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弘博看展】巴山蜀水 能工巧匠—— 四川博物院藏精品展在广东省博物馆开展

2015-06-10 弘博网


6月10日——8月9日,“天府匠心——四川博物院藏精品展”在广东省博物馆开展。此次展览也是广东省博物馆与四川博物院通力合作举办的首个文物交流展,整个展览分巴蜀遗存、陶石艺术、百巧蜀工三大部分, 共展出各类反映天府特色的藏品计156件(套),其中一级14件(套)。戳大图,领略来自天府之国的特色藏品吧!
巴蜀地区山清水美,风光秀丽,地肥土沃,物产丰饶、自古便被誉为“天府之国”。作为中华文明起源地之一,巴蜀一直以其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中国文化版图占有突出地位。巧手慧心的巴人蜀人不仅创造了璀璨的历史文化,还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历史遗存,形成了玄妙神奇、瑰丽多姿的巴蜀文化。
战国虎头纹铜戈

戈,流行于商代至汉代的一种格斗兵器。最早出现于先秦时期,主要受石器时代石镰的启发而产生。戈援为长条形,有脊,栏有三穿,短胡,长方形内,内有一水滴形穿。近栏处两面均饰凸起虎头纹,虎口朝援,器身铸虎斑纹。器物上呈现银色或黑色的斑纹,俗称为“虎斑纹”。一种说法,银色亮斑是低铜、高锡的合金,并含少量铁。另一观点,虎斑纹应是在镀锡表面进行过第二道镀锡处理得到的。
战国铜凿(四川新都马家乡出土)
凿,生产工具。平刃,身细长,圆銎,銎上有八棱,銎部阴刻巴蜀图语。新都马家乡出土的随葬器物多五件一组,且大多出现在级别较高的墓葬中,表明巴蜀地区“尚五”,且“尚五”很可能是蜀王的特权。
东汉宴乐画像砖

砖面为浅浮雕,图中共六人,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四人,均身着宽袖长服,席地跪坐,或欣赏歌舞,或抚瑟拨弦,或侧耳歌唱。下部分二人,一人长袖起舞,一人屈身伸掌,叩鼓为节;二案、一尊、一杯、一盂等饮食之器,置于其间。汉魏时宴饮酒酣时,饮者常常自起舞蹈助兴。
宋灰釉省油灯
省油灯是邛窑特色产品之一,基本形制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下部为一深腹杯形或碗形器,腹侧有一个小孔或小嘴;上部为一口径与下部口径同样大小的腹较浅的盘形或碗形器,上下部分之间形成一个夹层。省油灯的原理是通过水降低燃烧时的油温实现的。这一件小小的器物,充分反映了天府人在生活用器制作中的巧思。
宋银压花葵花形盒
(四川德阳孝泉镇清真寺出土

(四川德阳孝泉镇清真寺出土)银盒葵花形,平底。盖顶中部饰鸳鸯一对,外边饰莲花一周,盖及盒口部有卷草纹一周。


錾花是我国古代传统的金属工艺之一,是指用锤子击打形状各异的錾刀,在器物表面形成凹凸不一的线条或轮廓。图案花纹深浅变化使单一的金属表面产生多层次的立体装饰效果,极富艺术感染力。
玎珰七事
几件小工具与若干小玩意儿各个以链为系合为一副,上由一枚“事件压口”总束,便是所谓的事儿。事儿在唐代已经出现,辽金以降此风不衰,一直流行到元明。明代顾起元在《客座赘语》中曰,“以金、珠、玉杂治为百物形,上有山云题若花题,下长索贯诸器物,系而垂之,或在胸曰坠领,或系于裾之要曰七事”。


这副“事儿”,平武县苟家坪明墓出土,尚存五件,缺链和事件压口。从事儿组合来看,应为女子所佩。

现代蜀绣双面猫狗屏 四川博物院藏

双面绣又称之为“异色异形绣”。在薄如蝉翼、透明的丝纱两面绣形色各不相同猫、狗,运用施毛针、切针、沙针、沙运针、覆盖针等针法绣制,其形态逼真,惟妙惟肖,配以雕花屏座,具有极强的装饰性。
近代彩绘圆形漆酒壶

木胎漆彩绘,由头、腹、足三部分组成,头由壶身伸出一细柱状体,上有一圆盘,盘上为葫芦形顶,髹红、黄、黑三色漆;腹为鼓形,由上下两部分成子母扣合而成,在黑漆地上彩绘两瓣纹、三瓣纹和四瓣花纹;足为喇叭形高足,髹黑漆,造型美观,色彩绚丽。在彝家有贵客临门,以酒相待,端上萨拉勃(彝族语酒壶),斟满鹰爪杯敬献客人,可算彝族人对远方贵客的一种上等礼遇。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弘博网今日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