排列无甚章法。当你以为走到尽头时,突然出现一道横廊,拐入后另有一番天地。照明灯很少,光源来自半透光的天花板,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线,明亮但并不耀眼,散射暧昧暖光。想想也是,你说一个收集失恋信物的地方,太光鲜亮丽了,自然和氛围不符。若是太压抑阴晦了,恐也不是兴建者的初衷。
此馆创始人是电影制片人维斯蒂卡和设计师格鲁比希奇。十年前,当他们结束了长达四年的恋情决定分手时,不想把分手这件事当作“一种疾病”来处理,而是庆祝两人在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他们突发奇想,倡议让朋友们捐赠出废弃的爱情纪念品,以资留念。日积月累,收藏品越来越多,他们决定办一座失恋博物馆。他们希望参观者们在目睹别人的失恋之后释怀疗伤,尽快走出自己失恋的阴影。希望让失恋者们知道自己的境遇并非千载难寻,无独有偶,你不孤独!这世界上曾有那么多人因为失恋捶胸顿足悲痛欲绝,然而生活依然按部就班地向前。看山盟海誓随风飘逝,看情深义重化为恩断义绝。参见过大巫中巫们的陈迹之后,众小巫哭丧着进来,微笑着走出。
据说创始人在兴建这座博物馆的过程中,勠力同心,最后分而复合,花好月圆之后干得更起劲了。该馆已拥有世界各地失恋者捐赠的展品共计1000多件。2011年,欧洲博物馆年会授予其“欧洲最有创意博物馆奖”。2012年,克罗地亚旅游部门将其评为萨格勒布市第三个值得参观的地方。我沿着墙边展柜,悄然踱过。陈列物品基本上都是破旧而衰败的,稍觉诡谲。因物品是旧时互赠礼物,多是家常俗物。不像我们平日所观赏的博物馆,皇家贵胄稀世珍宝,粲然夺目。二是失恋物品多有年头了,难免污损。再说伤心之物,被主人压在箱子底儿,未曾得到很好的翻晒保护,暗淡失色不说,霉锈斑斑也常见。基本上也没有值钱的东西,比如钻石珠宝黄金首饰什么的。我估摸恋人们往来信物中,一定也曾不乏好东西,分别时也不一定都物归原主。失恋者们或许把贵重之物留下了,只拣些寻常物件捐出供人观赏。
即使有这些先天限制,一路走过,一件件展品参观下来,我们还是感慨万千。展品中最常见的是日记本、求爱信、洋娃娃、餐具等“恋爱见证”。每件展品下都有文字说明,创办人声明并未曾加工过,都是匿名捐赠者自拟的。显要位置,竖立一个假肢,具体说就是从膝关节以上离断的大半条假腿,夺人眼球。标签上写着这样一句话——它“忍耐的时间比爱长,其材料也比两人之间的感情更坚固”。
估计捐出这物品的是女子,因为假肢比较粗壮,看来是男式的,还带着小半截大腿。假肢的材料似是工程塑料加金属。这女子总结出来的教训也算得上言简意赅,切中要害。你想啊,工程塑料和金属多经久耐用,几百年不会分解。破碎的爱情,的确甘拜下风。我的思绪一时走得远了,想那男子离家出走大约是在一个清晨吧。他套上了自己新的假肢,从此决绝而去,再也不会回头看失恋的女人和自己的旧假肢了。有个词叫做“弃如敝屣”,在这件展品前,可以改作“弃如敝肢”了。又发奇想,那男子该不会是单腿一步一跳地离开的吧?
“如果我明天结婚,只要你一句话,我可以换个新娘”。这是他对她最重的承诺。后来的他和她一直纠缠反复,直到那次他突然的离去。半年之后,她有了他的消息,他尽力解释失联的原因,可任性又倔强的终究还是没有接受他合情合理的解释。后来的消息就是他要结婚了,新娘不是她。她以为两个人的小打小闹会在某一次他的坚持中“稀释”,可这次,她没有等到他的耐心。后来她再没有心情去喜欢上一个人,在没有安全感去接受一份新的感情。在年少懵懂时候的初爱,像一座人生的灯塔指引着她,12年的反复,12年的纠结,再无结果。因为舍不得,才会“念念不忘,不求回响”,因为舍不得,才会在梦里相见;也是因为舍不得,稍微有点消息那颗心就会“澎湃如昨”……也是因为舍不得,在克罗地亚萨格勒布才有了“失恋博物馆”。十年前,当博物馆的两个创办者结束长达四年的恋情决定分手时,不想把分手这件事当作“一种疾病”来处理,而是庆祝两人在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他们突发奇想,倡议让朋友们捐赠出废弃的爱情纪念品,以资留念。日积月累,收藏品越来越多,于是有了一座“失恋博物馆”。失恋者们知道自己的境遇并非千载难寻,无独有偶,你不孤独!这世界上曾有那么多人因为失恋捶胸顿足悲痛欲绝,然而生活依然按部就班地向前。看山盟海誓随风飘逝,看情深义重化为恩断义绝。这个世界上没有经历过失恋的人,大约很少吧?这个世界上,死于失恋的人,大约不是很少吧。“少年维特之烦恼”就是明证。失恋是人类的一种病,对于很多青少年来说,直接演化成一场危机。从这个意义上说,“失恋博物馆”真是非凡创意,给了人们一个疗伤的所在。失恋到底失去了什么?人们多以为失去的是另一个男人或女人nihu的爱。其实,真正将我们打翻在地并由失望引发的绝望之感,源自我们被所相信、所喜爱的人否定了。于是有人顺势得出——自己是不值得被人爱的,自己是没有价值的,甚至没有资格活下去的悲惨判断。失恋博物馆大受追捧。据说它已在17 个国家的25 个城市举办过展览,参观者达近百万人次。由于失恋的永恒性,这个博物馆也会收集到越来越多的展品,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参观。“不管爱情以什么方式结束,悲伤的,不幸的,还是狂风暴雨的,两人的情感都留在了过去,而这些带着往日回忆的爱情信物依然具有记忆的价值,最好的办法就是办个展览来留住它们。”每件展品都是刻在生命里的烙印,收藏它们是对美好感情的回眸,展出分享则是走出情伤的尝试。在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有这样一个别具特色的去处,还被 BBC 概括为“储存关于心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