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弘博头条】由扬州市文保单位火灾引发的思考

2015-06-09 弘博网


今年4月份,扬州市市级文保单位长生寺阁发生火灾,大火烧了一个多小时后被扑灭,该文保建筑内部设施几乎被烧光。事发一个多月后,民主促进会扬州市委发表文章,呼吁加强文保单位消防安全工作力度。文中指出,近30年来,扬州至少有9处文保单位发生火灾,平均每三年就有一家文保单位葬身火海。

然而火患并非扬州独有的文保困境,近年来全国重大文物古建火灾事故也并不少见。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文保单位火灾频发?文保单位又面临怎样的困境?通过扬州文保单位的这个案例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建议书扬州30年至少9处文保毁于火灾
“30多年来,市区毁于火灾的古建筑不在少数,对于这些损失,不少古建专家都叹息不已,令人惋惜……”

今年5月份,一篇名为“关于切实加强文物单位消防工作坚决遏制文物火灾事故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书)的文章在网络上流传,文章以不久前扬州文保单位长生寺阁火灾为例,对该市文保单位消防安全监管提出若干建议。

近日,现代快报记者找到这篇文章的写作者——民主促进会扬州市委宣传与信息办公室主任钱存龙先生,了解这篇建议的背后故事。

事情还要从4月份的那场大火说起,今年4月26日中午,长生寺阁突然起火,大火烧了一个多小时才被扑灭,该建筑内大部分设施被烧毁。

“大火烧了不短时间,后来虽然被救了下来,但里面的木结构基本上都被烧毁了。”谈起那场大火,钱存龙至今仍痛心不已。

长生寺阁始建于晚清,为原扬州长生寺遗留建筑。1982年6月,扬州市政府对外公布,将该建筑确立为扬州市文保单位。2000年,一场大火将长生寺阁烧毁,后当地政府对长生寺阁进行修缮。没想到,今年长生寺阁再次起火。

“这不是一般的建筑,是文保单位,是扬州的宝贝,烧了一个就少一个啊,据说那天救火的人都急哭了。”钱存龙称,长生寺阁两次起火折射出管理部门对此类建筑监管的疏忽,也正因此,痛心之余,他以民主促进会扬州市委的名义写下这篇建议书,呼吁扬州加强文保单位消防安全监管,杜绝发生此类悲剧。

实际上,钱存龙写下这篇建议并非偶然,从2012年起,民主促进会扬州市委就开始关注文保单位安全监管的问题,钱存龙等人更是做了大量的调研和走访,“建议书”中提到,在过去30年中,扬州有多处文保建筑毁于大火:1981年9月20日,市区清代卢氏古宅因占用工厂在其中炒面粉蓄热自燃,诱发火灾,一座面阔七间七进的楼厅文物古建筑化为灰烬;1992年,位于仁丰里的文物保护单位旌忠寺藏经阁被烧毁,其中,一部成于雍正年间的扬州仅存的大藏经也化为灰烬;1996年,因用电不慎,广陵路219号文物保护单位卞氏住宅发生火灾,被烧毁10间两厢;1998年,文物保护单位岭南会馆楠木大厅被烧毁,同时还有8间两厢葬身火海;2000年,因电线老化,大草巷15号发生火灾,文物保护单位东荣园范围内,四进古建筑毁于大火; 2005年1月17日,原甘泉县衙署因电路老化发生火灾……

现代快报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被钱存龙写进“建议书”的都是比较严重的火灾,但近30年内发生火灾的扬州文保单位远不止这些。

早在2013年12月,有着近百年历史的江苏第一家蚕种场的扬州旧址就发生了火灾,这个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就已入选“江苏省的重要发现”的百年老建筑损失惨重。当年现代快报曾对这起火灾做过报道,内容显示“遭遇火灾重创的旧址共有四层,起火的是二楼和三楼,粗壮的横梁被烧断,木地板已被烧毁,现场一片狼藉。”

算上长生寺阁前后两次火灾,近30年来,扬州至少9处文保古建筑发生过火灾,平均每三年就发生一起。
探访  白蚁侵蚀、私拉电线多处文保隐患重重
白蚁侵蚀 老宅衰败
为何文保单位频繁发生火灾,扬州现有文保单位的现状如何?

