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弘博来稿】博物馆的未来形态——数字化博物馆探究

2015-09-10 Miss汽笛 弘博网


小编说
从“藏品数字化”到“数字化博物馆”,科技的浪潮不断翻涌,改变着博物馆形态,也改变着公众参与博物馆活动的方式。文中探究了国外的一些博物馆是如何与科技相结合的,小编相信,这些案例对于我国的数字化博物馆建设有着重要借鉴意义。


物馆在大家的眼中可能都是那种布满了玻璃柜子,装着古董有点死气沉沉的地方。可是,在国外,博物馆可是十分注重在当今这种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状况下,如何跟高科技相结合。
我相信有一部分人可能还是对Google文化学院有所了解的。Google文化学院是一个线上博物馆平台,给许多文化组织提供了一个向全世界公众免费欣赏馆藏的机会。
今年5月18号国际博物馆日这天,Google文化学院在上海举行了中国全新合作伙伴发布仪式。这次发布仪式中,一共有五家中国内地文化机构加入到Google文化学院项目中。至此,Google文化学院已与国内15家文化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Google文化学院上海发布式(图片来源:Google黑板报)
这次合作其实也预示着一个博物馆的全球发展趋势。事实上,随着信息时代的数字化浪潮冲击,博物馆如何寻求从传统的展陈向数字化的陈列方式转型成为了当今博物馆急需探寻的课题。
数字化馆藏
曾经,在博物馆中,所有的馆藏都记录在故纸堆中,回想下在这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年代,传统的馆藏记录与整理方式显然不再适用于现代博物馆。毫不夸张地说,全球的博物馆都纷纷雇佣藏品录入人员建立自己的数字化馆藏数据库。这种新型的馆藏记录方式既方便博物馆工作人员迅速查找梳理研究,也有利于博物馆建立自己的线上资源库,让更多的公众和相关机构能够得到博物馆馆藏信息。
Google文化学院正是这样一个数字化的平台,它提供技术给博物馆帮助其在这个平台上建立起数字化馆藏,并通过这个全球知名的平台进行广泛传播,既惠及世界各地的公众使其都能近距离享受这场文化盛宴,也有益于了博物馆自身的品牌传播
当今,博物馆所采用的藏品数字化的方法主要有拍摄高清图片,制作3D模型两种。前者运用比较广泛也比较简单,有的直接将照片和说明放在网上,有的结合360°全景技术做出一种实时参观的交互体验;后者也有很多博物馆在实践,比如史密森协会自然历史博物馆(Smithsonian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其成功运用3D技术建立了线上博物馆数字漫游,让观众可以在家里通过3D实景参观博物馆。
史密森协会自然历史博物馆线上漫游(图片来源:自然历史博物馆官网)
数字化馆藏的前景十分广阔。首先,建立数字化馆藏便于博物馆的管理;再者,这有利于全世界的公众、学者、研究机构来获取馆藏用于学习、研究;并且,只要想想现今技术的发展速度,未来的人们甚至可能只需要得知物品的详细参数或者高清大图就能利用3D打印机等设备复制藏品。显然,数字化馆藏为未来博物馆的藏品保管提供了无限可能。
交互性展览
在欧美等国,由于博物馆等文化机构得到的政府财政拨款逐年都在被削减,这些博物馆都比以往更加渴望得到更多的观众,因为这往往意味着更多的捐赠和潜在合作伙伴及资金来源。于是,如何增加博物馆的交互性体验,让观众感受到逛博物馆是一件非常有趣味的事情,吸引更多的访问者,成为了博物馆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数字化的手段似乎是一种极为可靠的办法。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在博物馆中设置触摸屏设备,这些触摸屏设备往往能够提供观众一种更加个人化的参观体验,你可以在交互设备上即刻查询你所需要的信息,不论是展览的、作品的还是关于作者的。数字化的设备比一般的展览小册子所能提供的信息量更为巨大更为丰富,并且便于任何参观者按其所需很快进行查找。再加上很多博物馆并不只是简单地显示信息在触摸屏上,而是提供了很多有趣味的引导方式。