位于扬州老城区的“湾子街210号民居”是扬州市级文保。“早些时候一共住了十几户人家,现在就剩下三四家了。”据一位居住此间的老奶奶介绍,解放后湾子街210号民宅产权被收归政府所有,成了当地一家国有企业的宿舍。2008年,这套保存较为完好的住宅被确立为扬州市市级文保单位,“当时政府还来挂了个牌子,就是那个。”老人指着墙上的红色文保标牌说。

被确立为文保单位后,政府曾出资对房屋做了一次大修,此后继续被原住民租用。然而好景不长,近几年,受白蚁等损害,房子日渐衰败,“时常有白蚁飘下来”。

记者在现场看到,该建筑为木质结构的二层小楼,共有两进20多个房间,房子中间横七竖八拉了好多电线,看上去就像蜘蛛网,一居民称,这些线路已经使用多年。

彩衣街文保单位杨氏住宅内也有类似情况,这处和湾子街210号民宅同时被确立为文保单位的老宅内目前住着10多户人家,他们烧水、做饭等日常生活全在里面进行。
消防设施近乎瘫痪


蒋氏故居的灭火器已经无法使用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很多文保单位,尤其是正被居民租用的文保单位中,消防设施不全、损毁或长期不检查更换几乎成为常态。


“都好几年了,还是当时大修房子的时候拿来的,后来从没有人来问过。”居住在“湾子街210号民居”的一位老太指着落满灰尘的灭火器说。这是一个小型干粉灭火设备,张贴在该灭火器表面的检验标志显示,最近一次检验时间为2011年,到目前已过去4年。

位于皮市街南段的蒋氏故居也是扬州市级文保。“里面有好多家,比较大,是公租的。”一位来自安徽合肥的男子介绍说,自己已经到扬州工作生活十多年,一直租住在蒋氏住宅内。记者看到,正对大门的一面墙上挂着五六个电表箱,旁边横七竖八绕着很多电线。当被问及房屋是否配备有消防设备时,该男子拍拍脑袋称,“应该有,前几年发的,不知道被孩子拿哪去了。”

此后,男子从堆放在门外的垃圾中将两瓶干粉灭火器翻了出来,“你看,就是这个,已经拿来很长时间了。”记者注意到,其中一枚灭火器的喷射皮管已经断开。另外一枚也因为时间太久,无法正常使用。
木结构主体、电网裸露或为火灾主因


扬州不少市级文保单位内有人居住,私拉的电线裸露在外,容易引发火灾

“情况比较复杂,起火的原因并不是那么单一的。”扬州消防支队防火处处长朱宗瑞介绍说,长生寺阁火灾发生后,消防部门也一直在追查原因,但截至目前尚无明确结论。


据他介绍,扬州大部分文保单位都以木结构为主,这是火灾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外,扬州文保单位多,大部分还居住着人,大量电线只能从墙体外拉接,横七竖八形成“蜘蛛网”一样的裸露电网,而一旦电器设备发生短路、断线等情况,就极容易产生火种,引燃木结构房屋。

“老城区的居民观念比较传统,逢年过节喜欢燃放烟花什么的。”朱宗瑞称,扬州大量的文保单位集中在老城区,尽管扬州老城已经实施禁放,但仍有不少老居民偷着放。如此,再加上文保单位木结构的原因,烟花爆竹产生的火花也容易造成火灾。
难题 文保多 ,“婆家”多 监管人员缺口大 
文物局只有20多个人
“实际上,经多地考察走访,相对于其他城市,扬州的文保工作已经做得相当出色了。”钱存龙说。

早在2012年,全国文物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扬州市文物局作为先进工作集体在会上受到表彰。也正因此,钱存龙分析,扬州文保单位之所以频繁发生火灾,可能和文保单位总体数量多也有一定关系。那么,事实究竟是不是这样?

“扬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文保单位比较多。”扬州市文物局副局长徐国兵在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称,扬州目前共有各级文保单位477个,数目较多。而文物局总共只有20多人,其中10多人长期从事申遗工作,剩下的包括副局长在内也只有七八个人,严重的人手短缺和文保单位繁多形成一组难以克服的对立矛盾,使得文保单位的相关监督、管理工作难以为继,无法照顾全面。
477个文保单位由10多个部门主管
另外,据徐国兵介绍,扬州这477个文保单位的权属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私人的,另外一种为国有性质。其中,国有文保单位又分别由房管局、建设局、宗教局等10多个管理部门主管,其日常管理和维护由这些主管单位负责,作为监管单位,早在几年前,扬州市文物局代表市政府与各文保单位签订管理责任书,明确管理单位,并提出文保单位管护的要求。