比如在丹麦海事博物馆(Maritime Museum of Denmark)中,里面有一个巨大的触摸屏设备,可操控到对面墙面上的巨大游戏投影。触摸屏设备的界面被设计为航海信息图,当你根据提示进行操作的时候,投影上会显示一度称霸北欧的丹麦海军曾经是如何与欧亚各国进行海上贸易的。具有设计感的操控界面让你放佛置身于科幻小说中的星际战舰操控室中,而交互性的游戏也让观众在玩的过程中获得了丹麦海军的更多历史知识。
丹麦海事博物馆中操作触摸屏(图片来源:Belarmino’s Blog)
丹麦海事博物馆(图片来源:官方网站)
新近重新开幕的库珀休伊特国家设计博物馆(Cooper Hewitt Museum)似乎在三年翻新之后,实践了更多未来博物馆展览交互性的探讨。博物馆中运用新的媒介“笔”搭建了一个物质和虚拟世界的桥梁。每位参观者在进入博物馆时都可以得到一支笔,虽然它的名字简单,但是功用却十分强大。观众在拿到笔后可以利用笔上的扫描设备对作品标签上的特定标识进行扫描,这时笔就能记录到你的收藏数据,在参观后归还笔,你就可以得到一个URL路径,通过这个路径就可以访问你自己创建的收藏,随时随地都可以继续欣赏你所喜欢的展览物品。当然,笔的功能还不止于此,通过笔,你还可以对博物馆中的所有交互设备进行操作。比如在博物馆的一个“沉浸式”展厅中,墙上铺设着巨大的电子显示屏,通过操作展厅的触摸屏,你可以用笔作画,并设为墙纸,也可以通过笔访问馆藏,把馆藏设置为墙纸。
观众正在用笔扫描标示建立自己的收藏(图片来源:The VERGE)
观众在“沉浸式”房间中正在交互屏上画墙纸(图片来源:The VERGE)
当然,除了触摸屏设备以外,博物馆在交互性展陈中还运用了更为广阔的数字化手段。比如数字化音效、数字化导览、场景还原、虚拟现实……这些交互性的体验都能让观众感受到更多的趣味性和创造性,并且也有机会对博物馆未能摆设出的藏品进行更多的访问。
移动博物馆
在数字化社会中,最显著的一个改变就是,人们越来越依赖于移动设备,比如手机。智能手机的出现和兴起改变了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对互联网进行访问,距离的概念逐渐模糊;而涉及人们生活各种方面的APP也被摆在应用商城中,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用手机你可以叫车,用手机你可以点外卖,似乎没有什么事情手机无法完成。在这种趋势之下,博物馆如何去响应这种移动性成为了现代博物馆的一个热门话题。
在很多知名博物馆,比如大英博物馆、泰特现代艺术博物馆、V&A设计博物馆、MoMA,现在都设计有自己的APP。通过这些APP,你可以直接获取博物馆的最新展览信息、藏品资料以及相关活动。方便快捷地了解你所感兴趣的展览和活动,并作出预约。这种移动APP比起网页首先更加符合移动用户的浏览习惯,并且从传统的PC设备转移到移动设备,打破了距离和时间的限制。只要有设备和网络,你就可以随时随地地访问博物馆得到更多的信息,并添加到你的活动日程之中。
除了这种APP,有的博物馆还开发了更加有趣味性的APP。比如伦敦博物馆(Museum of London),开发了一款名为街景博物馆(Streetmuseum)的增强现实APP,通过这款应用,你可以浏览到伦敦博物馆收藏的几百张伦敦日常或者历史性时刻的照片。打开APP,你可以选择一个地点或者直接用GPS定位你的位置。利用手机摄像头,当你拍摄伦敦某一处街景的时候,手机上的APP会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实现场景叠加,获取到几百年前的伦敦此处的街景,并有文字描述为你进行更多讲解。
丰富多彩的博物馆APP既能提高观众的参观体验,也打破了博物馆的物质界限,令博物馆能够跨越地区跨越时间,为观众提供更多的服务。
伦敦博物馆的街景博物馆APP截图(图片来源:Youtube)
关于博物馆数字化的问题,我们还能说很多很多。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社会带了更多的改变和可能性。如何响应这种改变,让博物馆具有未来竞争力,而不是成为未来博物馆的展品,将是越来越多博物馆学家和博物馆工作人员的研究方向。


感谢Miss汽笛的投稿~

欢迎关注她的个人订阅号:午夜的汽笛,了解更多关于旅行、摄影、艺术的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