“门口的牌子上都会写清楚管理单位和责任人。”徐国兵称,文物局虽然明确了文保单位的管护责任,但具体实施还要靠各个主管单位。也正因此,正常管护等等问题只能由市文物局派人巡查发现后再督促主管单位整改,有时候即便是查出了问题,在具体落实整改的时候,也难以及时到位。

钱存龙曾在建议中提出,通过将文保单位的管理权统统移交到文物局,来实现对文保单位的统一管理。对于这一提议,徐国兵苦笑着说,文物局本来人手就不够,如果将管理权统一收回来,可能会陷入更大的管理困境。
租客也是监管阻力之一
据介绍,扬州共有270多个文保单位分布在老城区,其中大部分都有居民居住。徐国兵介绍说,文保单位公租也给文保工作带来不小的阻力。

位于皮市街的扬州教案旧址始建于19世纪,是外国传教士来扬州传教的场所,目前该建筑已经成危房,但仍然未得到修缮保护。“资金都已经批下来了,租期也已经到期了,但是里面的人就是不同意,实在是没办法。”徐国兵说。

据介绍,扬州不少文保单位的情况都和扬州教案类似。
270多个文保单位密布老城区
按照徐国兵的说法,在扬州477个文保单位中,有270多个文保单位分布在5.09平方公里的老城区内。由于此区域大部分房屋都是过去留下的,建筑分布较为密集,通道较为狭窄,一旦发生火灾,消防救援成了大难题。

另外,由于老宅子基础设施欠缺、设备陈旧,居住其中的大部分是老人,这更是给消防安全带来麻烦。“很多是有人居住的,我们也不好轻易上门去检查这个检查那个。”扬州消防支队一位工作人员说,老城区房子紧紧挨着,加上巷道狭窄,发生火灾后消防车无法进入,很难第一时间实施救援。
对策加强常态巡查 进行保护性开发  
徐国兵说,长生寺阁火灾发生后当地专门召开会议讨论如何预防类似事件发生。接下来,将会对所有文保单位管理主体进行再确定,并明确界定各管理主体的责任,对于有人居住的文保单位,也要明确使用者的责任,发生事故后,将层层追究相关单位或个人的责任。

另外,扬州市文物局已经在积极组织力量,开展文保单位大巡查工作,制订详细的工作计划及严密的审查制度,做到每周每天巡查,并及时登记巡查记录,确保工作的有效落实。

“把一些房子科学利用起来,这样的话一方面能发挥文保单位的效用,另外也带动了保护。”徐国兵介绍,文物局正和旅游局合作开发旅游资源,并尝试吸取安徽宏村的经验,将古建筑科学有效地利用起来,这也能有效防止火灾。

朱宗瑞说,扬州市消防支队也在积极探索破解老城区、文保单位消防难题的思路,他们除了对消防人员进行老城区救援培训,还将建议相关部门加大投入,通过引进小型消防车来解决巷道狭窄的问题。

其实,火患并非扬州独有的文保困境——
近年重大文物古建火灾事故盘点
2015年1月3日
拥有600多年历史的云南巍山古城拱辰楼,在一场燃烧了2个小时的大火中成为废墟,仅剩几根焦黑的木梁和断壁残垣。
2014年12月12日
贵州省剑河县久仰乡久吉苗寨发生大火,500户房屋葬身火海。2006年,久吉苗寨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014年7月28日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宁波老外滩天主教堂发生火灾。
2014年5月2日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信阳鸡公山近代建筑群中的第119号别墅发生火灾。
2014年3月31日
一场大火将距今千年的唐代古刹圆智寺千佛殿的屋顶几近烧毁,圆智寺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2月17日中国第一古商城、湖南怀化市洪江古商城的一栋古窨子屋民居突发大火。自2013年10月20日以来,这座明清古城四个月内陆续发生了4起火灾。
2014年1月25日贵州省镇远县报京乡报京侗寨发生大火,300年历史侗族村寨100余栋房屋被烧毁,当地侗文化遭毁。报京大寨曾是中国保持最完整的侗族村寨之一。
2014年1月11日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县独克宗古城发生火灾,有1300年历史的古城核心区变成废墟,烧毁242栋房屋。


国家文物局督察司司长刘铭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电气火灾作为文物建筑火灾的主要原因,在省级、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特别是一般不可移动文物管理使用中尤为突出。


贵州省镇远县报京乡报京侗寨发生大火,300年历史侗族村寨100余栋房屋被烧毁,当地侗文化遭毁。报京大寨曾是中国保持最完整的侗族村寨之一。

(本文来源于:《现代快报》)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弘博网今日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